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85900000002

第2章 代序一:我所认识的徐志摩和陆小曼 (2)

“我和她认识才两年多,现在已经不能自拔了。”

“你和幼仪之间的关系呢?”我问。

“我和幼仪也是强撮合的。这一点,她哥哥歆海最清楚。”他说。

的确,张歆海和志摩始终融洽无间,他是能理解和体谅志摩与小曼的。因此,他一直秉公而论,不加讳言。志摩也一直感激他。

志摩于是详细地介绍了与小曼相识到相爱的过程,他特别提到在他出国时小曼写的日记:“这是很有感情的散文诗,充满着对我的感情。我曾几次很想忘掉她,但已经忘不掉了。”他要我想想办法。

我起初很为难,因为三角中人,都是风云人物。可是,他再三说,“这样下去,小曼是要愁坏的,她太苦了,身体也会垮的。”其实,他自己也正是如此。

这句话打动了我。我自己也是为了婚姻自由逃过婚的。当时,以反封建为己任的我,正当25岁,血气方刚,看到好友如此痛苦,我终于答应去试试。

小曼母亲听完我的叙述,她叹息道:“我们何尝不知道。可是因为我们夫妇都喜欢王赓,才把亲事定下来的。我们对志摩印象也不坏,只是人言可畏啊!”

我就提出许多因婚姻不自愿而酿出的悲剧。并且希望长辈要为儿女真正的幸福而做出果断的抉择。

老太太是有学问的人,岂有不能体会的?最后,她答应说服王赓。我们就商定,我陪她们母女去上海,由她出面找王赓,我再出马。当时王赓正好在沪公干。

当我决定陪小曼母女去上海时,志摩高兴得像个孩子,他把希望都寄托在我身上。我说:“志摩,你不要想得太乐观,这件事不是简单的。”

志摩说:“只要你肯用心去办,准能办好,我也只有把希望放在你身上了。”

动身那天,胡适之,陶孟和等朋友陪志摩来送我,还有不少北京的学者教授,以及闺阁名媛等来相送小曼母女。想不到小曼一个倩倩少女,竟有那么多社会名流来送行,我悄悄地对志摩说:“你能得到这样一位情人,实在福分不浅!”志摩严肃地说:“我在与命运之神搏斗之中!”有趣的是,当我们到上海还未立定脚跟,志摩又追随到了上海。当时,他说是和我讨论学术的事,其实,还是紧盯小曼不放。

那时,我从来未做过婚姻上撮合的事,这次也是“逼上梁山”。到上海第三天,我就在“功德林”设案请客。“功德林”是著名的素菜馆,顾名思义,原是佛教界结缘之处。后来主事者并不局限在素食,并且有意在经营和环境布置上力求雅致,不同于那些酒肉充盈,喧闹不已的饭店。因此,当时的知识界,尤其是文化界人士,都喜欢到这里来饮宴,一是清净和安静,二来菜肴可口,同时这“功德林”三字颇有吸引力。我借此请客,亦有一番功德的意思。虽然功德能否圆满,起初还不敢乐观。

我请的主客,除了小曼母女和王赓外,还有歆海、唐瑛和杨铨(杏佛),同时还请了李祖德,唐瑛的哥哥唐腴庐。志摩既是客位,又帮我张罗,亦有半个主人的地位。但是我尽量不使他太突出,以免使王赓不快,反坏了大事。这一桌酒席,充满了戏剧性。由于人物关系复杂,各人心事不同,因此人物性格和人物之间的性格冲突,也格外鲜明而强烈。那时候,要是有位小说家或剧作家来搜集素材,是很精彩的。志摩原来是巴望我举行这次活动的,但是临场未免紧张。因为志摩生性忠厚,他虽然狂热和恋着小曼,非小曼不能自拔,但是他毕竟是个笃诚君子,虽然明知小曼与王赓之间并无真诚的感情,这是他与小曼熟识后就早已清楚的事,但是要在这个时候,要他公然从王赓的手里夺走他名分已定的妻子,作为20世纪初的中国文学家,头脑里的封建主义束缚总不是那么容易冲破。

