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人以教益和启迪是含沙射影法的另一个特点,这是由于该方法的应用一般都有颇强的针对性。比如在主题的选择上要有所强调,这样有利于此后的论述乘势而发,而不是流于空泛。既给人以轻松,又让人能够长时间的冷静思索,这两者的巧妙结合是含沙射影幽默术的情趣所在。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含沙射影法的运用一定要注意场合和分寸,超出了这一界限,不仅使幽默行为本身失去意义,甚者还可能伤害与他人之间的感情。
8.大智若愚的智慧
故意将自己变换成他人,看似没有自知之明,实为大智若愚之幽默。
偷换角色幽默术是指将对方谈话中的指向对象偷偷地转向另外一方的幽默技巧。这个另外一方可能是对方本人,也可能是第三者。明明对方是在说甲,你却以为是在说乙;明明对方是在说你,你却以为对方在说自己。当然这种以为是一种假装糊涂。如果是真的糊涂,就不存在“换”的问题了。既然是换,就必须有两个角色,或者说两个对象。一个是真,一个是假;对方是真,你却说假,故作愚蠢,偷换角色,幽默便往往在这种角色错位中随即产生。
偷换角色幽默术的关键是一个“换”字,能否换得巧,换得妙、与幽默的效果大小有很大关系。要想换得天衣无缝也不太可能,但只要让对方在听到你的话后,马上产生一种错觉:你把角色理解错了。随后又立刻想到这是你故意这样做的,他就立刻会发出会心的微笑,你的幽默也就成功了。
偷换角色的方法是你在正确理解对方的指向对象后,想出一个另外的用对方的话也能解释得通的虚假对象,然后以此为你的真实对象说出你的“俏皮话”。这种“俏皮话”如果说得巧妙,会具有很强的幽默效果。这种情况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出现。俗语说:“打二胡眼子”,其实就是故意做出没有自知之明的样子。
在一个小村庄里,人们都来庆贺一位九十九岁高龄的老人过生日,村长自然也来捧场。他很自豪,因为在他的村中出了这么一位大寿星是远近闻名的事。只见他高兴地向老人道喜:“老伯伯,衷心地祝贺你:我希望明年能给您庆贺百岁大寿!”
老人很认真地打量了村长一番,然后说:“为什么不行呢?您身体好像挺结实……”
在这里,老人就巧妙地运用了偷换角色幽默术。村长的意思很明确,明眼人一眼就知道是村长希望老人能再活一年。可老人偏偏把这种真实的意思想成是村长希望自己能再活一年。
于是很幽默地说出安慰村长的话。两者谁能再活一年的可能性大小是显而易见的。可老人偏不认这个理,他很巧妙地把自己的角色换成了村长。指向对象经过老人这么一偷一换,反过来却定在了村长身上,幽默效果是很强的。相信周围的人会立刻捧腹大笑。
不妨向大家再奉上一则把角色偷换到第三者身上的例子:
两位年迈体衰的老人来到一家位于海边的福利院。一天早晨,一位名叫奥尔伯特的侍者陪他们出去散步。这时,一只海鸥从低空飞过,拉出一团鸟粪正好落在一位老人光秃秃的头顶上。奥尔伯特见了,忙关切地对老人说:“请待在这儿别动,我回去取手纸。”
就在奥尔伯特匆匆奔向他们的住所时,这位老人指着他的背影,对另一位老人说:“这个笨蛋!等他取来手纸,那只海鸥至少已经飞出一英里了。”
这位老人也真够幽默的。明明是拿手纸给他擦鸟粪,他却把它说成给海鸥擦屁股。把角色从自己转换到“第三者”海鸥身上了,这是典型的偷换角色幽默术。并且这种偷换技巧是如此高超,以至于产生了极强的幽默效果。
