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9300000008

第8章 抓住资源的脉搏 (4)

首先,国家还没有完全向民营企业开放石油开采的政策。1998年的时候,虽然有些温州人在陕西开采了石油,但到了2004年,私人开采的小油井已经被陕西地方政府收回。新疆虽然有一些个体老板在报废的油井里采油,但这些都是悄悄进行的,而且所开采出的石油还必须要交售给租赁方,难以向像炒房团一样大规模地将资本投入到这个行业。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开采石油并非易事。中国建国初期,在一些地质学家的合理猜测及石油工人的坚持不懈的努力下,才仅仅获得10%的钻井的成功率。而发达国家甚至运用四维声纳去探测新的油田,再加上超级电脑并行处理和分析数据,双管齐下,才获得40%到50%的成功率。

换言之,投资七八千万打一口油井,成功率最高也只有40%到50%,如果不成功,这么大一笔投资就打了水漂。温州人无论多么有钱,也不敢轻易将辛辛苦苦挣的钱投入到这个无底洞中。况且,即使成功挖掘到一口井,勘探石油必须要有专业的工人,不是随便招几个民工就能做的,否则与石油相伴的易燃、易爆、有毒物质,很可能又会给投资者带来更大的损失。

由此可见,无论是国家政策方面,还是现今的石油勘探技术方面,私人投资油井开采石油,在现阶段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但温州人开采石油这件事,并非完全的空穴来风,谣传也有一定的根据,这个根据中的主人公,让人们看到了私人投资油井的可行性,注定了谣传转化为现实的可能性。

温州人组织人马奔赴新疆购买大量油井开发石油这个消息之所以在一段时间内传扬开来,跟一个女人有关,这个女人叫王荣森。

根据各路媒体的报道中,王荣森的故事是这样的:

像很多温州创业者一样,王荣森最初从事的是皮鞋生意,积累了一些资金。后来,她跟丈夫一起来到西安,从事服装批发,生意也还不错。

有一天,王荣森在回家的途中,遇到陕西地质学院一位丢钱包的老师,处于侠义心肠,就掏钱帮他买了东西。这令那位老师大为感动,大家逐渐成为朋友。老师是从事地质行业的,对石油比较了解,于是向她建议:“服装生意竞争比较激烈,你还不如尝试着投资石油。”并且告诉她说,陕北地区就有地下石油,而且陕西政府也鼓励外来资金投资开采石油,谁抢先投资了这块市场,就能获得巨额回报。

王荣森动心了,在丈夫和与这位老师的陪同下,来到陕北打听情况。

陕北地区政府确实鼓励民营资金投资开采石油,不过不能保证一定能打出石油,而且政府没有信息可提供,到哪里开采石油,需要承包者自己衡量,当时打一口井至少要投资100多万。投资这个项目的风险之大,可见一斑。

风险越大,利润也就越大。王荣森考虑一番,还是决定迎着风险而上,拿出多年辛苦积攒的全部积蓄250万,然后回温州老家动员亲朋好友入股,又筹集了230万。拿着这480万,她在延安承包了三口勘探井。

从此,王荣森的命运就与这三口井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开采油井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顶着风险的压力,还要忍受着工地的辛苦,应付各种意外。王荣森像男人一样,终日带着满是油污的安全帽,忍受了工地上的一切辛劳。不幸的是,1997年,王荣森的丈夫在打井的时候中暑死亡,这对她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她咬咬牙坚持了下来。好在一年后,其中一口井出油了。

成功开采出石油的王荣森并未被胜利冲昏头脑,而是再次返回温州,拉拢了一些合作伙伴,获得了3600万的资本,买下了30口油井的开采权,准备大干一场。

接下来的故事,就像一个传说了。

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民营投资石油要面临极大的风险。在巨大风险面前,王荣森那点投资根本不算什么,后来她又投巨资开采的油井都没有石油,巨资都填了无底洞,一度浩浩荡荡石油开采工程,就这样泡汤了,王荣森不但没赚钱,反而还赔了好几百万。

