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惹出的祸事:董卓之乱
说起东汉末年,当董卓在朝堂上嚣张跋扈的时候,曹操也不过是一名不起眼的小角色,
当时有实力能与董卓进行对抗的,还是袁绍。
袁绍此人,并不是没有能力,至少他懂得利用家世优势,也懂得利用政治资源,
一朝脱困就号令群雄讨伐董卓,
还很会为自己谋划出路,
而且从一名小小渤海太守,成为盟主,之后又谋取四州之地,
可谓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这些条件,起点也要比别人高出一大截,
最后却是输给了曹操,
有人说他是在温室里成长的,没经历过磨炼,
也有人说他缺乏领导能力,
还有人说他的格局实在太小了,
那么,袁绍为何会落得一个惨败的下场呢?
袁绍出生在一个豪门世家,是个标准的豪门贵公子,
我们看东汉历史时,不难发现东汉朝堂有这么一个“奇特”现象:宦官与外戚轮番上台。
由于有几位皇后都没生育,太子大多为养子,
导致皇后家族的势力过于膨胀,而皇帝为了夺回权力又不断依赖身边的宦官,
结果就出现了宦官与外戚激烈斗争的现象。
袁家,虽不是外戚,但却是雷打不动地坚挺——四代都做到了“三公”这一段位,
被当时的人们称为“四世三公”之家,门生故吏之多,可以说是遍布天下,具有很高的名望。
袁绍是小妾所生,从家族地位上来说远逊于他同父异母的弟弟袁术,
但其父袁逢将他过继给了兄长袁成,袁绍也就成了袁成的嫡子,
所以袁家对袁绍的重视程度也是不低的,更有意思的是,袁绍的存在感远远强于袁术,
这倒不是袁成的官职比袁逢高,相反,袁成的官小,
所以早期的时候,袁绍的官职总是要比袁术低一丢丢,但是袁绍长得帅、还很懂得为自己赚名声,
自幼又喜欢结交朋友,和外戚梁家、窦家、以及何家,都相处得很好,
反观袁术,一直就没掂量过自己是几斤几两,风头没少出,开局还都是好牌,
结果却成了当时风云人物中最不成材的那个,被冠上了“冢中枯骨”的名声。
董卓之乱,也是袁绍瞎折腾的后果,他怂恿大将军何进逼迫妹妹何太后杀尽宦官,
同时又给何进出主意,让他喊来董卓“假造反”,给何太后施压。
结果,董卓带兵进京的时候,何进已被宦官所杀、外戚和其他贵族世家又杀尽了宦官,
董卓就赶上了这么一个混乱的局面,还意外“捡”到了出逃的皇帝,
趁机窃夺了洛阳朝廷的政权,
这是出乎袁绍意料之外的结果,
更让他意外的是,董卓居然打算废掉汉少帝,另立9岁的陈留王为皇帝,
这一想法在当时实在是太过“骇人听闻”了,袁绍自然是不同意的,但他又惧怕董卓的兵马,
只得假装同意,随后就匆忙逃出京城,跑到哪了呢?
冀州渤海郡。(今河北沧州)
袁绍为什么要逃到冀州?
后来讨伐董卓时,袁绍向少时好友曹操表示:自己将“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
意思就是,要在南边占据黄河、北边依靠燕代之地(其实就是冀州,据燕山山脉)的险要,拥有戎狄这样的兵马(骑兵),再南下争夺天下。
可见袁绍跑到冀州是有打算的,
冀州地势险要、依山傍险,不像中原地区那样平坦,且冀州受到战乱波及比较小,
更重要的是粮食充足,
乱世,影响最大的是农耕,军阀们混战也往往挑秋收之后这种粮食充足的时机,
无论谁想去打谁,都要考虑这个问题,
从这一点来说,袁绍还是很会挑地方的,很会为自己增加优势的。
至于他的格局与曹操对比,是不是小了许多,都是后话了,
我们今天就单说袁绍。
当董卓得知袁绍溜了,当场就气炸了,本来他是下令通缉袁绍的,
可当时朝中很多人都跟袁家有着丝丝缕缕的联系,
他们劝说董卓不要意气用事,
不要把袁绍逼得造反,袁氏四代广布恩德,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如果袁绍拉起队伍,群雄都会乘势而起,那时才是大麻烦。
董卓一想,大家说的也确实有道理,袁绍不是跑到渤海郡了么,索性就给他一个渤海郡守当当,省得他闹事。
这倒不是夸张,后来袁绍被推举为“讨董联盟”的盟主,
完全是因为他的家族优势,袁氏一族的影响力究竟有多大?
