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美国圣地亚哥,卡内基训练机构一年一度的年会在此召开。这一年,同时也是这家世界知名的成人教育培训机构成立100周年。年会现场弥漫着一种热气腾腾的欢庆气氛。台上,“荣耀与传承”五个年会主题大字异常醒目;台下来自全世界80多个国家的分支机构员工端坐,他们穿着西服、套裙,或者是色彩各异的民族服装,显得非常隆重。
我站在台上准备发言,主持人正在介绍我。我73岁了,是位卡内基训练的讲师,同时也是中文卡内基训练机构的创始人。
我环顾大厅。大厅一侧的大屏幕放映着卡内基训练发展史的短片。100年来我们所教过的学员面庞在其中交替出现:商人、教师、吸毒者、舞蹈演员……他们构成了美国社会的横断面,这是一群希望改变自己的人。卡内基训练是美国进入工业化之后的产物,它的成长,伴随着美国工业社会的进步。随着工业化在世界各地的发展,到后来,这些面容中出现了东方人、印度人、欧洲人……
大厅醒目之处,挂着创始人戴尔·卡内基的照片。他本人在80年前由于创办卡内基训练机构获得成功而成为了“美国梦”的代表。同时,卡内基的训练又帮助无数人完成了他们的“美国梦”—那种通过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而不是通过社会阶层的优势或他人的援助而迈向繁荣的梦想。
帮助人获得力量,完成梦想,是卡内基训练所传授的人际关系以及如何面对忧虑的内容,这与其说是一项技巧,不如说是一种力量训练。戴尔·卡内基通过探索与发掘人性,让人理解他人与自我,让人有能力获得自己想要的人生—除了对金钱、地位有所帮助外,这还是一种我们与世界、与周围环境、与自己相处的方式。这种方式至今仍在影响着我们。
我的目光转到讲台的正下方,那里坐着卡内基训练机构来自世界80多个国家的同事。这些分支机构在过去100年里,让800多万人成为了卡内基训练的毕业生。美国《财富》(Fortune)杂志评选出的世界500强企业中,超过425家都长期将卡内基训练作为企业持续成长的培训伙伴。而一个世纪之前,当戴尔·卡内基在美国纽约创建卡内基训练机构时,只有他一个人白手起家。
我的目光环视一圈之后回到讲台上,主持人介绍完我的情况,轮到我发言了。我对台下的人们说道:“真实的快乐是做自己最喜欢做的事、做自己做得最好的事、做有影响力与价值的事。而且,这三者恰好是一件事。”
站在讲台一侧的主持人笑了,他举起话筒说道:“那一定是教卡内基训练吧?”
“是的!”我也笑了,“过去25年来,真的是因为在做自己最喜欢、最擅长的工作,我才有了现在的成绩,台下有80多位中文卡内基训练的讲师,他们一定跟我深有同感。”我朝台下望去,目光所及,我来自中国的同事们—他们穿着西服或者是盛装长裙,整齐地站了起来。全场为我们响起了热烈的经久不息的掌声。后来,我们80多位同事一起上台,从卡内基训练机构总裁手中接过奖杯和奖品。这意味着,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中文地区是全球卡内基训练业绩最好的区域。
掌声中,我的脑海里恍惚浮现出25年前自己在这座城市的景象。那时,我正在参加加盟卡内基训练前需要参加的培训课程;开着没有空调的小车,衬衫湿黄,吃着快餐店的汉堡作为晚餐,来回奔波。那时,哪里能想到我能作为第一名登上讲台。
而现在,我已经连续19年获得“加盟区销售第一”的称号了。卡内基训练的一些精髓,跟我们东方儒家文化中的以人为本等思想如此贴合,以至于在中文世界里它如此受欢迎。另外一方面,我推广卡内基训练的这25年,也是中国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最快速的25年,这里到处萌生并孕育着我们华人的“台湾梦”、“中国梦”。
现在,我站在台上,看着戴尔·卡内基先生的照片,分享着荣耀,也接受传承之任务。我仍然觉得自己的这25年,和卡内基训练的100年历史,是如此神奇且不可思议。
真希望有机会,我能向卡内基先生表达我的谢意,另外,我还有好多问题想与他交流,比如说,你是怎么从零开始,做到这一切的?
贫穷的家庭
1888年,美国,此时这个国家以及世界都正在经历急速变化的阶段。世界上第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3年前刚刚在德国被发明出来,这种史无前例的交通工具装有3个轮子,很快美国人也紧随其后发明了自己的汽车;爱迪生的电灯公司、贝尔的电话公司在过去10年里于美国相继成立。总的来说,已经拉开第二次工业革命帷幕的美国,在很多方面呈现出勃勃生机,一种新的社会生产方式正在暗潮涌动的酝酿过程中。比这一切更迟缓些显露出来的,是当时的人们在思想上与这一激荡社会变革相对应所发生的变化。
具体到美国的各个州与城镇,这种激动人心的变化还远没有普及,很多地方的人们仍然保持着传统的农业生活方式,在美国中西部的密苏里州便是其中之一。那一年(1888年)的11月,一个寒冷的冬天,一位未来会以激励人们思想的方法参与到这场工业革命中的人—戴尔·卡内基就诞生在这个州一个闭塞的乡间小镇上。此时,地球另一端的中国处于清朝光绪年间,一位叫梁启超的年轻读书人在这一年向光绪帝上书要求变法,但变法未果,他只能逃亡,这个国家此时还听不到工业化的脚步声。襁褓中的婴儿卡内基要在几十年后才会与这个东方国家发生联系,对此他当然并不知晓。
在卡内基出生的密苏里州有两样非常着名的“产物”:作家马克·吐温,以及密西西比河。戴尔·卡内基出生时,他那位着名的同乡作家已经50岁。从其已出版作品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密苏里州曾经是一个奴隶州,而且当时很多地方都是贫困的乡间。
戴尔·卡内基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直到10岁时,他才第一次看见火车,可以说,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农家孩子。
卡内基是一位小农场主和一位乡下教师组建的家庭里的众多孩子中的一个,在他童年时期,人们看不出他将成为美国历史上着名人物的任何端倪。实际上即便有那么一两点,也会被他那为生活所累的父母忽略,因为仅仅是横亘在眼前的生存难题,就够让他们操心了。
卡内基父母种植的农作物常常歉收,这让他们生活艰难。同时,镇上的102号河几乎每年秋天都泛滥成灾,每逢这时,小卡内基和他的父亲詹姆斯·卡内基只能站在农舍外围的土坡上,眼睁睁地看着棕色的河水汹涌而来,漫过河堤,席卷农地,摧毁农作物。等到河水退却,父子俩急切地奔向泥泞的农地,企图抢救劫后余生的农作物,但往往徒劳无获。于是,一家人不得不再次借债以度过饥荒。
在这种条件下,卡内基家庭的生活困苦可想而知。卡内基后来在回忆录中说,自己童年时只能穿一件打着补丁的破夹克。到了冬天,厚厚的积雪总是把他的脚冻得又湿又冷,这成为了他对冬天最深刻的记忆。
不仅屈于贫困之下,而且总的来说,卡内基的家庭气氛也似乎无助于培养出一位乐观的孩子。一次洪灾过后,詹姆斯·卡内基到银行家家里去请求延期偿还贷款,银行家却以没收卡内基家的财产相要挟。沮丧的詹姆斯·卡内基乘着四轮马车垂头丧气地返家,途经102号河桥时,他停下来,扶着桥的栏杆俯身呆望着静静流淌的河水。当时,卡内基感到很奇怪,便问道:“爸爸,你还要等谁呢?”
