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59200000005

第5章 一月正身(3)

星期四空杯之心

朕以弧矢定四方,用弓多矣,而犹不得其理;况朕有天下之日浅,得为理之意,固未及于弓;弓犹失之,而况于理乎!——《贞观政要.政体第二》【译文】我用武力平定四方,用过的弓很多,而竟仍然没有完全弄通其中的道理。更何况我统治天下的日子非常短,对于治国的道理,肯定还比不上对弓箭的了解,对弓的认识尚且还有失误,更何况对治国之理的认识呢?唐太宗自小就喜欢玩弄弓箭,自以为对弓箭了如指掌,他拿十几张好弓给工匠看,工匠看完后却认为不是良材制的好弓。经过工匠的一番解释,唐太宗恍然大悟,才发现自己的浅薄,由此联系到自己对治国的道理知之更少。

唐太宗作为一位统治者,能清醒而谦虚地承认自己知识的浅薄,需要何等的胸襟和勇气。唐太宗不仅善于发现自身的浅薄,更是毫不忌讳地公开承认并努力克服,克服的方法就是不断学习。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人生有限,知识却无穷无尽而且变化多端,治国之理更是奇妙无穷。唐太宗深谙其中的广博,因此孜孜不倦,不骄不躁,努力汲取新知识。对于一位优秀的领导者,学习是永恒的主题。信息发达、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更要求企业领导者的知识水平不断提高,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要善于和勇于发现自己的浅陋,深入专业领域,扎实业务知识,正视知识的缺漏并加以弥补,对层出不穷的新知识、新理念要及时掌握。在增强自身知识的同时还要发动整个团队学习,构建学习平台,打造一支学习型团队。

星期五明辨是非

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或有护己之短,忌闻其失,有是有非,衔以为怨。或有苟避私隙,相惜颜面,知非政事,遂即施行。难违一官之小情,顿为万人之大弊,此实亡国之政,卿辈特须在意防也。——《贞观政要.政体第二》【译文】人们的意见,常常会不相同,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而本意都是为了公事。但有的人为了掩盖自己的缺点,不愿意听见别人指出自己的过失,听见有人说起他的对错是非,就怀恨在心。有的为了避免和其他人发生私人恩怨,相互照顾面子,明明知道这样做妨碍公事,仍然施行。这种做法只是没有违背一个官员的私人感情,但是在顷刻之间造成了危害上万百姓的大弊端,这实在是亡国的弊政,你们要特别加以注意和防范啊。明辨是非是贞观元年(627),唐太宗对黄门侍郎王珪所说的话。

唐太宗对王珪说此话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王珪是唐代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在贞观二年(628)任侍中,进位宰相,成为与房玄龄、魏徵、杜如晦等齐名的唐初宰相,因敢于直谏、惩恶扬善而闻名,其进谏对于唐代初期的政治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唐太宗面对他谈论明辨是非,既是唐太宗对政治策略的经验之谈,同时,也是他真正在实践上具有明辨是非能力的证明。辨明对与错、是与非,是每个人理性思维发展的基本标志,对于一国之君而言,是否具有这个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国家是走向政治清明还是走向昏庸腐败。在大是大非面前,领导必须保持理性,不应该顾及任何私人情感,而应该坚持是非的原则性。混淆是非,不仅以私损公,还将导致整个发展战略的错误。辨明是非需要虚心接受别人对自己是非的议论,不能堵塞下属议论领导是非的言路,保持职工进谏的畅通,培养自己闻过则喜的宽阔胸怀。

第四周

星期一志尚清静

古之帝王为政,皆志尚清静,以百姓之心为心。近代则唯损百姓以适其欲,所任用大臣,复非经术之士。汉家宰相,无不精通一经,朝廷若有疑事,皆引经决定,由是人识礼教,理致太平。近代重武轻儒,儒行既亏,淳风大坏。——《贞观政要.政体第二》【译文】古代帝王治理天下,皆崇尚内心清静,以天下百姓所欲作为自己所想。近代帝王却一味地损害百姓满足自己欲望,因此任用的大臣,再也不是从前那种精通经学儒术之士。汉代宰辅大臣都精通儒家经典,如果朝廷有疑难之事,都通过参考经典书籍来决定治国之道,因此人们普遍知晓礼教,国家太平。近代帝王则崇尚武力轻视儒术,儒学已经受到严重亏损,淳朴民风必然大坏。贞观二年(628),太宗问黄门侍郎王珪:“近代君臣治国,多劣于前古,何也?”王珪回答说,古代君王欲望少,清心治国。汉代的宰辅大臣都精通儒家经典,因此修养较高,于是大兴礼教,天下太平。

