登陆注册
1045300000023

第23章 《洛阳伽蓝记》的空间叙述(1)

"世界"一词是佛典汉译词语,本义就有时间、空间二重意义,唐般剌蜜谛译《楞严经》卷四:"何名为众生世界?世为迁流,界为方位。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界,过去、未来、现在为世。"由于《洛阳伽蓝记》内容丰富,古代各种公私书目主要把它归在地理、宗教与历史门类中,但归在地理类(在古代,地理往往归在历史大类中)的居多:如《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宋史·艺文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私家著书目如宋尤袤《遂初堂书目》、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明高儒《百川书志》等,都关注到《洛阳伽蓝记》注重空间叙述的特点。日本学者服部克彦著有《北魏洛阳的社会与文化》、《续北魏洛阳的社会与文化》两部专著,主要依照《洛阳伽蓝记》的叙述,前者讨论了洛阳都城的多重社会、文化内涵:作为城郭都市、政治都市、经济都市、国际都市、庶民都市、佛教都城等;后者讨论了"北魏洛阳城社会的诸相,北魏洛阳的社会性祥异事件,北魏洛阳的宫廷百戏和文艺,北魏洛阳时代的佛教建筑,北魏洛阳时代的庶民与佛教"等话题,初步揭明了《洛阳伽蓝记》借空间叙述所展现的丰富意蕴。

《洛阳伽蓝记》的结构艺术:整体上以空间为经、为主,又融入时间叙述,时间为纬、为辅。

以空间为经,富于绘画性,叙写井然有序,层次清朗。每座寺院都清楚地处于大空间中,然后以正文的形式依次介绍佛寺的四邻、组成、创建者、兴建缘起及后来的变迁败亡等,是为聚焦式透视、叙述;在注释中娓娓叙说相关的人、事、物、掌故传闻等丰富内容,此为散点式透视、叙述。

以时间为纬,在空间叙述中,插入时间叙述,写佛寺的兴衰历程,写北魏王朝政治、军事、历史、社会大事历程,写有关人物命运的历程。这样人、事、物都有一个完整的生命历程。《洛阳伽蓝记》时间叙述的功能:使全书既有一个历时绵久的时间大背景,又充分突出、集中展现北魏洛都时期的历史,即展现从北魏迁都洛阳到灭亡,北魏王朝后阶段的历史命运;还赋予北魏在政治、历史文化的中原正统地位,表彰北魏在政治、文化建设上的自信,完整而立体多层次写出北魏在政治、文化上的建树。

另外,《洛阳伽蓝记》在空间叙述上,还把北魏王朝与佛教的盛衰融合在一起来写,一笔兼叙两方面的内容;时间叙述上,注重把北魏王朝兴衰的历程与洛都佛寺的兴衰历程紧密结合起来。所以无论在时间叙述层面上,还是在空间叙述层面上,都能将北魏王朝命运与佛寺兴衰命运结合起来。联系起来看,王朝有完整的兴衰历程,而佛寺也像一个生命体一样,有产生、发展、灭亡的生命历程。

这样时空交织,纵横交错,把共时性(即横向的、璀璨多姿的社会文化景观)、历时性(即纵向的、历史变化的社会文化景观)结合起来,既富于历史沧桑感,又写出洛都璀璨斑斓的社会文化风貌,使全书立体丰富,又明晰疏朗。正如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评价郦道元《水经注》所言,郦道元"赋予地理描写以时间的深度,又给予许多历史事件以具体的空间的真实感",将时空叙述结合起来。《洛阳伽蓝记》也兼有"时间的深度"、"具体的空间的真实感"。

