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90100000005

第5章 一生诗意千寻瀑 (2)

1934年初,叶公超创始主编了这个月刊,只出了三期,林徽因在这个刊物第一期上发表了她最放异彩的短篇小说《九十九度中》。对于这篇小说,李健吾先生作出过极高的评价,他说:“在我们过去短篇小说的创作中,尽有气质更伟大的,朴实更事实的,然而却只有这样一篇(指《九十九度中》),最富有现代性;惟其这里包含着一个个别的特殊的看法,把人生看做一根合抱不来的木料,《九十九度中》正是一个人生的横切面。

在这样的一个北平,作者把一天的形形色色披露在我们的眼前,没有组织,却有组织;没有条理,却有条理;没有故事,却有故事,而且那样多的故事;没有技巧,却处处透露匠心。这是个人云亦云的通常的人生,一本原来的面目,在它全幅的活动之中,呈出一个复杂的机体。用她狡猾而犀利的笔锋,作者引着我们,跟随饭庄的挑担,走进一个平凡然而熙熙攘攘的世界:有失恋的,有做爱的,有庆寿的,有成亲的,有享福的,有热死的,有索债的,有无聊的……全那样亲切,却又那样平静,我简直要说透明。在这纷繁的头绪里,作者隐隐埋伏下一个比照,而这比照,不替作者宣传,却表示出她对人类的同情。一个女性的细密而蕴藉的情感,一切在这里轻轻地弹起共鸣,却又和水纹一样轻轻地滑开。”

林徽因写过意识流小说,这就是《九十九度中》。它写一天之内的处于“九十九度中”高温天气的北平各阶层人物,通过人物的内心世界来表现他们的思想意识,使各阶层人物构成鲜明的对照,这是典型的意识流小说。在卞之琳看来,比起徐志摩的小说,“更显得有意学维吉妮亚·伍尔罕(按:即费吉尼亚·吴尔芙)而更为成功”。确实,我们不难发现,这篇小说除了意识流的艺术特征之外,叙述结构也类似费吉尼亚·吴尔芙的长篇名作《达罗卫夫人》,只不过《达罗卫夫人》把叙述视角分别限制在以并不相关的两个主人公为焦点,交替进行,平行发展,而《九十九度中》则是分别以一系列的人物为中心,类似于“散点透视”,当然,还有一点更为明显的相似之处:《达罗卫夫人》的故事发生在英国的伦敦,时间长度是一天,而《九十九度中》则是在中国的故都北平,时间长度也是一天。

林徽因虽然只写过6篇小说,但说来也许让人奇怪,她所受到的艺术影响,历历分明,反倒比徐志摩更容易看得清楚。其实,道理很简单,林徽因毕竟不是专门的小说家。以《模影零篇》为总题的那一组小说中,《文珍》和《绣绣》两篇,明显有英国女作家曼殊斐儿的那种艺术风格。没有情节,片断化;人物的言行、瞬息即逝的情绪和普通的生活场景,都有潜在的意味。还有叙述,都是通过成人来回忆童年时代的关于别人的故事,叙述者显然有能力透视童年时发生的事情的意义。但叙述者在叙述到当年的故事时,完全又是让自己回到童年,叙述视角由成人转换到不明世事的儿童,这是典型的“含蓄叙述”一种类型,这些都是曼殊斐儿小说的明显艺术特征。

曼殊斐儿的名作《幸福》,叙述视角限制在以女主人公为视角焦点,但叙述者的透视限度控制得很节制,只限于表现女主人公的感受及微妙的心理变化。最后,当女主人公发现丈夫与别的女人交换的一个眼色,马上意识到自己原来一直是被欺骗的。很显然,小说一开始所表现的女主人公对家庭、对生活的那种幸福感,从此将不复存在了,但小说也就到此结束了,点到为止,给读者回味,有一种和女主人公一样的恍然大悟式的“顿悟”。