太宗帝受到了启发,他决定今后官员如果有学识、有实际工作经验的要给予升迁。古人无论治国之道还是日常行为处事,都非常讲究依据前朝经典教义,这其中固然有守旧的思想。但是,既然这些经典是先哲们集体智慧的结晶,同时,又经历漫长历史的考验,能够被广大人民所接受,足以证明其科学性与合理性。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儒家经典教义就是前人立下的规矩,它可以有效地引导后人,实现礼教大兴、国家大治。唐太宗有感于古代帝王治国比今人好,并非是盲目尊古薄今。因为历史的发展并非直线形的递进关系,而是螺旋形上升的,古代创造出来的今人至今无法超越的诸多伟大成就,足以让我们现代人好好反省一下唐太宗疑问的真正价值。“志尚清静”并非去除人为的欲望,而是应该摒弃个人私欲,心中只存公司和员工的利益,以公司和员工所欲为自己所欲。优秀的领导还应该善于从以前商界的经验典籍中获取和总结经验,汲取古人管理方面的智慧,实现古为今用的目的。盲目贬低历史成就,要么是对前辈成就的无知,要么是对自己能力的盲目自负。

星期二切勿独断

夫心暗则照有不通,至察则多疑于物。……每事皆自决断,虽即劳神苦形,未能尽合于理。——《贞观政要.政体第二》【译文】隋文帝自己内心阴暗,高尚的道理也无法打动其心,他对人性悟得太透彻,对任何事情都不能相信。……每件事情他都亲自决断,虽然他为此劳神苦形,事必躬亲,但是,所达到的效果并不符合道理。贞观四年(630),太宗帝问隋朝开国君王杨坚的为人,萧瑀说: “是个自制力强、勤政励精之主。”唐太宗说: “公知其一,不知其二。隋文帝篡位得到天下,不敢信用大臣,乃至事必躬亲,却适得其反。因此,要想治理好这么大的国家,必须做到广任贤良,高居深视。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这是中国古代选用人才的重要标准。但是,如何能够做到这点?君王自身应该具有非凡的洞察力,能够分辨清楚哪些是可疑之人,哪些是可用之人。与隋文帝相比,唐太宗显然在这个方面更优秀,因此,在他手下能够有一大批恪尽职守的谋臣辅佐。在企业中也是如此,想要实现管理的最优化,必须要构建起和谐有机的系统,而不是领导者自己的独角戏,应该敢于授权、善于授权。现代领导者不仅个人应该具有出众的智慧和能力,更应该具有驾驭他人和整个团队的能力,要实现从个人奋斗的角色向统帅地位的转变,从个人能力的爆发向团队能力建设的转型。独断专行的领导,不仅是在堵塞整个团队的集体智慧,还在亲手制造职工对领导的不信任,损害职工的积极性,导致整个团队的能力无处施展。

星期三变通和稳便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贞观政要.政体第二》【译文】天下这么大,国内人口这么多,每天发生的事情千头万绪,必须要不拘一法,灵活处理,凡事应交文武百官商议,宰相认真筹划,对于所要处理的事,能做到稳妥牢靠,才可以呈奏施行。贞观四年(630),唐太宗和臣下萧瑀谈论政治管理之道。在唐太宗看来,为官者当注意“变通”和“稳便”,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变通”。

国家之大,人口之多,帝王需要处理的事情几乎是无限的,那么,如何做到以个人有限的精力去处理无限的事情呢?唐太宗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变通”,就是针对客观发生的情况,灵活处理,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样可以有效地化解外界的巨大压力。二是“稳便”。“变通”处理天下大事往往导致原则背离的弊端,因此,在“变通”的同时,要保证“稳便”的效果,二者不可偏废。唐太宗在决策之前,先发动朝廷官员议论,集思广益,再经过宰相筹划,以此确保稳当牢靠,这样就可以避免因为发布不慎重而导致政策不稳当的情况。此语既展示了唐太宗对群臣的信任,同时,也说明了他慎思慎行的治国之道,体现了唐代君主高超的管理智慧。广泛任用贤士良才,信任下级,发挥下级的优势和长处,通过“权力下放”,充分调动众人的集体智慧,而不是一个人思考决断。在授予下属灵活处理事务的权力之时,需要建立一种有效的约束机制,既确保权力下放又防止权力滥用,以此实现稳当的目的。

