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房地产行业本身是一个政商关系密集的行业,导致黄俊钦之类的房地产商人一直在灰色地带衔枚潜行。有关研究人员提出,房地产界多富豪并非因为房地产业已成为中国的黄金产业,而在于房地产业是国内最大的“权力寻租”场所。据统计,过去几年里,在“落马”的领导干部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的案件中,涉及土地批租问题的约占1/3。2007年8月29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主办的“惩治与预防职务犯罪展览”在北京揭幕。据统计,自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累计查处严重腐败的省部级以上官员16位,其中有10名的违法行为当中,都有与开发商勾结、受贿这一罪行。
一位开发商透露了自己的苦衷:“谁想送啊?实在是没办法,房地产牵扯环节太多了,土地、规划、贷款、销售……各个环节都得拜,一环拜不到都不行,就算你和市长熟也没用,官不如管。”
浙江广厦集团董事局主席楼忠福也曾陷入一桩与地产相关的贿赂案。当有记者问及他如何看待当下流行的潜规则和灰色地带时,楼忠福回答说:“这个问题我无法正面回答你,现在的大环境就是这样,你有多牛?人家都这样,你就不!”
2008年年末,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公布了他掌握的一项调查结果:“2005年我的博士生专门做了一次调查:在北京、上海和福州做了三个案例研究,结论都差不多,在房价中,房子土地和建筑成本占50%,政府税费占20%,开发商利润占30%。”成思危解释说:“这30%里有一部分,是开发商最不愿意公布的,说白了就是行贿的费用。”
五、鹬蚌相争中如何坐收渔利?
1999年,全世界有许多人被一个预言弄得焦虑不安——400多年以前,有一个叫诺查丹玛斯的法国医生,在其著作《诸世纪》中预言:1999年7月,行星将呈十字排列,恐怖魔王从天而降,人类将面临世纪末日。当然,最后预言中的世纪末日并没有来临,而对黄光裕及国美来说,却是一个新世界的开始,因为在这一年,国美开始了全国性的扩张。
就在上一年,国美全年的销售额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仅彩电的销售量,在北京市场就占了54%的份额,已经稳居老大的位置。但是,仅仅一个北京城,已经满足不了黄光裕日益膨胀的野心。
在张志铭的主政下,首先从天津开始,吹响了向全国扩张的冲锋号。从此开始,国美势如破竹,几乎每一个月就有两家国美直营店及一家加盟店在某一个城市诞生。2005年7月,南京国美成功开业,为国美全面完成国内一级市场网络布局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到2004年底,国美电器已经在全国40多个城市及香港地区,拥有了190个门店和30个分公司。同时,国美电器所经营的商品种类不断扩展,除彩电外陆续增添了冰箱、洗衣机、空调、小家电、通信、IT等,2004年又增设了数码产品和音像制品等。但是,在黄光裕的构想中,国美的网络应该更加“密不透风”,不给对手留下任何喘息的空间。
疯狂扩张随之带来的是销售额的疯狂提升。从1999年到2005年,国美电器的销售额每年都大幅度增长,分别是:14.1773亿元、30.2661亿元、71.7967亿元、106亿元、177.9亿元、238.8亿元、498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同样在1999年,已经从事家电批发业3年的陈晓,开始尝试连锁经营;苏宁电器的张近东,也决定“舍批发专零售”,放弃经营多年的二、三级市场的客户网络,加强自营零售终端建设;已经创业17年的张大中,也在北京开始从事电器连锁经营。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相关行业资料显示,2000年以前,国美、苏宁、永乐南北“三足鼎立”互不侵犯,三家的总市场份额仅占全国总数的不足3%,大部分的家电市场都被控制在各地小型零售商、百货商场及综合卖场的手中。但此后的5年时间内,三家公司比拼似的在一、二级市场扩大规模开分店,所占的总市场份额猛增至13%。
在简单的数据后面,却是无比激烈的商战。国美每进入一个地区,对当地的家电零售业无疑是一次强烈的地震,都会引起当地同行的震惊和愤怒,反击和报复的手段可谓五花八门,“文攻”和“武吓”一起上阵。
“文攻”的手段主要有:当地商家联盟抵制、威胁厂家对国美断货,派“间谍”前来刺探“军情”,控制当地媒体封锁有利于国美的消息,起诉国美在当地搞“低价倾销”等;“武吓”的手段主要有:上门滋事寻衅、打报警电话谎称国美门店有炸弹,甚至使用黑社会手段派人强抢商品等。
每一个地方的大型商业企业,都在当地有盘根错节的各种关系,想在铜墙铁壁中强行撬开一条缝来,都会遭遇到白、灰、黑几种势力的阻挠。尤其是国美这种“割喉式”的进袭,让当地企业面临你死我亡的威胁,自然会拼尽全力进行殊死搏斗。如果说国美在一两个地方取得胜利,有侥幸的因素在,但在上百个城市进行大规模的市场争夺战,而且最后都能生存下来并打破当地家电零售业原有的生态秩序,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这就是一片“丛林”!文质彬彬的黄光裕和循规蹈矩的国美绝对穿不过这片“丛林”,能在“丛林”中生存并发展起来的只可能是霸道强硬的黄光裕和出奇制胜的国美。黄光裕和他的国美,既要熟稔所有的显规则和阳光法则,又要善于运用一切的潜规则和“丛林法则”。这需要一种高超的平衡术,拘泥于前者或失控于后者,都是不明智之举。
针对“敌人”的“文攻武吓”,黄光裕和他的国美采取了什么样的显规则和阳光法则?
