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仓浩有这样的信心不是没有根据的,因为整个的2009年就是一个让人看不懂的年份,国家不断地出台政策要限制房价的过快上涨,可房价还是一个劲儿地翻着筋斗地往上涨。连从来都名不见经传的滨河市的房价都上了国内新闻,被称为单月涨幅最快的城市。
现在一个连李仓浩都没有见过的情况是所谓的“面粉比面包还贵”。也就是说纷纷出炉的地王的楼面地价,比身边那些已经销售出去的房子还要贵。这可真是见了鬼了。李仓浩心想,人的运气来了真是挡都挡不住。
他也是关注政策的,不过他可不相信万强说的“房地产行业调控,房地产市场必将出现政策性调整”之类的鬼话,他的团队给他找来的专家意见详细解读了中央政府的调控政策,尤其是那一句“抑制房价过快上涨”,被专家解读为:“什么叫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就是不能涨得太快,但又不能不涨!”
他觉得专家说得很有道理,不过揣测“上意”的时候,最牛的专家都不一定“灵”,他现在不管每天多忙,一到七点都要准时打开电视,看看《新闻联播》都说了些什么,他觉得自己能从这个节目里最细微的用词变化里感觉到政策的变化,当然这也只是他的感觉而已。
这就是他李仓浩所处的时代:一边是新地王频出,一边是老地王晒着太阳,长满杂草,形成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地王现象。如果历史总是出奇地相似,那么,上述的这些画面是否会在未来的某个时间在滨河重演?我是不是已经早早地搭上了追赶一线城市的“和谐号动车组”,而我却不自知呢?
他幻想着那美好的一幕,把上身仰躺在他的大皮椅上,从高高跷起的两脚之间的缝隙里观察着办公室门外,属下们故作匆忙的姿态:“等这笔买卖做成了,我要在第一高楼的顶层弄一间大办公室,每天在玻璃幕墙里俯瞰全城,那该是怎样的豪气呀!”
他正得意着,雪儿拿着一摞文件进来,李仓浩问道:“又是什么东西要我签字啊?”说着把双脚从桌子上拿下来,即便是雪儿亲自现身,但这样唐突地打断了他的美梦,依然让他有点不满意。
雪儿看出了他的不满,因此并不像平常那样随意,而是端正地把文件放在李仓浩面前,并打开文件夹,只见里面并没有要他签字的报表或者文件,而是一份写着《调控政策初析》的报告。
雪儿立在他身边轻声说道:“这里面详细分析了2008年10月22日救市政策之后的一系列调控政策,是我们在北京那边的专家团队刚刚发过来的。”
这话正对了李仓浩的心思。他这样的公司自然没有养活自己的专家团队,因此每年要付高价,请“外脑”帮他分析政策。这个团队2008年敏锐地察觉到了政策的松动,应该说是为他立下过汗马功劳。
因此他又恢复了刚才踌躇满志的好心情,满脸喜悦地望着雪儿说:“这笔生意做成以后,我要怎么奖励你,你才满意啊?”
雪儿这时才放松下来,说道:“领导奖励啥就要啥呗,哪里还轮得到我挑肥拣瘦的?”
李仓浩此时却顾不上跟雪儿开玩笑,他的心神意念早已经被桌上的这份报告吸引去了,因此头也没抬地说道:“你好好想想,想要什么,只要不过分,我一定好好奖励你一下!”
雪儿识趣地退了出去。
李仓浩翻开这份厚厚的报告,从财政部政策、联动金融政策到廉租房建设促进政策……名目繁多,每条都有专门的章节去论述,又是数字又是表格的,他翻了两页,有点看不进去,索性直接翻到写着《结论与建议》的最后一章。
建议依然很多,这些搞研究的人总是喜欢把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事,搞得这么厚,然后在结论里弄些模棱两可的说法,你这么理解也行,那么理解也对,似乎看这样的报告,最主要是在于看报告的人的心情,看你究竟愿意把这个报告往哪个方向去理解了。
李仓浩依然迅速地搜索着自己感兴趣的字眼,终于他的眼睛被“央企”和“地王”两个关键字吸引了。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地产类上市公司拟融资总和超过440亿元,融资目的,恐怕还是为了进一步进行土地或项目储备……”这说的不就是我那亲爱的万事达吗,李仓浩看到这里心里美滋滋的。
“自2009年2月以来,土地拍卖价格一步步走高,显现出回暖迹象,国际上依然不见金融风暴掉头的情形,中国的楼市的热度却已蔓延到了土地市场,以‘抄底’为借口,抄出了各地的地王……4万亿的财政支出计划和超过10万亿的天量信贷造就了房地产市场上一个又一个地王不断涌现,根据我们的统计,这其中60%为央企!”
李仓浩发现读到这些字句的时候,他的手心里都渗出了汗液,变得黏乎乎的。他搓搓双手,继续寻找着最关键的结论:“面对这批新进入的央企,民营地产商不需对未来的趋势有太大的担忧。”
这是什么意思?他往后翻翻,关于这个话题居然再没有一字一句的论述,看得他真是不够过瘾。不过报告写到这个程度也就算够意思了,他想到:央企拿地的优势无非是因为资金雄厚,而且央企在政策走向方面应该有天然的优势,既然央企都敢大肆扩张,我小小民营企业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想到这里,他才终于满意地合上了眼前的这份高价买来的分析报告,心里又浮现出一个美丽的身影。他喜欢这个女孩,不仅是因为她的魅力,更主要的是她现在所处的位置,她不正是上天送给自己的礼物吗?