我们可以看看曹操在统一北方后,最先做的事就是去袁绍坟头上哭了一暴,
要说是因为两人是发小,有情谊,也说得过去,可曹操杀掉袁绍的儿子时,也没考虑这一层关系,
恐怕更多的是,曹操哭给天下所有袁氏门生故吏们看,以图安抚四州人心。
袁绍本人对勃海太守的任命状是不屑一顾的,
东汉时期,“太守”虽说实权不小,兼管军民二政,但也仅限于管理一郡,
上级还有一个“刺史”,虽说只是刺探与监察郡以下的官吏,但名义上级别要比太守高,
再高一级别就是“州牧”了,比刺史大,也比太守大,主管一州的军政民政,
更让袁绍堵心的是,当时的冀州牧韩馥,
在未蒙董卓提拔以前是袁家的门生,这让袁绍情何以堪?
袁绍从洛阳跑出来,本就算是抛弃了还在洛阳的亲人,这得需要多大的决心,
怎么会被区区一个太守官职安抚?
这么大的决心,又是想做多大的事呢?讨伐董卓。
袁绍虽然对董卓抛出的“橄榄枝”不屑一顾,
可眼下他除了袁氏的声望,什么都没有,董卓的任命状反倒给了他这个机会。
他正好借着这个官衔与实权,来号召天下,准备举兵讨伐董卓。
袁绍这一“吆喝”,果不其然就有若干州郡开始响应,
袁家的声望不是虚的,但更多的原因是,
董卓擅自废立皇帝本就引发不满,把持朝政后更是胡作非为,不仅在京城布置自己的爪牙,
监视和打压反对自己的官员,
还通过任命太守、刺史这些地方官等手段,在地方安插了不少自己的眼线,
比如刘表,就是董卓“推荐”到荆州的,
这一系列举动,当然就引起官僚士大夫的愤恨,各地讨伐董卓的呼声日益高涨。
袁绍闹出的动静自然是瞒不住韩馥的,
本来韩馥还监视袁绍的一举一动来着,但凡袁绍起兵,韩馥就打算阻拦,
可等他收到讨伐董卓的檄文,也开始坐不住了,想做个墙头草,可又不知道往哪边倒,
焦虑之下,他召集部下们商议是该倒向董卓还是袁绍,
当时有一个叫做刘子惠的人,一脸正色地说道:兴兵是为国家,如何说什么袁氏、董氏!
羞愧难当的韩馥,就此也参与了讨董联盟。
在这种形势下,最先起兵的是关东州郡,他们把袁绍推举为盟主,还有谁参与了呢?
有袁术,他在袁绍逃出京城后,后脚也带着人马跑了出来,跑到了荆州鲁阳,袁术虽然看不起袁绍这个庶出的哥哥,后来在给公孙瓒的信中说袁绍不是袁家的骨血,但是眼前兄弟俩有共同的敌人;
有豫州刺史孔由、兖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和广陵太守张超两兄弟、河内太守王匡、山阳太守袁遗、东郡太守桥瑁;
还有,当时还是个小角色的曹操等人,跟着陈留太守张邈。
这些太守、刺史各个手底下有几万兵马,加起来起码得有几十万兵力,
这个阵势拉得真不小,吓得董卓杀掉袁氏宗族泄愤后,挟持着汉献帝和洛阳城的百姓,
西奔长安躲避。
戏剧的是,讨董联盟阵势是摆开了,却迟迟见不到他们有所行动,
只有曹操一人热心,其他人各怀鬼胎,谁都不愿意去和董卓交锋,整日囤聚在酸枣吃喝玩乐,
完全没有讨伐董卓的行动,从这一点来说,曹操带着区区几千人马去打董卓,是相当英勇了,虽败犹荣,
袁绍也只是过了一把盟主的“瘾”,实际上这时候就已经显现出他没有领导能力这一短板,
酸枣粮尽,诸军不合,还没打袁绍,联盟内部就先瓦解了,一场讨伐不了了之。
这也让董卓又存活了一段时间去胡作非为,之后也是吕布反叛杀掉了董卓,
完全没有袁绍等人什么事,顶多是煽动了反董之心。
可不得不承认,在当时的状况下,袁绍是最有力量且最具号召力的领袖,
他也不过是一名渤海太守,车骑将军还是自封的,当时的袁绍手里还没有四州之地,
光借着袁氏的声望,达到这个优势,可谓是上天眷顾了。
反观曹操,只能算是个光杆司令,前期既没多少钱也没兵马装备,完全是凭着一股勇气杀出了一片天地,
袁绍和曹操,幼时经常在一块玩耍,
但是袁绍对曹操有着诸多优越感,曹操是宦官之后,在东汉权贵圈子里经常被人看不起,
后来曹操能成长为一个枭雄,估计震惊了不少当时看不起他的人,
恐怕连袁绍都没想到,有一天他的对手,会是曹操。
即使袁绍发现了这一点,当时也没那个心思去抑制曹操的发展,以至于等他再想南下时,
曹操已经有了一席之地了,
那么,之后袁绍在忙什么?