那么《文珍》本该仍是灰暗的色彩,却代之以明亮。大户人家的吉公最终未能挣脱时代于他命运的左右,而出身卑贱的女佣文珍是把命运坚决攥在自己手中。作者不再满足表示同情于穷困者,进而挖掘他们身上至美的精神品格。作品没有点明文珍出走之后的结局,不排斥或将更惨,可是单这灿烂的人生一搏,足够振奋人心,有文珍们在,社会才有望。

另一篇名作《园会》,写一个富裕家庭的几个孩子兴高采烈地筹办在花园中举行的聚会。恰恰此时他们家不远处的贫民区里,一个家庭的男人死了,留下妻子和几个幼小的孩子。此事给筹办聚会的孩子以很大的精神刺激,惶惑“人生是不是——”这样一个对他们来说不可能理解的问题,感到莫名的恐惧与不安。小说没有什么情节,仿佛是几件并不相干的普通小事串连在一起,却写得意味深长,令人回味。《吉公》的篇幅仅是《九十九度中》的一半,而其内容之丰富并不亚于后者,渗透着深沉的历史感。小说借一个小人物的命运反射出时代画影,给读者诸多方面的启悟、思考,某些方面至今未必失去其现实意义。

若说《吉公》的色彩略显灰暗的话,至于《钟绿》中的钟绿,《绣绣》中的绣绣,皆是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它写美的幻灭,凄艳动人,诗意浓郁,不妨谓之小说诗,堪称中国现代小说中不可多得的精品。这后四篇以主人公名字命题的小说,冠以“模影零篇”的总题,是都有其生活中的原型。

林徽因小说虽仅有六篇,但已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审视题材的深刻,结构内容的周密,表现手法理智而隽永,文体上的纯正、雅致,乃至语言简洁,描写精细,均见出作者所受中国古典小说和西方现代小说的内在影响,形成一种兼有古典意味的现实主义风格,放置京派诸多名家之中,既反映京派的一般风貌,又卓然自成一家。那柔曼、温婉自是男性作家如杨振声、沈从文、萧乾、师陀所不备,即使与京派中同为女性的凌淑华亦大异其趣。论其艺术的精湛当在不少颇负盛名的女作家之上。

林徽因在《深笑》这首诗中,把笑喻为“细香无意”可真是传神致极了啊!她探问高塔:

“是谁笑成这百层塔高耸,

让不知名的鸟雀盘旋?是谁

笑成这万千风铃的转动,

从每一层琉璃的檐边

摇上云天?”

梁从诫说:“从她早期作品的风格和文笔中,可以看到徐志摩的某种影响,直到晚年,这种影响也还依稀有着痕迹。”徐志摩对林徽因的诗歌创作的影响,表现得尤为明显。至于小说,问题恐怕复杂一些,从上面的简单分析,可以看出,林徽因的小说,与其说受到徐志摩的影响,不如说受到徐志摩推崇并介绍的曼殊斐儿的影响,还有吴尔芙夫人的影响;并且,无论是曼殊斐儿还是吴尔芙夫人的艺术风格,比徐志摩来得更为纯正一些,也更有成就。

诗心将她的劳累诗化了,所以,她不停地劳动。1945年在重庆,美国胸外科专家里奥·埃娄塞尔博士发现她的双肺和一侧肾已被结核菌严重侵染,测其寿命不过5年。可她并不去探问这个检查结果,似乎都明白了。便悄悄地、匆匆地汇集一批又一批建筑资料,写论文,写诗,显得分外忙碌。此时她写了《人生》这首诗,诗中说:“人生,你是一支曲子,我是歌唱者。”

凡林徽因的朋友,几乎不约而同地提到过她对戏剧的狂热。卞之琳说林徽因“酷爱戏剧”;费慰梅说“戏剧曾强烈地吸引过她”;梁从诫也说“母亲始终是一个戏剧爱好者”。林徽因热衷于戏剧,是包括传统戏曲和新剧在内的兼容并蓄式的爱好,她“疯狂地喜欢梅兰芳”,“为能把传统戏曲带进20世纪节奏的前景而喜欢”(费慰梅:《梁思成与林徽因》),但这并不妨碍她对新剧的爱好,后者在当时尚属新生,林徽因也算开风气的实验者。