詹姆斯回答说:“我在想,这河水可以畅通无阻,而我却四处碰壁,为什么呢?”这句话很多年后还印在卡内基脑海中。他当时感受到,父亲是一个悲观的宿命论者。
卡内基的母亲肯定曾经给他种下乐观的种子。这位叫伊丽莎白的妇女是全家的精神核心,面对艰难的生活,她表现得异常坚强。她常常用坚定饱满的声音高歌着基督教圣歌,抚慰着全家饱受磨难的心灵。
但是,在不久后,这种精神支柱也不复存在,更为悲观的气氛弥漫整个家庭。由于债台高筑,詹姆斯的沮丧和忧郁与日俱增,长期的辛苦劳作也让他的健康状况不断变坏,他停止进食,变得极为憔悴。医生来到病床前诊断,然后宣布他只有6个月的生命。经过了一连串灾祸之后,伊丽莎白也开始变得沮丧了。
卡内基在后来的回忆录中写道:“我常听母亲忆起,每当父亲去谷仓喂马及乳牛而没有在她预计的时间归来时,她总要赶去谷仓看看,她时常害怕会突然发现父亲的身体倒吊在绳端晃来晃去。”
虽然后来并没有出现上述的情况,而且父亲也恢复了健康,但10岁的小男孩已开始懂得家庭所遭遇到的不幸了。同时,悲观气氛也愈来愈重地在他的心灵上投下阴影。在这种环境中,卡内基长成一个忧郁、充满不安与恐惧的孩子。他还过早地产生了对死亡的恐惧,他总觉得自己犯有多种罪状而且一定会受到上帝的惩罚,害怕死后会进地狱。
同时,身体外貌上,因为营养不良,这名小学生显得格外瘦弱、苍白,头发带着不健康的灰褐色,长着一对与头部极不相称的大耳朵。这个永远穿着破旧夹克的孩子有一种失魂落魄的样子。
在学校里,无论是破旧的衣服还是宽大的耳朵,都让卡内基遭到了同学们的嘲笑。有一次,在学校的操场上,一位同学威胁他道:“总有一天,我要剪断你那双讨厌的大耳朵。”卡内基为此感到害怕极了,连续几个晚上,他都不能入睡,而且他也不敢告诉父母。
不幸的事情继续在卡内基身上发生着,当卡内基与伙伴玩跳窗户游戏时,他因为受伤而失去了食指。此后,左手少一根食指也成了同学们嘲笑与揶揄卡内基的另一个原因,这种身体上的缺陷,令卡内基感到很自卑。不仅同学们嘲笑卡内基,由于卡内基特别顽皮,不认真学习,连老师也不是那么看好他。
尽管后来卡内基成长为美国着名的“励志之父”。但从他小时候来看,这不是一段幸福的童年时期,乡间狭隘窄小的生活领域,褊狭粗鄙的农村生活,以及家庭的潦倒困顿都使他忸怩害羞、态度悲观、非常自卑。这与他后来在公众中广受青睐完全是两种境遇。
但如果说卡内基的童年时光和密苏里州农家男孩子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他受到母亲的很大影响。伊丽莎白鼓励他读书,希望他将来做一名传教士,或做一名教员,而且,她还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她让卡内基生活在信仰中。
卡内基13岁时,拥有一台打字机的教师尼克拉斯·梭得借住进卡内基家。工作闲暇的时候,他便给这个小男孩讲一些新鲜的东西。卡内基后来回忆说:“我永远记得这位高瘦的大胡子教师,当时我觉得他的脑子里装满了源源不断的新东西,他开辟了我生活领域的新天地,也启迪了我的智慧。我至今记得,‘直觉’和‘心理学’这两个名词就是他教给我的,当然还有许多更重要的东西……”
可惜梭得先生在卡内基家停留的时间非常短暂,卡内基短暂的知识启蒙很快就结束了。
但是,在3年之后,伊丽莎白对卡内基的期待让她推动了一个重大的家庭决定,这个决定成了卡内基一生的第一个重要转折点。
演讲赛的冠军
1904年,在美国历史上这是个并不算普通的年份。这一年,西奥多·罗斯福连任美国总统,这意味着,他发展工业的政策将使这个国家继续经历着经济快速增长的“镀金时代”。美国的铁路里程已经达到空前的20万公里,制造业迅猛发展,美国社会经历着巨大的转型,产生了大量财富以及随之而来的有剥削、苦难、不公、失业、贫困、肮脏不堪的城市贫民窟和动荡的社会。
这一年,卡内基16岁,即将高中毕业。社会的变化并没有带给远在密苏里州小镇乡间的卡内基家庭多少直接感受。但是,经济发展带来的快速城镇化进程间接影响着这个家庭务农的传统:他们的儿子卡内基还要成为一名农夫吗?卡内基需要作出选择,自己高中毕业后是继续读书,还是回家成为一位胆小而忙碌的农夫,就如同他的父亲一样?