当然,我们的女主角陆小曼的心情更不平静了。小曼在当时来说,确是个崭新的新时代女性。她的外形给人以罗曼蒂克的印象,但是她并非生性浪漫,尤其对王赓,她虽然始终缺乏绵绵情意,但是一直对他怀着三分敬意。聪明美慧的小曼,此刻自然对王赓的心情有深刻的体会,尤其是涵养甚深的小曼,在这种场合,绝对不会使王赓有难堪的感觉。她从容自如,仪态万方地坐在母亲身边,既有些腼腆,又有些矜持,她的任务是:既使王赓不觉得尴尬,更不能让志摩有得意忘形的举止。我真从心底里佩服小曼!她处理得竟那么妥帖。

我开始斟酌自己的话题,因此稍稍有点沉默。这时候,张歆海忍不住了:“海粟!你这‘艺术叛徒’又要搞啥花样了?”

张歆海这句话提醒了我。我就在祝酒时以反封建为话题,先谈人生与爱情的关系,又谈到伉俪之情应建筑在相互之间感情融洽、情趣相投的基础上。王赓也是极聪明的,他终于觉察到我的用意,和这席宴会的宗旨。他终于举杯向我、向志摩,向其他人,自然也向小曼,说:“愿我们都为自己创造幸福,并且为别人幸福干杯!”

宴会后,王赓推托有事,要小曼随老太太回去,他先走了。后来,我不知道她们母女怎样同王赓说的,但是据说王赓终于同意解除婚约。说到王赓,我很敬重他。事后,他在私下曾对我说过:“我并非不爱小曼,也并不舍得失去小曼。但是我希望她幸福。她和志摩两人都是艺术型人物,一定能意气相投。今后作为好朋友,我还是可以关心他们。”果然,说到做到,王赓一直如此,直到他后来赴美深造,病逝于开罗。这位正直、善良,能推己及人和舍己为人的男子汉,一直使我怀念。

得到王赓的同意,陆太太才向陆先生讲明。陆先生是有名望的读书人,他起初自然不赞成,认为有辱家声。但是王赓都已经同意了,他反对有什么用?何况徐志摩也是他所喜欢的青年。他最后摇摇头说:“我不管,你们自己闯的祸,自己收场!”小曼高兴极了,她终于摆脱了这桩婚事,得到了自由。她噙着兴奋的泪花对我说:“海粟先生,谢谢你,为我们创造新的生活出了大力!”勇敢的小曼自然要创造新的生活,她的理想自然和她本人一样美好。但是现实生活使她的美好愿黯淡了……

首先是志摩的父亲大为反对志摩和小曼的婚事。他认为这是一件有辱门第的事情,因此后来虽然经过我们多方的斡旋,他勉强收了成命,但是对志摩夫妇的感情却很淡薄了。志摩婚后,夫妇俩就被严父禁锢在老家硖石,不许出来,并且给以极微薄的生活费。老太爷始终不去,也一直不见新媳妇。自负和自尊的小曼第一次受到这样出乎意外的打击,因此,新婚不久,她得了肺病。

志摩在1926年10月15日、26日,和十一月初三自硖石给我的信中说道:“小曼身世可怜,此后重新做人,似亦不无希望,天无绝人之路,于此验爽。”“猥处乡陬,报亦不看。曼亦安居甚旷适,惟近日病眼,不能书写,甚盼兄能贲临,相与共数晨夕,围炉煮茗,并抒衷曲……”“曼日来不爽健,早晚常病,以此生愁。天时又寒,令人不欢。足下所谓‘热度’固矣,可以救寒(按:我曾对他们讲过:爱情是心灵的热火,可以改变他们的生活状态),未能阻病奈何!”

这三封信都是志摩写的,但小曼的情状,活现纸上。我觉得难受。洒脱的徐志摩,竟如此为穷愁而哀诉,豪情的小曼,竟对我缄默起来。她非不能作书,是不愿作,因无话可说。我自然尽力周济一点。他夫妇再三邀我去硖石小住,我知道盛情可感,但是他们饮食难备。我终于去了一次,却常要志摩来沪,让他带点吃用去慰小曼,志摩在1927年2月15日,从上海返硖石后,来信说:“自昨空手枵囊而去,饱腹满载以归,幸运何似!”