袁绍并不满足于区区一个渤海郡,他对被称为天下之重资的冀州垂涎已久,
正盘算着怎么先把冀州弄到手。
原本袁绍还有些犹豫,要不要夺取冀州,他觉得要是冀州打不下来,
自己连个立足之地都没了,
正在他拿不定主意的时候,有一个叫逢纪的门客出了个“鬼主意”:
暗中联络公孙瓒,让他率兵佯装进攻冀州,胆小的韩馥势必会害怕,到时候再说服他把冀州让出来。
公孙瓒果真打着讨董的旗号奔着冀州来了,
这可把效忠过董卓的韩馥吓得不轻,这个时候袁绍的外甥高干和谋士荀谌前来进行劝说,
大意就是袁绍现在是盟主,势力大,而公孙瓒兵马强,
两人如今全都奔着冀州来了,他们的意图难以预料,搞不好你就危险了,
不如就把冀州交给袁绍,毕竟你们还是好朋友.......
两人三言两语,就把没主见又怯懦的韩馥说服了,他不顾手下反对,
当即就决定将诺大一个物产丰富、人口众多的冀州,白白送给了袁绍.......
反对的人,日后都成了袁绍的刀下冤魂,
而韩馥,这个糊涂蛋儿的结局也很凄惨,袁绍甩给他一个空有名头的“奋威将军”,
还没等他适应新身份,一个部下为了讨好袁绍,带兵就杀进了韩馥的住宅,
韩馥跑得快逃过一劫,但他的儿子却惨了,被打断了双腿,
虽然事后袁绍处置了凶手,但韩馥已犹如惊弓之鸟,苦苦哀求袁绍放他走,并跑去投奔了陈留郡太守张邈,
估摸着韩馥是真吓得不轻,以至于袁绍派去的人与张邈商议机密,两人一阵耳语时,
在座的韩馥心里就开始嘀咕是不是他们要算计自己,最后承受不了这个压力,走到厕所里自尽了.......
这个时候曹操在做什么呢?