伊丽莎白渴望儿子走前面一条道路,尽管目前没有太多资料可以显示是伊丽莎白作出了这个重大的家庭决定,但是从伊丽莎白与詹姆斯夫妇各自的性格以及他们对儿子的期待上来看,是这位心有追求的母亲,而不是唉声叹气的父亲在为儿子谋划着未来,并且一路鼓动他向前走。这个决定就是—搬家,从乡间搬到瓦伦斯堡州旁的一处农场,因为后者距离当地的瓦伦斯堡州立师范学院只有3公里,那是可以每天往返的距离。这么短的距离意味着一次机会。
瓦伦斯堡州立师范学院相当于一所高级中学或初级学院,只要是毕业后愿意成为教师的密苏里州学生,就可以免学费就读这所学校,而只需付食宿费。卡内基家搬到了学院附近,又省下一笔食宿费—这两笔支出中的任何一笔,都是这个家庭所无法承受的。于是,搬家之后,卡内基拥有了进一步学习的机会,他随后成为了瓦伦斯堡州立师范学院的学生。
读书,升入更高一级的学校对于很多社会底层人士而言都意味着巨大的机会,而且几乎是唯一通往中产阶级的捷径。从后来发生的事情来看,这次机会卡内基把握得非常好,以至于他的生活果然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进入新的学校后,身材已经长高的卡内基依旧对自己不起眼的外表和破烂的衣服感到自卑。但不同的是,随着年纪渐长,卡内基这时候已经深深地体会到,如果不改变自己的生活,就会像父亲那样狼狈与辛酸。他绝不愿重蹈父亲的覆辙,但怎样改变呢?
幸运的是,学校给他提供了一条出路—尽管仍然非常困难。这所学校非常重视演讲,校演讲比赛的获胜者可以获得殊荣,卡内基决定一试。
他报名了,然而,他在每一次分赛中都失败了,一共12次。
最后一次比赛败北后,卡内基很是垂头丧气,他所有美好的希望都被粉碎了,随之而来的是自责,以及对自己的能力产生的极大怀疑。他拖着疲惫的身子,精疲力竭、意志消沉地在102号河畔徘徊,他想到了自杀。但这位在坎坷中长大的农家子弟有一种顽强的生命力,他最终没有走上不归路,而是重新开始。
他破釜沉舟般地疯狂训练自己,从手势、体态到演讲内容。那时候,卡内基由于演讲的需要背诵了林肯等很多人的名言,这些努力在他日后一辈子的旅途中都能看得见痕迹。
所有努力在1906年获得回报,卡内基以《童年的记忆》为题发表演说,获得了学校演讲赛大奖。这是“大耳朵的卡内基”人生道路上第一次冲顶成功,此后,他对自己开始有了信心,而他的生活也豁然开朗。“从那一天起,我知道我该走怎样的路了……”卡内基后来回忆说。
接下来的学校生活,卡内基虽然仍然贫穷,但他因为演讲成为学校的风云人物—在各种场合的演讲赛中大出风头,而且还辅导其他同学的演讲技能,与刚进入学校时的害羞自卑相比已有天壤之别。
“美国梦”是美国这个自由国度最美好的产物之一,在很多很多年以后,当卡内基在社会上功成名就,通过奋斗摆脱贫穷,获得财富与声望时,人们评价他是实现“美国梦”的代表。但是,在我看来,卡内基早在他青年时,就开始实现自己的“美国梦”,他的成功并非从积累财富开始,而是早在通过努力摆脱了自己在精神上的自卑与悲观时就已经开始了—就像他最热爱的林肯所提倡的一样。此后一辈子,他从事的都是一条心理励志的道路。
在卡内基进入学院的那一年,1904年,美国一本叫做《企业家》的杂志发刊,它的发刊词节选自托马斯·潘恩的《常识》,是这样写的:
我要做有意义的冒险。
我要梦想,我要创造,我要失败,我也要成功。
我拒绝用刺激来换取施舍。
我宁愿向生活挑战,而不愿过有保证的生活;宁愿要达到目的时的激动,而不愿要乌托邦式毫无生气的平静。
我不会拿我的自由与慈善作交易,也不会拿我的尊严去与发给乞丐的食物作交易。
我决不会在任何一位大师面前发抖,也不会为任何恐吓所屈服。
我的天性是挺胸直立,骄傲而无所畏惧。
我勇敢地面对这个世界,自豪地说:
在上帝的帮助下,我已经做到了。
从这个侧面可以看出,尽管当时的美国正经历着疯狂追逐财富的“镀金时代”,但同时这个发表了《独立宣言》的国家也提倡一种气氛,一种为了独立、乐观的人生态度以及良好精神面貌而奋斗的气氛。
卡内基也生活在这样一种气氛之中。但是,一直生活在乡村的卡内基当时对此并无深刻体会。他也无从知晓自己在未来几十年后将成为推动这种气氛的人中重要的一员。当时,他面临毕业,以及毕业之后即将到来的长达数年的种种磨难。
无聊的职业
大学毕业后,卡内基陆续从事了很多职业,一开始,这位年轻而兴致勃勃的演讲者开始向外出售自己的函授演说课程,却并没有多少人购买。
接着,卡内基来到奥马哈当推销员,他主要是在印第安人村落之间的畜牧地向这里的人们推销咸肉、肥皂和脂油。他有时骑着野性的小马,跟当地土人玩扑克牌,也学习如何收账。
两年后,卡内基辞职来到纽约,用他存下的一些工资完成自己的梦想:在美国戏剧艺术学院学习表演。他不知道的是,此后,自己将在这座城市遇到极大的失败,还会拥有更大的成功,他的余生将扎根在这里。
卡内基一边学习,一边观看了两年百老汇的戏剧演出:轻松的浪漫剧、肥皂音乐剧,以及一些讽刺时事的幽默性喜剧。
距离那时100多年以后,在世界各国的卡内基训练课堂上,都会出现一个内容: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戏剧化地让人发现自己的情绪。
这也许就是那段戏剧学习生涯带给卡内基的收获。
卡内基那时的另一项宝贵收获却非常短暂:一场爱情。卡内基与女演员珍妮爱得缠绵悱恻、难解难分。但最终,因为无法忍受穷困潦倒的生活,珍妮离开了他。此时,卡内基不成功的演员生涯也走到了头。
1908年,福特汽车公司生产出世界上第一辆属于普通老百姓的汽车—T型车,世界汽车工业革命就此开始。尽管小人物并不能体会到工业革命这种风起云涌的变化,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各种新发明的受益者。
