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什么是职业道德呢?职业道德最核心的一条就是:对企业和企业的所有者负责,站在他们的角度看待问题。
如果不能把握好上述四项原则问题,那么,职场中受伤而泣的机会就会很多。然而,无论你怎么哭,规则不会为你一个人改变,无论你的能力有多高、地位有多显赫都不会为你改变。因此,为了坚强起来,你就必须要认真对待它们。
要想在职场上体现自己的价值,首先必须自强,而不是自卑。每个人在工作中都会出现失落感,这算不得了什么。不仅仅是你,就是你鄙视过的人、你的老板都曾经有过失落感。人家成功的原因就是在失落感出现后,能够走出这种单纯、幻想。
抱怨者总是错失机会
抱怨者之所以发出各类感慨,其原因就是本该自己先伸手的领域、职位让别人去做了,而做的人往往被抱怨者认为不如自己。仔细想想,这些都是别人的错吗?就没有自己的疏忽乃是过错吗?追根究底,问题还是在抱怨者的身上。
浮躁导致老板没来得及重用你
有些人工作很努力,业绩也很突出,但老板总是视而不见,就是不重视你,一些看似无能的人却偏偏得到器重。于是便有人抱怨说老板“有眼不识金镶玉”,说老板干不成大事只会用小人等等。
且不说这样说会传到老板耳朵中,让你日后工作受挫。更可能的是,老板本来正在考虑重用你,正因为你的轻浮,才使老板者认清了你的这个缺点。
有时候,用一个人是需要全方位考虑的。即使你很优秀,还要考虑其他同事,特别是老同事的想法。在委任你之前,他可能需要做许多工作。所以,不要马上认为是老板没有识人之才,也不要马上就抱怨,如此,我们才不会错失机会。
即使暂时没有委任你,但只要你工作业绩突出,就一定会被老板看成潜力股。他只是在找一个适当的时机提拔你,要知道许多老员工都没有被提拔,作为新员工显然被提拔会受到许多人的嫉妒。这便是生活,老板不能为了一个人而损害众多人。所以,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的急躁而损失机会。
悲观思想会成为你升迁的绊脚石
有些抱怨者因为看到了社会与学校的差距,产生了一种悲观心理。在人力资源工作中有一种说法,叫做“围城心态”。这些人总是对后来的毕业者说这类似的话:“唉,没毕业的想找工作,想在工作中施展才华;工作了的,想念学校生活!”这就是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这种思想不但会存在,而且可能还将永远存在下去。
适当的“围城心态”并不会阻碍工作,但是如果严重了就会造成工作时萎靡不振。我们不妨把外部眼光移到内部:从自我内心去思考,不要把目光总是聚在企业和社会现实。不要总是一山望着那山高。我们不妨先努力地工作,即使踏踏实实地工作一段时间后,真正地融入到企业中,你就会发现以前看到的丑中也蕴含着一种美。
如果工作一定时间后仍然不能融入,这时再不妨考虑换一个环境。这样,才能不丢失机会。这个一定时间,一般来说最好应该在两年。如果时间太短,就很容易造成错失机会。
太自负而导致错失机会
其实,有些抱怨怀才不遇的人,并不是真的怀才不遇,而是因为自己的不良习惯和心态导致了他们错失机会,甚至逃避困难和问题,致使与那些有着相同境遇的人拉开巨大的差距。所以说,真正让你怀才不遇的人就是你自己。
这些抱怨者主要的性格缺陷就是敏感、好强、急躁、自恋等。其中,最明显的性格缺点就是自负。
在现实生活中,自负的怀才不遇者,常常因为别人一句无意的品评,可能就会导致他们愤怒,轻者口角相争,重者大打出手,如此下去人际关系越来越糟。可以想见,任何一个团体都不可能容忍人际关系太差的人存在。即使你做过的贡献再大、能力再高也不可以。其实,这种情况在古代经常上演,现在也仍然会出现。
在官渡之战中,曹操听说许攸来到,曾经赤脚相迎。然而最终,许攸被杀,曹操并没有惩罚杀他的将领。许多人都说曹操这个人是奸雄,然而在这件事情上,似乎很少有人批评他,原因就在于许攸这个人后来以此狂傲无比,使得日后非但没有建立过什么功勋,反而借此经常羞辱他人。造成天怒人怨的情况下,许攸也可以说是自取灭亡。
