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9300000004

第4章 温州人的财富密码 (3)

所有的温州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当老板,哪怕只是一个卖扣子、卖打火机的老板,他们也不嫌弃。如果谁不小心成了一名打工者,那么即使他属于管理阶层、属于高级打工者,他们也会觉得没面子,浑身不舒服,业余也要找点小生意做,证明自己是一名老板。

“老板”一词,字典里是有一条是这么解释的:私营工商业的财产所有者;掌柜的。说白了,就是一个单位、企业里最有钱的那一位,而其他“非老板”相对来说就是没钱的,都是打工者。—— 都说温州人从小四处闯荡挣钱,文化水平不高,可对于“老板”一词的理解,温州人可谓已经掌握其精髓。在“有钱就是面子”的信仰支持下,他们果断地选择了“老板”这一有“钱途”的行业。

“老板”一词还有另一个解释:决策者或下指令者,他们有权决定钱的流向,是一个企业的主宰。钱可以用来干什么?有的人选择了吃喝玩乐享受生活,有的人选择了挥霍一掷千金,有的人选择了以此显摆自我,温州人选择了钱生钱、利滚利。

选择之后,就是执行。于是没钱的温州人用小钱投资小生意积累资本,有钱的温州人用大钱炒房、炒煤。结果,无论是仅有小钱的温州小老板还是拥有大钱温州大佬,他们的钱都在翻番地增长,温州资本就这样越积累越多。

促使“温州资本”产生地域效应的,不仅仅温州人独特的面子观和“老板”情结,更是所有温州人普遍性地对投资感兴趣,温州在中国可谓开创了一个“全民投资”的先例。

早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温州青壮年都出去闯天下了,家里只剩下老阿婆们。你很快就会发现,这些老阿婆们一点也不“老眼昏花”,反而精明得很。

走在温州的大街小巷,你会发现几乎家家户户门口都有一个“迷你超市”,超市里的商品非常简单:几包香烟,几块面包,几个打火机,还有从家里扯一根线拉出来的公共电话,那些老阿婆们,就是这些“迷你超市”的小老板。

投资成本并不大,南来北往的路人只要有需要,顺手就能买到,方便得很,而且也花费不了多少钱。一个月下来,老阿婆的生意不一定要多红火,养活自己应该还凑合,即使不足以养活自己,至少可以为自己买些新鲜的菜吧,或者给自己买双些鞋吧?温州的老人,让你见识到了什么叫做“发挥余热”。

还有温州的女人们,她们投资赚钱的热情丝毫不逊于男性。“温州太太炒房团”据说就是楼市的一个传说:她们买房就同买菜一样,来去一阵风,豪掷千金,又很家常。这是今天的故事,是温州女人有钱之后的投资策略。而在资本积累不够的年代,她们就像男人一样忙着创业和打拼,曾经的全国热播剧《温州女人》就是对温州女人现实生活的写照。

少年的温州人、中青年男人就更不必说了,只要有机会,只要手头有那么一点钱,他们就会拿来做本钱,投资创业。手头钱多的温州人就更不必说了,那一系列的“炒团”既是他们实力的证明,又是投资热情的体现。

由此可见,与其说温州人实现了全民创业,不如说温州人实现了全民投资。如果说一般人的生活是由工作和休息组成的,那么温州人的生活,就是由“投资”和休息组成的。正是这种来自骨子里的投资精神,让他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书写一个又一个传说。

你看,温州人的投资路线在改变

也许,下面一段历程更能说明温州人的投资精神:

2001年,第一个温州炒房团诞生,157名温州商人浩浩荡荡奔赴上海房市,温州资本首次进入人们的视野。此后几年,陆陆续续有2000亿温州资本涌向全国一线或者二线甚至三线城市,甚至的远在迪拜、越南的房地产市场也有温州炒房团的身影。

