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3900000038

第38章 年夜饭的变化 (2)

我和二弟打开院子的铁门,老弟为拆除障碍,果断地把院内的晾衣绳解开,好让秧歌队在院内扭个痛快。弟弟家那红砖白瓦的房前,小院里扭秧歌的,看秧歌的大人小孩,挤得水泄不通。为了烘托喜庆气氛,小侄子、小外甥们按我的吩咐,纷纷点燃鞭炮,噼里啪啦地炸响,把秧歌队的情绪调动得格外起劲儿,大家伙越扭越欢,把大秧歌推向了高潮。此时,锣鼓声、唢呐声、鞭炮声、欢笑声,塞满了农家小院,也传向了四面八方。前院的老于大哥,西头的张二叔,后趟街年已80岁的刘大爷也闻讯赶来,一饱眼福……眼前的这声势、这场面、这情景,让父亲简直乐得合不拢嘴,笑得把两眼眯成了两条缝,只见他的手在不停地指点着,嘴在不停地夸讲着,真是很少能见到父亲这样的高兴过。

市场经济了,农村扭秧歌是私人“企业行为”,到哪家拜年,哪家凭赏都要多少给一点报酬,有的给几块钱,有的给几包香烟,图的就是让大家伙都有个高兴、吉祥和欢乐好心情。说实话,我家生活并不很富裕,平时很少大手大脚地花钱,在城里坐公汽,大热的天儿,有一元钱的公交车,我就肯定不坐两元的空调车。可为了让家人高兴,尤其是让年迈的父亲开开心心地过一个难忘的春节,我不惜大方起来,拿出多出常人5倍的钱来答谢秧歌队。老邻居张二叔当着父亲夸我说:“你大儿子没白出息人呢。”西院的姚老姑也夸我是个“大孝子”。父亲更是满意地坦言:“儿女们个个这么孝顺,对我都是十个头的,我这辈子打心眼里知足哇!”

与土豆结缘

人生一辈子,说不上跟什么就能结上缘。我与土豆就有着不解之缘。

说起来,我离开家乡已有几十年的光景了。与见物思人一样,见物思乡的情感也在所难免。这不,家乡弟弟来省城办事,给我带来一篮过冬时家人吃用的土豆,而且是城里非常少见,特好吃、营养极其丰富的“红鬼子”,我乐得不得了,就觉得这是弟弟送给我最喜爱、最想收,也是我最需要的珍贵礼物了。因为,我喜欢这种食物,更对它有种特殊感情。见到土豆,见到“红鬼子”,在我的心灵深处就生出一种情感,一种对家乡的思念,仿佛又回到了童年,回到了我日思夜想那养育我的摇篮故乡。

我的童年是天真而浪漫的,但更是艰辛的。因为,童年时给我脑海里留下记忆的是灾荒和饥饿。每年一到春天,田野里到处是游荡的老百姓,他们为生命抗争,受饥饿驱使,无畏劳苦地、仔细地在收获过的土豆地里,寻觅过冬食用的土豆。在滴水成冰的大地里,上年没刨净的土豆,藏在土里冻着,经过一个冬天的寒冷,已经冻僵的土豆,用手能挤出滴滴的水来。开春化冻时翻地,几场春雨过后,土豆露出了地面,风吹日晒,土豆就发干发硬了,掰开里面还是白生生的。这种经过冷冻的土豆不苦不酸,倒有几分甜味!更能救人活命,伴人度过荒春。我常常扯着奶奶的衣襟,在田野奔走,帮奶奶往筐里捡拾土豆。奶奶一双小脚,走路很不方便,一步一个坑,加上饥饿,一天下来,奶奶就累倒了,腿和脚都肿得发亮,晚上用热水烫一烫,歇一夜,天亮还要去遛捡土豆。母亲白天在生产队干活,晚上把奶奶捡来的土豆在热锅里烘干,磨成面粉,用开水烫面,做成碗底大小的面饼。我家人口多,生产队分的粮食不够吃,就靠这种食物贴补。每人两个土豆面饼,一碗野菜汤就算一顿饭了。