不久,我就出国了。因为国民党“清共”,“四·一二”后,不仅进步文化人横遭诬攀比附,连我这个落拓画家也因为有一些信仰马列的朋友,被暗中调查起来。国事蜩螗,政事混乱,空气自然沉闷,我就和几个朋友到了巴黎,心里常惦念着局处乡间的志摩和小曼。但是,他们的生活益发穷愁了。当初小曼在北方时,名满京华,挥金如土,如今生活艰难,化妆品和生活用品都不周全了。使我最不忍的,是1930年7月8日,志摩代小曼写的一封信中写了这样一段:“前托梁君代买廉价小绸帕,但不知如何?……小曼仍要绸丝帕Pon Marehe的,上次即与梁君同去买的。可否请兄代垫付……另买些小帕子寄来。小曼当感念不置也。”

12月10日,他回信中说:“此间生活,如蹈大泽,无可攀援,费容支撑,且为奈何。……小曼得帕如小儿得饼,极快乐,嘱代谢,想是夫人之惠也。”

我不忍再抄旧信,也不忍再叙述小曼与志摩结合后的不幸处境了。总之,小曼这样一位曾震动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文艺界的“普罗米修斯”(郁达夫语),效文君而下嫁相如,但是家庭的压力更加上志摩事业上的不如意,内忧外患,使他们婚后的生活并不甜蜜。志摩是我的挚友,在文学上,人品上我是极推崇他的,但是他性格上的懦弱,还有一点中国封建社会中形成的读书人的软弱和天真,使他未能帮小曼和自己冲破封建卫道士的精神桎梏,是我所感到遗憾的。志摩不幸早逝。至于陆小曼,在徐志摩逝世后,也离开了徐家。后来她又结婚了,一直在上海教书和卖字画。60年代初,她因没有得到人民政府的妥善安置,贫病交加。这时候,毛泽东主席到上海视察工作,问起陆小曼。听说她患病无力求医,就对上海有关方面说:“陆小曼,也是文化界老人了嘛!20年代是颇有名的,要适当安置。”上海就给她安排到上海文史馆当馆员。有了这个头衔,她就可以进华东医院就医了。

那时,我适巧也住在华东医院,意外地与小曼相遇了。故人相见,不胜感慨。不料第二年,这一代才女,旷世美人,终抑郁而死。当时她还不到70岁。小曼留下许多诗文、小说、绘画,都是极有灵气,极有成就的。尤其在她30岁以后,更是穷愁而后工。我很希望海内亲朋能将她的遗作搜集整理成书。

回想起志摩和小曼的这段往事,我总觉得不平。有些人自称是男子汉大丈夫,要讨一个名门之女做妻子,第一步就要反封建、反门第、反世俗偏见,否则娇妻不能到手。但是一旦娇妻到手,就又无形中露出封建的面目,不许自己的妻子和女儿有“越轨”的社会生活,但对别人的妻子和女儿,可以染指,更可以任意贬诬。陆小曼离开王赓改嫁徐志摩后,当年在北京把她捧为天人,以一睹芳颜为快的名人雅士们,立即变成武士和猛士,对小曼大张挞伐。好像当年卓文君不嫁给别人而嫁给司马相如,这些“别人”们就大骂文君“私奔”和“淫奔”,诋毁她当炉卖酒等于卖笑和卖身(天晓得,如果真有一个美艳的少女当炉向他卖笑,也许是不反对的)!此时我想起数年前在北京看过一个话剧,里面有个勇敢的少女揭露她未婚夫的心中隐私说,“为什么你们很愿意看别人未婚妻的大腿,而不肯让别人在舞蹈节目中看到自己未婚妻的大腿呢?”我顿时想到小曼。可敬可爱的陆小曼,当年就是在那些自以为反封建实际上封建得可以的文人雅士们唾沫中遭际不幸的。

现在,小曼已早作故人,她的丰采和文采,她的豪情和柔情,都变做一抔黄土,满目蒿草了。处在20世纪80年代的我们,将如何对待今天的陆小曼?将用什么态度来支持和帮助崭新的陆小曼呢?