做事不主动,最容易错失机会
很多抱怨者,他们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任由发展机遇在身边擦身而过,并不是因为他们看到机会而熟视无睹,而是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主动去争取机会。
做事不主动,从来不愿意主动地思考、主动地工作,更谈不上主动地争取机会了。往往,一个人发展的机遇出现的时候,并不是以它的本来面目出现的,而是藏身于各式各样的事务和状况中。善于把握机遇的人,肯定也是一个善于争取机会的人。因为他知道,只有主动地做事,主动地开展工作,才有可能从纷繁复杂的事务中找到机遇,并去利用它。
如果你是一个懒人,那么,请不要以怀才不遇者自居。因为一个从不争取机会主动做事的人,他的所有才干、能力、才华、技术都将等于零。
诚然,在工作中,不能作出越轨的事情。但是,一味地循规蹈矩,老板交代什么就做什么,不去想事情的前因后果,也不去想工作如何改进、是否需要提出另外的工作去补充,那只能是工作的机械手。在这样的工作状态下,无论多久,也不会有发展良机砸到你的头上。
抱怨者愤世嫉俗
抱怨者喜欢在自己境遇不济时,总会有楚狂人陆接舆同样的心态。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又有诗写道:“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诚然,在不得志时,想到那些不流于世俗而纵歌山间的隐士的心态可以理解,这种联想会让人感觉很畅快。如果旁边再有一些饮料或啤酒,手舞足蹈的喝上几口,就非常有韵味了。然而,喝过、疯过之后,请你扪心自问一下:我真的要离开吗?我真的愿意放下追求而归隐吗?
显然不能,我们还要养家糊口,照顾妻儿和父母。既然不能你又何苦愤世嫉俗呢?喝过、疯过之后,还是请放下这种抱怨和不羁的心态,踏踏实实,脚踏实地做些对自己未来和前途有益的事情。现在,我们就不妨分析一下为什么要愤世嫉俗,它真的是真实的吗?
当我们把愤世嫉俗的心态作为常态的时候,肯定有客观环境因素。但大多还是自己的问题。怀才不遇者的愤世嫉俗,很少是因为真正的路见不平,大抵是因为自己受到了伤害。而且有些事情也并不像他们说的或自我认为的那么光明正大,更多的是带有一丝“酸葡萄”的味道。
也许我们经常听到过这样的话,在市井路边两个正在聊天的人会对社会上的不公正现象表现出无比切齿痛恨的愤慨。但是,往往他们也会承认,如果他们占据相对的资源优势也会做出相同的行为。“有权不用,过期作废”这种话往往不是出自某些官员或当权者的手里,更多的是出现在对权力痛并羡慕着的街谈巷议中。
往往,我们看到怀才不遇者都表现出或多或少的愤世嫉俗,在这个时候,你需要弄清楚的是:你是真的愤世嫉俗,还是因求不得而愤世嫉俗?理解了这个之后,我们再来看看应该如何办。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人对职场环境嗤之以鼻,认为环境不好、领导不公正等等,或许真如他所说的不堪,也或许只是他的主观臆断。被这种不公伤害到的,不仅仅有当事人自己,还有其他的人。
这样的话,对于那些抱怨者,应该有两种选择:一是想方设法在这个环境中发挥自己的作用,从而使自己的地位得到提升,从而改变这种现状;另一种,则是既然明知这个环境与自己不相容,自己又在短期内无法改变它,不如另谋高就,在另外一个环境中发挥自己的潜力。应该说,这两种方法都是可取的,关键是看自己是否非要在这个环境中得到提升不可。
Betty是从一家外资企业跳槽进入某家大型国企的。习惯了四年外企管理生活的她,对国资企业中的人际环境和工作作风表现得十分“不感冒”。尤其是她所在的办公室部门,其所有的工作目的就是对领导负责、让领导满意,这在Betty看来是十分不可思议的。并且,办事效率之低下和官僚主义、平均主义作风更令Betty感到头疼。