曹操的发展虽然坎坷,但很“神速”,他奉袁绍之命,在东郡大败于毒、白绕、眭固、於扶罗等,被袁绍举荐为东郡太守,
但是让他实现“质的飞跃”的却是他“设奇伏,昼夜会战”击败黄巾军,收割其残部三十余万人,
也就是被曹操组成的“青州军”,
光从这一点来说,曹操的实力瞬间就提升到了大军阀的水平,
这个时候,他身边的谋士毛玠建议他“奉天子以令不臣”以及修复农耕等发展策略,
曹操无疑也知道汉天子在政治斗争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采纳了他的建议,开始布局向汉献帝靠拢。
其实,这个时候袁绍那边的谋士沮授也进策袁绍“迎大驾于西京”、“挟天子而令诸侯”,
但是因另一谋士郭图却认为汉室已难兴复,当中原逐鹿之时奉迎天子,
袁绍权衡过后,采纳了郭图的建议,这也是他与曹操的斗争中,先失一着。
倒不是袁绍不想抢占这个先机,只不过他这个人自负又或者觉得曹操始终都会听从他的指令,
总之,他当时忙着与袁术开战。
袁术虽然是袁绍的弟弟,但一直看不起这个出身比自己低、人缘却比自己好的哥哥,
兄弟二人向来不和。
董卓把持朝政时,无论是京城还是地方,是纷乱不已,其实谁都没搞清楚谁是谁的盟友,以及谁和谁是敌人,
当时孙坚听信武陵太守曹寅的谗言,逼死了荆州刺史王睿,又杀掉了南阳太守张咨,
之后跑到鲁阳与袁术交好。
董卓见王睿死了,就举荐了刘表为荆州刺史,
刘表到了荆州,左思右想不能得罪袁术这尊“大佛”,于是上表保荐袁术为南阳太守,
袁术也保荐孙坚为豫州刺史,
可袁绍自打成为盟主,也有了底气开始扩张地盘,他趁着孙坚出兵攻打董卓的时候,
任命周昕为豫州刺史,派兵袭取了阳城。
袁术得知这一情况,就派出公孙越协助孙坚回救阳城,
但公孙越运气不好,刚一出场就被乱箭射中死了,
这可把他的哥哥公孙瓒气坏了,当即把弟弟之死埋怨在了袁绍头上,于是举兵攻打袁绍。
公孙瓒的厉害在冀州是出了名的,袁绍眼见得罪了正儿八经的“地头蛇”,
也不得不想办法缓和这个冲突,
为此,他将公孙瓒的从弟公孙范为勃海太守,但公孙范一到勃海,却立即倒戈了。
袁绍和公孙瓒就这样撕破了脸,公孙瓒还自行安排了个冀州牧严纲来膈应袁绍,
双方在界桥进行决战,结果气势汹汹的公孙瓒,反被袁绍打了个落花流水,勉强退回到了蓟县,新冀州牧成了袁绍的俘虏,
袁绍追击到了故安县,久攻不下,索性也就退了兵,
可公孙瓒又来劲了,这回轮到他追击袁绍了,追到拒马河大胜袁军,接着一路向东居然占领了大部分青州,
公孙瓒又弄了个青州刺史田楷,后来还有一个兖州刺史,
这时候刘备也正依附公孙瓒,这一战他也出了不少力,被公孙瓒任命为平原县县令。
另一边,袁绍眼瞅着青州要玩完了,也被激起了斗志,开始跟公孙瓒死拼,
很久之后才扳回一局大败公孙瓒,
不过,最终结束两人争斗的却是幽州牧刘虞的儿子及部下,
此前,公孙瓒诬告刘虞与袁绍合谋僭位,擅自将自己的上司刘虞杀了,独吞了幽州。
然后袁绍就与刘虞的残余势力短暂结盟,一同围了公孙瓒所在的易京,
公孙瓒顽强固守了一段时间后,易京到底还是被攻破了,公孙瓒自焚了,
那么袁术呢?在三个月前已经死了。(等讲到袁术时再细说)
接着袁绍就开始忙于,吞并幽州、青州、并州,
待他得出空来再看当时的局势,好不吃惊,他忽然发现似乎曹操成了他最难缠的对手,
这时他开始懊悔当初没能抢先把汉献帝接到身边,
公孙瓒死后他就开始谋划渡过黄河与曹操抢夺汉献帝,曹操原本也是做好了防守,
可局势又发生了变化,刘备杀了徐州刺史车胄,与曹操闹翻了,
曹操笃定袁绍不会贸然出击,因此决定先去解决刘备,果不其然,袁绍楞是又错过了一次机会,
那他在做什么?
要说当时大多数的人才,可都是投奔到了袁绍旗下,
袁绍手底下是根本不缺人的,确实有这么一个叫做田丰的人,建议袁绍趁着曹操去打刘备,偷袭曹操的后方,
可笑的是,袁绍居然以小儿子有病、不能离家的理由拒绝了!
典型就是还没开始打,勇气就输了,
搞清袁绍怯懦的田丰又为袁绍量身打造了一个新的主意,意思是你动不了身,可以派兵骚扰曹操的州郡,
不让当地的人安生,其实也就是破坏曹操的经济复苏之计,
曹操占据着中原,被战乱影响最严重、粮食最短缺的地区,若真是破坏农耕,
筹集不到粮食的曹操,自然不战就垮,这一计策虽然很是不道德,
但确实是个不战就能胜的好办法,
然而袁绍不仅没听,还命人将田丰关进了大牢.......