卡内基从临时的剧组退出后,仍然留在了纽约,他当上了汽车推销员,且汽车的销售量还不错。
但卡内基并不快乐,他不热爱机械,也不关心汽车。同时,他身边没有亲人、朋友,只有一个天天催促着他交房租的房东。他甚至不知道自己的人生该如何继续,生活的理想在哪里,自己是不是要死了。
这一次,改变卡内基的是一个词:梦想。
一天,卡内基接待了一位头发斑白的购车者,他们聊起了梦想。
“你的梦想是什么?”老者问。
“我不知道。”卡内基回答。
他告诉老人,自己喜欢写作,却不知道该不该坚持下去。
“你的职业应该是能使你感兴趣并发挥才能的。既然写作很适合你,为什么不试一试?”老人问。
卡内基恍然大悟,他突然发现从大学时代起,自己就有一种想要把脑海中的想象都记录下来的冲动。经过仔细地思考,戴尔作出了一个改变自己命运的决定。他辞去了销售的工作,开始写作。
可以看出,卡内基是一位行动力很强的青年,他敢于去做任何他渴望尝试的事,如果不是因为如此,他也不会一次次从挫折中站起来,抖抖身上的灰尘,重新投入下一个目标。就当时而言,卡内基的下一个目标是找一份兼职工作,维持生活。
创办卡内基训练
一天,卡内基路过基督教青年会,发现此地正在招聘社会学的讲师,他便去面试。凭借演讲与推销员的经历,卡内基通过了面试。
但是,基督教青年会为聘用一位前推销员担任教师而有些犹豫。此时,卡内基提出一个既机智灵活又风险极高的建议:他可以不采用惯用的一节课两元钱的方式,而是采取抽取学生学费佣金的方式来获取报酬,这样,学校方面就不会承担太大风险。学校同意了这个建议。于是,1912年,卡内基当上了公共演讲课的教师,这正是他未来创办卡内基训练的起点。
当卡内基成为教员后,他按照大学里的演讲课内容教第一个班的学员,但他很快发现,请学生鼓起腮帮抑扬顿挫地背诵出莎士比亚戏剧中的独白,无助于这些学生白天所从事的各种职业,成人教育的学生来到学校并非需要一纸文凭,他们可能是教师、推销员、经理,他们来学习演讲课是为了能在第二天的工作中用到这门技巧。
学生们是上一次课缴一次学费,如果他们无法从卡内基处得到他们想要的,第二次就不会再来上课,这样,卡内基便不能从学费中提成。为了生存,卡内基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非常实用有效的方法来吸引尽量多的学生。
这对于任何人而言都是非常大的挑战。但这种市场状况,同时也成为卡内基演讲课程寻求创新、变得吸引人的最强推动力。
卡内基冥思苦想后,决定用一个办法:让学生自己开口,锻炼他们的演讲能力。
当年学员的心理状态和100年后现在学员的心理状态,可以说并没有什么不同—他们不敢开口,甚至对此怕得要死。一次,卡内基请一名学员站起来说话,这名学员随即害怕得晕倒了。
要让学员们开口,卡内基决定首先消除学员们的恐惧,他在一次课堂上指着最后一排中的一个人,请他站起来,并要求他:“给我们简短地即席讲话。”
“讲话?我能讲什么?”
卡内基犹豫了一下:“说说你自己,告诉我们一些有关你的背景和日常生活的事。”
这名学员照做了。然后,卡内基请下一个学员继续说,最后发展到班级里每一位学员都发表了简短讲话。
“在不知道究竟该怎么做的情况下,”卡内基后来说,“我误打误撞地找到了征服恐惧的最佳方法。”这个方法就是请学员发表简短的讲话。
就这样,卡内基摸索出一套使学生开口说话的方法。
这种做法在那个时候还是没有先例的,也没有什么评鉴办法可以评定他这套办法的效果。在大学、高中和成人教育中教授“公开演说”的方法是拟订演说纲要、控制呼吸、运用手势、注意姿态诸如此类的东西。但是卡内基不要求这些,他只是要求学员讲出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一些最简单的话题,诸如孩提时代的经历、令人生气的事情以及一生中最悲伤的事等。
他发现,很多人不善于表达,是因为他们内心深处有一种惧怕—惧怕表现自我。而一旦人们谈到自己内心深层的感受就会滔滔不绝,此时的人们说话全是在跟着感觉走。
从中可以看出,卡内基在教授演讲的一开始,就已经非常关注心理学层面的问题了。
很快,每个学生要作一个为时两分钟的短讲,在演讲前,能得到老师的提示,在演讲结束后,能得到老师真诚的评语以及所有同学热烈的掌声—这也是基于心理需求。
他的办法确实奏效。通过自我暴露内心的方式,卡内基发掘出人们演讲的潜能。就连那些拙于言词的人也仿佛一夜之间变得口齿伶俐起来。直到100年后的今天,发表一个不超过两分钟的短讲也是卡内基训练最主要的训练方式。
这个方式之所以成功,在于卡内基对于人精神与心理的关注更甚于演讲技能。这种对人的关注,也成为他未来一生事业发展的特别竞争力。
于是,卡内基的课程越来越受欢迎,很多人为了听他的课甚至愿意驱车上百公里赶到这里。他的课程也被冠名为“戴尔·卡内基班”。
接下来,卡内基萌生了进行更大发展的念头。他离开了基督教青年会,和自己的学生一起成立公司,创建了真正的“卡内基训练”。那是1912年的冬季,距今正好100年。这一年,在卡内基训练未来将要到达的中国,大清帝国的皇帝刚刚退位。一位叫孙中山的政治家负责成立了中华民国。
在这之后的不长时间内,卡内基的事业初具雏形。他组织课程,给很多人讲授演讲课程。
不久后,卡内基增添了一项“如何解决忧虑”的课程。在图书馆里,卡内基看到图书目录中“蟑螂”这个条目的书有180多种,比“忧虑”多得多—看起来,人们关心“蟑螂”比关心“忧虑”更多。而“忧虑”可是每一个人都要面临的大问题。
于是,卡内基根据自己的经历与思考编写了一些克服忧虑的办法,教那些成人,让他们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运用,然后这些学员将运用效果在班上报告出来,让他们现身说法—这正是卡内基一贯使用的方式。