幽默是智慧的闪光点,是一种美的体现,而不是庸俗无聊的为笑而笑。它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需要多种技巧去表达。偷换角色幽默术正是这诸多技巧中的一种。利用角色的转换,使人产生心理上的落差。在预期的失落中引人发笑,引人深思。
9.无心插柳柳成荫
转换角度针对某一主题,看似漫不经心,其实乃是有备而来。记得曾经有人为新闻作了这样精彩的概括:“狗咬人不算新闻,人咬狗才算新闻。”我们不知道严肃的的新闻工作者对这种概括是怎么看的,但类似的关系似乎倒存在于现实生活和幽默之间。
我们常说,幽默来源于生活,但往往幽默并不就是生活本身,也就是说,生活是非常现实的,常规的,它不像幽默那样充满着虚虚实实、夸张离奇的喜剧色彩。比如在正式的工作场合中,人与人之间最恰当的交际方式是尽量简单、明确地进行言语的表达,思想的沟通,这一点非常必要。幽默中则不同,明明要说甲事情,却可以从与之看似无关的乙事说起;本来要表达一种意思,但却偏采用旁敲侧击的暗示作手段,这就是我们经常所采用的一种歪打正着术的幽默技巧。
需要指出的是,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歪打正着”是无意中发生的,而当它成为一门幽默技巧时则是有意设计,并有相当强的针对性的,这点应当注意,且看以下这组对话中的妻子是怎样巧妙地“歪打正着”让丈夫理屈词穷的。
夫:“今天你还是要出去吗?”
妻:“嗯!我想出去买点儿东西。”
夫:“你出去倒没什么关系,可别再带那条怪模怪样的花狗去。”
妻:“晤!我觉得那条花狗挺可爱呀。”
夫:“你一定要带着它,是想以它作为对比,衬托出自己的美貌吧?”
妻生气地:“你真是糊涂,我如果想那样的话,还不如带你出去好些!”
丈夫对妻子频繁的外出大概多少有些不满意,但他却不直说,而是想了一个诡计,借以将妻子奚落一番。丈夫的言外之意是:那只狗长得那么丑,而你每次上街还牵着它,那一定是你自己长得不怎么漂亮才借它来打掩护的吧?
妻子对丈夫这种恶作剧显然憋了一口气,但她并没有按照常规的方法正面反驳,妻子确实是明智的,她也用了丈夫“歪打正着”的办法如法炮制,来了个后发制人。
妻子的意思显然是:“那条花狗虽长得怪模怪样,但比起你来说还要强一些,其实要是用对比来表现我的漂亮的话,恐怕你要更适合些。”
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丈夫虽然也能运用歪打正着术来直抒胸臆,但妻子临危不乱,后发制人的技巧较之更为高明一些。双方的斗嘴进行到了这时已经是“此时无声胜有声”,虽然自始至终谁也没有说出一句直接戏弄对方的话,但一切已在不言中了。
因而说,正打正着不是幽默,歪打正着才算幽默,两相比较,恐怕很多人要赞成的是后者。再拿上面所讲述的这对夫妻来说吧,丈夫假若不懂得“歪打正着”的窍门,开门见山地对妻子的行为提出指责,或者妻子对丈夫的奚落强作反驳,很可能会引起夫妻两人之间一场口角,那样无疑是对我们生活的一种损害,岂不是太不明智了吗?
歪打正着幽默不仅用于关系比较亲密的两个人之间,而且也适用于日常生活中的所有人之间,不信我们看看身边的人和事,这样的例子还真不少呢!
妻子:“喂,你怎么还不快去车站接我妈!”
丈夫:“我不敢去。”
妻子:“为什么?”
丈夫:“你规定我除你之外不准接触任何女人的禁令还有效吗?”
丈夫对妻子的“禁令”终于找到了一个侧面批判的机会,这样也就用到了歪打正着的幽默术。
从侧面入手,寻找适当突破口,点到为止,这就是在该幽默术的运用中需要把握好的三个方面,愿您也能在生活中巧妙地“歪打正着”,幽他一默!