星期四极言无隐

耳目股肱,寄于卿辈,既义均一体,宜协力同心。事有不安,可极言无隐。傥君臣相疑,不能备尽肝膈,实为国之大害也。——《贞观政要.政体第二》【译文】我的耳目手足作用,就寄托在你们身上了,既然君臣之间的道义把我们联成一个整体,就应当同心协力。君王政事处理有不妥当之处,大臣就应该毫无隐瞒地说出。如果君臣之间互相怀疑,不能做到肝胆相照,实在是治国的大祸害啊。贞观五年(631),唐太宗和属下议论,治国与养病的道理相似,坦诚自己做事极其谨慎,而作为大臣只有做到极言无隐,才算是真正发挥了君王手足耳目的作用。

此段言论精妙之处在于: 一是唐太宗对大臣的信任和依赖性以耳目手足来比喻,足以换取大臣对君王知遇之恩的感激,这是唐太宗能够充分笼络人才的一个高明手段。二是敢于承认君王自身的不足,希望通过臣下的进谏直言弥补君王个人能力的欠缺,这在客观上撕下了长期以来天子无所不能的神秘面纱。三是直言大臣只有做到“极言无隐”,才算是尽到臣子的职责,这就大大解除了臣下进谏的后顾之忧,为自己听取宝贵的意见扫清了障碍。优秀的领导不要把管理权力异化为一种独断专行,尤其是要避免阻断员工的言路,团队的发展需要依靠全体成员的智慧,而不是团队领导个人的能力。领导要让员工做到“极言无隐”,就必须彻底消除职工疑虑,让职工认识到他们是领导的手足耳目,而不是唯命是从的下属。

星期五临深履薄

自古失国之主,皆为居安忘危,处理忘乱,所以不能长久。今陛下富有四海,内外清晏,能留心治道,常临深履薄,国家历数,自然灵长。——《贞观政要.政体第二》【译文】自古以来亡国之君,都是因为身处安定环境而忘记危险,在盛世而忘记了乱世,所以国家不能长治久安。如今皇上您拥有天下,内外清平,能够留心治国之道,常常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如果以这样的态度一直治理下去,国运自然会长久不衰。贞观六年(632),唐太宗对身边大臣说,古代王朝之所以有兴衰,就好像大自然有早晨和晚上一样,关键在于君王能否听到臣下正确的意见。此言一出,魏徵对唐太宗能够在治国之道上采取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大加赞赏,并进而提出著名的“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民本思想。企业管理是对一家企业或组织在一定时期的全局的、长远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政策,以及资源调配决策和管理艺术。因此,古人这种强调谨慎认真的态度对现代管理来说不无裨益。优秀的领导并不害怕困难和挑战,但是,仅仅凭借勇气和魄力盲目挑战而导致失败,则是逞匹夫之勇。“临深履薄”启示领导,在遇到重大问题时,应保持谨慎思考的态度,而不是畏首畏尾、退缩不前。

同类推荐
  • 一分钟改变管理的弱点

    一分钟改变管理的弱点

    约翰·科特是管理行为学和领导科学的权威。在管理行为学和领导科学领域著作甚丰,他曾两度荣获颇具声誉的麦肯西基金会“哈佛商学院最佳文章”奖。他提出,在管理活动中,一分钟内改变管理弱点是目前全球各大企业所追求的、最有效率的改变管理弱点的理念,即需要每个管理者都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现自己管理的弱点和不足并迅速有效地改变,使自己企业的管理能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更趋完善和高效。
  • 赢在中国式管理

    赢在中国式管理

    本书根据《中国式管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修订而成。做事先做人,做人先安心。安人的历程,是“由开心而交心,借交心而共同关心”,然后产生同心的一连串心与心的变化。中国式管理具有三大主轴,那就是以人为主、因道结合以及依理而变。 发展事业本身并没有什么价值,必须在经营事业的过程中,完成修、齐、治、平的人生使命,立业才有价值。21世纪,是中国管理哲学与西方管理科学相结合,并获得发扬的时代,管理者在实践中两者缺一,都将跛脚难行。
  • 白手打天下一百招