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东北农村一带的农民主要口粮就是土豆。地少人多,土豆产量高,收成的土豆,既可当主食,又能做各式各样的副食吃,因此,土豆成了老家的主要农作物。有的农家虽然也种一些小麦之类的细粮,可交了公粮,留下种子,也就剩下不多了。细粮逢年过节吃点,平时老人孩子一年也吃不了几顿,吃的大都是以土豆为主了。

在我的老家里流传这样一句顺口溜:“土豆菜土豆馍,离开土豆不能活”。土豆春天栽种,秋季收获。每到煳土豆的季节,家家忙得很。白天把煳熟的土豆泡了一天,夜里切土豆片,一干就是大半夜,家里劳力少的,主要靠亲戚邻居帮忙,谁也不敢耽搁。要是碰上晴好天气,就得格外快,这年的土豆干也一定很白。要是碰上阴天雨天,土豆干发了霉也舍不得扔,直到晒干了再收起来,到时只好吃带苦涩的土豆干了。

土豆有很高的食用价值。特别是土豆叶,挑嫩的,拌一些杂面麸皮蒸熟,放一些辣椒蒜泥,可够味啦,直吃得让你鼻尖子上冒汗。

土豆面好看不好吃,但农民常年食用,也能做出许多花样来。我母亲常用漏瓢把土豆面做成面鱼,放锅里蒸熟,烧一锅菜汤,面鱼放在汤里泡着吃,味道别有不同。过年的时候,用土豆研粉下套粉丝,就算是上好的菜了。

我参军在部队工作了二十二年,干部转业后从部队来到了省城,几十年过去了,我从没有也不敢讨厌过土豆,而且跟土豆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当在街上看到土豆烤炉,口里便顿生馋液,身不由己地走过去,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季,捧一块刚出炉的土豆,顺着街道的边沿,边走边吃,那土豆散发的香味带着热气扑在脸上,加上热食进肚,额上沁出的温温热汗,寒气也自然给驱散了。

那年春节,我回到了乡下老家,与家人团聚,感受一下乡情的温暖。饭桌上,一见到用土豆做的菜就感到格外亲切,我也特别爱吃,像小鸡炖粉条,青椒炒土豆片,炝拌土豆丝,用过油土豆片做的地三鲜,排骨炖土豆干……我望着油汪汪、香喷喷、热腾腾的土豆制成的美味佳肴,不禁赞叹着:好一个花样“翻新”的土豆大菜系列啊!

真实的高度

女儿考取东北农业大学金融系,在乔家如日中天。因为,在我们祖祖辈辈的乔家中,她是第一位大学生。所以,我们一家从长辈到晚辈,从姨家到姑家,甭提有多高兴了。

女儿到校遇到的第一件事,就是班级和系里成立班干组织,其人员自然要从新生中竞聘。从关心的角度,我问女儿:“你想竞聘当班干吗?”她不冷不热地回答:“当也行,不当也行。”

一个偶然机会,得知我的一位同事的孩子是该校学生会主席。我电话询问了有关情况,并顺便说了句“女儿竞聘班干,如能帮忙当是求之不得”。没过几天,女儿便轻而易举地当上了学生会委员。女儿知道后,在自豪的同时,也很感激爸爸的帮忙。

一晃,几个月过去了。让我始料不及的是,女儿当上班干后,好学上进的劲头反倒减少了许多。双休日回家时,早上时常爱睡懒觉,白天一有空儿就想看电视节目,学习成绩自然受到影响。我批评她,她还满身是理儿,让你拿她没有办法。

这使我意识到:望子成龙是家长的共同心愿,但不能让子女坐在父辈的肩头上摘苹果,那样摘下来的苹果是没有味道的。因为,他不懂得劳动的艰辛,反而容易让孩子产生依赖的心理。