再后来,就没有人能找到王荣森的踪迹了。有人说她去寻找新的合作伙伴,不打出石油誓不罢休。有人说,她为了还债,四处打工去了。有人说,她已经消失了,谁也联系不上。甚至有人说,王荣森经受不住打击,已经离世了。

在温州炒油团的消息传播的最激烈的时候,很多温州商人都表示,如果政策允许并且有技术支持的话,都愿意尝试一下投资石油,毕竟在国际油价大涨的情况下,开采石油算是一个很不错的投资。但真正进入这个行业的不多,王荣森只是一个典型。尽管她的投资以失败告终,但她为开采石油所付出的努力,让很多人为之动容。

第一次开采的三口井,成绩还不错,有消息称日产7吨。但好景不长,这三口井出油越来越少,半个月之后就没有油了。王荣森不但自己血本无归欠了很多债,很多跟他一起投资的生意伙伴也赔惨了。最惨的时候,王荣森连买车票回家的钱没有,穷困潦倒,甚至为了吃饭而到处借钱,不得已的时候甚至到别人家中做保姆。加之丈夫的去世,接连的打击几乎让她精神崩溃。

即使如此,王荣森依旧没有放弃打油井的念头,在没钱买火车票回家的情况下,她仍旧想不惜一切代价获得引资,试图东山再起,但此时国家的政策已经不允许,这对她来说才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但一直到最后,她都没有放弃继续开采油井的希望,直至人们彻底失去她的消息。

虽然王荣森的投资以失败告终,但回顾她开采石油的经历,我们还是获得了很多有益的信息。她勇于冒着风险开始石油的胆识,令我们敬佩;她为了这份事业所付出的艰辛,令我们动容;她这种应对命运的严峻挑战所表现出的再败再战、百折不挠,令我们肃然起敬。她身上所体现的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正是温州人顽强创业的真实写照,是温州资本不断壮大的力量源泉。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当石油开采技术提升到一定高度时,敢于为天下先的温州人一定敢率先站出来,将民营投资油井的传说变为现实。届时,国家也许会像其他逐渐开放的行业一样,将石油行业对民企开放。毕竟,这项投资有助于缓解中国的能源荒,有助于改良中国的石油企业,打破低效的中石油、中石化两大石油巨头对中国石油市场的垄断。

总之,只要民企开采石油的条件成熟,温州人对石油的投资梦想总有一天会变为现实,挖油井将不再是一个传说。

投资心经:稀缺能源更有“钱”途

温州人在山西的煤炭投资失利之后,一时间,关于温州资本,什么说法都有。有人同情,有人幸灾乐祸,有人木然。而作为当事人温州煤老板,除了亏损严重者要求讨个说法外,相当一部分都不发表言论。被记者逼急了,也只是蹦出来一句话:“没什么好说的,作为既得利益者,我们无法撇清自己,但事情也不是传言的那个样子。”模棱两可的回答,更增添了事情的神秘性。

事实上,虽然温州资本2010年在山西栽了,但远远不至于一蹶不振的地步。很多温州老板不但没有停下来悲痛,反而立刻收拾好心情,以新的激情重新投入到新的项目中去。之所以如此迅速就恢复过来,因为按照大抵相似的投资思路,他们很快又招到新的高利润项目——除煤炭之外的其他稀缺能源,如金矿、银矿、铜矿、锰矿、钼矿、铬矿、镍矿、盐田,等等。这些投资声势不及投资煤炭那么浩大,有些可能是转战国外投资的,如到赞比亚开采铜矿。

从专业的角度上看,金、银、铜、锰、铬,包括煤炭、石油,等都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地球上用一点就少一点,价值只会越来越大,价格也会越来越高。温州人就是看中了稀缺能源的这些优势,才因此毫不犹豫地投资进去。

