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先生说: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即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在内;个人心中思想与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这三个关系,如果能处理好,生活就能愉快;否则,生活就有苦恼。
一个人在天地间谋事、与周围人交流时所采取的方式,决定了他生活能否愉快,工作能否顺心,感情能否充实,事业能否成功。生活在现代社会,竞争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在激烈的竞争中,难免尔虞我诈,人能做到“我不害人”,但并不能保证“我不会被人害”。很多人常常对如何汲汲争先、求功立名等事情冥思苦想,他们关注更多的是事业的成败、股市的涨幅,却往往忽略了在爱情、亲情以及人际关系等为人处世方面的修炼。
但丁告诉我们: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为人处世作为一门哲学、一门艺术由来已久,发展到今天,它形成一种文化,为人们所追崇。恰到好处的为人处世之道,不是让你变得圆滑世故,而是让你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让你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事半功倍。但话说回来,它更像是一个花园,有人乘兴而入,尽兴游览;有人却被拒之门外,或败兴而归。
许多深谙人性、城府极深的人,凭着对人对事的聪明练达和老于世故,以积极的心态去做人做事,早已跻身为数不多的成功人士行列。但还有一些人,如刘墉先生所说:“要知道,这世界上不知有多少人,甚至已经入社会很久的老鸟,还不懂得怎么把光芒留给别人,结果他明明是去捧场,去帮忙,甚至去牺牲奉献,到头来却得罪人,甚至掉了脑袋。”
这就是说存活于世间,若想安身立命,必须掌握种种生存的策略。而本书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以刘墉先生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语句为切入点,把个人在家庭、学校、社会等三个主要场景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如何扮好各个角色作了倾情阐释。
本书共分四章,第一章侧重伦理学角度,分析家庭对个人成长,以及对塑造个性的影响,令读者充分认识自己;第二章主要强调学校对个人的重塑作用,以及进一步完善世界观,从而明确肯定自己;第三章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探讨人作为社会人该如何与人相处、维系人际关系,更好地发展自己;第四章是对第三章的进一步阐述,从个人自我价值实现的一生,纵向来讲一个人该如何做才能实现梦想、获得成功。文章内容上沿袭了刘氏散文的文风,以崭新的范例,由小到大、由浅到深,由个体意识的抒发到整体精神的张扬,将为人处世、社交礼仪文化的巨大包容性呈献给读者。
人生在世,谁也离不开“做人”二字。做人,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生活的必修课!谁忽略它,谁就会失败;反之,则能铸造成功的人生。在我们成长的路上或是人生的任何时刻,都需要不断地去矫正自己的言行,让自己以真、善、美的姿态融入到生活中。待人诚恳而留有不尽之恩,处事忠厚而留有不尽之智,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社会、生活和他人的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