2002年,煤炭价格上涨,温州资本又大规模融入煤市,据说山西省60%的中小煤矿被温州资本收购,“温州炒煤团”应时而生。

2003年,棉花市场收购价放开,50多亿的温州资本涌进新疆棉花市场,形成所谓的“温州炒棉团”。

仍旧是2003年,电力紧缺,几十亿温州资本进入四川、重庆等水电资源富饶的地区,开始投资小水电站的建设,于是投资市场上又冒出来一个“温州炒电团”。

2005年,1000亿温州资本进入股市,闹哄哄的股市被激起朵朵浪花。

2006年,温州资本进入有色金属矿产。

2007年,西部油井也沾染上温州资本的“贵气”,“温州炒油团”成为投资市场一个新名词。

近年来,温州人还投资过大蒜、生姜、黄金、古董、地皮、飞机,等等,可谓无所不投。尽管温州资本也有被套牢的时候,面临极大的风险,但温州人的投资热情似乎从来没有被磨灭过。他们不断变换投资目标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丰富了投资市场,为这个原本严肃枯燥的市场创造了许多娱乐。人们在津津乐道的同时,不免好奇地猜测一番:明天,温州人准备投资什么?

2008年之前,几乎中国所有的企业都在打“奥运”牌,以奥运的精神来引导市场。温州人也不例外,但他们所投资的项目利润更大——炒房。他们打着“住奥运房,看奥运赛事”的口号,在奥运赛事进行的如火如荼之时,也赚得盆满钵满。而奥运结束之后,温州人似乎意识到了经济的不景气,又及时将资本从北京房地产市场中撤出来。

对于温州这个以“赚钱”为信仰的人群来说,投资的唯一方向,就是有利润。——也许你会说,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将钱投在有利可图的地方,难道谁还喜欢做赔本生意吗?

温州人的“有利可图”,目标是很明确的,如上面所说,一经发现北京房地产的下滑,立刻撤出资本。可并不见得所有人都是这样做生意的,有的人喜欢在一个领域里死磨,不管这个领域目前的状况怎样,他都会尝试着坚持下去,也许他想有朝一日成为行业老大。温州商人就不是这样的,他们更“急功近利”。

石家庄一条巷子里,原本有两家定做羽绒服的店铺。首先开此店的温州人,在大家都以为人们喜欢买牌子羽绒服的时候,他首先在那条巷子里创了“山寨版”的羽绒服,价格便宜,生意很不错。

当地人看这个生意不错,于是不久也跟着做羽绒服生意。由于当地人人脉好一些,温州人的生意几乎抢走了一半,但总体来说生意仍然是不错的。即使如此,温州人仍然很快将店里的东西低价转让,改开“DIY”店,专门经营手工材料:不织布、丝网花、毛线、中国结、各种手工制作书及工具等,当然也有老板亲自设计的一些漂亮物件。

一般人不会想到这种生意能火起来的,但没想到现代人动手能力这么强,尤其是一些上班族和学生,有事没事都去店里转一圈,买些材料回来自己做个小兔子、小饰品,挂在包包上或者送朋友。更重要的是,这种小器材的价格竟然都卖得很贵,温州老板说这是时尚、牌子,目前国内只有真正有内涵上档次的人才玩“DIY”。

再后来,这条巷子里跟风的人又多了,很多“DIY”都冒出来。温州老板又在自己店里加了“格子铺”的形式:买店中的器材放在格子铺里店主会帮忙卖出去,不收取材料费,只收取租格子的费用。再后来,同行又多了,温州老板又变了投资方略……

总之,温州老板总是极力避免跟同行竞争,即使他仍然在赚钱,他也会毫不犹豫地退缩。他所追求只是没有竞争的最高利润时,一有竞争或者低迷的苗头,立刻改变经营路线。

这又引出另一种现象——与其说温州人紧跟市场,不如说温州资本在引领市场。

一部分人认为,温州人之所以能快速发财,是因为他们时刻跟进市场脚步,什么东西赚钱多就去投资什么。这话说得固然不错,但另一种说法似乎更妥帖:与其说温州人在跟进市场,倒不如说温州人在引领市场,与其说他们在乎的是利润,倒不如说是利润的“最大化”。

温州人总有办法成功引领市场,这与他们的胆识是非不开的。温州人素来胆大,敢于走在国家政策的前面,而政策是市场的导向,往往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据说,每一个成功的温州商人,都会将每日收看新闻联播当做必须执行的军规,每一项国家政策细微的变化,敏锐的温州人都不会错过,从而在细微的政策变化中寻找投资机遇。

建桥集团董事长周兴增,上海第一所由外地人投资兴办的民办大学的创始人,他就是在国家政策还没完全放开的时候,完成了民资办学这项壮举的。

那是在1999年,手头已经有一笔资金的周兴增决定弃商办学,在上海建校。当时他的建议并未得到当地政府的批准,双方只是签订了一个意向书。然后周兴增就投资3亿元,在浦东康桥开发区开始买地、搞基建、盖楼舍,将办学所需的基本硬件都准备得差不多了,然后再到上海市教委审批。

谈起这个大胆的举动,别人问他:难道不担心政府不给审批?