很可能最初的投资不是很顺利,如20世纪八九十年代投资煤炭时,价格并不高,但从长远来看,煤炭涨价是必然的。因此,虽然温州人在2010年因为投资煤炭而损失一百多亿资本,但仍然是“既得利益者”,他们在过去几年是赚了大价钱的。也许是基于煤炭投资失利的教训,温州人在投资其他稀缺能源时,就低调很多,很少再大规模地组团承包矿井。实在想大手笔地投资,就跑去国外。

从市场的角度讲,中国经济一直保持了相对快速的增长速度,这就需要国内能提供足够多的资源、能源来满足工业的发展需要。当国家所产资源不够用的时候,只能通过进口,如石油、铁、金等等。

尽管资源不够用的原因有很多,如有技术方面的,有储存方面的,或者其他人为的因素,在这些问题或许国家难以一时间解决,最终不得不高价进口。

但对温州人来说,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商机,虽然可能存在极大的风险,但自己开采矿产,利国利己,更重要的是通过利国实现了利己,这个利润会更大。也许短期内国家的政策可能会反复变化,但温州人不担心这个,只要有“暴利”,冒一点风险没关系,可能即使像煤炭那样失利了,在此之前也会先大赚一笔。

促使温州资本投资稀缺能源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除了这两大基本因素,有些温州老板还抱着“吃别人吃不了的苦,赚别人赚不到的钱”的思路投资。因为稀有资源的矿,多在偏远山区,生活条件比较苦,一般老板可能无法接受这么“不体面”的生活。如,曾有一对温州夫妇去大西北投资油井,吃住就和打井的工人在一起。这样的投资项目,对于经常往来于繁华都市的老板,可能不太理想,因而愿意涉足。这就为温州人留下一个相对空白的市场,确保了温州人在这块市场上的独占性,因而容易获利。

另外,还有投资成本上的问题。一般人也许知道投资稀缺能源有利可赚,但这些能源相对来说都属于“大宗商品”,不是三五万成本就能拿下的,因此也不会轻易涉足。温州人就不同了,他们已经积攒了二十多年的资本,有抱团的商会,有亲朋好友鼎力相助,所以投资成本方面问题不大,在找到投资项目后能果断地拿下开采合同。这个因素既是温州人投资顺利的原因,也是温州投资精神、投资思维的一种结果,带有一定的必然性。

由此可见,投资稀缺能源,无论是大赚还是失利,项目本身都是一种很有“钱”途的投资。大赚,这是一种必然,因为稀缺能源的优势很明显,温州人又有远见,有勇气,有资本;失利了,也不能项目本身不够好,不能说温州人对稀缺能源的项目选错了,更不能说他们的投资眼光变差了,只能说有许多未可知的因素扰乱了他们的计划,如国家政策、天灾等。

赚了是必然,赔了是偶然。在这偶然和必然之间,投资稀缺能源不就成了一件“利大于弊”的投资吗?温州人早就算清楚这里面的利益了。

同类推荐
  • 西点法则

    西点法则

    在西点军校200多年的历程中,她培养了众多的军事人才,其中有3800多人成为将军。仅1915届的164名学员中,就有59名成为准将以上军官,其中3位四星上将,2位五星上将和陆军参谋长,1名当了美国总统。
  • 如何创办小旅馆

    如何创办小旅馆

    《金阳光新农村丛书》围绕农民朋友十分关心的具体话题,分“新农民技术能手”“新农业产业拓展”和“新农村和谐社会”三个系列,分批出版。“新农民技术能手”系列除了传授实用的农业技术,还介绍了如何闯市场、如何经营;“新农业产业拓展”系列介绍了现代农业的新趋势、新模式;“新农村和谐社会”系列包括农村政策宣讲、常见病防治、乡村文化室建立,还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一些知识作了介绍。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
  • 成功人士99个领导细节

