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79600000034

第34章 小纷争,大学问

这是三嫂和我说的一件事情。

有一次三嫂带曼曼去麦粒儿家。曼曼是我的小侄女,麦粒儿是朋友家的孩子,两个孩子我都很熟悉。两个小朋友自己鼓捣着玩,曼曼拿一个东西,放在两个人中间,说那是她的“宝石”,过了一会儿,麦粒儿就把这个“宝石”据为己有。不过同时,她把一个贴纸给了曼曼。

又过了一会儿,麦粒儿反悔了,想要回贴纸,但坚决不归还“宝石”,曼曼不答应,麦粒儿便哭了起来。三嫂调解的方法非常温柔,试图说服她们双方。结果曼曼不给贴纸,麦粒儿非要不可,一直在哭。后来三嫂想出一个办法——用抛硬币的方法来解决纷争,可是两个孩子都不接受。最有意思的是,三嫂大概实在没办法,便说如果麦粒儿答应,就拿这个硬币给她们买零食。

矛盾解决到这里,已经离题万里了,三嫂也连连说自己在这个地方没处理好。

麦粒儿和曼曼因为玩耍而产生纠纷,大人没必要马上干涉,而应该尽量让孩子自己去解决,或者找个别的玩具给麦粒儿即可。当然,麦粒儿也有可能“执着”地哭下去,如果大人非介入不可,也要思路清晰地介入。

从处理过程来看,三嫂显然低估了调解矛盾的难度。她以为温柔地说几句便可马到成功,因此根本没有考虑温柔劝说无效怎么办。结果两个孩子都不接受,三嫂的心中又没有第二方案,临时想了抛硬币的办法,试图用偶然性来解决问题,这显然乱了章法。两个孩子拒绝以后,三嫂的第三个办法就更加莫名其妙——索性“贿赂”孩子,如果孩子答应便用硬币去买零食。孩子玩耍中的小纠纷,最后竟然试图用钱去解决,有饮鸩止渴的嫌疑。我们本来是想解决问题,却制造出一个更大的问题——以后遇到纠纷,孩子会趁机提出“补偿”要求,比如买玩具、买零食等等。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如果我们不假思索地处理问题,就会成为“糊涂教师”,反倒破坏了孩子对一件事情的基本判断。

与小孩子打交道,我始终保持一个习惯:一件事情过去,总要回头想想是否妥当,如果做得好,好在哪里?孩子的感受会是怎样的?如果处理得不妥当,问题出在哪里?下次应该怎样改进?在我看来,所谓的“教育悟性”,就是不断反思,不断作出修正,养成不厌其烦想办法的习惯。最终总是证明那句名言“办法总比困难多”。这件事情虽然已经过去,也不需要我直接去解决,但我还是忍不住把前因后果仔细思量了一遍,如果再次面对这样的情况,要怎样处理呢?

麦粒儿想同时得到“宝石”和贴纸,被拒绝便哭鼻子。如果我来介入,我会尝试用协商的方式帮她拿“宝石”换回贴纸。不管麦粒儿哭得多伤心,都不会强迫曼曼单方面交出贴纸,那样有违公平的原则,这是我的底线。如果麦粒儿一直哭,坚持两个都要,我便放弃调解,除非曼曼主动给她,否则她也只能接受现实。我不会因为麦粒儿哭而偏袒她,也不会因为曼曼是我的小侄女,就逼着她作出让步。

在我看来,哭有两个功能:通过哭来处理情绪,用哭的方式达到目的。通常,在饥饿、疼痛、伤心、委屈、沮丧、恐惧的时刻,孩子会用哭来宣泄情绪,这种哭是真实的情感表达,也是孩子释放出来的求救信号。此时此刻孩子需要帮助、理解、抚慰。有时候孩子也会把哭作为一种达到目的的手段,通过哭向他人施加压力,这样的哭是刻意的行为,甚至有表演的成分。通常孩子的哭,两种功能都有,只是侧重点不同。麦粒儿的哭虽然也有被拒绝的难过,但主要是用来解决问题,想同时得到“宝石”和贴纸。想明白这一点便不会被她的哭声所“绑架”。如果孩子用哭来解决问题,通常会越安慰越哭,因为孩子看到了解决问题的希望,会通过大哭来加快问题解决的进程。我们的重点不是阻止孩子哭,而是解决问题,问题解决了,她自然就不哭了。

我和三嫂详细讨论了这件事情的处理方法。首先,切入点非常重要。所以建议三嫂先问麦粒儿一句话:“这两样东西,你要一样,还是两样都要?”这似乎是一句废话,因为前面的过程已经很清楚,麦粒儿肯定是两样都要。但一定要她亲口确认,重点在后面这句上:“两样都要,是不可以的,你只能要一样!”