估摸着被人瞧出自己的懦弱,恼羞成怒了。
为此,又贻误了一次战机。
其实从这个时候开始,袁绍自身不足暴露得愈加明显,此后他在官渡之战输给曹操,着实不冤........
总的来说,
即使袁绍在官渡之战输给了曹操,但纵观当时的割据势力,
袁绍的优势还是很明显的,
手下人才济济,家世名望又远高于别人,依然坐拥地理条件优越的四州之地,
兵力、军备物资、财力,都要远远超过曹操,
如果他能听从谋士的建议,早点做出决断去解决曹操,胜利的一方应该是属于他的,
或许他最大的失策是眼睁睁看着曹操接走了汉献帝,
但他之后的每一步,都在失掉各种机会,生生把手中的一副好牌打成了烂牌,
难怪后世不少人说他格局小,把控不了方向,竟干琐事,
也缺乏领导力,手下一堆人才都没能得到施展才华的机会,
用句老话来说,这大概就是性格决定命运,而命运决定结果吧。
论武功,周伯通,郭靖,洪七公,杨过,一灯,欧阳锋,黄药师,第一名是谁
《射雕英雄传》,通过第一次华山论剑,形成了老五绝,《神雕侠侣》通过第三次华山论剑,形成了新五绝。那么,要是给新老五绝做一个排名,谁会是第一名呢?考虑到中神通王重阳,虽然是第一次华山论剑的天下第一,但是在射雕正式剧情出场以前他去世了,所以这次不参与排名。那么,参与者就是洪七公、黄药师、欧阳锋、一灯大师、周伯通、郭靖和杨过。【1】读书号2023-05-26 15:42:290000金庸笔下一门神秘武功,吹得天花乱坠,却没一人能练成一招半式
文/金宝讲故事在冷兵器时代,谁拥有了强弓劲弩,谁就能称霸世界。到了热兵器时代,谁拥有先进的火枪大炮,谁就能战无不胜。在如今的科技时代,谁拥有了最尖端的科技,谁就能成为世界第一。在金庸早期的江湖世界里,想要占得一席之地就必须依仗高深的武功。就算拥有聪明绝顶的头脑,在蒙汗药和火枪还没发明前,聪明智慧依旧只能拿来参悟秘籍、寻思对策,并不能像韦小宝那样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就能行走江湖。读书号2023-04-16 13:24:580001笑傲江湖若有华山论剑,将诞生五绝:东妖西霸、南僧北浪、中神剑
华山论剑最早出现在金庸笔下的《射雕英雄传》里,一本唤作《九阴真经》的旷世秘籍突然在江湖里崭露头角,江湖群雄为了一窥经书的奥义不免大打出手。《九阴真经》的出现,让这个风雨缥缈的江湖更加摇摇欲坠。在各大门派的倡议之下,众高手决定暂停纷争,他们共上华山、比武论剑,谁能力挫群雄、站到最后,谁就能带走这本轰动天下的旷世秘籍。读书号2023-04-16 13:40:470002玄武门之变,李渊不处罚李世民,最大原因是只剩下一个嫡子了吗?
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在唐朝都城长安玄武门附近发生了一场政变,秦王李世民杀死哥哥太子李建成和弟弟齐王李元吉,又派杀气腾腾的尉迟恭进宫,名为护驾实为逼宫唐高祖李渊,李渊审时度势之下,并没有惩罚李世民,而是答应了尉迟恭请求,下令与秦王府兵马对峙的南衙和北门兵马听命于李世民,不死心的东宫和齐王府的兵马也因此溃散,再立李世民为太子,不久以后禅位于李世民,自己退位成为太上皇。读书号2023-05-10 17:41:160000李寻欢虽强,当真天下无敌?同时期一魔一盗一鬼,轻松击败他多次
小李飞刀,例不虚发。江湖中都有这样的传言,李寻欢自己也说飞刀无情,例不虚发。可见他对自己的小李飞刀是有信心的,他的杀手锏也是小李飞刀。虽然如此,但是李寻欢依旧不能成为天下无敌的存在,在同一时期,还有不少的高手能够击败他,并且还轻松击败他多次。读书号2023-05-25 20:56:5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