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84100000032

第32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正面与侧面 (3)

王学泰:这个题目应该问那些有成功业绩、有社会知名度的学者或作家。我只是一般的学术工作者,这还有赖于这些年的改革开放。年轻时,喜欢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希望能够为整理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做些工作。这点小小的愿望,一毁于考大学。我1960年高中毕业,那一年高中本科毕业20万人,高校招生人数为23万,许多没有考大学的都被动员上了大学,可是有许多非常优秀的应届毕业生却未能考上大学(如遇罗克)。因为那一年完全看家庭出身和个人政治表现,被毕业学校领导认为有问题的学生,或者根本不能上大学,或者不考虑该生的个人志愿,随便给你分配到一个完全与你志趣不相合的学校。

我因为在大跃进中对深翻土地,亩产小麦120万斤的虚妄口号,有些看法,并在会上说了出来,被全校批判,所以注定不能上好学校。二毁于大学毕业时,因为对“三面红旗”“三年困难时期”与“反修斗争”有想法,被清理(1963、1964、1965三年都在大学毕业生中清理思想,不合格者被定为“反动学生”,比例是1‰、2‰、3‰)出来,做最苦、最累的体力劳动达四五年之久。其后,被下放农村,在农村中学干过两三年,后又因多说了点话,又耽误了三四年,前后光阴虚度近二十年,学植荒废,还谈什么“成功”“成就”。提到这些,徒令汗颜。近两年由于兴之所至,又有人约,在传播面较广的报刊写一些小文章,知道的人多了些,益感愧恧。

回首一年“传统”热

——关于“传统”之中制度与文化关系的对话

此篇对话于2005年初完成。为什么有这段对话,在文中已经讲清楚了。对话者王毅先生是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时的同事。现今他转至哲学研究所工作。该文前一部分发表在《南方周末》2005年1月20日。全文发表在《粤海风》杂志(2005年第1期),题名为《也谈“继承传统”的问题——关于“传统”之中制度与文化关系的对话》。

王学泰(以下简称“甲”):2004年似乎可以称之为“保护传统年”,因为一年中一个突出的文化现象,就是知识界中许多有着不同思想倾向的人们都发现了传统的重要,从不同角度提出要保卫传统。

例如以儒家自命的人们发出倡导少儿读经的呼声(这大约也是顺应了无论倡导何事都要“从娃娃抓起”的思维定式),并与一些时髦学者结合起来汇成一股“儒道救国”的小小思潮;有的研究哲学的学者突破了历来以“进步”“革新”为正面价值的藩篱,宣称自己是文化保守主义者;还有一些非主流的学者也有感于近百年的“心灵漂泊,精神虚无”,呼吁“再文明化”,重新建构“中国精神”。而“再文明化”获得和重构的“中国精神”要素自然也离不开古老传统。甚至连带有官方色彩的作家、艺术家与学者也在发表“文化宣言”,向“海内外同胞、向国际社会表达我们的文化主张”时,也津津乐道传统文化的“东方品格”;并期待它能消解“当今世界个人至上、物欲至上、恶性竞争、掠夺性开发,以及种种令人忧虑的现象”。应该看到知识界有了不同的声音,说明了思想界、文化界的活跃和日趋多元,这是一件好事请。在法律允许的界限内,人们主张什么、提倡什么只要不辅以强制都是正常现象。然而,这些保卫传统的呼声在学理和实践上都是有值得商榷之处的。

“传统”是一个笼统而模糊的概念,什么是传统?首先应该是文化传统,而文化包括更广,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心态文化恐怕都不可少。物质文化不必说了,中国文化中有注重消费的因素,特别是高档的精神和物质消费,如果能全盘继承当然很惬意,但那种消费文化是属于达官贵人的,想全盘继承,你未必继承得起。比如吃的方面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前方丈,水陆八珍。住的方面最舒服的是四合院,这是非有大官的权力和大款的金钱是不能办到的。住在火柴盒式的楼房里,尽管你把它装修得像天宫一样,但总让人觉得它只是空间,没有脚踏实地感。制度文化更不用说了,虽然中国古代的专制制度和官僚制度发展得十分成熟,但目前似乎还没有人认为这是最该继承的,只有个别人说政治改革要实行“王官学”(这个概念也是模糊不清的,是先秦的周官制呢——这只有王莽改制时实行过一次——还是后来的六部九卿制度呢),大约这也只是说一说,提倡者也未想好,这里不做深论。所以我想人们大讲“保卫传统”时,还是指传统中的精神文化和心态文化部分。换句话说也就是为过去国人所认同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被视为不能更改、历久弥新的,它是中国人存在的基础。