这句话是一箭三雕。首先,当时麦粒儿正在哭,这一问一答可以稳定她的情绪。其次,单刀直入地表明大人的立场让麦粒儿知道,两样都得到是不可能的,但顺便埋个伏笔:大人会通过调解,尽量让她得到最想要的那件。再次,给曼曼吃个定心丸,让曼曼知道大人会主持公道,不会因为麦粒儿哭鼻子就完全站在麦粒儿的一边。

明确告诉麦粒儿她只能得到一样,她肯定会继续哭。她已经在哭了,既然不可能立即止住她的哭声,索性让她哭着。这时就该转向曼曼:“你看,麦粒儿妹妹特别想要回这个贴纸,她拿‘宝石’和你换,你愿意吗?”假使曼曼不愿意,还可以恳求一下:“你看,麦粒儿妹妹哭得好伤心,还是换一下吧!而且,‘宝石’本来就是你的呀!”如果曼曼依然不答应,调解就到此为止。转过身告诉麦粒儿:“曼曼姐姐不同意交换,你就只能玩这个‘宝石’了,或者我们去找一些其他的玩具好吗?”麦粒儿可能还会再哭一会儿,大人如果不画蛇添足地安慰她,过一会儿她自己就会接受现实。

假设曼曼同意了,那么调解将继续进行。根据我对曼曼的了解,她比较遵守规则,很在意公平。如果两件东西都给麦粒儿,她肯定不答应,如果是交换,她答应的可能性极大。

如果曼曼同意,麦粒儿就获得了优先选择权。接着大人可以继续问麦粒儿:“现在这两件东西,你可以任选一件,你要‘宝石’,还是要贴纸?”如果麦粒儿要“宝石”,那就维持现状。如果麦粒儿要贴纸,就引导她俩交换。此时要顺便肯定曼曼的谦让,同时也帮麦粒儿总结一句:“曼曼姐姐很讲道理的,你好好和她说,她会愿意和你换的。”麦粒儿得到贴纸,部分地满足了愿望,应该不会再哭了。

这虽然是一件很小的事情,想要公平合理地处理,大人就要站稳立场,并选好切入点,同时要考虑好各种情况的应对策略。也只有这样,才不会跑题到拿硬币买零食的路上去。

孩子之间闹矛盾是极其平常的事情。其实每个孩子都很有生存智慧,他们会积极地想办法。如果我们急切地干涉,反倒是对孩子成长机会的剥夺。不妨先观察一下,趁机想好介入的策略和步骤。到了非介入不可的程度时,我们不但要解决当下的纠纷,还要给孩子作出示范,让他们学会处理纠纷的新思路。3年前,鹏鹏和曼曼总是为了抢玩具发生争执,我介入几次后,确立了一个简单的规则:谁先拿到谁先玩,5分钟后双方互换。很快两个孩子就学会了用这个原则处理纠纷,一旦发生争执,先拿到的孩子会申明“这是我先拿到的,我一会儿就给你”,这样我们就非常轻松,不必天天面对两个孩子不停“告状”的局面。直到现在他俩都玩得特别好。

处理纠纷的过程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孩子的哭闹。许多人怕孩子哭,认为哭是不好的行为,孩子一哭就心烦,所以总是把止住孩子的哭作为首要目标。这样处理问题是偏离了重心。我总是给家长打比方,如果一个人感冒了打喷嚏,医生会对症治疗他的感冒,而不是只想办法止住他的喷嚏。感冒好了,喷嚏自然就消失了。孩子的哭也一样,我们要关注孩子哭的原因,而不是武断地阻止孩子哭。用哭来宣泄情绪是一种非常健康的行为。因此我不赞成生硬地警告孩子“不许哭”,也非常反对用“你是男子汉”之类的理由制止孩子哭。不管男孩女孩,都有相同的泪腺和等量的喜怒哀乐。哭,只是情绪的表达,与坚强勇敢无关。所以我曾写道:哭是孩子的权利,也是孩子的福利!