同类推荐
  • 情感·温馨卷(散文精品)

    情感·温馨卷(散文精品)

    其实,世间好远的事情很多,何苦把痛苦加在别人身上呢? 如果能把心思花在一些美好的有意义的事情上,一个失业的人也不至失去尊严的气度,反过来做一些无知而折损福德的事,自以为好地,伤害的则是自己的心。
  • 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

    本书记录了作者隐居瓦尔登湖畔,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在田园生活中感知自然、重塑自我的奇妙历程。本书是梭罗在瓦尔登湖林中两年零两个月又两天的生活和思想记录。这是一本清新、健康、引人向上的书,它向世人揭示了作者在回归自然的生活实验中所发现的人生真谛——如果一个人能满足于基本的生活所需,其实便可以更从容、更淡定地享受人生。
  • 少年飘泊者:蒋光慈作品精选

    少年飘泊者:蒋光慈作品精选

    《少年飘泊者:蒋光慈作品精选》描述了农村少年汪中在父母双亡之后漂泊四方,经历艰难曲折,最终走上了自觉地为革命事业而英勇斗争的道路。主要人物形象激励过许多在黑暗中找不到出路的青年走上革命道路,而这部小说也因最早歌颂党的领导、最早塑造优秀共产党人形象,从30年代起一直被国民党当局查禁。
  • 花开的声音

    花开的声音

    《花开的声音》是当代微型小说之父刘国芳的精短小说合集,刘国芳和他的经历已和中国大陆的当代微型小说发展史建立了密不可分的联系。有人认为,在中国,只要是读书的人,《花开的声音》在创作上昭示了一种微型小说的典型写法和微型小说文体目前所能达到的艺术高度和艺术成就。他对微开型小说这种文体的把握与运用已达驾轻就熟的程度,善于以小见大,平淡中见神奇;注重贴近现实,关注人生;歌颂真善美,鞭鞑假丑恶;讲究构思的精巧,追求艺术的多样,写实的、寓言的、象征的、荒诞的,摇曳多姿,是一本让人百看不厌的精品小说。
  • 你要光荣还是梦想:我的人生笔记

    你要光荣还是梦想:我的人生笔记

    其实,人这一生就如同做一篇文章一样。一篇好的文章,每个章节里都应该有好的、鲜活的细节,让这些鲜活的细节打动人。我们一生每个年龄段里,也应该有让我们终生记忆的细节。善良的待入,宽容的看待生活,对事业、对亲人、对朋友多份责任和爱心,人生就丰富了。日日年年,积攒到人生的后半段,再回望自己的一生时,便会发现自己这一生一世写了一篇满意的文章。
热门推荐
  • 18岁以后要上的人生觉醒课

    18岁以后要上的人生觉醒课

    《18岁以后要上的人生觉醒课》通过一节节生动有趣的心灵瑜伽课,帮助18岁后的读者明白活在当下,必须掌握的人生道理,从而实现彻底的觉醒。本书旨在帮助读者找回内心的平静,找到生命的意义,建立积极向上的情绪,重新认识工作的意义,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是一本适应当下生活,不可多得的心理自助、个人修养读本。
  • 颠倒鸳鸯

    颠倒鸳鸯

    林翔,一个形象设计师,坐在飞机上,突然天气发生异象,穿越时空来到古代,竟然掉到了烟花巷,被迫男扮女装,还竟然有人看不出他男的,以为他是女的,喜欢上“她”。林翔不知道招惹谁了,莫名其妙的被追杀~!“你们认错人了”林翔心里那个冤啊~!竟然有两个林翔~!
  • 春秋战国:风起云涌

    春秋战国:风起云涌

    《春秋战国——风起云涌》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各个方面做了较为全面的描摹,能够给读者比较完整的印象。
  • 诡案罪3

    诡案罪3

    “我”从警校毕业后,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公安系统工作。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刑警,可是领导却把我安排到档案科坐班。为了工作的需要,我开始翻看档案架上那一卷卷落满灰尘的档案。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许多案件的侦破档案,读来惊险曲折,充满悬念,其精彩程度,绝不亚于一部绝妙的侦探推理小说,如“死亡剧组命案”“网络作家杀人案”“深山分尸案”等,读来既使人警醒,又引人深思。现以小说的形式辑录于此,希望能让更多的人受益。
  • 桃儿杏儿