王毅(以下简称“乙”):人们经常是从一般的意义上强调,任何社会价值体系和文化环境的稳定发展都离不开“传统”作为基本的制度资源,换句时髦的话说就是改革对本土固有资源有个路径依赖;而且世界上也有不少的例子,证明了对于传统资源的借助如何促进和完善了一些现代国家的社会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尊重和继承传统”的提倡当然是不错的。不过在近代以来中外文化开始其冲突与交融的过程已经一百多年,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至今也已经将近百年的时候,我们重提“如何对待传统文化”这个近百年来前人已经讨论过无数次的问题,就至少应该有一些较之对传统的笼统的褒扬或贬抑更细致一些的思考。而在这个思考过程中,至少应该注意到“传统”并不是一个简单纯粹和原生的文化或制度形态,相反,经过了长期的发展过程,它已经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体系,这种复杂性对于今天需要评价“传统”的人来说,是必须认真面对的。

关于“传统”的复杂性问题,至少有这样两个方面需要留意:

第一,千百年来,“传统”并非一个静止的、与世隔绝的被罩在玻璃柜里的纯粹、神圣之物;相反,它每时每刻都在极其广泛复杂的环境当中,参与着社会制度和文化形态的运行过程,并且在这种参与之中不断对原初的“传统”做着修正和补充。因此这种参与和演变本身,也就成了“传统”的一部分。举个例子来说,我们都知道唐代大诗人杜甫,他不论是在艺术成就或思想境界来说,都是中国文学和文化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他的作品和人格理所当然是中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理说,后人对之的礼敬和尊奉必定是“继承优秀传统”的好事,不会有什么需要质疑辨析的地方。

然而问题却不是这样简单,实际的情况是,后来广大国民对于杜甫的尊崇在不知不觉之中变成了另外一副匪夷所思、令人哭笑不得的样子:开始的时候,人们出于对杜甫的崇敬,以他曾居的官阶作为称谓,称他为“杜拾遗”(杜甫曾官居“左拾遗”),并在各地广建“杜拾遗庙”供奉香火;但是到了宋代以后,民间已经不知道“杜拾遗”为何许人也,于是以讹传讹地将这些庙宇变成了供奉一位或十位女神(名为“十姨”)的“杜十姨庙”;这还不算,因为民间当初供奉春秋时吴国名将伍子胥的“伍子胥庙”此时也早已讹变成了“五髭须庙”(供奉长着五绺须髯的土地神),而民间又流行给土地爷择配夫人的风俗,于是人们干脆将“十姨”嫁给“五髭须”,把一男一女的两处神主搬到了一处供奉,而且早在宋代,从陕西到浙江的南北广大地区内,都流行着这种将杜甫嫁给土地爷伍子胥作老婆的闹剧。这类事情也非偶然,所以如“陈拾遗”(唐代著名诗人陈子昂)在后世也有同样的命运,直到鲁迅在《长明灯》中还写老百姓谈到长明灯起始时,把“梁武帝”称为“梁五弟”。对于杜甫这样地位之崇高毫无争议的人物,又仅在唐宋之间不长的时限之内,继承其“传统”就已经有了如此巨大的变数,其他更长历史时段内“继承”对象演变之复杂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如果我们现在要宣布“继承杜甫等人的优秀传统”,那么心里就应该明白,这类看似毫无疑义的善良愿望,其实远不是靠着简单的号召、靠讨伐“西化”之风、靠让小孩子们读经背诵唐诗等等就可以奏效的,这个继承与变异之间是有许多具体问题需要今人去认真梳理。仍以“杜拾遗”这看似微妙的称谓问题为例,周作人就曾从这里看出了不小的门道,所以他说:为什么我们历来表示对诗人尊崇,必定是要用“王右丞”“杜拾遗”等等标明官阶的称谓,而西方却从来不是这样,比如有谁在他们那里见过将歌德尊称为“哥德丞相”,将培根尊称为“培根水部”之类的滑稽事情?所以,“传统”的传承过程涉及许多制度深层的问题,而如果我们对这些问题缺乏了解和应对,则“继承传统”就可能要么只是一句空话,要么还会落个“杜十姨”式的结果。

第二,经过长期的皇权社会,“治统”对“道统”的干预已经成为一种深刻的制度定式,于是中国文化中任何原本比较纯粹、比较能够保持自己独立价值标准的东西(比如原始儒学),就都可能因为后来“治统”的任意左右而失去了原初形态,而成为一种权力的工具。