    白手打天下一百招

    有人对世界上的那些富豪们做过一项研究,发现在这些富豪之中,只有一小部分是继承遗产成为富人的,而95%以上都是通过白手起家的,其中包括赫赫有名的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金融巨鳄摩根、软件业皇帝比尔·盖茨、华人首富李嘉诚等。
  • 波段炒股就这几招

    波段炒股就这几招

    股市是充满智慧和富有挑战性的竞技场。如果你想在股市一显身手,甚至成为股市中的风云人物,通过阅读本书,你将知道:通过股票投资成为百万富翁不是梦。中国股市跌宕起伏,投机性强,只要善于把握中线机会,波段操作,肯定会体会到投资盈利的喜悦。
  • 跟德鲁克学管理

    跟德鲁克学管理

    跟德鲁克学管理,让自己成为下一个CEO。本书以德鲁克的管理思想和理念为中心,运用大量案例来说明,并结合中国企业管理实际,进行了深度解剖,试图借此来激发企业家和经理人去思考中国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并进一步优化管理,提高管理者的绩效能力。
热门推荐
  • 小型养猪场创办与经营

    小型养猪场创办与经营

    《小型养猪场创办与经营》主要介绍了小型养猪场创办与经营的有关知识。 《“金阳光”新农村丛书》围绕农民朋友十分关心的具体话题,分“新农民技术能手”、“新农业产业拓展”和“新农村和谐社会”三个系列,分批出版。“新农民技术能手”系列除了传授实用的农业技术,还介绍了如何闯市场、如何经营;“新农业产业拓展”系列介绍了现代农业的新趋势、新模式;“新农村和谐社会”系列包括农村政策宣讲、常见病防治、乡村文化室建立,还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一些知识作了介绍。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
  • 孽缘之冷情老公

    孽缘之冷情老公

    (本文已经加入V文半价促销,亲们订阅只需半价哦!)“多少钱?”男人问出口之后才惊觉自己的失态,不过无所谓,眼前这个女人已经引起他的兴趣了,随即嘴角又浮现刚才那抹邪魅的笑。“呃?”女人惊艳高雅的脸上闪过一丝难以置信,怒火在心中油然萌生,但是马上恢复淡漠的表情说:“我不明白你在说什么!”“你……!”女人正打算发火,可是随即一个恶作剧的念头闪过,她对着男人风骚的一笑:“好啊!”*“是你!”男人看到穿着华丽礼服的女人半眯双眼,微怒!上次的侮辱犹记在脑。这次,他会让她知道戏耍他的后果!“呃?”女人看到男人的时候也诧异的说不出话,没想到他们还会再遇到。“上一次你耍了我,这一次,你要为此付出代价!”男人半钳制的抓住女人的手腕,略微使力。女人惊愕的看着男人,然后眼神黯淡下来,说:“好,我愿意!”*“你以为你是谁,你不过是我‘雇佣’的女朋友!”黑色瞳眸迅速转换成深蓝色,不可言喻的愤怒迸射出来。“是,我只是你雇佣的女朋友,3个月的有效期,不需要你提醒我!”她眼含凄楚的吼回去。*“这就是你所谓的对我的爱吗?把我推出去让给别人!那么你的爱,我不要!”她失望绝念的看着眼前这个戴着金边眼镜的男子。“对不起……”男人身子一怔,痛楚掠过他的嘴角。*“你真的爱我吗?那就吻我!”女人醉眼朦胧的看着眼前模糊的男人,伸手摸上他俊逸不羁的脸庞,泪水无声的滑落。“浅若……”男人喉咙一紧,看着眼前这个大学里的学妹,此刻她的眼睛里流露出的痛苦凄楚让他心疼。*是孽缘吗?纠缠于他们3兄弟之间,爱上不该爱的人,负了不该负的人,到最后,离开时却发现,原来在不经意之间,对他的爱,深深着根!————————————————————————————————————————————————推荐自己的文文新坑:【黑道教父的二手娇妻】内容简介:“你是谁?谁准你进这个房间的!?”男人单手扼住女子雪白的颈脖,眸底闪过一丝震怒,冷声质问。“我……”女子因为缺氧,面色紫青,说不出一句话。★★“我要结婚了,他就是我要嫁的人!”一个妖娆美艳的女子倚在男人宽厚的臂弯里,唇角轻掀。“是吗?恭喜你,我也要结婚了,她就是我要娶的人!”男人闻言深眸似平静无波,又似波澜暗涌,随即拉过一旁错愕惊骇的女子,面无表情的说。★★
  • 现代人智慧全书:智慧识人术