一、《洛阳伽蓝记·序》中的空间叙述

1盛衰两幅画面的对比、并置

《洛阳伽蓝记·序》开篇就描述了北魏洛都佛寺盛衰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

佛寺鼎盛时:逮皇魏受图,光宅嵩洛,笃信弥繁,法教愈盛。王侯贵臣,弃象马如脱屣;庶士豪家, 舍资财若遗迹。于是昭提栉比,宝塔骈罗,争写天上之姿,竞摹山中之影;金剎与灵台比高,广殿共阿房等壮。岂直木衣绨绣,土被朱紫而已哉!佛寺衰败时:暨永熙多难,皇舆迁邺,诸寺僧尼,亦与时徙。至武定五年,岁在丁卯,余因行役,重览洛阳。城郭崩毁,宫室倾覆,寺观灰烬,庙塔丘墟。墙被蒿艾,巷罗荆棘,野兽穴于荒阶,山鸟巢于庭树。游儿牧竖,踯躅于九逵;农夫耕老,艺黍于双阙。麦秀之感,非独殷墟;黍离之悲,信哉周室!京城表里,凡有一千余寺,今日寮廓,钟声罕闻。写佛寺的"今昔盛衰对比"。今昔强烈对比,形成如西方新批评派所说的"意象的暴力组合",给读者强烈的震撼与冲击,富于历史沧桑感、抒情性。我们知道,对比式的思维与叙描,是人类古老而又反复运用的思维和表现方式,它既能使叙述论证更加简明,又能加强叙述论证的力量,加深读者印象。作者呈现盛、衰两幅画面,这样的叙述,既含蓄婉转,又给读者强烈暗示,激发言外之意的联想、想象、感受。

2交代写作顺序 恐后世无传,故撰斯记。然寺数最多,不可遍写;今之所录,止大伽蓝,其中小者,取其祥异,世谛俗事,因而出之。先以城内为始,次及城外。表列门名,以远近为五篇。杨衒之在这里鲜明提出自己的叙述线索、写作顺序:洛都佛寺林立,只能选取大的、重要的佛寺来写,中小佛寺则侧重叙述与佛寺相关的"祥异"之事、"世谛俗事",佛寺本身就一笔带过。所记佛寺"先以城内为始,次及城外。表列门名,以远近为五篇"。全书取空间顺序,先城内,后依照城东、城南、城西、城北来展开。作者如一个高明的导游,娓娓叙述北魏洛都的众多佛寺以及围绕这些佛寺的林林总总的人物、事件、物品,又如一个历经沧桑的老人,诉说着那北魏洛都的一切。

3洛都四方城门

作者以城门为空间叙述的基点,依次详细叙述。城东三门(东面有三门。北头第一门,曰建春门。次南曰东阳门。次南曰青阳门)。

城南四门(南面有四门。东头第一门,曰开阳门。次西曰平昌门。次西曰宣阳门。次西曰津阳门)。

城西四门(西面有四门,南头第一门,曰西明门。次北曰西阳门。次北曰阊阖门。次北曰承明门)。

城北二门(北面有二门。西头曰大夏门。东头曰广莫门)。详叙城东三门、城南四门、城西四门、城北二门,写城门的组成、建筑特色、名称沿革等。叙述简明,能让读者一下子能明白洛阳城门的空间组成、分布、建筑特色、城门名称的古今演变等。

写城门部分,按照空间叙述来写,有大、小两个层次。大的一层:总体上,按照东、南、西、北四方顺时针方向来写;小的一层:写每一方城门时,也按东、南、西、北四方顺时针方向来写,即城东三门是从北到南,城南四门则从东到西,城西四门从南到北,最后城北二门则从西到东,刚好形成一个回环,井然有序,富于形式之美,这与南朝著名诗人谢朓的诗歌美学主张"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南史·王筠传》)相吻合。

全书开门见山,确立以空间来展开叙述,为叙述众多佛寺以及为围绕佛寺的种种人、事、物就提供了明晰的视点。全书依城门先分城内、城外,再细分城外为东、南、西、北四方,让读者宏观上清楚洛都的构成,胸有全局,使整个阅读过程中能一直明确每座佛寺的空间位置、佛寺四周等情况。