    桃儿杏儿

    林希有一句令人咀嚼的话:唯有小说无可说。邵燕祥在评价林希小说时,说过一句很精辟的话,他说林希是把“二十年代的砂变成九十年代的朱”。林希写了《桃儿杏儿》,用他自己的话说“以纪念那些写了那些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的美丽女性。”
  • 重生之医心圣手

    重生之医心圣手

    她是钟氏集团的千金,B市朱洲医院最年轻的主刀大夫,最后死于一起精心安排的医疗事故下;她是杏林世家的嫡出小姐,一手医术尽得祖父真传,一生未嫁,最终死于恶核瘟疫;跨越千年的灵魂融合,重生现代,绽放圣手光芒。上天给她机会重生,这一世定要活个清楚明白!保护家人,守卫家族,魑魅魍魉统统退散!×相遇篇:株洲医院林晟宇火大:你到底会不会扎?实习小护士惶恐瑟缩,讷讷不语。某女查房回来路过一看,上前从实习生手里接过针头,二话没说很是麻利的扎进了血管,接着面无表情的拔下,“看清楚了吗?再试一遍!”林晟宇.!!!女人,我记住你了!某女只留给他一个华丽丽的背影.再遇时:林晟宇:我答应来见你,不过是因为给我妈面子,要知道我的时间很金贵,相亲这种事情,我认为最浪费生命。你,最好不要有其他什么想法。钟萝大方一笑:林大总裁的时间金贵,分分钟千万的收入,不过我的时间,可是分分钟都是人命。林晟宇.!!!林晟宇觉得,每次对上这个女人,他似乎都是完败!以至于让她就这么毫无所觉得走进了他的心里。
  • 生命穿越死亡

    生命穿越死亡

    《生命穿越死亡》是朱增泉将军的军旅诗,共分五个部分,是作者在自己漫长军旅生涯中的感悟和思考。因为将军特殊的身份,他的军旅诗也被赋予了独特的个性:直面战争、呼唤和平、赞美生命、书写英雄。从古至今,战争都是人类逃避不了的话题,和平更是人类一直在追求的目标。而作为将军的作者,对战争与和平更是有着不同常人的思考。几十年的军人生活给作者留下了沉重而深邃的人生思考,看着自己身边的生命一次次穿越死亡,作者对生命的珍惜和渴望显得尤为真诚与强烈。其中《猫耳洞奇想》是一组很独特的军旅诗,更是一个军人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后的思考与感悟,充满着血的浓烈与烫热。
  • 死囚

    死囚

    《死囚》的内容全部来自丁一鹤对案件当事人的亲自采访和他所接触的相关案卷,而且是对案件鲜为人知的内幕进行原汁原味的展示和披露。因为作者的采访和掌握的资料是一手的、真实的、独家的,所以《死囚》对于案件的报道是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而且大多内容是读者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丁一鹤用纪实文学的方式记录中国法制进程的一些片段,《死囚》所展示的案件都在北京和全国产生过一定影响,有的案情也通过各种传播渠道为广大读者所知。
  • 大汉嫣华

    大汉嫣华

    他是她舅舅。亦是她夫君。韶龄十二,你以骏马十二匹,黄金两万金为聘,迎我入苍凉未央。情爱如棋盘,若注定死局,四目劫杀,座守孤城,我该如何杀一条血路?十二流年。若生命真的是一场盛大的豪赌,我已拍桌下注,你敢不敢陪我做庄?
  • 绿茵锋狂

    绿茵锋狂

    PS:新书《野兽球王科斯塔》已发布,欢迎大家追读! 曾经中国篮坛上最耀眼的新星——李玉明在遭遇“断手”后,果断选择走上足球的道路。一个篮球天才是如何从中国迅速踢向欧洲五大联赛的?亲情,友情,爱情,在一个球员的职业生涯中又会充当着一个怎样的角色呢?欢迎大家来《绿茵锋狂》中寻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