同时,我不鼓励孩子用哭来解决问题。孩子通过哭来要挟他人,也常常能达到目的,但这会损害他所拥有的人际关系的质量,影响彼此的信任。家长也会从负面判断孩子的动机,并且会防范孩子的纠缠。如果孩子过于依赖哭这个办法,就很难发展出灵活的、富有弹性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当孩子走入学校、走向社会,就算不再用哭的方式处理问题,也会用负面情绪达到目的。比如用愤怒、沮丧、威胁等方法引发对方的内疚感,迫使对方作出让步。这种方法既伤害自己,又伤害他人,且容易被大家排斥和疏离。我们肯定不希望孩子走入这样的境地。因此我们要尽量引导孩子通过其他途径达到目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有很多种,很显然,通过诚恳的请求、友好的协商、善意的沟通,更容易达到目的。

同类推荐
  • 好父母如何陪伴独生子女

    好父母如何陪伴独生子女

    因为今天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也罢,其实在今天是差不多的一个群体。但之所以提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也罢,还是感觉独生子女好像本身就代表一类人,一类让父母比较头疼的一类人
  • 怀得上,生得下

    怀得上,生得下

    不得不承认,越来越多高学历、高职位、高薪酬的女性不会生孩子了。怀不上、保不住、生不下……一场生育危机似乎已经到来!作者通过十余位女性的好孕故事,系统地解读了“怀孕”这一复杂而又神秘的系统工程。针对排卵监测、同房体位等坊间流传的生育传言,作者从科学的角度给予了解答。在现实生活中,许多身患妇科疾病的女性正经历着过度治疗,身心俱疲,作者通过五位患者的求医经过讲述了常见妇科疾病的发病原理及治疗原则,旨在帮助人们避开医疗陷阱,迅速有效地治愈疾病。此外,作者还专门用一章的篇幅讲述了导致严重生殖障碍的几种疾病,通过几位女性历尽波折终于怀孕生子的经历告诉人们,只要医患互相信任齐心合力对症治疗,好孕终将降临。
  •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让孩子生活在鼓励、友爱、稳定和包容之中,做一个冯顺弟一样坚强独立,自尊自爱的母亲,你本身做的一切,就是最好的教育。成就孩子,需要妈妈多久的陪伴?一辈子,也许还不够;一瞬间,也许已足矣。
  • 0~6岁敏感期,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

    0~6岁敏感期,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

    本书将在最大程度上向父母展示孩子在各种敏感期的表现,并为父母提供应对孩子敏感期的科学对策。本书分8章,即孩子的8大敏感期,分别为:语言敏感期、秩序敏感期、感官敏感期、关注细小事物的敏感期、动作敏感期、社会规范敏感期、书写与阅读敏感期、文化敏感期等。在孩子的这些敏感期内,父母应该尽量给孩子鼓励、爱与自由,而不要错失孩子敏感期的教育时机。有一点需要提醒父母,孩子的敏感期有很多个,每个敏感期出现的时间都不是固定的,而且在同一敏感期中的孩子的表现也不是完全相同的。
  • 情商系统培养方案

    情商系统培养方案

    本书介绍了:胎儿情商培养、幼儿情商培养、道德品质培养、健康情感培养、心理素质培养等方面育儿方法。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唐立淇2013星座运程:巨蟹座

    唐立淇2013星座运程:巨蟹座

    回顾2012年,巨蟹的身价默默攀升,虽然很低调,刻意不引人注意,但突出是藏不住的,你仍然在群体中发光,拥有大众人气,得以重返主流,重获青睐。现在沉闷、躲藏的气氛即将结束了,巨蟹座2013年的新课题:要如何应对迎面而来的牵制与威胁,又能亮丽现身?土星要你修练的是“子女、恋情、表现”等领域,情绪的控管也是。
  • 天赐领域

    天赐领域

    一个来历神秘的婴儿,数段委婉凄美的爱情。看少年如何在魔法与斗气的大陆上探索历史的真谛。看少年如何克服种种困难攀登力量的高峰。看少年如何在权利与斗争之中迂回取舍寻找真正的自由。权利,力量,名利孰重孰轻?亲情,爱情,友情恨难两全!
  • 半世锦鲤