简单地说,所谓“治统”就是统治权力的运行方式及其利益需求,而“道统”则是文化本体性的价值追求和传承脉络,战国时的思想家荀子阐明君权所以神圣至上时就说:“君者,民之原也,……道者何也,曰君之所道也。”这话的大致意思是:统治者是天下万民最终的归属,而最高的权力就是最高的真理!尤其是这个原则在皇权社会后期权力专制性日益强化的趋势中被置于越来越绝对的神圣地位,比如宋代理学大师就说:“君道即天道”(《二程遗书》);后来的理学家刘宗周在其《论语学案》中阐发儒学精义,强调的也是“王者,宪天出治,……君道即天道也”——什么叫做“王者,宪天出治”?意思就是整个天地之间的自然法则和社会法则,都只能从最高统治权力那里发源。

所以,“权力统治宇宙、统治真理”的制度路径确立不移以后,社会上对独立文化价值准则和伦理准则的追求不能说没有,但比起普世对于权力的无上尊奉和趋之若鹜,就注定要处于极大的劣势。早在六百多年前,人们就表白对权力的艳羡如何压倒了一切价值追求:“宁可少活十年,休得一日无权!大丈夫时乘命蹇。有朝一日天随人愿,赛田文养客三千。”(严忠济《越调·天净沙》)你看这说得多明白,人生最大的愿望就是攫取权力而得到前呼后拥的威势,为此而牺牲任何代价都在所不惜。世世代代,我们的文化都是浸染在如此制度环境中,所以又有什么东西能够将其淳美内质密封扃固起来,不被侵蚀,而专等千百年后才奉出这份淳美给世人去做“继承”之用呢?

甲:说到治统和道统,我们就不能不提一下谭嗣同。这位在戊戌之变自觉献身的烈士在《仁学》中批评《荀子》之过度尊君,认为荀学的本质是“法后王,尊君统”取媚当道的。又说“常以为两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两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皆乡愿也。唯大盗利用乡愿;唯乡愿工媚大盗。二者交相资,而罔不托之于孔”。最近有人批评谭嗣同“激进”,但论者没有考虑谭嗣同说的是否有道理。他身处于专制罗网之中,对此深有感受。中国皇权专制制度是秦代开始的,而秦始皇所依据的理论就是极端张扬君权、极端敌视民众的集大成法家韩非,而这种膜拜专制权力的韩非之学就出自荀子。

“百年俱行秦政制”,后来的统治者虽然觉得秦始皇专制度过了一些(也就是汉代贾谊所说的“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才导致二世而亡,但总是欣赏其尊君抑民的专制精神,而权力可以给皇帝带来的是个人欲望的极度的伸张,带来物质上的极度享受和精神上的极大的愉悦。因而,历代皇帝中公开赞美秦始皇的虽然不多,但都在或明或暗地学习他,特别是明清两代,皇权专制发展到了极端。这个以皇权为依归的传统并没有死,有人说每个有权人的内心深处都有可能是个皇帝。北京有句俗话“关上大门做皇上”就是指一些家长,在家中暴戾恣睢,无所不为,弄得一家大小都怕他。一个普通人尚且如此,遑论那些握有实际权力的人们。而更为关键的,是皇帝式的无限威权成了千百年来整个社会的最高心理期待。比如老舍1950年写的话剧《方珍珠》里,描写北京的一位艺人为了表白自己对新政权的拥戴而赶写了一套鼓词,他最得意的是开宗明义的头两句,所以对解放军代表自夸:“这两句改过十几遍了,太棒了。听着:‘真龙天子出在延安,解放北京坐金銮。’”而这种定式在中国制度文化中的影响之巨大、之久远,想来大家都有体会。

同类推荐
  • 儒家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儒家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从儒家智慧的海洋中,撷取到最宝贵的明珠.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本书通过选取经典的儒家故事,以修身做人、处世智慧.正视心欲、直面名利、谦孝美德等篇章淋漓阐释儒家的博大智慧。目的就是通过撩开儒家思想神秘的面纱。
  • 谁是人才

    谁是人才

    本书对我国人才的制度框架、理论基点、科教平台、激励机制、业绩定位、宏观环境、管理队伍和企业用人等环节进行了问询,提出了解决人才的得与失、禁与漏、导与堵、权与责、信与滥等辩证观点与制度治理建议。
  • 悦读MOOK(第十二卷)

    悦读MOOK(第十二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现代常用文体写作全书:实用企业文书写作大全

    现代常用文体写作全书:实用企业文书写作大全

    现代常用文体写作全书:实用企业文书写作大全现代常用文体写作全书:实用企业文书写作大全现代常用文体写作全书:实用企业文书写作大全现代常用文体写作全书:实用企业文书写作大全
  • 中国“超级”大学

    中国“超级”大学

    本书作者在十余年大学生与大学教师的生涯中,对当今中国大学的一应信息、数据和知识进行了横向对比、纵向解剖的综合分析和思考。在资料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上,充分体现了全面性、真实性、实用性、时新性,加上作者的简要精彩注评,相信能给高三即将高考的学生、大四即将考研的学生、研三即将考博的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很好的参考。
热门推荐
  • 穿越之孤女也有春天