这时候,需要管理团队的卡内基发现自己成为了一名领导者。而上课的学生们,那些经理、董事长等管理人员,也要求卡内基提供能用于工作上的领导技能。卡内基又从人际关系中寻找领导学的方法。
之后5年的时间,是卡内基的事业发展得平稳而宽阔的时期:在美国赢得了不错的口碑、培养出一批卡内基式演说高手,其中一些后来成为卡内基的合作者。更为重要的是,卡内基发展出一种特殊的训练方式,集中了演讲技巧、沟通、人际交往、实用心理学等的内容组合作为卡内基训练的核心;同时,课程内容得到了系统的梳理与固定,总共16节,包括摆脱忧郁、团体励志等,这些课程在100年后的今天由于现代工作节奏加快等原因缩短为了12节与9节,但其精髓始终没有改变。
战争波折
1917年,美国在这一年对德国宣战,加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次战争打乱了美国人的生活,全美国所有18~45岁的美国男性都被征兵。美国一个师的人数,约2倍于相应的英法部队。这证实了一个欧洲人普遍的观念,即美国人做什么事情都是大手大脚的。
在这种“大手大脚”的现状下,教师卡内基也应征入伍。18个月后,德国投降,卡内基和被派到战场上的士兵一起,回到了过往的日常生活中。
但是,战后的生活已经完全不同,人们都在寻找着自己的工作、领取救济金。许多复员士兵开始上街游行,要求增加为战争所付出的津贴。战后那段灰色情绪笼罩在人们心头,整个美国在慢慢治疗着创伤。
这个时候,没有人愿意参加训练。卡内基有一位朋友,普林斯顿大学演说系教师罗威尔·汤姆斯,在美国颇为着名,与卡内基因演讲而结识。战后,罗威尔·汤姆斯邀请卡内基担任自己的经纪人以及演讲助理,帮助他在英国、美国、加拿大进行为期两年的巡回演讲,卡内基同意了。
1919年的头几个月,罗威尔·汤姆斯的演讲非常成功,卡内基心中升腾起对事业的热情。这时,汤姆斯起身去澳大利亚度假,为此,卡内基寻找到一位替代者,继续进行同样主题的巡回演讲。尽管卡内基非常努力,他仍然失败了,没有了罗威尔·汤姆斯的号召力,卡内基无法招揽到观众。这次失败在卡内基的一生中不算严重的事故,但当时的媒体已经对卡内基的身体健康情况进行了报道,或许其中指出卡内基已经精神崩溃言过其实,但卡内基的精神的确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1921年,卡内基的人生发生了一件重要的事情,他与法国包卡瑞伯爵的女儿、女伯爵洛莉塔·包卡瑞结婚。婚后,他们定居在法国。和洛莉塔的相识的确使卡内基心灵上的创伤有所愈合,欧洲美丽风光也令他神往。
但长期在法国生活让卡内基感到一种苦闷,他除了写作,只能旅游。特别是在他写作的小说《暴风雨》成稿后,这种苦闷更是与日俱增:这是一本彻底失败的作品—出版商都拒绝出版。
奇怪的是,这位后来被视为成功学的代表人物,却在人生很长一段时间里屡屡遭受失败的挫折。但一个人是否成功,不在于他是否遭受失败—这几乎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而在于他是否能够从失败中站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讲,也许这些失败本身筑就了卡内基的成功。
但当时,这种失败对卡内基的打击是巨大的,卡内基后来回忆当时的心情:“如果有人在那个时候用棒子打在我的头上,我都不会吃惊。我茫然若失,心情痛苦。我该怎么办?我该转向何方?”
最终,卡内基决定不顾妻子强烈的反对回到美国,继续进行卡内基训练。此时,他与妻子的关系已经出现了很大的裂痕。卡内基从招收学员做起,每天都孜孜不倦地工作,过着看似一无所有的生活,却让他再一次不惜付出一切代价。卡内基的这种逆境中奋发图强的精神,正是他走向成功的巨大支柱。
到了1926年时,卡内基训练创办已经14年了,他教过的学员已经有大约15 000人,虽然规模相对而言并不算很大,但积累的经验却一再丰富着他的教学。这一年,他写作的代表卡内基教学水平的《公众演说—商用课程》一书出版了。这本书提到了一个当时社会上全新的演说体系:热忱是演说的关键,而内在精神则是演说的重点,展现自己的勇气及自信心也是一个重要问题。这本书成为目前卡内基训练仍然在使用的教科书。经历了这些积淀,卡内基的训练又向前迈出一大步。此时,卡内基38岁,正是他发展事业的黄金时期。卡内基总算走出了过去失利的阴影。
但意外再次来临。
再遇危机
卡内基出生并成长在混杂着繁荣与无序的美国“镀金时代”,事业刚刚起步时遇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当他事业发展到黄金时期时,社会变化再次主导了他的生命轨迹。
1929年,美国爆发了空前的金融危机,这是镀金时代泡沫式繁荣的产物。这场危机持续几年,遍及美国的各个角落,影响到各个行业。股市奔泻,工厂倒闭,很多家庭的财产荡然无存,到处是失业、饥饿、怨气与恐慌。仅纽约市一天内就必须供应超过8万份伙食给82个等待分发救济品的队伍。整个社会经济生活陷于混乱与瘫痪。
和很多人一样,卡内基的所有积蓄都赔光在股市里。看不到未来有什么机会,那时他已经有4个月没开课了。他与妻子洛莉塔之间的争吵愈来愈厉害。卡内基这时候感到了真正的人生低谷。
卡内基这次选择了逃避,为了躲开不景气的环境和家中洛莉塔的纠缠,他想到旅行。
1930年,卡内基来到了中国。这是卡内基以及卡内基训练与中国产生的第一次交集。中国那时候并非一个理想的旅游之地。由于军阀割据、内战不断,中国80%的地区处于饥饿或半饥饿的状态。
正是在这里,卡内基看到了贫穷、疾病、苦难。这些是大多数美国人无法想象的,而这些人,特别是中国农民面对困难依旧表现出的乐观向上精神,显然给了卡内基极大的触动:别人这么穷苦,还在继续奋斗、求生存、力争上游,我怎么可以放弃?