    半世锦鲤

    他是高高在上的仙界战神。她是他养在莲池中的小鲤鱼。她爱上他的冷清、孤寂。他贬她下凡:“六根不清,便是最大的错。”成仙度劫,天雷轰顶,她元神俱碎,忘记了那些静默纷扰的所有哀梦。半世轮回再次开启,她误落凡尘,与那前缘未尽的人相逢陌路。“西泠,若有来世,记得一定要爱我。”“你好像一个人,九……九什么,我忘了……”
  • 鲁迅读书记

    鲁迅读书记

    这是一部具有新视野的人物特色大传,作品通过跋涉在传统文化书山、放舟于西方近代学海、沐浴自然科学之光等华彩乐章,充分展示了鲁迅读书治学的三大板块,给人以去天盈尺欲泊无涯之感,通过对传主读书目的,态度及其方法的精审条陈,读者从中获致深刻肯綮与良多教益,而有关传主之盘桓书肆、披沙简金雅事趣写,则将一代传人行藏,万种书缘风情染得相当丰饶与葱茏。本书作者可谓将其有关积累扫数捐出,而心境笃读在致,笔墨平朴不奢,琢华夏之璞,写五岳之势,于是,鲁迅白一个新的切面向我们走来,剑锋般的人生态度,色正芒寒,巨轮似的求索之路,履深载厚。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郝依依的另类爱情

    郝依依的另类爱情

    “你是从外星上来的吗?你家的十五分钟拿来当五个小时用的……”郝依依恨不能将眼前这个男人踹到伊拉克去……她、是悲催的灰姑娘,是弃置于市井里的沧海遗珠。他、是真正的富家男,极品男中的一株“奇葩”。他甘愿隐去光芒,城府于她。貌似和谐安定的生活,却潜在着妖孽横生的趋势……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佛妃

    佛妃

    大齐历宣武三年他位及至尊,稳坐龙椅,手掌生死大权;她净身出户,独坐庙宇,常伴青灯古佛。他是九五至尊,她是佛家子弟……他们本是夫妻,却相煎何急。当仰望他身边众美云集之时,她唯有轻叹一句偈语,蓦然转身,依旧一身素衣行乞。片段一:“本王未曾休你!你竟敢再嫁!”他一双眼眸喷出怒火。“王爷莫要赖账才是……”她一脸沉静,低头抿唇,躲过那一抹心虚。“你今日嫁谁,本王就杀了谁!”他几乎气绝,只是放她回家,哪里会想到她居然大胆地再嫁!“下堂之妇,何劳王爷如此动怒……”她有些急切,不能因她连累无辜,更何况,他是秘密入京,怎可暴露身份……却不料,一张樱唇尽数落入他的口中,他似泄愤一般,咬破了她的唇……“本王看你如何出嫁!”他得意,她无奈……片段二:她跪在大殿中央,他端坐龙椅之上。她仰头而望,嘴角淡然地笑意透满着凄凉,而他却始终注视着右手边的女子,那么温柔。她叹息了一声,曾经那如火般能融化世间的目光是属于她的,只是事过境迁,物是人非罢了。“既然薛妃娘娘去意已决,那本宫也不便强留……皇上的意思呢?”端坐凤位的女子眉宇轻蹙,显得有些不安。楚奕譞只是淡扫了一眼跪着的薛如意,冷声道:“随她吧。”薛如意匍匐了整个身子,强压着话语中的颤音:“谢主隆恩……”于是,一头青丝齐肩而断,三千烦恼随缘不归,佛衣加身,她头也不回地离开大殿,没有再看到身后龙椅上的男人突然攥紧胸口的衣衫痉挛的模样……本文讲述的是一个受伤女孩成长的故事~其实最残忍的报复不是以牙还牙,而是漠不关心……挂链接啦~~友情支持!无色血:《一等鸨母》
  • 幸福女人要懂心理学

    幸福女人要懂心理学

    最全面、最麻辣、最实用的女人心理书。这里有精于包装自己的换装术,善于说服、引诱的言辞策略,谙熟驾驭人心的手段……智慧女人不容错过的心理修炼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