一日,我在报上阅读一则故事,对我启发甚大:著名的法国作家大仲马得知他的儿子小仲马寄出的稿子总是碰壁,便对小仲马说:“如果你能在寄稿时,随稿给编辑先生附上一封短信,或者只是一句话,说‘我是大仲马的儿子’,或许情况就会好多了。”小仲马固执地说:“不,我不想拿你的声誉做砝码,那样即使达到目的也不很光彩。”年轻的小仲马不但拒绝以父亲的盛名做自己事业的敲门砖,而且不露声色地给自己取了十几个其他姓氏的笔名,以避免那些编辑先生们把他和大名鼎鼎的父亲联系起来。面对那些冷酷而无情的一张张退稿笺,小仲马没有沮丧,仍在不露声色地坚持创作自己的作品。他的长篇小说《茶花女》寄出后,终于以其绝妙的构思和精彩的文笔震撼了一位资深编辑。这位知名编辑曾和大仲马有着多年的书信来往。他看到寄稿的地址同大作家大仲马的丝毫不差,怀疑是大仲马取的笔名,但作品的风格却和大仲马的迥然不同。

带着这种兴奋和疑问,他迫不及待地乘车造访大仲马家。令他大吃一惊的是,《茶花女》这部伟大的作品的作者竟是大仲马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儿子小仲马。“您为何不在稿子上署上您的真实姓名呢?”老编辑疑惑地问小仲马。小仲马说:“我只想拥有真实的高度。”老编辑对小仲马的做法赞叹不已。《茶花女》出版后,法国文坛书评家一致认为这部作品的价值大大超越了大仲马的代表作《基督山恩仇记》。小仲马一时声名鹊起。

事实上,人的一生有了强烈的渴望,才有追求的动力,才有成功的快乐;有强烈的渴望,才有坚定的信念,才能创造自己辉煌的人生。要让子女产生渴望,并让他们懂得满足和实现渴望,必须经过自己的艰苦努力和不懈拼搏。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在获得真才实学的同时,使自己的人生拥有真实的高度和真实的价值。

同类推荐
  • 新月集(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新月集(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它的特殊的隽永的艺术魅力,一幅梦想现实交织的绚丽画卷。勾起了我们对于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诗人生动描绘了儿童们的游戏,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纯洁的儿童世界。诗集中,一首母爱与童真的不朽乐章,巧妙地表现了孩子们的心理,以及他们活泼的想象。本书是一部诗坛圣者的巅峰之作,新月集(The Crescent Moon,1903)主要译自1903年出版的孟加拉文诗集《儿童集》,也有的是用英文直接创作的
  • 沉沦:郁达夫作品精选

    沉沦:郁达夫作品精选

    诗集。收诗一百十九首。分上中两卷。上卷大多反映旧中国的社会现实,揭露豪富对劳苦大众的压迫和剥削;中卷主要表现国外的社会生活,揭露西方世界的腐朽、黑暗和战后欧洲经济的凋敝。
  • 陌上花开

    陌上花开

    乐府诗词“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感情强烈外露,形式朴素自然,长于叙事。在《陌上花开》中,安意如以诗为线索,以史为素材,以独特的感性文字,将古意盎然的乐府诗词完美解码,复原了那些哀乐缠绵的故事、丰神俊逸的人物、婉曲难测的情怀。回到汉魏、两晋、六朝、盛唐、五代。去观望彼时的风月无限。
  • 秘境探踪

    秘境探踪

    ” 俐侎人没有文字,保留着传统的爱情观念,是分保守,李有旺以大纪实的手笔,全书透露他的对思考和探索,也有着自己的解读。《秘境探踪》是一部典型的乡土文化作品,但有自己的语言,读后无不使人对俐侎人淳朴生活的向往,他们是精神守卫者,有着原始的崇拜,也是浮躁灵魂的追寻。一席黑衣,男女一般自幼就指腹为婚(现在已有所改观),全景式地再现了一个名叫“俐侎人”(彝族的一个支系)的神秘部落的生产生活概貌,反映了李有旺在深入探索这个部落,悉心研究这个部落之后的发现与思考
  • 人生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人生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热门推荐
  • 彪悍医妃