他后来回忆说,当自己离开中国返回美国,在旧金山下船时,简直是跳着舞步在街上行走的。美国依然在金融危机中挣扎,但是,卡内基心里已经重新升起了创业的勇气。中国行的另外一个副产品是,卡内基此后对中国传统精神产生了兴趣,他后来在自己最为着名的书籍《如何赢取友谊与影响他人》中引用了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老子的睿智言论。
从中国回来后,卡内基开始将他的全副精力用于发展卡内基训练。
1935年,美国还没有摆脱金融危机的阴影。这一年的5月,罗斯福总统颁布了一项成立工作进展管理处的行政命令,这个管理处将在往后的8年又2个月中持续运行着。其主要职能是解决全国近千万人的失业问题。
在这样的环境下,1936年,卡内基的新书《沟通与人际关系》出版了。这本书告诉人们如何与人沟通,如何克服烦恼、树立信心。
卡内基赞成这样的观点: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专业技能,而其余85%是依靠沟通与人际关系。他着眼于个人自信心的培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使人们感受到受欢迎和事业顺利。卡内基的沟通哲学是,沟通可以创造赢家,那就是沟通者真正的自我。赢家展露自己,而不讨好或触怒他人。这本书的秘密又被人归纳为“多微笑少争辩”。
辉煌巅峰
《沟通与人际关系》一出版就受到人们极大的欢迎,很多人与他一样想走出阴霾,想要破局而出,很多人想找到工作。他们纷纷寻找心理上和技术上的帮助,而这时这本书的出现似乎替人们打开了一只天眼。
卡内基的影响力不只在民众中,还扩展到政府部门。美国内政部出面召开了一个由卡内基主持的演讲会,并且请全国所有电台为他转播。
当时的美国社会虽然处于经济萧条时期,一方面有不少人在挨饿,但另一方面有些富人却在尽情享受。贫穷的人想致富,人们便纷纷把眼光投向这本书。
当然,卡内基也遇到不少批评者,当时评论家莫卡因认为卡内基的方法造就了一些社会投机分子,这些人通过巧妙地处理事物而爬上那些不曾学习过卡内基基本方法的伙伴头上,造成社会的不平衡。
卡内基则反驳说,他的课程是帮助一些人改善处理问题的方法,而且每个人都有富有的权利,不应该贫穷。卡内基对他的一些反对者说:“我们心中的友善、体谅和恭谦都被生活的担子压垮了,我只不过是对极端颓废的社会群众进行一次有效的调整罢了。”
这些批评没有阻止更多人向卡内基学习。在卡内基发表电台演讲后的几周内,要求购买书籍和参加卡内基训练的信件如雪片般飞来,他足足收到了20万封信。
《沟通与人际关系》具有如此巨大的魔力,以至于它的销售量仅次于《圣经》。当时,《沟通与人际关系》带给了逆境中的美国人信心与力量,被媒体称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国人民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态度,帮助美国人民度过了那段经济不景气的年代”。
在这以后,卡内基的事业发展得非常顺利。不得不说,卡内基同时也是一位营销高手。1937年,当卡内基在《纽约时报》为自己的课程做广告时,有200多位名人学生为卡内基课程提供了亲身体验。这则广告大胆地对课程的15点帮助作出了保证,诸如参与者能学会思考、增加收入、赢得更多的朋友、发展潜在的能力、改善人格形象等。
卡内基的学生越来越多,人们怀着期待涌来,然后带着不同的解决之道离去。卡内基本人的社会地位与财富也随之增长,他本人被视为“美国梦”的一个代表。这个世界充满了恐惧并且永远充满对抗,在黑暗中随处可见被幽灵追逐的人们。而卡内基代表了一位体会过个中滋味并且依靠坚毅之心随时准备应付最糟处境,通过不屈奋斗而取得胜利的人。这正是灰暗时代里人们所渴求的希望。
卡内基训练生机勃勃地开设着,这一情形已经超过了他本来的想象。
不过,虽然卡内基的财富不断增加,但他的家庭生活并不和谐,他已经在1931年与洛莉塔离婚。深深的寂寞感和孤独占据着他的心。而且,很少有人能了解他,却有不少人误解他、诽谤他。这种无奈常常挥之不去。与此同时,卡内基发现,自己想在盛名之累下过平淡的日常生活,更是不可能。卡内基觉得自己并不算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完全成功的人,他觉得社会对自己过于苛求,而且自己也似乎疏忽了更高的追求。
卡内基的这种挫折和无奈感有时从某个角落冒出来折磨他,他为此整夜无法入眠,不得不下床走来走去。
1938年,就在《沟通与人际关系》一书的畅销达到高潮的时候,带着这种挫折感的卡内基由于工作的劳累以及与妻子不和谐的生活,离开美国前往欧洲旅行去了。
离开了卡内基,“卡内基课堂”开始呈现经营不善的局面。
于是,一年后,1939年,卡内基不得不回到美国拯救事业。卡内基通过裁员、换低成本办公场地等手段降低了企业的成本,稳定了日常的经营。
思想的力量
卡内基课堂上,一位45岁的会计师正在给同学描述自己的经验。他说,当他正要批评未能按时完成报告的秘书时,他想到卡内基在课堂上的说法,“现在,先等一秒钟,就可能有不同的方法来处理这件事情”。
于是,会计师想了一秒钟。
