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66641

明朝时期的倭寇只有日本人吗?

读书号2023-05-23 10:58:250

倭寇不是只有日本人,在不同时期日本海盗所占的比重及地位高低不尽相同。早在明朝尚未建立之前,倭寇就已经出没于朝鲜半岛和中国沿海,嘉靖年间倭患达到高潮,在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并颁布海盗禁令之后,倭寇才逐渐消失。

在中国历史上,元朝持续的时间很短,满打满算不足一百年,但蒙古人两次跨海袭击日本本土。主政的镰仓幕府为抗击蒙古而耗尽元气,致使国内矛盾空前加剧,在元日战争结束五十年之后迅速垮台。此后大批在战争中破产的失意武士投身海盗行业,倭寇逐渐开始在东亚沿海地区肆虐,然而真正导致倭患加剧却是由于日本南北朝的分裂。

镰仓幕府覆灭之后,足利尊氏建立室町幕府,与天皇决裂。此后室町幕府另立新皇,而原来的天皇则怀揣神器逃往京都以南的吉野,日本由此进入“两天皇-南北京”的时代,史称“南北朝”。南朝与北朝的对立导致连年征战不止,无数失去土地的农民及无家可归者转而向海外寻求生路,他们从事的营生不外乎就是倭寇。

公元1392年,大明洪武二十五年,北朝击败南朝统一日本,但倭患并未因此稍加减轻。室町幕府追剿余孽的行动,使得南朝武士、浪人和失意政客进一步壮大倭寇队伍。为消除倭寇对中国沿海的侵扰,朱元璋屡次试图同日本建立联系,却未能达成一致,直至明成祖朱棣时期,室町幕府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才答应配合明朝共同打击海盗,而代价则是明朝开放对日本的勘合贸易。

所谓勘合贸易,事实上就是明朝对外发放特殊的贸易许可证,因为大明自太祖朱元璋开始便实行海禁政策,外国商人只有手持勘合才能到中国做生意。当时中国的丝绸、瓷器和茶叶甚是紧俏,运抵海外往往能获数倍之利,巨大的利润诱惑使得包括幕府在内的日本各大势力趋之若鹜。可惜好景不长,由于室町幕府逐渐无法约束地方上的强势藩主,日本最终在明宪宗时期进入战国时代。

随着日本国内的乱套,倭患规模再次扩大,而不同的日本势力为争夺同中国的贸易时常大打出手,并在嘉靖二年引发“争贡之役”。事件的起因是日本细川氏和大内氏两大藩主因勘合真伪火并,双方在浙江宁波互相攻杀,结果造成明朝官民陪同受害。事后嘉靖皇帝下旨断绝一切对外贸易,本意是希望通过阻隔减轻倭寇带来的损失,结果却导致倭患达到史无前例的高峰。

嘉靖没有想到这项决策会,造成数百年来依靠贸易生计的相关产业人员,比如渔业、手工业和造船业的从业者瞬间失去生活来源。为求活命,他们纷纷转行海盗,最后酿成“嘉靖倭乱”,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南直隶人汪直。受海禁政策影响,汪直召集本土帮众及日本浪人组成跨国走私集团,而汪直本人更是自称“徽王”,在日本萨摩建立“宋国”。

规模最盛之时,汪直手下有五千之众,而当时日本最强的藩主也不过三千军队,且汪直富可敌国,各型火器一应俱全,由此日本诸藩无不为其马首是瞻。从国籍来说,这是一个地道的中国人,但却是当时最大的倭寇,后来随着明朝任用戚继光、俞大猷连续在东南取得大捷,倭寇势力遭到沉重打击。

万历十一年,丰臣秀吉统一日本,战国时代结束,倭国发布“八幡船禁止令”,宣布禁止海盗行为。由于倭船皆立“八幡大菩萨”旗帜,这道禁令也标志着日本官方与倭寇的决裂。从明朝立国到灭亡,倭患几乎贯穿始终,而倭寇也成为这段历史不可回避的标签。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