周兴增脸不红心不跳地说:“若是不先搞办学的必备条件,那就永远也批准不了!”这种将政府一军 的巨额投资方法,恐怕一般人不敢轻易尝试。

别人又质疑:“民办大学的招生,一般第一年没多少生源,难道你能确定自己不会赔本吗?”

周兴增依旧不瘟不火:“等我超过1000人,请您再来恭喜。”

结果2000年9月,周兴增的建桥学院第一年招生,报考人数就有5300人,当年录取了1352人(当年上海民办学校的正常生源可能只有300人)。2001年,上海教委破格准许建桥学院列入国家计划内招生序列,授予它独立颁发大学文凭资格的权力。

后来上海市政府和上海市教委每每谈起周星增,都会夸赞:“建桥是一条鲶鱼,把上海的民办大学给带动起来了。”

古话说:“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紧跟市场潮流固然不错,但却不及抢占市场先机来得明智,如果能成功引领市场走向,那么无论对自己,还是对社会,都是功劳一件了。

其实,紧跟市场也好,引领市场也罢,无论温州人的投资路线怎么变,追逐的东西一直没变——永远追逐最大利润,其他非最大利润的利润当放则放。正如一则段子所说:比尔盖茨掉了1000美元都不需要弯腰去拣,因为弯腰捡钱的这几秒钟他完全可以挣到更多的钱。在温州人的观念里,那些非最大利润的投资行为,其实就是一种“弯腰”,是非常不明智的。

投资心经:钱,是投出来的

如果你问温州人:“钱是省出来,还是赚来的?”

温州人绝对会向你翻个白眼儿,不屑地说:“这种低智商的问题不要拿来问我。”

温州人与人交流当然不会这么无礼貌,但心中对出这个问题的人绝对是非常看不起的。因为这种问题来连称之为问题的资格都没有,正如我们问大多数人:“你是吃饭长大的,还是吃石头长大的?”答案是一目了然的。

钱对于温州人来说,绝对是赚出来,温州人虽然有简朴的一面,但从来不认为钱是省出来的。因此,他们从不将钱放着睡大觉,也很少拿到银行里存起来吃一点利息。

因为:

1、钱只能用来投资,放一放就贬值了。

十年前的1000块钱,与今天的1000块钱,所能买到的东西绝对是不一样。即使不考虑人民币贬值、通货膨胀等因素,结果仍然是一样的,这是人类社会物质极大丰富的结果。

将钱拿来投资,不但可以避免这一点,而且还能实现金钱的雪球式增长。用来投资的钱,往往会随着投资项目的与时俱进而增值,不会随着时代前进而贬值。

2、投资会进一步开阔你的视野,是进一步拥有更多钱的必要条件。

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有的人舍不得吃好的,舍不得穿好的,舍不得用好的,舍不得多一些交通费、电话费、人情费应酬,总之生活的一切从简。结果他所结交的朋友,也是像他一样的人,大家都鲜有发财的机会。

相反,有的人,该吃就吃,该玩就玩,该应酬就应酬,人脉关系越来越广,结交的朋友也越来越尊贵。最终,比较有钱的自然是后者。

温州人的投资精神也是这样的,既然金钱放在那里会贬值,将它投到某个项目中,不但对此项目的信息了解更多,而且还会在此过程中积累很多经验,认识到很多有用的朋友。这些都是金钱买不来的财富,但却可以在投资中获得。

更重要的是,除去投资风险中所担待的那一部分,投资总体来说还是赚得多,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将钱投放在某个领域也比使之躺着睡觉得好。

3、只有投资,利润才能翻番。

温州资本的增长速度,全球领先,所以温州人才会越来越有钱,越来越能影响市场。

投资就是他们不变的法宝,因为有投资,就有差价,就有利润。当你的投资资本越来越多时,差价就会越来越大,所获得收益也就会越来越多。在投资的领域,金钱就是不断快速滚动的雪球,越滚越大,越滚步幅越大。