我们知道,汉字作为表意文字,在汉字发生之初就与绘画空间美术密切关联,历来有"书画同源"之说。从文艺发生学角度看,中国古典文学与绘画空间艺术有十分密切的内在的联系。后代诗文注重对仗、辞藻尤其是色彩,这都表明了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与绘画空间美术的密切关系。所以,闻一多曾呼吁要关注美术与中国文学的关系,这一见解别具眼光,可以拓展古代文学的研究天地,以大文化眼光、大艺术视野去看待古典文学,也为建立中国本土的文艺美学和比较文学指明了方向。

主要以辞赋为例,结合相关文类,来看看文学与绘画空间艺术之关系。

受绘画艺术影响,以空间顺序展开叙述的如《后汉书·王景传》:"赐景《山海经》、《河渠书》、《禹贡图》"。《战国策·苏秦始将连横》中,苏秦游说秦王,开篇就以"大王之国,西有......北有......南有......东有......"展开。《楚辞·招魂》铺叙天、地、四方之险恶;王逸《楚辞章句》说,屈原被放逐后"见楚有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图画天地山川神灵,琦玮谲诡,及古圣贤怪物行事。周流罢倦,休息其下,仰见图画,因书其壁,呵以问之"。认为《天问》是由"图画"引发的,美术作品催生了文学作品。

《山海经》以中、东、南、西、北方向记述山经、海内经、海外经;受《山海经》影响,六朝小说《神异经》、《十洲记》也依照空间方位展开;毕沅《山海经新校注》云:"《山海经》有古图,有汉所传图,有梁张僧繇等图,十三篇中,《海经》、《海内经》所说之图,当是禹鼎也;《大荒经》以下五篇所说之图,当是汉时所传之图也,以其图有成汤、有王亥仆牛等知之,又微与古异也。"陶渊明写有著名的组诗《读山海经图》,"写载其状,托之丹青,千变万化,事各缪形,随色象类,曲得其精";朱熹认为《山海经》"往往是记录汉家宫室中所画者,说南向、北向,可知其为画本也"。

以空间顺序展开叙述,这种写法定型于汉代散体大赋。司马相如《子虚赋》写云梦,依中、东、南、西、北五方展开。班固《西都赋》"左据......右界......东郊则有......西郊则有......"张衡《西京赋》"左有......右有......于前则......于后则......其远则......"

用空间叙述方式展开,后来广泛运用于魏晋南北朝辞赋、地理著作与山水诗文中。辞赋如谢灵运的《山居赋》,就依"近东则......近南则......近西则......近北则......远东则......远南则......远西则......远北则......"展开。地理著作如《水经注》,以"河水又东......又东入......又东过......"来展开,这样井然有序来写,叙述从容舒缓。

《西京杂记》卷二提到辞赋内容富于包容性--"控引天地,错综古今",布局--"一经一纬,一宫一商",辞赋内容十分丰富驳杂,题材广阔。刘熙载说:"赋起于情事杂沓,诗不能驭,故为赋以铺陈之,斯于千态万状,层见叠出者,吐无不畅,畅无或竭。"辞赋与绘画空间艺术有内在关联,"写物图貌,蔚似雕画"。朱光潜认为:"一般抒情诗较近于音乐,赋则较近于画,用在时间上绵延的语言表现在空间上并存的物态。诗本是'时间艺术',赋有几分'空间艺术'。"万光治在《汉赋通论》中专门讨论了汉赋的"图案化"和"类型化"等基本特点。所以古代多有据赋绘画的故事:《世说新语·巧艺》篇载戴安道有《南都赋图》;唐裴孝源《贞观公私画史》载史文敬有《张平子西京赋图》。可见,赋予绘画艺术关系是多么亲近,文学作为时间艺术与绘画作为空间艺术二者打成一片,相互影响,相互滋养,绘画艺术让中国文学形成了注重空间叙写的传统。