1925年,余上沉、闻一多、梁实秋等留美学生在美国组织“中华戏剧改进社”以倡导新剧,林徽因是主要成员。在留学的时候他们心比天高,满脑子都是艺术理想,林徽因也是其中一分子。他们发函邀请国内新月社成员参加,建议在北京大学开设“戏剧传习所”,并设想归国后由闻一多办一所大门户之见的艺术大学,“有梁思成君建筑校舍,有骆启荣君担任雕刻,有吾兄(按:指闻一多)儒写壁画,有余上玩、赵太悻君开办剧院,又有园亭池沼花卉草木以培郭沫若兄之诗思,以逗林徽因女士之清歌,而郁达夫兄年来之悲苦得借此消释”。

把为正统文化所排斥的戏剧视为艺术理想的一部分而心向往之,林徽因的这种心态,与家族的传统有关。林家虽为书香门第,却从不固守清高,拘于经史。从林徽因祖父林孝询起,就有务“旁门左道”的历史。林孝询身为光绪朝翰林,不仅自己习武好艺,研习医术,并让子侄个个学习,这在当时已属少见。到了父亲林长民,留学既早,眼界又宽,再加上从小的开明教育,见解更是远出同辈。他为林徽因的艺术天分而欣喜,平时对林徽因的艺术理想也多加鼓励甚至指导。

1924年泰戈尔访华,林长民以半百年纪登台与女儿同演泰氏名剧《奇特拉》,当时《晨报》连篇累犊介绍演出状况,称赞“父女合演,空前美谈”,纵是“美谈”付诸实施也需要勇气与眼界,以娱耳目是一回事,身体力行又是另一回事。在大庭广众下抛头露面出演爱情戏,林徽因的作为,就得不到梁启超夫人李莫仙的谅解。

所以,应该说,是林家的气氛、林家的空间鼓励了林徽因对戏剧的兴趣。1927年获得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士学位后,林徽因随后就转往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学习舞台美术设计,足见心情之迫切、态度之严谨,她是认认真真把戏剧当做了艺术来对待。

回国后林徽因在研究古建筑之余,一直念念不忘对戏剧的尝试。她对戏剧的努力,主要体现在新剧的创作以及舞台美术设计两个方面。

1937年,林徽因创作的四幕剧《梅真同他们》发表于《文学杂志》,剧本描写一个大户人家的丫头梅真,在“五四”思想启蒙运动作用下的环境里,所经历的独特的人生际遇,以及由此带来的爱情悲剧,人生悲剧。

虽然是头一部也是惟一一部剧本创作,林徽因在《梅真同他们》中表现出的技巧的纯熟却令人叹服,从情节对白,不难看出精彩一二;口语化的白话文运用收放自如,人物对白个性鲜明、动人逼真、剧情紧凑干练、高潮迭起。林徽因自己在附致编者的信中说明了自己的创作宗旨与创作意图:“我所见到的人生戏剧价值都是一些淡香清苦如茶的人生滋味,不过这些场合须有水一般的流动性……像梅真那样一个聪明的女孩子在李家算是一个丫头,她的环境极可怜难处。在两点钟的时间限制下,她的行动,对己对人的种种处置,便是我所要人注意的,这便是我的戏。”