    穿越之孤女也有春天

    她无父无母,从小在孤儿院长大的她在半工半读的情况下完成了大学学业,现在一公司担任文员工作,正当她滋润的过着自己的小日子时。她万万没有想到睡个觉也能穿越。穿越到古代一小山村成为一寡妇,俗话说寡妇门前是非多,邻里的嘲讽,爹娘的懦弱,家庭的贫穷,面对穿越来的她,这些都不是问题,且看她如何与之斗智斗勇~~~~~~
  • 大叔,你敢不负责

    大叔,你敢不负责

    砰的一声巨响,只见一辆黑色的豪华房车冲破了公路上的防护拦,横穿了一条马路,直直撞上了一旁的绿岛,驾驶座和副驾驶座上的两人脸上、身上全是触目惊心的红色血液。“啊……不,爹地,妈咪……”两只纤细的小手在空中挥舞着,像是要找到某一种依靠似的。“滢小姐,您醒醒。”佣人刘妈听到了她的尖叫声,快步地走进了她的房间,握住了她的手。黎语滢睁开沉重的眼皮,眼角泛着一层湿意,微微迷……
  • 重生之并蒂

    重生之并蒂

    重生归来,杜流芳发誓她一定要让辱她毁她之人付出沉重的代价!残忍的继母,黄泉是你的归宿;伪善的姐妹,地狱是你们的终结!这一世,她化身为恶毒嫡女,就是要将这表面一团和气的后院搅得天翻地覆!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异界之无上仙威

    异界之无上仙威

    一个修炼阵法的小胖子,因为渡劫失败穿越到了异界,这是一个斗气与魔法的世界,然而受限于附体的身躯无法修炼斗气和魔法,他依然选择修真的道路,通过阵法让大陆的各个强者,误认为他是一个强大的魔法师,更认为他是一个强大的剑圣!其实,他想大声告诉他们:“小爷其实是玩仙法的……”
  • 小飞侠(世界最美儿童文学第二辑)

    小飞侠(世界最美儿童文学第二辑)

    在一个宁静的夜晚,小女孩温迪和两个弟弟见到了小飞侠彼得.潘。他们一起飞去了幻想国,那儿有美人鱼、印第安人和各种各样的动物,还有胡克船长率领的一群凶残的海盗。温迪跟彼得住在树洞下的家里,幸福地照顾着一帮孩子。直到有一天,温迪开始想家了……
  • 丑颜倾天下:悍妃驾到

    丑颜倾天下:悍妃驾到

    她是美艳动人的金牌讨债师,一不小心穿越成了天南皇朝最出名的鬼面女,鬼面女偏偏被俊美无双的七皇子当做解毒祭祀品给吃干抹净,誓要为七王妃。大婚前夜被绑架,大婚之日狼狈不堪入王府,独守空房心不甘,没事就去看看新郎和小三表演活春宫。鬼面女要立威勇斗小三,目的无他,那个俊美的男人就只能是她的!你要夺嫡我助你,为你吃苦我心甘,你成君王想劈开我,那是万万不行,且看丑颜悍妃如何倾天下!
  • 一世不了情

    一世不了情

    一直在等一个人,一直在等一个回头,一直在等一份笑容,终于等到我自己都没了笑容。可是为什么,我向左走,向右走,还是走不出爱你的圆。哭累了,沉默了,想放弃了,冷淡了,可是时间一过,却又开始想念你……
  • 女尊之妖怪的白月光

    女尊之妖怪的白月光

    (完结文)一个现代米虫,一朝穿越到架空的女尊王朝,是意外,还是互相牵绊的命运……一男:青梅竹马,“可儿,无论怎样,我都会等你。”二男:忠诚护主,“小王爷,我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你别想赶我走。”三男:拥有让女人自惭形愧的容貌,无视女尊男卑观念“如此有趣的可人儿,我怎么可能会放过呢?”四男:暗黑装酷的狐狸男,“师弟都跟了你,我只能将就将就了”五男:被当做女孩子养大,死缠烂打,“可儿,你要负责!”六男:几生几世的寻找,终于天随人愿“如今寻得你,我便不会再离你半步”
  • 八鬼闯校园

    八鬼闯校园

    父亲被捕,母亲离家,原本幸福的白素一夜之间除了与她相依为命的弟弟一无所有。她守着空荡的老宅,辛勤打工,刻苦读书,只为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直到她与两个性格完全相悖的男主相遇,不自觉卷进一场爱情的争夺战……【不要忘记收藏、订阅和投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