总之,在这个全民打工、全民创业的年代,只有投资才是快速致富的法宝。你投,或者不投资,钱就在那里,不增只减;你信,或者不信我,温州资本就在那里,只增不减;你学,或者不学我,我们就是这样,只投不捂;你跟,或者不跟我,财富就在那里,不声不语;来投资市场,或者让投资精神住进你心里;默然相爱,寂静欢喜。

同类推荐
  • 销售心经

    销售心经

    本书以心理学知识作为理论基础,引证了许多经过科学检验的心理实验,汇集了大量相关的销售实战案例,提炼出在销售中卓有成效的各种心理策略,让你了解并掌握隐藏在销售背后的深层客户心理。运用本书介绍的心理策略,你可以明了客户的性格类型、洞察客户的心理需求、抓住客户的心理弱、突破客户的心理防线、解除客户的心理包袱、赢得客户的心理认同。
  • 市场营销工作制度规范与流程设计

    市场营销工作制度规范与流程设计

    《市场营销工作制度规范与流程设计》通过最新流程图的绘制方法,将每一个工作流程以最清晰、最简单的方式呈现出来,使企业管理工作者可以得到最实用的工具。制度范例从现实工作中的细节入手,对每一项工作环节都作了切合实际的论述,使企业管理工作者可以从中得到具有可操作性的考评依据和培训蓝本。
  • 领导与口才知识(全集)

    领导与口才知识(全集)

    国口才训练大师戴尔·卡耐基说:“假如你的口才好,可以使人家喜欢你,可以结交好的朋友,可以开辟前程,使你获得满意。有许多人,因为他善于辞令,因此而擢升了职位,有许多人因此而获得荣誉,获得了厚利。你不要以为这是小节,你的一生,有一大半的影响,由于说话艺术。” 鉴于此,本书涵盖了领导口才的所有内容,分为下面几个部分:领导口才的魅力、领导口才与心理,领导口才与行为细节、领导口才与自我训练,领导口才与人际关系、领导口才与激励,还有领导在各种场合的说话艺术以及说话技巧。
  • 每天学点销售学大全集(超值金版)

    每天学点销售学大全集(超值金版)

    本书给广大销售人员提供了实用的销售方法,有助于销售人员清晰、准确、自信地传达信息:讲述了一系列销售技巧,以提高销售人员的表达能力,使客户能够感受到销售人员给予他们的关注和敬意,使销售人员对产品的介绍引人入胜,让销售人员的诚信深入人心,帮助销售人员与客户建立长期合作的伙伴关系。让销售人员的销售额直线提升。
  • 做领导的五星级助手

    做领导的五星级助手

    领导与助手,是互相补台、荣辱与共的角色关系。一位高绩效领导,背后必定有一位高绩效助手。作为高绩效助手,必须具备48种特质,这48种特质由四大方面构成,即职位认知、职位职责、职位能力与职位态度。各类型助手如果从这四大方面增强自己的工作能力,工作起来自然会得心应手、应付自如,成为领导理想的、不可或缺的亲密战。
热门推荐
  • 完美恋人我要了

    完美恋人我要了

    她和他本是两个世界的人,她是大学刚毕业的青涩女孩,他是事业有成身份尊贵的总裁,两个本来毫无交集的男女,因为两个爷爷定下的“娃娃亲”,不得不走在一起。本来两个人约定好了:“对于这门婚事,你不愿意,我也不愿意。那我们一起演一场戏先把两位爷爷安抚好了,再想办法分开吧。”两个人和和气气,商商量量的,就这样子愉快地接受两位老爷子的安排,把彼此“绑在了一起”。真戏假作,假戏真做。后来他们都毁约了,她爱上了他,他也爱上了。既然爱上了,那就爱吧。爱就要爱的纯粹,爱的真诚,爱的完美,爱的淋漓尽致。她,青春活泼,聪明懂事,精明能干。他,英俊绅士,睿智沉稳,专情完美。这是作者笔下最温馨最暖心的故事,男主温柔专情,女主聪明活泼,两人是天生的一对。一个伟大的女人的背后一定有一个温柔专情的男人,女主从一个毕业的青涩姑娘,在男主的栽培下,一步一步成长为贤惠漂亮的妻子、温柔贤良的妈妈、果敢能干的职场完美女王!
  • 藏龙山上的女人

