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是一门学问
正所谓字字珠玑,道出天机,有多少做人的道理,都一一地道出了,如果你真的能参详透,那你就会成为完人了!
——《红尘卷》
“做女人难,做名女人更难!”多年前,刘晓庆说过的这句话,如今依然被许多人提及。只是现在已经演变成“做人难,做女人更难,做名女人难上加难,做名老女人难于上青天……”姑且不讨论做名老女人有多难,也不讨论到底是做女人难,还是做男人难,我们先讨论一下做人究竟有多难。
人的问题,做人的问题,都是人人熟知的问题,也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最为人熟知的,并不一定是人人都最了解的,而且,有很多人还往往因为熟知,反而不去深入思考。有人还会认为,人的话题是一个永远难于明辨的话题。而“做人”在此之后,则显得更加烦琐,让人难于把握。然而,“人的问题”虽然是人的一切知识对象中最难以说明的问题,但是,无论你思考也罢,逃避也罢,关于人,做人的问题,永远是现实存在的。
人是双重生命体
做人,是我们从孩提时期到长大成人一直都在学习的学问。
在我们蹒跚学步,咿呀学语的时候,父母就开始满怀希望地引导我们做一个好人,不要学做坏人;并在以后日子里,总是不断地教给我们如何为人处世、待人接物。上学之后,老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是常常教导我们,要努力做有所作为、坦坦荡荡的君子;不做平凡庸碌、长戚戚的小人。
可是,当我们告别了父母,告别了老师,步入向往的社会后,却发现生活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一切都显得那么不尽如人意。生活中总有解决不完的难题,实现理想的道路总是坎坷崎岖……
我们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我究竟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怎样才能有意义地度过一生?如何才能不虚度年华?
诸如此类,关于做人,做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让我们困惑不解,使我们辗转难眠。从而成为我们经常讨论和思索的,似乎知道却又说不清楚的一门深奥的学问。
人的难以理解,做人的难以把握,主要在于人的奇特性。人与动物不同的是,人具有双重的生命体:一重是自然生命体,它标志着人的存在,失去了这个生命,也就失去了人的现实存在;另一重是人类生命体,这是人的第二生命,这个生命虽然是无形的,但它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标志,并且体现着人的价值,对人更有永恒的意义。
人有两重生命,就要经历两次生成。一次是从母腹中获得肉体生命。人要做人,还得经历第二次生成。孟子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人之所以异于禽兽,即人之所以为人者;一个人若按此去做,就是做人。做人的确很不容易,然而人的崇高性,人自身的价值也就体现在这里。
把握“两性”的尺度
刘墉先生说:“只有诚诚恳恳地做事,实实在在地研究,不自欺、不欺人,才能成为伟大的科学家。”事实上,我们都可以快乐地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也可以成为自己想要做的人。
有人说,做人感性好。这样你才会有魅力,才会开心快乐,才能抛弃世间所有凡尘杂念,做好自己想做的事。少些烦恼,一切随缘,一切顺其自然,努力地适应社会,而不是改造世界。人被称为高级动物,是因为人有感情。如果为人做到不感情用事,对待所有的人都理智地权衡利弊得失,那就会渐渐失去亲情、友情和爱情,即使事业非常成功,他的人生也是苍白的。
也有人说,做人理性好。这样你才会成熟,才不会犯错误,才能科学正确地作决定,才会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冲动,每个人都会,但理性与冷静却不是每个人都具备,所以更加难得。
其实,理性的思考是做人的关键,而人类独特的感性,则能起到非常大的辅助作用。对于情绪的把握,对于目标的追求,对于品质的塑造以及对于喜好的满足,如果能够利用好积极的、促进的一面,那么,做人是不可能不成功。
所以,怎样做好你自己,活出你自己,体现出你存在的价值,才是我们做人的动力。
永葆平常心
“平常心”也是“心平常”,让你的心总保持在平静的状态,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平常心,心平常》
前两天读了一个小故事,内容很短,但读后很有感触。故事是这样的:
小猪问:“妈妈幸福在哪里?”
妈妈说:“幸福就在你的尾巴上!”
于是小猪开始用嘴咬它的尾巴。
妈妈笑着说:“只要你一直向前走,幸福就会一直跟着你的!”