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不惜代价地“背叛”厂家和摧毁当地商家的利益,以超低价迎合消费者,建立广泛的群众基础。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无论是政治还是商业,这都是无上法则。
有人粗略计算过,国美这种运营模式,十数年时间为消费者节省了近百亿元的真金白银,并且提前几年时间让高端家电进入普通的千家万户。这是此举积极的、有利于大众的意义。但在有利于大众的表面下,却也包藏着黄光裕的私心,那就是带来了巨大的现金流。在国美全国化扩张的2000年和2001年,销售额从30亿元陡然猛升至近72亿元,这种增长是惊人的。即使没有一毛钱的销售利润,仅仅让这72亿元在国美的账上停留短短的数月时间再流走,也会让聪明大胆的黄光裕变幻衍生出巨额的财富来。
其他的还有:利用厂家的矛盾和自身的巨大流量,进行诱惑、威逼和各个击破,以取得充足的货源;和当地商业联盟针锋相对,采取法律手段捍卫自己的正当权益;制造新闻噱头,引导甚至控制媒体的舆论走向……
“与国美相比,我们就如同大象身上的细菌一样渺小。”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外资家电制造商中国区总裁,在接受《环球企业家》杂志采访时曾如此哀叹道。国美从1999年开始的全国扩张,导致的最直接后果之一,就是彻底改变了家电生产厂家和销售商之间的关系。在短短几年内,中国家电领域的商业资本开始抬头并崛起,而厂家从颐指气使的主人公沦落为跋前疐后的附庸者。
与1996年适时的经营转型一样,这一次黄光裕也是敏锐地感应到产业的变化,并在最佳时机、最佳位置准确地进行抢位和卡位,用最大的算计和最小的气力收获了最为丰硕的果实。
黄光裕的“渔翁之利”,得益于当时中国家电厂家残酷的“鹬蚌相争”。自从1995年通过价格战击退跨国公司之后,国内家电几大巨头仍然执迷不悟,表面上大玩概念创新,暗地里却继续实施低价竞争。1998年,当时的行业老大长虹更是釜底抽薪,与国内八大彩管厂签订了垄断供货协议,一举购进各种型号的彩管共300万只,企图通过垄断彩电核心部件来彻底击溃所有竞争对手。1999年4月,长虹开始发起大规模的价格战,全国彩电厂家迫于无奈,只得纷纷跟进。
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长虹竟然成为这场价格战的最大输家。因为某些彩管厂在利益诱惑面前的“背信弃义”以及国外走私彩管的络绎不绝,让长虹满盘皆输。长虹因此元气大伤,2000年5月倪润峰也为此引咎下台。
于是,事态一发而不可收。此后的一年时间里,各大厂家先后进行了6次价格混战,最终导致所有参与者丢盔卸甲、不堪再战。康佳领导人陈伟荣也步倪润峰后尘,因为亏损严重而辞职出走。
价格混战带来直接的后果,就是创新危机和财务危机。据相关行业资料显示,2000年全国彩电企业生产近3000万台,库存累计600万台,首次出现了全行业的亏损。
把黄光裕称为“价格屠夫”,其实有点冤枉他,因为他并不是这一系列价格战的发起者,倪润峰、陈伟荣、黄宏生、李东生等家电企业领导人可能更名副其实。价格战曾是国内家电企业克敌制胜的“葵花宝典”,但后来他们发现,使用这部威力无边的“葵花宝典”却要面对没有未来的巨大代价,于是准备弃之不用。未曾料到,国美却偷偷捡起了这部“葵花宝典”,并且不惜一切地用它来发起狠狠一击。
黄光裕更像一个优秀的心理学家,他看准了家电企业因为巨大的库存导致的心病,也看透了这个心病导致的家电企业跋前疐后和首鼠两端的矛盾行为。于是2000年夏天的“彩电峰会”,注定是一场毫无成效的演出。
经过此役,黄光裕收获巨大:一个是赢得了消费者的心,一个是顺利地建立了遍布全国的连锁销售网络,一个是获得了巨大的现金流。
对那些在中国市场销售规模不是很大的制造商来说,国美强大得足以令其胆怯。“国美的合同多达100多条,每谈完一次合同都要扒一层皮。”一位IT厂商如此对记者抱怨说。在这份细致的合同里,国美往往规避了自己所有的风险,“霸道,非常强势”。
不仅如此。在平日国美组织的“积分”等促销活动中,有谁敢不合作,那就很难逃过被“惩罚”的命运——停卖。2005年,TCL就曾因不参加类似活动,被北京国美店停卖一天。即使有些厂家会一时冲动,停止向国美供货,但这种局面通常不会超过一周,因为在销售业绩压力下,厂商的销售代表最终只能选择妥协。
2003年2月,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公布了2002年中国连锁经营企业排名结果,国美以年销售额108.96亿元位居第四名,在中国家电零售企业中位居第一。2月24日,黄光裕俨然以家电业霸主的身份,在北京召开了第一届“国美全球合作战略高峰会”,前来捧场的家电企业老总上百位,另外还有一些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的领导、行业专家及上百家媒体,可谓盛况空前。在这次会议上,黄光裕那个锃亮的光头显得格外咄咄逼人。黄光裕已经成为这个行业游戏规则的制定者,会议结束时他说了一段让所有厂家心惊胆战的话:“厂家与商家谁也离不了谁,不是谁想把谁打趴下的问题。你拿我黄光裕平衡我的对手,我就能平衡你的对手;你给我越大的信任,我就给你越大的信任;你能为我付出,我就带着头扶持你的品牌。这就是做事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