《梅真同他们》原计划写四幕,实际上只写出三幕。抗战的开始中断了林徽因的写作计划,不少热心的读者也曾追问林徽因:梅真后来怎样了?林徽因笑答:抗战去了。

作为在国外学习舞台美术设计的第一人,林徽因还曾经为天津南开新剧团公演的话剧《财狂》担任舞美设计。《财狂》改编自17世纪法国剧作家莫里哀的《吝啬人》。故事叙述一个富裕的守财奴韩伯康,即使对自己的儿女也一样吝啬,他因为不肯出嫁妆,便将女儿韩崎丽许给一个年老的商人陈南生,韩崎丽的情人梵籁为求爱情的圆满不得已去韩家做账房先生。韩伯康一心要娶儿子韩可扬钟爱的姑娘木兰为继室;儿女束手无策之际,他们的仆人费升将守财奴的大皮包——全部生命财产之所在——偷了去,结果是逼他答应不娶木兰。有情人终成眷属,却发现木兰与梵籁原来是陈南生的儿女。韩伯康得回股票,大喜过望,继之股票跌价,伏地不起,全剧结束。

应该说《财狂》的成功,是张彭春、曹禹、林徽因的成功。尤其是林徽因,她以舞台美术的专业素养,以不俗的眼界与功力,为舞台剧作美术设计,一生就只此一次,单只因这是惟一一次,就值得纪念,更毋宁说她的匠心独具获得了如潮的好评,《财狂》公演,林徽因成为报界关注的焦点。

此剧一出,好评如潮连篇累读,不惜笔墨赞叹,足见演出之盛况。林徽因出奇不意,一时在冷僻的学术圈外,获得了明星般的轰动效应,这是戏剧界的华彩所在,也是林徽因内在才艺,多年修炼一朝示人后必然的结果。

同类推荐
  • 茅盾的青少年时代

    茅盾的青少年时代

    青年茅盾的人生旅程,可以称得上是有声有色。亦文学亦政治,他都满腔热忱,也都有过精彩时刻。但在进入而立之年的时候,一茅盾的生活轨迹发生了一次很大的变化,他拉开了与政治的距离,专心进入文学创作领域。
  • 仓央嘉措诗传

    仓央嘉措诗传

    所谓四大皆空,业已被仓央嘉措的诗歌一句一句地清算完毕。很多人都翻译过仓央嘉措的诗歌,一览无遗之际,译者从未敞开胸襟妄加臧否,只是在融会贯通之后别开生面。对于读者而言,那就仁者智者各随其便了。
  • 老舍的青少年时代

    老舍的青少年时代

    每一个人都有值得自己记忆的童年,都有属于自己价值体系的少年和青年的时代。这是年华方富的时光,它充满细想与追求,它赋予浪漫与神奇。不管它是美好的还是苦楚的,也不管它是多彩的还是平淡的,它是自己生命年轮最重要、最可珍贵的部分,它是人生旅程的起点。
  • 张居正评传

    张居正评传

    ,以叙述为主,详尽生动的记叙了张居正的成长经历和主要事迹;张居正是怎样一步步走向内阁首辅地位,每章又有不同的小节。并逐步操纵朝政大权,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共八章,进行自己的改革的
  • 诺贝尔(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诺贝尔(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在世界科学史上,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不仅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贡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且在身后留下遗嘱,把自己的遗产全部捐献给科学事业,用以奖励后人,向科学的高峰努力攀登。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学奖,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最高科学大奖。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就是世人皆知的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本书介绍了诺贝尔的传奇人生。
热门推荐
  • 异能小宫女

    异能小宫女

    决然的选择用最笨的方式求以解脱,却没想到再次醒来时已魂穿异世,虽然本尊是个才八岁而且处处受人欺凌的小宫女,在一次女儿受伤、老公背叛的双重打击后,但咱不怕,一个善良的人,拥有了她这个二十八岁的灵魂,扭转乾坤那是不在话下的!什么?竟然还发现了有异能!那更是要风生水起了!!!本文不自虐,她,幸福的小白文~
  • 笑话中的心理学

    笑话中的心理学

    心理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专业的心理学书籍往往布满了偏僻的专业术语,导致非心理学专业的人们被拒之门外,无法享受其中的奥妙。本书则正是为了弥补这个遗憾——一本以笑话之名,化繁为简地讲述心理学知识的书籍。希望它可以实现的使命——有助于读者离开懵懂之门,进入自我体察与社会认知的大门——哪怕它只是提供了微小的帮助。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你若懂我,该有多好