他想起了一些人际关系的原则:能赢得争论的方法,是避免争论的发生。于是,这位会计师收起愤怒,而是倾听秘书所遭遇的困难。然后,秘书自愿留下来加班,把工作做完。这样,他们没有发生争执,而报告却及时完成了。
当这位会计师讲完后,全班同学为他鼓掌。这是典型的戴尔·卡内基人际关系原则的运用。
这样让人皆大欢喜的例子每天都在卡内基课堂上被提及。毕业的学员能感到自己心里已经拥有了一套生活原则,这套原则能保证他们很好地与人相处、设计目标、减少忧虑、增强记忆力、保持正面态度。
同许多宗教、自助团体甚至商业手法一样,戴尔·卡内基课程提供了一套生活准则:遇到问题时,先拟出可能的解决途径,然后运用最适当的方法。
卡内基也承认,他不曾发明什么原则,他所做的不过是对前人经验和思想的总结。
卡内基设计出的训练内容,使人们有简易的生活准则得以遵循。这是卡内基的过人之处,当一些基本原则出现之后,更重要的是如何实现它们。
卡内基显然是思想的真正信仰者。有一次,当他被问及曾经得到的最大教训时,他引述罗马哲学家马尔克斯·欧瑞利斯的话说:“生活是由思想所造成的。”实际上他自己整日都在思考。
卡内基也是一位极强的行动者。卡内基原则大多数并非由思考而来:当他看见一个信念上百次奏效时,他就认为是真的奏效了,然后才会对此思考。
卡内基所提倡的对生命积极的正向态度,对他人与生活的诚恳、友善的做法,更接近于宗教的内涵。这大概是其能快速打动人的内心并且经久不衰的原因。随着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更多人看到了正向的态度对于生命的重要性。《沟通与人际关系》出版后的第16年,曼哈顿大理协同会教堂的牧师皮尔博士撰写了《积极思考的力量》,这本书当时在畅销书排行榜上高过《沟通与人际关系》。
卡内基与皮尔彼此熟识,他们相互赞美对方为“在同一条街上的两端工作的人”。
卡内基与皮尔博士都了解一套帮助他人的办法,他们同样借助有效的写作及演讲向大众清晰地传播他们的理论,他们使用简单的语言和易记的故事,使千百万以上的人们相信这些常识般的技能可使自己实现更多重要的生活目标。
卡内基与皮尔传播的积极思考理念,强烈地存在于美国文化之中。后来,美国还涌现出了一大批成功学的书籍。
当卡内基确信自己影响力已经足够时,他开始出国,在国外进行自己的演讲,第一站是加拿大。演讲效果非常好,顺理成章地,卡内基在加拿大开办了卡内基训练课程。于是,卡内基创办了“有效率的演说及人际关系的卡内基组织”,他带领这个组织,继续向其他国家进军。
这样一来,从英国的会议大厅到原始部落的茅屋,从酷热的热带地域到寒冷的斯堪的纳维亚,接受卡内基训练的人越来越多。
学员里有工人、家庭主妇、普通白领,还有洪都拉斯的总统和总统夫人、冰岛的总统和许多内阁成员……不仅如此,一些国家的成人教育也采用了卡内基教材中的一些内容。为此,媒体评价说,这种遍布世界的国际成人教育,形成了现代成人教育的一种潮流、一种“卡内基运动”。
而卡内基的这门课程,也帮助他自己解决了生命中的许多冲突。在课程中,他是牧师、教师、朋友、演员、领导者、心理学家、哲学家、作家……这种不寻常的人格性质,恰好让他成为了现在的卡内基。
蒸蒸日上
1944年,卡内基训练事业趋于稳定。这时候,他迎来了人生另一件重大的事情:他与经过一段时间相爱的桃乐丝结婚了。
婚后的第二年,卡内基创建了自己的私人公司—戴尔·卡内基公司,以运作自己的事业。卡内基自任总经理,桃乐丝任副总经理。桃乐丝是一个聪明能干的女人。她既是卡内基家庭生活的保障,也成了卡内基事业发展的好帮手。
1948年,卡内基出版了另外一本书:《如何克服忧虑开创人生》。这本书同样是他课堂教学的经验积累,且一直到现在都在销售,与《沟通与人际关系》一起,成为卡内基训练的基本教材。
1951年,卡内基夫妻有了他们唯一的孩子,他们给她起名朵娜·戴尔·卡内基。卡内基的朋友摩门·宾森后来对媒体回忆说,他记得卡内基走进大理协同教会的教堂时对自己说:“恭喜我吧。我妻子生了小孩,而我已经63岁了。”
当朵娜还是个学走路的小娃娃时,卡内基就常常带她到住宅旁的水池边散步。而当他开始热烈地同别人谈话时,常常忘记了自己正在照顾小孩子。当他回到家里,桃乐丝问他孩子现在在哪里时,他已经忘记孩子这回事了。
1951年,学员们源源不断地涌入卡内基训练的大门。在美国奥马哈,一位害羞的21岁美国小伙子来到当地的罗马饭店,他带了一叠100美元的现金,把这笔钱交给前来会面的卡内基讲师沃利·基能,对他说:“在我改变主意前,把钱收好。”这是这位菜鸟业务员上班第一个月的全部薪水。
接着,这位小伙子开始参加卡内基训练。刚刚到教室的时候,他发现,里面大概有30个人。这些人“不会说自己的名字,全都站在那里,彼此间不会交谈”,他回忆说。而他自己更是非常恐惧。他天生性格害羞内向,从不敢上台讲话,否则会手心冒汗、语无伦次。
他有足够强烈的愿望改变这个情况,那时候他正在追求一位叫做苏珊·汤普森的女大学生,他希望自己首先能流利地与苏珊交谈,而苏珊毕业前的夏天也许是他唯一的机会了。
这位小伙子报名之后,定期去参加戴尔·卡内基训练课程。他开始取得令人惊讶的改变。他回忆说:“那一周我赢得了铅笔。如果你完成了很有难度的事,以及做了最多的训练,他们就用铅笔作为奖品。”在这样的鼓励下,他甚至完成了另一件重大的事情,他说:“我得到了铅笔奖励的那周也是我求婚的那周。”