    彪悍医妃

    却没有料到嫁给了一个脾气暴躁的家伙。犹记得新婚之夜,那个男人挑起她的下巴,在她的耳边说道:“就你那干瘪的豆芽菜,一点都引不起我任何的兴趣。”一盆凉水哗啦的淋在她的脑门上,替姊待嫁,她这是骨感美,一个只知道打仗的王爷懂什么?一年之后,王妃悄悄地溜进军营之中,做起了伙夫,给带兵打仗的王爷下了点猛药,王爷一震暴怒,扛着大刀一脚踹开了厨房间的门……
  • 禁宫绾暒传

    禁宫绾暒传

    人生如一梦,荣华总是喜。浮生能有几,贫富一般穷。当我摇身一变成为伯爵之女,代姊入宫荣登君王妃嫔,卷入争斗之中弥足深陷,才明了命运再由不……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相公连连看

    相公连连看

    当医学院“女屠夫”遭遇古代“温良”腹黑男,一场非礼进行时火热上演……她,一手小李飞刀走遍天下无敌手,他,一张安良纯纯面具横扫遍地芳草,他,心狠手辣举世闻名,他,赫赫战功之下累累血债。后面一群美男追着跑,青芙一害羞就成百变芙蓉帝……
  • 做人要有“心机”

    做人要有“心机”

    成功的机会对每个人都是均等的,他不可能比你多,你也不会比他少,你唯一能胜过别人的地方就是你的“心机”。如果你缺少“心机”,就只能默默无闻、暗淡无光地走完一生。如果你不甘落寞,期待富有、高质量的生活,就一定要有“心机”。“心机”是做人的智慧和谋略,是助你通往成功的桥梁。化敌为友祸从口出忌功高盖主切忌自我炫耀你好我好大家好要善于“伪装”自己吃小亏是为了占大便宜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该退则退,该让则让巧用“含糊其辞”礼多人不怪伸手不打笑脸人冤家宜解不宜结不必和小人划清界线学会爱你的敌人该说谎时就说谎 做事要方,做人要圆防备突然升温的友情异性朋友更有安全感我为人人,人人才能为我。
  • 驯龙记

    驯龙记

    这个大陆上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龙,他一心想成为一个屠龙的英雄,却被人嘲笑,一气之下他远离大陆,冒险之旅从此开始,巫陵历险,魔法修炼,更与绝美公主一见倾心,一声召唤,群龙并进,他的经历诡异而传奇。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山西民间笑话

    山西民间笑话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剌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虚空大武仙

    虚空大武仙

    十魂大陆,天地争雄,成仙成圣,混沌天地,宇宙十界,十魂大陆,一为断魂……一个不小心穿越无尽虚空,进入十魂大陆,二十五岁,变成三岁,由三岁开始遇上两位天困之人,得其传继一步步走上武仙之路,为寻回家之路,为解心中之谜团。得遇一位长得与老婆一模一样的公主,尝试着当驸马的瘾,斗志斗勇,只求保护自己,保护心爱之人。原本孤单伴路,却不想出现一具穿越清尸,僵尸随行,一路披荆斩棘,什么成仙成圣,什么是长生不死,任由你神佛满天,一路照杀不误,只为一朝无尽虚空,超脱一切,穿越回家路。
  • 邪王霸宠:庶女王妃狠嚣张

    邪王霸宠:庶女王妃狠嚣张

    前世被爱情蒙蔽了双眼,安小染家破人亡,魂归异世。这一世她化身战场遗孤安青颜。她不欲参与皇权,皇权却围绕她应运而生。国恨家仇,神医妙手,临危挺身。这一世若不能明哲保身,那便以十倍讨还欺我之人!
  • 绣针

    绣针

    李东文, 70后。1999年开始学习写作,以小说及情感专栏为主,曾在《天涯》《长城》《十月》《西湖》《长江文艺》等杂志发表小说,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读者》等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