单之蔷从文化地理学角度解读都市空间的丰富含义,认为:"空间像一个舞台,让各种事物在上面亮相表演","用相对空间的观点看首都,首都就成了各种关系之组合,......每换一个视角,各种事物间就出现了一种新的关系组合,也就是出现了一种新的空间--首都是移民之都,首都又是全国各地的空间荟萃之地;首都也是各种文化的荟萃之地;首都是外国使节的空间组合;首都是时尚之源('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首都是官员系列最完整的空间。"这对我们全面认识古代都城空间的多重意蕴,对我们重新认识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有许多启迪。

实际上北魏洛都在南北朝历史上充当了三个交流中心的角色:汉族与少数民族文化交流中心、南北文化交流中心、中外文化交流中心。

这样,北魏洛都社会文化空间的意蕴自然就丰富多彩了。

同类推荐
  • 拍案说史:中国历史的策略与方法

    拍案说史:中国历史的策略与方法

    历史是什么?历史就像是一幕幕相互关联的多幕剧,在绵延几千年的历史中不断上演。历史的素材人人都可以拿来再加工把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之下去思考,历史就会像万花筒一样展现出各式各样的图案。历史之所以成为后世研究的样本,就是因为它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智慧的线索。这些线索,就是历史中的策略与方法;这些经典的策略与方法,至今仍是现代人的智慧源泉。策略是行动方针,方法是执行方案,它们都是在特定思维下产生的应对措施。在同样的处境之下,不同的人往往会选择不同的应对方法,正是因为他们具有不同的思维。古人用他们的经历不断验证了这些道理,也用他们的策略与方法留下了一个个成功或失败的案例。
  • 两汉时期的生存法则

    两汉时期的生存法则

    楚汉相争,为何最终刘邦坐拥天下?指挥千军万马尚游刃有余的韩信,竟死在一个女人之手!两朝栋梁的周亚夫,为何落了个”不反地上,亦反地下”的罪名?书生难开国,草莽却成英雄,这又是什么道理?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时代,两汉历史蕴藏了无尽的智慧,其中有关谋略、有关人性、有关处世……
  • 一百个理由

    一百个理由

    在当今的世界环境里,对于中国来说,面对如一只海龟般趴在太平洋风涛里、总是令人难以琢磨的日本,需要警惕,需要谴责,也需要和平共处。《一百个理由》中,作者引用丰富例证想要说明的是:中国有一百个理由谴责日本,也有一百个理由与日本和平相处。中国欲一扫近代以来的耻辱与颓唐,走向民族的全面复兴,非得通过日本这道心理门槛;在很大程度上,这道门槛将考验中国能否成为一个成熟的现代国家。与此同时,日本要洗去孤独与暧昧,成长为世界性大国,更是绕不过中国这道道义门槛;在某种意义上,这道门槛成了判断日本能否重铸为一个政治诚信国家的试金石。所以,这一百个理由,给中国,也给日本。
  • 民国的角落:嬉笑怒骂民国人,闲言碎语大历史

    民国的角落:嬉笑怒骂民国人,闲言碎语大历史

    张鸣老师有关民国历史的文化随笔,以另类的视角和举重若轻的笔触,将民国时期历史中的大小人物和各色轶事生动勾勒,鲜活展现。本书是别样的辛亥与五四、军阀那些事儿、民主与选举的变奏,引领读者反思中国封建文化、西方文化给中国历史、给国人,乃至当下的社会带来的影响。
  •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战国策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战国策

    刘向编著的《战国策》是汉人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纵横家著作编辑而成的一部独特的国别史著作,它实际上是当时纵横家游说之辞的汇编,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常用寓言阐述道理,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热门推荐
  • 柳墨妍传