    藏龙山上的女人

    本书讲述了一个柔弱而倔强的农村妇女几十年的生存史与奋斗史。其中详尽记述了主人公的心路历程,人生感悟以及对社会的思考、理解和清醒的认识。作者以自己为例子,旨在敲响所有人人生的警钟,活,要活出精彩!走,要走得坦然!
  • 做“财”女有“钱”途:女人一定要知道的理财知识

    做“财”女有“钱”途:女人一定要知道的理财知识

    本书共分六篇,前五篇分别从管钱、赚钱、省钱、生钱、花钱几个方面为你做"财女"指明了"钱"途;第六篇辑录了世界各地财富女性找到"钱"途的成功事例,为你走向财富之路树立了成功的典范。与传统妇女把钱放在银行里的理财方法相比。当今的“财女”已经不满足于只“吃”利息。关注投资领域,关注时尚潮流,关注自己的生活品质,已成为“财女”们营造美丽人生的三大法宝。不管是炒股票、买基金、做房地产,还是投资书画、古董,她们都没问题。“财女”们相信,只要认准投资目标并聪明理财,就能过上美满幸福的生活。
  • 中国美术史

    中国美术史

    本书是一部研究中国美术发展历程的专题学术著作。全书以五章篇幅和大量传世之作及考古出土珍贵文物资料,系统而又简明地阐述了工艺美术、雕塑艺术、建筑艺术、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等中国美术的各种形态自原初社会至明清时期的发展历史和辉煌成就。全书收入水的多幅串文图照,系各种美术形态在不同大力历史时期产生的精品力作和传世之宝,对于充分展示这些美术形态发展轨迹和艺术成就,具有相得益彰的作用。本书观点新颖,方法独到。
  • 在修仙世界开店

    在修仙世界开店

    一步错踏,已是沧海换桑田……喂,等等,谁错踏了!人家不过是跨进家门而已,怎么就被扔到这种奇怪的地方来了!有人追杀!有人在飞!还有哥斯拉!天,好可怕!好在咱有随身空间,里面有田有地有房。就算在这异世界里,也能过得风生水起,滋润乐翻天!--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玩转职场和人脉场的50条权利法则

    玩转职场和人脉场的50条权利法则

    为什么工作上毫无起色,人缘也不是很好;为什么一直自认为踏实勤勉,升迁的机会却总是轮不到自己;为什么对人推心置腹,却得不到一个长久的朋友……本书通过分析成功人士的实践经验,总结出适用于职场和人脉场的50条权力法则,帮助你玩转职场和人脉场,让你成为最受欢迎的人,引导你走向成功的道路。
  • 为了弱者的尊严

    为了弱者的尊严

    文主人公梁雨润到任山西省信访局副局长,主抓群众接访工作,经他之手处理的民事案件和化解的难题数以千计,而且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在中央、省里挂名的“老大难”问题。由于文章的篇幅限制,笔者不能一一记述。但在采访日子里,所到之处,感受最深的一点是梁雨润同志在百姓中的威望之高,令我常常敬佩与感动不已。
  • 凤在苍穹

    凤在苍穹

    她,医科大学高才生,杨氏太极第二十八代掌门人,全国武术冠军,才貌双全,绝世无双;她,知府千金,聪明伶俐,五岁吟诗,六岁作画,才艺超群,名冠扬州。一张传说中的藏宝图,一本子虚乌有的武功秘笈,一宗灭门惨案;一场冠今中外的武林盛会,一场权势的争夺。她魂附她,宝藏之迷,秘笈传说,灭门真相,江湖的血雨腥风,朝堂的风动暗涌,一路披荆斩棘,武林称雄,朝堂争锋。铅华散尽,落魄太子,少年将军,妖魅盟主,谁才是与她比翼双飞的良人?
  • 家生子

    家生子

    所谓的家生子,就是指奴婢在主家生下来的子女,一出生就是奴才秧子,没有人身自由啊。而李竹青就是成为了这样身份的人。家生子的路不好走啊,李竹青握拳!怎么着也得把生活改善改善不是?要是运道好,说不定也能脱了这奴才的皮呢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