10.潇洒走一回
转嫁对方的攻击也是一种化解矛盾的方法,是幽默的一种表现方式。俗语有“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之说。渔翁之利幽默术就是通过使对方之间或对方与第三方之间发生联系,自己趁机摆脱困境的幽默技巧。表面上看是一种“诡道”,有时甚至有不道德之嫌。但只要玩笑开得不过分,完全可以产生很漂亮的幽默语言和很强烈的幽默效果。因此它实际上是一种很机智的幽默技巧。
当你遇到困境时,摆脱的方法多种多样。就运用幽默的技巧来看,也多是针对对方的一些策赂,就是说如何让对方的攻势在自己面前化解。渔翁之利幽默术则从另一个角度为你提供了一种摆脱方法。它不是让对方攻势化解,而让这种攻势转移到第三方身上、或对方两者内部,发生方向偏移,将另外本来不相干的一方推入其中,或者说卷入第三者,让幽默发生在三方之间,而不是通常的两方之间,待矛盾在自己之外的两方之间引起时,自己可趁机走为上策,一溜了之。从这种意义上说,这种幽默术实质上是另一种形式的化解攻势的方法。既摆脱了困境,又创造了幽默,当然也有点“损人利己”,因为自己毕竟把“祸水”引向了他人,让对方相互争斗,自己却坐收渔翁之利。
一只皮球破窗而入,进了唐家太太的厨房。不久,一个小男孩来揿门铃说:“爸爸一会儿就来给你装玻璃”,果然不错,一个男子走上台阶,唐太太把皮球还给了那孩子,孩子走了。那人把玻璃换好后,说:“十块钱。”
“什么?你不是他的爸爸?”唐太太问。
“什么?你不是他的妈妈?”那人反问。
两个成人竟然被一个小孩子耍弄了。这个孩子运用的就是渔翁之利幽默术。他先欺骗那位装玻璃的男子,唐太太是他妈妈,又欺骗唐太太那位男子是他的爸爸,这样经过欺上瞒下,伪造身份,既拿走了球,摆脱了自己的困境,又逃避了赔偿,还通过自己的机智使两位成年人在茫然无知的情况下表演了一出滑稽可笑的闹剧,产生了极强的幽默情趣。
幽默是一种艺术,艺术的表现手法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渔翁之利幽默术作为一种幽默技巧,自然也不例外。可以伪造身份,进行“欺骗”,也可以运用模糊语言,进行掩饰。例如古代有一则流传很久的幽默,说的是有一个媒婆收受男家酬礼替男方说媒,男方是个豁嘴,她就对女方说:“男方有时嘴不严”,女家还以为男方说话多不算什么大毛病。就酬谢媒婆,让她给男方回答,因为女方没有鼻子,媒婆就说女方“眼下没什么”。男方还以为对方家庭贫穷,无资可陪嫁,也不介意,直到进入洞房,方才真相大白,却也怪不得媒婆。
媒婆的“渔翁之利”不值得效法,但我们可以从中吸取某些经验,通过自己的能言善辩,巧妙地进行移花接木,既利用对方体现了幽默,又使对方怪不得自己。
渔翁之利幽默术的关键是要在第三方不知晓内情或没有意识到“阴谋”的情况下将其卷入矛盾之中,像前面例子中那位换装玻璃的男子,就是如此。他被小孩欺骗,卷入麻烦之中,成了小孩的挡箭牌,唐太太和那位男子就好比是鹬和蚌,待他们“相争”时,小孩俨然成了渔翁,乘机溜之大吉。幽默情趣便随之而出。
运用渔翁之利幽默要注意两点:第一,要掌握分寸,不要开玩笑太过分,给别人造成较大伤害,“祸水”可以悄悄地引向别人,但不可以随便乱向别人身上“泼”,要让第三方或对方在受捉弄后,不但不恼,反而为自己的愚蠢而感到可笑,幽默效果也就出来了。第二,引入第三方的方法要隐蔽而幽默,体现出机智性而不是欺骗性,像前面那位小孩虽然用了欺骗的手法,但我们仍不得不佩服他的机智,原谅他的欺骗和“不道德”、不诚实的行为。另外一点就是不要给人留下“挑拨离间”的印象,要见好就收。渔翁之利幽默术因为要使幽默转移或扩大,所以有一定难度,但只要你多学多用,活学活用,幽默同样可以随口“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