    成功人士99个领导细节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当代社会,粗放的经营和低效能的增长模式已经越来越别人们所放弃。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已经成为社会各界人士的共识。《细节决定成败》作为影响深远的畅销图书,把“细节”理念深植入社会各阶层的头脑当中。可是《细节决定成败》宣扬的是一种理念,却没有具体的方法和实践方面的指导,市场上试图填补这一空白的图书甚多,但尚未形成规模化的实用性图书,应该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 创业型企业如何打赢人才战

    创业型企业如何打赢人才战

    本书主要传播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招聘管理技术,创业型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的问题,难点,本书从招聘管理9大体系环节解决招聘管理各种的问题,帮助创业型企业打赢人才战,并从录取人才的角度获取市场竞争优势,使公司快速稳健的发展。内有详细的招聘案例及50幅左右幽默搞笑的配图。
  • 我是推销王:世界上最神奇的60个推销定律

    我是推销王:世界上最神奇的60个推销定律

    有这么一个事实:世界上80%的富翁曾经是推销员。推销员作为一种职业,既能充分发挥个人能力,又能充分实现个人价值。然而,如何在推销工作中掌握真正的技巧,成为真正优秀的推销员,却是长久困惑广大推销员的问题。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两者之间的巨大差异呢?显然不是天资,关键在于技巧!你要和成千上万的、形形色色的客户打交道,还要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的变化。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没有娴熟的推销技巧和高明的推销手腕,就很难在复杂的市场上取得成功。本书由崔希希编著,正是为那些准备从事推销工作或已经从事推销工作的人们量身打造的推销宝典
热门推荐
  • 丑丫头变身美女校花

    丑丫头变身美女校花

    如果我们都不死,你可以做我女朋友吗?
  • 恶魔的致命情人

    恶魔的致命情人

    一支豪华车队停在“帝国财阀”雷氏的总部大厦门前,立刻有小弟上面打开最前面那辆加长型BMW的车门。一个身穿三宅一生全球限量版黑色手缝西装的男人走出车门,这个男人长着一双犀利的黑眸,不用说话,他那阴冷的目光便足以杀人。他那挺直的鼻透着坚毅,那飞扬的眉透着霸气,那紧抿的薄唇透着无情。如刀削一般的脸简直比电影明星还要漂亮,他那挺拔的身材只有天天泡在健身房的人才能练得出来,纠结的肌肉这……
  • 聘你

    聘你

    本书对个大著名企业的面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供面试者参考。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压不垮的左宗棠

    压不垮的左宗棠

    为什么梁启超说左宗棠是“五百年来第一伟人”?为什么曾国藩说左宗棠才是“当今天下第一人”?为什么美国《时代》周刊将左宗棠与毛泽东、成吉思汗并列,称为全球最智慧的三位中国名人?左宗棠的旷世伟大到底是怎么炼成的?本书以当代鲜活的视角,入木三分地剖析左宗棠独具个性的政治韬略智慧,细致晒出“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晚清官场剧烈权斗的台前幕后和为官升迁之道。全景式展现左宗棠的传奇人生,更客观、更生动、更深刻。
  • 一用就灵足疗祛百病

    一用就灵足疗祛百病

    针对想吃又不敢吃、不会吃的糖尿病患者,书中分门别类地介绍了糖尿病防治知识及食物交换份法,帮助糖友合理安排餐次、选择最佳食物和最佳的烹调方式、轻松应对特殊的就餐状态。饮食+运动+中医——三管齐下,攻克糖尿病。
  • 你若相信

    你若相信

    没有裂痕的青春只是一场华而不实的幻觉。破碎不堪的青春也不过是一幕死气沉沉的黄昏。青春不哭泣,让我们一起见证纯纯的感动。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腹黑王爷的绝色弃妃

    腹黑王爷的绝色弃妃

    因为她的貌不惊人,被皇帝退婚转嫁给了嗜血残忍冷酷无情的二王爷,洞房夜等来的便是无尽的羞辱,正牌王妃变成了下堂弃妇,傻女重生,不再奢望他的爱,这一世,她定要惊才绝艳,凌驾九宵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