现在的你,是不是也像那只小猪一样,追着自己的尾巴呢?
生活中,我们也应该相信:无论是逆境还是挫折,只要我们勇敢往前走,幸福的小尾巴就会一直跟着我们!
那么,问题又来了,幸福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就好像“美是什么”一样,没有固定的说法。幸福只是一种感觉,你感觉自己有多幸福,你就有多幸福。然而现实生活中总有种种的不如意,会让人觉得郁闷,于是幸福就离我们越来越远。
现在想想,为什么我们不能用一颗平常心来看待事物呢?如果你拥有一颗平常心,做个平常人,做到心平常,幸福也会一直跟着你的。
心如止水
人生在世,谁都会遇到无数的困难、压力、挫折,正所谓“百年人生,逆境十之八九”。在人生的旅途上,并非都是鲜花坦途,而要常常与不如意之事结伴而行。如何保持一颗平常心,如何使自己达到心理平衡,使自己的心态更加平稳,这是需要磨炼的。
佛家说:有求皆苦;儒家说:无欲则刚;道家说:清心寡欲方得道;古人说:人到无求品自高;刘墉先生说:平常心就像那三个字,是平常有心,是平常的心情;我们说:永葆平常心才是真。
每个人几乎都是在自己成长的同时,不断地与他人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一旦在比较中处于劣势,心理就会不平衡,压力也就陡然而生。于是就要靠自己的努力来满足一个又一个欲望。当然,这种追求上进的精神我们提倡,但一定要有个度。
欲望是永无止境的,因此,我们在追求的过程中要学会舍得,进而减小失望后的心理落差,避免受到压力的伤害,保持身心平衡。因为身心平衡了,人体的各个系统才会处于最佳的和谐状态,人的健康与活力才会自然焕发。
保持一颗平常心,这是人生智慧的提炼,是一种严肃的人生态度,它能帮你成为精神的富翁、自由的主人。刘墉告诉我们:愈是将要面对非常的情况,你愈应该早早安排,把那不平常的负担,用前面充裕的时间去分散。
只要有颗平常的心,就能慎物结缘,自甘平淡,面对外界的各种变化,你能不惊不惧,不愠不怒,不急不躁。面对物质的引诱,心不动,手不痒。它能使你于利不趋,于色不近,于败不馁,于得不骄。没有功名利禄的拖累,没有小肚鸡肠的烦恼。白天知足常乐,夜晚睡觉安宁,走路感觉踏实,说话腰杆也硬。
心平天地阔
“平常心”,如果按中国古文化的轨迹去探寻,并上升至儒道文化的层次上解释,便有些玄奥。其实,所谓“平常心”,不过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处理周围事情的一种心态。
一是尊重规律,尊重客观现实,不高估或低估自己的能力。汉朝典籍《淮南子》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大力士,很用力地拉着牛尾巴,想把牛牵走,但是即使他拉断了牛尾巴,也不可能牵走它。相反,一个力气不如大力士的十岁牧童,仅仅用桑条穿着牛鼻子轻轻地一拉,却能牵着它走。
因此,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抓住了事物本质,客观分析自己的能力,再难、再复杂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二是既要积极主动,尽力而为,又要顺其自然,不苛求事事完美。有从容淡定的自信心。做好每天要做的事情,享受生活,享受做好每一件事情所带来的快乐,就会有足够的力量承担突如其来的挫折和痛苦。这样看来,平常心应该是一种“常态”,是有一定修养后方可具备的,它是一种维系终身的“处世哲学”。如孟子提倡的仁是人的心,义是人的路。佛教中认为,平常心即清净心。平常心为道,空空为道。这一观点,最早是马祖道一提出来的。空空:一空为一种物质,一种极微的物质,生命无限大的物质。一空为此物质所具有的特征和特性,即虚无自然,清静无为。空,生成万物,决定万物。万物虽在相上不同,但是,在本质上却是相同的。
平常心,是指眼前之境就是真心的显现,当下就是真理,不需要到遥远的地方追寻。
《颂》