这位小伙子向苏珊·汤普森求婚成功。从卡内基训练毕业时,他已经成为一位能比较流利地演说的小伙子,他获得了卡内基训练的毕业证书,并且将它小心翼翼地收了起来。
这位小伙子叫做沃伦·巴菲特,他后来成为了着名股神,美国《时代周刊》所评选的“世界百位最具影响力人士”,他当年参与卡内基训练的过程,出现在他的传记《滚雪球》里。
时至今日,时间过去了半个多世纪,在巴菲特的办公室,沙发旁醒目的位置上,挂着一张用相框镶嵌起来的证书,那正是1952年1月他所获得的那张卡内基训练毕业的珍贵证书。这位世界首富解释说:“我所做过最好的投资就是参加了戴尔·卡内基训练班。”
巴菲特正是利用沟通能力影响自己的人生,甚至影响其他人的好例子。如果他没有改善沟通能力,现在可能是个理财专员或投资顾问,生活过得去,但是很难达到目前的影响力。
当年,青年的巴菲特来卡内基训练教室上课时,卡内基还在掌管着这个机构,但他们并未谋面。卡内基训练后来还培养过很多非常着名的学员,比如福特汽车总裁艾柯卡等。但卡内基同样并不知道。
1955年,11月,纽约寒冷的冬天,67岁的卡内基因病去世了。他自己无法再继续看到卡内基训练所带来的荣耀。
那时候,他的《沟通与人际关系》卖出了近500万本,无数读者都记得他说过的话。卡内基的哲学思想、成人教育的原则和方式,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模式。
夫人的传承
在卡内基去世后,他的夫人桃乐丝继续成就着卡内基的事业。
据说桃乐丝夫人是位温和但不失严厉的管理者,这是她日后能维持日益壮大的卡内基训练机构的一个重要原因。曾经有一位男性高层管理者对桃乐丝说:“我还不太习惯在一位女性的领导下工作。”桃乐丝立刻回答他:“那你很快就能感到习惯些了,因为现在你已经被解聘了。”
在桃乐丝之后,卡内基训练机构又经历了几任职业经理人。现在,彼得·韩德(Peter Handal)先生担任这家机构的总裁。
在这个过程中,美国又经历过多次金融危机。不过,每一次金融危机都带来一次“卡内基热”。伴随着世界各国工业化发展,以及对于“美国梦”式的梦想追逐的渴望,逐渐地,在美国,卡内基训练被400多家《财富》世界500强公司采用。巴黎、印度、台北、上海……卡内基训练扩展到海外,在85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分支机构。
在这个过程中,卡内基训练的基本教材几乎没有改变,这是它的核心竞争力。还没有改变的是,卡内基训练所提倡的“多微笑、少争辩、对人的尊重”的方法,这一点被卡内基训练机构运用在了自己的企业经营中。当卡内基训练进行全球化发展时,这个特点明显地表现为对于各国文化的尊重,对当地雇员的重视。
卡内基训练在全世界运用27种语言,在80个国家和地区地区都是当地人作为企业领导者,而不是从美国派人去经营,而且,这些当地的领导者把卡内基训练的精神转化成适合自己当地文化的内容。
卡内基训练的教材架构在全世界都一样,但教材中的案例,在每个地方都是用当地例子。比如,卡内基训练的教材中都有“热身”(warm-up)的阶段,其中有部分方式是大家举手摇动、振臂高呼,但在德国,这部分就被去掉,因为这些动作会让德国学员联想到**。教材中告诉学员,微笑是最好的沟通方式之一,但在波兰,对初次见面、还没有互相介绍的人微笑,别人会把你当疯子。所以,在教材中卡内基训练也进行了调整。这一切都由当地领导者完成,若非他们,谁会这样明白如何适应当地文化呢?
卡内基训练的发展越来越全球化,彼得·韩德前一阵子想为卡内基训练的波兰分支机构寻找一位管理者。他在纽约的办公室,帮他物色人才的猎头公司在伦敦,而最终寻觅到的人则在华盛顿。
还有一个英国的大客户,他们想要对波兰分公司的主管进行训练,可是卡内基训练当时在波兰并没有公司,于是卡内基训练广泛寻找合格的波兰籍卡内基训练师,结果在加勒比海地区找到了这个人,他愿意回波兰去工作。
当100年前卡内基训练成立时,当时股价表现优于纽约道琼斯指数平均值的上市公司有20家,到现在,其中15家已经消失了,只有5家,也就是1/4留了下来。有人说企业是有生命的,从诞生到成长、茁壮、高峰,然后会衰老、退化,最后企业生命就结束了……除非它能在其中一阶段再生,创新就是再生。
1912年,“泰坦尼克”号首航,也就在这一年,毕加索画出了他的成名画作。泰坦尼克号已经消失,可是毕加索的画作因为表现了人类内在的情感,经过了100年,依然如此吸引人,身价因着历史而更为不菲。
同样的,卡内基训练能够成功,首先是因为戴尔·卡内基洞悉了人性,这个饱尝痛苦却一次次在痛苦中破茧而出的心灵,这个拥有诚挚信仰的心灵,看到了人成功的真正动力所在。他立下了很简单的原则,这些原则不只历久弥新,而且能够跨越文化、地域的障碍。
直到现在,当年戴尔·卡内基所订立的卡内基原则依然没有改变,学员们都有一本小册子,上面写着:少争辩、多微笑……
这本小册子,在中国被我们翻译为《金科玉律》。
在最近这25年,有一位和卡内基一样有信仰、热爱写作与演讲、渴望帮助他人的人,在东方开始卡内基的事业。
这个人,就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