    现代人智慧全书:智慧识人术

    本书内容有:现代人更需要识人;容貌识人;衣着打扮识人;行为动作识人;情态识人;谈笑识人;笔记识人;习惯、癖好识人等。
  • 青帝重生

    青帝重生

    青帝讨论群:157221297,备注青帝重生。青帝重生,搅动风云,他能号令百花,他能掌控四时,是为五方天帝之一。青帝陨落,灵魂残片转世重生,终于被刺激而转劫归来,领悟灵魂本源中的力量,这一世,他立志斩天灭地,培养霸气豪情,争取成为一位合格君王。一代帝王,掌控时间和空间,号令百花,役使百草,琴棋书画是本能,杀伐果断为基础,这一世,要不走寻常路,风流潇洒霸人间。青帝重生,种田养花,植树造林,圈地放牧,所有跟植物有关的,都能操控,草木盛,牛羊肥,科学种田,勤劳致富。掌控时间空间,可以透过时间长河,看到过去未来,这让他可以学到大量技能,诸葛亮的木牛流马,明代的火器飞天,宋元明清的瓷器,夏商周的青铜器,各个时代精英人物的特长,所有一切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的记忆,都可以重现人间。传承五千年文明,打造现代小康生活。青帝重生群:157221297,备注青帝重生。
  • 孩子最需要父母解决的50个心理问题

    孩子最需要父母解决的50个心理问题

    本书精选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亟待解决的50个心理问题,以专业的知识和视角进行剖析,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它将会带给广大家长新的理念、新的感受和新的启发,帮助广大家长朋友一起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让孩子健康成长。
  • 胭脂殇之:乱世伊离

    胭脂殇之:乱世伊离

    在复仇的路上揭开一层层真相,自小习武练字,遇到生命中几个重要的男人。却未曾想真相竟如此的血淋淋···,从出生就未见过生父,五岁母亲病逝,就被收养,当体会被心爱之人不信任的痛苦时,天生绝色,虽生来没有大家小姐的好命,但是命运却也不凡,即使手握生杀大权却也未尝得一点快乐。,也是改变了自己不平凡命运的几个男人
  • 民族灵魂的重铸

    民族灵魂的重铸

    本文不同意用西方现代“无主潮”的多元化状态来简单类比当代中国文学特定的多元化现象,同时认为,人道主义作为普泛的哲学思潮由于缺乏“中介”及其它原因不宜视为文学主潮;现实主义不论在方法的狭义上或者精神的广义上,也不宜涵盖日益复杂的文学现象。本文从文学的“人学”根本特性出发,把新时期文学主潮概括为:对民族灵魂的发现与重铸。。认为这是中国历史、中国社会、中国文学发展到今天的一个必然涌流,它并非人为的规范,而是人的自觉(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新觉醒)与文的自觉(当代文学摆脱依附性重建独立性格)的交汇的自然现象
  • 精灵蛊

    精灵蛊

    灵奈奈以为自己不过是一个没有过去的平凡人,但当一个刺客突然要置她于死地的时候,生活出现了危机与一些陌生的生物。灵奈奈不愿接受精灵雪见说自己是救世主的说法,但当她亲眼看见异能人类吃人类的画面,一切改变了她的想法。她要拯救世界,尽管恩人偃司一味阻止。在灵奈奈的顽固之下,她加入了“苍穹”,开始一连串的修炼,得到不同的力量时,她却渐渐发现,人类与精灵的第一场世界大战竟然跟自己有关。她也同时找到一个残酷的回忆——偃司亲手杀了自己最后一个亲人!爱恨交织,灵奈奈无法铲除偃司,却也无法再面对他。失去了偃司,她该如何活下去?这条修炼之路,她是否还可以走下去呢?
  • 花开花落两不弃

    花开花落两不弃

    (完结文!)“当年,我也是个痴情的种子,结果下了场雨……淹死了。唉!”她摇头叹息,无耻中!终于惹某爷发飙了,邪佞警告:“女人,敢再和别的男人说话试试看?”她讪然一笑,回道:“爷,我不敢了。”
  • 记者眼中的格萨尔故里

    记者眼中的格萨尔故里

    本书收集整理了部分专家、记者发表于各类报纸杂志的作品将其汇集成册,捧给关心支持格萨尔文化事业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