——宋·无门慧开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这首偈子,完好地表达了“平常心是道”的境界。春天不一定处处是花,但要看有花的地方和孕育百花怒放的心境。秋天虽然萧瑟,不妨培养如明月一般皎洁的胸怀,心中自然安闲。夏天即使什么都不好,但是可以体会凉风的自在,心静自然凉。冬天虽冷,晶莹纯洁的雪景却值得欣赏,苦闷会变成愉快。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是说世间的事皆是闲事,没有一桩是不得了的,没有一桩值得烦心,烦心的事都是闲事。如果没有闲事挂在心头,就是过着人间赏心乐事的时光;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因此,往好处想,心境就会豁达,也就会自得其乐。
无门禅师是位得道高僧,他认为人若是能够抛开内心的烦恼,那么心胸自然会宽广起来,随时都能欣赏美好风景。原诗常用来劝人放宽心怀,不要整天为琐事牵挂,眼界一宽,万事万物也会变得美好起来。难就难在,“若无闲事挂心头”不是口头说说即得,而是必须痛下工夫才能到达的境界。
说到底,平常心不过是“无为、无争、不贪、知足”等观念的会合。作为一种处世态度,亦可进一步解释为淡泊之心、忍辱之心或仁爱之心。但是,“无为”并不等于提倡无所作为,“无争”并不等于不同邪恶势力抗争。至于有些人所奉行的醉生梦死,更不能算为一种人生境界,正如有些人评论的:“当他们到了纯粹只顾自己醉生梦死的境界时,道德的评价就苍白无力了。”把平常心庸俗化、世俗化、简单化,都是对平常心本义的曲解。
《士兵突击》里吴哲经常说:“平常心,平常心”。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安慰别人或得到别人安慰的时候。重要的是要学会自我安慰,这是一种心理防卫的方式。“平常人、平常心、平常事”,常念念这九个字,心情就会开朗许多。
余秋雨先生喻“文化苦旅”,可是人生并不全是苦旅,不要把境况看得那么糟糕。习惯自我惩罚、自我折磨的人,一般视野比较狭窄,思维比较封闭。他们只是死死盯在自己遇到的困难、挫折和失败上,结果把困境看得越来越死,以致被困境压得抬不起头来。
但若与那些比自己更困难的人比较,你会不会长叹一声“何独我哉”?然后你再背上一遍孟子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便会有“冬天逝,春天到”的感觉,就会抹去许多对人世的不平,对人生的哀怨。
“不平常”的平常心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可能每一天都很快乐,但也不可能每一天都倒霉,不可能事事顺心,更不可能总是成功而没有失败。因此,失败了不气馁,成功了不骄傲,要善于向别人学习,用平常心去面对就好!
诚如书中所言:“保持自我的真性,不陷于贪欲和争斗,对于一个悟得平常心的人来说,即正确而明智的抉择。”平常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贵在持之以恒。
刘墉先生说:“平常心要以平常来准备,而非临时抱佛脚。”真正领悟平常心的意义,并以此为人生准则,从中获取无限的欢乐与满足,做一个永远幸福的人,既要有崇高的精神境界,又要有睿智的理性思考。如此说来,平常心的内涵博大精深,看似平常的“平常心”,其实并不平常。
人不可貌相
每个人应该先了解自己的才能在哪里,来选择学习的东西。选对了,可以事半功倍,选错了,则可能勤苦而难成。
——《天才与白痴》
当选秀已成为一种时尚,越来越多的人把外在当做人生唯一的筹码,把“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有益的交友格言忘得一干二净。泰戈尔说:“你可以从外表的美来评论一朵花或一只蝴蝶,但不能这样来评论一个人。”事实上,相貌不扬的人,很可能非常有才学,而相貌出众的人,未必才华横溢。
看过报纸上的报道,说是某人因救火而毁了容,虽然他们的事迹在当地的报纸上被大大地表扬了一番,人们也很敬佩他们的义举。可政府对其并没有任何补贴。主人公除了要支付昂贵的医药费,还要养家糊口,因此,不得不出去找工作。结果令人心酸的是,因为“长相太差”,没有一家公司肯录用他,不管他的薪资要求有多低。后来,好不容易有家小企业愿意收留他了,谁料竟是想利用他的名头给自己企业做广告。因为“长相太差”,英雄在企业里受尽闲言碎语,最后不得不带着屈辱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