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66425

大明王朝锦衣卫:飞鱼服浸染了血雨腥风 绣春刀下枉死冤魂狰狞

读书号2023-05-10 20:35:280

锦衣卫,这个存在大明王朝历史上近290年的机构,正史记载的很少,却在整个大明王朝历史中,隐藏在无数血案背后,如噩梦般笼罩在官宦大臣们的头上,生怕一个不小心,就会带来灾难。

朱元璋设立锦衣卫的初衷

作为历史上有名的“淮右布衣”皇帝朱元璋,虽然勤勉刻苦,但是疑心极重。因其自身就是靠着农民起义登上的皇位,一旦进入一个帝王的角色,就不会再用普通人的眼光来看问题了。

朱元璋害怕自己的臣子串通一气,而大明王朝刚刚建立还立足未稳,这时朱元璋就有了建立一支队伍去秘密监督文武百官的心思了。

所以,他就把目光放在了自己身边最忠心可靠的贴身护卫身上,这就是锦衣卫的前身:仪鸾司。

仪鸾司是内廷拱卫司中最精英的部分,表面上是“掌皇帝亲祠郊庙、出巡、宴享及宫廷供帐。所属有金银器皿帟幕什物库、香烛库、毡油床椅铁器杂物库”掩人耳目,私底下已经开始进行各种皇帝安排的秘密任务了。

这就是“锦衣卫”的雏形。

还有一件事,就是丞相胡惟庸势力的崛起。

明朝初建时,仿照元制设立中书省,作为自己政权的基础。

中书省从最开始的掌管全国行政事务,最后合并了枢密院(掌管军权)和御史台(督察),发展到了一种“上承天子,下总百官”的最高行政机关。

当时丞相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皇帝的诏书都必须由中书省颁发,朝臣奏议也必须由中书省呈达皇帝。

这等于就是把皇权和政务分离架空、大权旁落了,这让朱元璋感到了威胁。

胡惟庸虽然也是开国功臣,但他自独揽中书省大权之后,骄恣渐露,在朝中有恃无恐,并且结党营私。

于是,朱元璋派出了仪鸾司追查胡惟庸。

在以后的日子里,朝中官吏不论职位高低,但凡他前脚刚迈过胡惟庸家的门槛,后脚就会有小纸条,飞落在朱元璋的案几上。

加速了“锦衣卫”的成型。

“胡惟庸案”后,锦衣卫名正言顺登上历史的舞台。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因叛乱罪入被凌迟处死,株连九族,受牵连的还有一大批官员。

朱元璋下令“子孙不许重设丞相,臣下有言复立丞相者,凌迟处死”废除宰相制,此后六部官员直接向皇帝上奏,中间不必再横插一个宰相机构。

胡惟庸成为历史上最后一个宰相。

洪武十五年,朱元璋裁撤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改置锦衣卫。

锦衣卫主要职能为“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卫属机构有南、北镇抚司,其中北镇抚司专理“诏狱”。

锦衣卫,这个在明朝历史中扮演着特殊角色的组织,终于名正言顺的站到了历史的舞台上了。

锦衣卫权力的扩张与衰落

朱元璋在胡惟庸案件中屠戮了大量朝廷重臣,然而这也只是个开始。

明初, “胡惟庸案” 、" 郭恒案" 、"空印案"、“蓝玉案” 四大案多有锦衣卫奉命活跃其间。

锦衣卫的权力越发膨胀,大明王朝开始了一番又一番血雨腥风,朝中人人自危,杀戮不断扩散。

由于锦衣卫是由皇帝直接管辖,朝中官员根本拿他们没有办法,到大将军“蓝玉案”以后,开国功臣杀戮殆尽。

然而物极必反,皇权集中的差不多了,锦衣卫就失去了作用。

朱元璋在决定传位给皇太孙朱允炆后不久,就开始削弱锦衣卫的职权,并且在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下令“诏内外狱无得上锦衣卫,大小咸经法司”。

至此,锦衣卫的权力才有所削减。

朱棣重新启用锦衣卫,并设东厂

但也许时代造就了锦衣卫注定存在大明王朝的历史中,朱允炆的叔叔燕王朱棣对皇位垂涎已久,借“清君侧”之名,起兵反叛,这也给了锦衣卫们死灰复燃的机会。

朱棣登上皇位后,为了压制官民的不满情绪、诛除异己,全面恢复了锦衣卫的权力,也就是重新设置了“诏狱”。

直至锦衣卫纪纲利用职权滥杀无辜,同时朱棣纵容差不多了,目的也达到了,为了安抚民愤,将纪纲处以磔刑。

但朱棣并没有因此废除锦衣卫,而是又创立了一个由太监主掌的特务机构,

这也是由于在朱棣造反的时候,太监们曾经给他出过不少力,而且,宦官社会地位不高,朱棣认为他们也成不了什么逆势,身处宫廷自己也能掌控;同时,还可以和锦衣卫互相牵制监督。

永乐十八年(1420年)“以内监掌之,自是中官益专横,不可复制。”至此,东厂产生。

在历史中,两个部门互相牵制,东厂作为皇帝的心腹,其首领往往是皇帝的近臣,从皇帝处获得集大权力。像刘瑾、魏忠贤这样的宦官,

所以后来,锦衣卫逐渐沦为东厂的附庸。东厂负责指挥,锦衣卫沦落为打手。

直至朱由检继位,改年号崇祯,却被农民起义军李自成攻破京城,大明王朝灭亡。

从此以后,锦衣卫退出历史的舞台。

所以总的来说,锦衣卫在一开始权力很大,后来随着东西厂的设立,逐渐衰落,但是存在的最久。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