在员工评比过程中,领导告知她,个人工作的成绩仅仅是评取的标准之一,甚至是最不重要的。而其他诸如工龄、职位高低乃至是否成家、上下班的远近、是否独生子女家庭都是要考虑的因素。因为这样才能让员工觉得公平,不会闹事。
Betty在听完这个标准后表示了不理解和愤慨:这样能使企业能做得好吗?如果这也叫公平那么还有公平可言吗?但是,有着冷静思维的她在回到家后想了一个晚上,第二天还是原原本本地按照单位原来的评选原则开展了工作。就这样,三年以后,Betty被成功地竞聘为办公室主任。
由于她对这个企业的环境和规则了解得了如指掌,她轻松地通过各种方法解决了一系列“挠头”的困难问题,并且在办公室内制定了新的、他认为科学的管理办法,同时兼顾员工的行为习惯制定了一系列补充措施,渐渐地,她成为了单位领导眼中不可或缺的人,她的管理模式也得到了上级的肯定。现在,Betty已经成为这家企业的大区经理。
显然,对于提升自己来说,有时候,忍耐是为了更好地改造这个环境,并在其中立足。我们再看看另一个例子:
某市的一位年轻书法家,在通过个人的努力后,他成为了该市书法家协会的一个副理事。做了几年之后,他发现,这个位置只是让他处理一些事务性的工作和出席会议,自己的爱好和能力根本没有展示的机会。同时,协会里纷繁复杂的人事倾轧也令他不胜其烦,他开始对这个协会彻底的失望。
显然,在心理上,他属于愤世嫉俗的那一种。但是,他选择了一个比较明智的做法——他辞去了这个副理事的职位,而自降为书法家协会的一个普通会员。这样,在这个环境中他得到了“眼不见为净”的自在。于是,他把业余精力放在了开设个人设计工作室上。几年间,他在这方面成为了该市的名人。
退一步,海阔天空,离开有时候能让你远离那些你所厌恶的世俗,从而打拼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抱怨者做事浮躁
浮躁的人喜欢抱怨,抱怨的人更会因为抱怨而变得浮躁,从而失去改善自我的机会。什么是浮躁?浮躁就是做事轻浮、没有恒心。在心理学上,它是一种病态心理。心理学家们为此列了以下几个表现,我们来看看,那些抱怨者是不是这样。
1.做事心神不宁,总是想入非非
抱怨者总是在事情还没有做,便开始谋划各种美好的结局,幻想着成功后的喜悦、他人钦佩的眼神、领导和管理者的重视等等。可是一旦遇到问题,他们往往就会不知所措,从而产生慌张,最终由此产生天公不作美、他人害我不得功成名就的心理。
2.做事前跃跃欲试,做事时慌乱无措
抱怨者做事之前,因为想到了美好的结局,往往激动得手舞足蹈或是夜不能寐。但是做起事情的时候,就会因为临时出现的各种问题超出了自己的预料,就会显得有些慌不择路。慌乱间让问题从眼前溜过,等问题爆发或者别人提醒的时候才如梦方醒。或者做事只顾前不顾后,把本来井井有条的事情变得纷乱复杂。
3.喜欢冒险,忽略缜密思考
抱怨者事前也在考虑,但这种考虑往往不是考虑会出现什么问题,而是如果成功了会有什么。因此,他们往往为了这种美好的结局甘愿冒险。明明事情还没有准备好、解决问题的条件还不成熟,他们便跃马上前。结果被困难、问题杀得人仰马翻。
尽管抱怨者有着上述问题,但也不应该将问题全部赖在他们头上,毕竟目前整个大环境弥漫着浮躁心理。但是,这并不能成为逃避责任的原因。同样是在社会浮躁的前提下,为什么人家成功了。而身怀才能的我们却失败了?因此,问题还是要从自身去考虑。
是不是因为我们有着攀比心理和模仿心理?因为有了攀比心理,你看人家获得了成功,而我一点也不比他差甚至也该比他强。所以,便有了盲动心理?老百姓有句俗话,叫做“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人家成功有人家的路径,你成功就应该有你自己的路径。根据自己的条件去摸索如何成功。而不是为了攀比而去模仿。为了戒掉浮躁心理,我们不妨做好以下几件事情。
1.研习他人成功路径,解剖自己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