这个女孩就是上次他在陈彩萍办公室遇见的小杨兰。“那个陈彩萍真是有一套,安插这么一个聪明美丽的女孩在新城建设指挥部里,既打探了消息,又讨好了领导,真是一箭双雕啊!”李仓浩拨弄着手里的电话,看着杨兰的号码,嘴角已是笑意盎然:可惜她陈彩萍再聪明也算计不过我李仓浩,女人天生就该跟男人搭档,她陈彩萍又怎么能想得到螳螂捕蝉,还有我黄雀在后呢?
李仓浩洋洋得意的时候,李晓春却正在犯难,越是房价上涨得快的时候,拆迁户的心理预期就越高,他的工作难度也就越大。就比如李仓浩手里的那个黄金地块,如今按照市委领导的要求,这个地块的拆迁工作进入到最紧要阶段,领导下达的最后期限就快要到期了。本以为在梁伯一家身上投入的时间精力可以厚积薄发,正准备再找个机会,跟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动员他们家搬走,后面的工作可以好做一点。谁知道大概真的是故土难离,不愿意舍弃老宅的一批老住户居然联名上书,以保护文物的名义要求不拆老宅和老博物馆等老建筑,加上史密斯夫妇也参与了进来,这个事通过外事办很快就传到了吴市长的耳朵里,几次亲自过问这个事情,弄得李晓春很是郁闷了几天。
这天一早他正无精打采地吃着早餐,突然,电视里的一条新闻吸引了他的注意力。这则标题是“美国上演真实版飞屋环游记”的新闻里,讲的就是美国拆迁户的故事,画面里老太太的小洋房上还被迪士尼的工作人员绑上了一大把气球,就跟最近佳佳正在看的一个动画片一样。
一个大胆的想法跳进他的脑海,一上班他就去找来了相关的报道。原来老太太叫伊迪丝?梅斯菲尔德(Edith Macefield),生于1921年,1966年搬进了美国西雅图的巴拉德西北46街,这栋只有两个卧室的两层楼小房子比老太太更老,建于1900年。
到了2007年,开发商计划在那个地带进行商业开发,征地拆迁进行顺利。但到了老太太这里,卡住了。老太太在这个蜗居里住了几十年,对一切都很有感情,根本就不愿搬离。开发商一次又一次地提高赔偿金额,最高达到100万,超过市值好几倍。根据市值,老太太的房子的地皮值12万,房子值8千,可是老太太不为所动。媒体来采访她时,她只是说:“我不想搬,我不需要钱,钱并不意味着一切。”
最终,开发商选择了修改图纸,在商业大楼挖掉了老太太的这一块地方。
然而故事并没有到这里就结束,李晓春认为更打动他的事情还在后头,那就是开发商与这个钉子户最终结下的友谊。
根据西雅图时报报道,老太太从小就很固执。不过,开发商好像也很理解这种固执,工程项目主管巴里?马丁甚至关心起老太太的生活。
“起初这只是10分钟的时间。”当时已经52岁的马丁接受采访的时候说,“但很快,她实际上只能指望你,你不能一走了之。”他带她去看医生。然后他给她洗衣服,做午饭,然后某个晚上他给她做比目鱼、土豆以及青豆。再然后一天三餐,他还给她换了新的假牙。
在商业大楼开业以后的一年春天,梅斯菲尔德太太被告知患上癌症。6月,她在家里死去。老太太没有亲人,她唯一的儿子13岁时就死了。
顽固的老太太不肯接受百万美元,不肯搬走,但在遗嘱里,她却把房子送给了马丁,以感谢他在自己生命最后一段时间的陪伴和照顾。
房子最终的命运将会如何?李晓春好奇地往下看着。
房子的继承人马丁以31万美元的价格把房子卖给了一间地产公司的老板格雷格?皮诺。皮诺把这栋房子做成了个项目,起名叫“信念广场”,并且向市民开放。他认为这个房子可以让每一个美国人思考自己的人生。
当然,这是一个商业项目,你花钱就可以“买下”房子的一块砖,在上面刻下你的信念和名字。
李晓春看罢一阵激动,因为这才是大家都希望看到的结局——而且更重要的是,这样双赢的结果为什么就不能在我手里诞生呢?
他拉开抽屉,拿出纸笔,一本正经地打着草稿——不仅是一份建议,既然有这样一个绝妙的想法,那么就应该再做出详细的规划和施工建议,如何让那些老宅子自然地融入一个现代化的高档商务区里呢?这可是他从来也没有想到过的问题。
北京的长安街上不也是既有天安门又有国家大剧院吗?他兴奋地想着,虽然具体落到这个地块上还有很多具体的困难,但他相信办法总会比困难更多的。
当然,这个建议的关键是取得开发商的认可,以他对李仓浩的理解,他觉得自己是有把握说服对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