    柳墨妍传

    江湖!多么让人热血沸腾的字眼!柳墨妍双眼冒出一蓬一蓬的红心,无限向往那片可以让人豪气云干,荡气回肠的地方。因此,在她第一百零一次女扮男装,到街上乱晃,妄图抓住一点点江湖的影子时,一个天神一样的盖世大侠终于出现了~她终于见到大侠了!她终于找到江湖了!
  • 失落的成功经典:改变千万人命运的人生法则

    失落的成功经典:改变千万人命运的人生法则

    本书是一部永恒的励志经典书,也是一部成就梦想的成功秘笈。书中用通俗质朴的语言为读者揭秘成功者需具备的几种特质,其中包括:不放弃、靠自己、有坚定的信念、拥有积极的心态、使用正确的语言、相信直觉和奇迹、淡然处世、为致富做准备……只要有了上述积极心态和信念,相信成功就在不远处向您招手!
  • 一嫁南希爱终生

    一嫁南希爱终生

    一场风波过后,她阴差阳错的变成众所周知的“顾总的未婚妻”。消息一经公布,他们必须结婚。一个是不得不嫁,一个是不得不娶。这场无爱的婚姻却仿佛是她仅有的出路……他说:“这场婚姻无非将错就错,无关爱情,你若不甘寂寞,我可以履行身为丈夫的职责。”可是顾南希,明明你说的我们只是将错就错,却为什么每每在我狼狈落魄时翩翩出现?
  • 魔仙神

    魔仙神

    火系魔法家族的遗孤为了躲避仇家追杀,糊里糊涂来到神州,不料因此失忆,引起了一堆笑话,误入逆云却有卷入一场比仇杀更大的是非之中,命运沉浮,岂是人力所能主宰,世事棸变哪能被你左右!沉睡的记忆被唤醒,随之而来的却是更大的阴谋与报复,正与邪,爱与恨,尽在祝枫羽的《魔仙》之旅!
  • 农庄男孩

    农庄男孩

    青少年读者们,成年读者们,让我们翻开《小木屋》系列小说。走进开拓时代那充满艰辛、奋斗、有坚定信念与创造力的历史画卷中去。走进拓荒者们那淳朴、乐观、率真而纯净的心灵中去吧!
  • 动我媳妇儿试试

    动我媳妇儿试试

    安祁业抵达军区办的时候,贺大少爷正用一本报告书盖着脑袋,修长笔直的双腿交叠翘在办公桌上面呼呼大睡。风透过打开着的窗户吹进扑拉扑拉翻着书页偶尔露出书页下面微微泛红的白皙面庞。“啧啧……这觉睡的美滋滋儿的。”难怪他打了十几二十个电话这死小子愣是没反应!安祁业咂咂嘴走过去伸手想揭下那盖住脸的报告书,不想对方动作更快,在他手伸过来的一瞬间猛地跳起一个小擒拿手反将了一军将他牢牢箍住。……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中国式医患关系

    中国式医患关系

    作者以客观公正的第三方视角,揭示了转型期中国医患关系的特点,剖析了医患关系紧张的根源,并提出了用新思维解决医患矛盾的对策。本书记录了近年来医疗卫生领域发生的诸多热点事件,包括“缝肛门”、“八毛门”、“录音门”、张悟本现象、教授之死、医生被害等,观点鲜明,文笔犀利。 本书分为“医者的尊严”、“患者的权利”、“医改的博弈”、“医学的温度”、“中医的忧思”5章,共20万字。
  • 繁华梦已沉

    繁华梦已沉

    一步一惊心,生死悬于一线间。“鬼魅”来袭,谁又能在脂粉洪流中全身而退。“凤凰浴火前,会不会流泪?”
  • 最受感动的经典文学故事(最受学生感动的故事精粹)

    最受感动的经典文学故事(最受学生感动的故事精粹)

    本书中多个饱含快乐、阳光的小故事,融趣味、悬念和哲理于一体,用睿智的语言告诉每一个渴望成功的孩子,保持快乐的心态才能找到生活和学习中的快乐,帮助你走向人生的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