    你若懂我,该有多好

    她这辈子做过的最美好的事,就是把她的男神变成了她的男人。她这辈子做过的最潇洒的事,却是将她的男人变成了前夫。“唐旭尧,如果以后你真找不到女朋友,我委屈点当你女朋友怎么样?”那年,陆然十八岁。四年后,她与他在人海中不期而遇。然后,她成为了他的唐太太。她以为,她拥有了整个世界。二十四岁,她的世界轰然坍塌,一声“保重”后,她从此音讯全无。二十六岁,熙熙攘攘的机场里,她匆匆撞入他怀中,擦身而过的瞬间,他突然扣住她的手臂,四目相交,他手掌骤然收紧……曾经相遇,曾经心动,曾经错过。曾经以为,我终于拥有了你,直至枕畔再也没有你的温度。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悍女无敌:都市驱魔人

    悍女无敌:都市驱魔人

    男人遥指一肥硕中年大叔,调侃一声:“你想出名吗?想出名的话,就去陪他一个晚上!”顺着男人所指的方向看去,某女眼中闪出过一丝光亮,有妖气啊有妖气,立马点头:“好,你替我安排,我马上去陪!”闻言,男人俊脸瞬间黑如锅底,怒吼:“你就那么喜欢钱,那么想成名?”某女眼睛眨啊眨,降妖除魔乃天职,不明男人怒从何来。
  • 死亡传说:粉骷髅之恋

    死亡传说:粉骷髅之恋

    我是一个普通的女人,几百年后是一具没有肉体,没有灵魂的粉骷髅。有一天,我的灵魂觉醒了,在与人类的接触中,我发觉,我爱上了一个人类的男人。被光明视为邪恶的我是选择黑暗的永生?还是选择也许没有结果的爱情?
  • 重生之金牌农女

    重生之金牌农女

    本是官家千金,却沦为草芥,上有面慈心狠嚣张姨娘,下有病弱年幼亲弟,还有被逼为奴的软弱娘亲……水意一朝穿越,等着她的不是幸福重生,而是一瓢滚烫的汤水。“想喝米汤是吧,让你们喝个够,瞧你那副饿死鬼投胎的样!”滚烫的热汤朝着母子四人泼来。瞧着恶毒的庶妹,颠倒黑白的姨娘,狗腿的渣爹似乎还嫌不够热闹,势要将她们孤儿寡母扫地出门……水意冷冷一笑,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总有一日,她要将这些人狠狠的踩在脚下!从此恶女当道,白手起家,拖家带口奔小康……求婚小剧透:绿树青山下,清涧小流边,男子身影挺拔修长,女子婀娜袅窕“俗话说,冤家宜结不宜解。”男子望着身边的女子,冷淡清越的声音响起。“你还知道我们的恩怨解不了?”女子挑眉,水眸之中隐含怒意。“此结非彼解,结,可以是结缘,结识,结亲,结合,结果……”男子忽然温柔地望着女子蕴含生气的眸子,淡笑着回答。“啊!”女子当场呆愣,这是传说中的求婚?
  • 魅力女人优势生存全集

    魅力女人优势生存全集

    本书从魅力、品味、心态、情感、交际、智能、健康等多个方面,全方位地告诉你女人的优势所在,正是这些优势构成了魅力女人实现优势生存的独特资本。它能够帮助你打造动人的魅力和个性,收获美满的爱情和婚姻,步入幸福如意的人生。
  • 上海地王

    上海地王

    小说通过主人公崔浩用尽兄弟、耗尽男女,终成地产之王的奋斗搏击历程,记录了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上海房地产业的起伏兴衰。这是一部探究大都市人情世情性情的小说,一部揭秘中国房地产真相的小说,同时也是一部深度思考中国土地制度,对当下社会状况具有真切观察和批判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