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你也没订个时间,看看最多能借几天,人家借走了,等离开这书院再还,你也不能说我什么不是?
再看看,还有人一下子借走了四十五册书的!您一下子能看完这些吗?就不能给别人留点儿?锦书打心眼儿里觉得这样的人,真是不好,自私自利外加抠门儿!
今天,还好,一整天下来都没有人过来借书,锦书还在奇怪,难道是这里剩下的书那些学生们都看过了,不高兴看了?
其实,锦书不知道的是,因为她第一天来熟悉事物,院长和魏先生都吩咐了今天藏书室关闭一天,不借书也不还书。
锦书乐的轻松,就着手边的竹简和毛笔,就将自己的想法写了上去,怎么说这以后都归自己管了,照这么下去,等到自己离开的时候,铁定会少很多书,若是院长将这些算到自己头上怎么办?她的那点儿月钱,可不够赔这些金贵物品的!
中午的时候,还有个小童子送了饭过来,锦书摸了摸怀里的两个馒头,眼睛放光,想不到这里还提供吃食!虽然这里的菜跟上辈子那是没法儿比,不过那也比这黑乎乎的糙面馒头强太多了。
看着那白面馒头,锦书都有了想哭的感觉的!
她来了这里个把月了,第一次看到这白面馒头,热泪盈眶,那是感动的!
咽了咽口水,锦书将那白面馒头揣进了衣服兜里,然后拿出来自己带过来的黑馒头,就着书院的菜啃了。
这样的场景,苍凉无比!凄惨无比!让人忍不住都要抹一把伤心泪!
却不想,这一幕却被远处的两个老头看在眼里。
“她怎么不吃书院的馒头?是她带过来的比较好吃?”老魏边吃边问着,隔着藏书室的门,隔壁就是两个老头休息吃饭的地方,门被稍稍打开了一点,边将锦书这边的情况瞅了个清楚明了。
院长咽下了嘴里的馒头,想了下说道:“我听浩直说他家里还有个弟弟,或许,这是他带给弟弟吃的吧。”
“哦,我看那小子趴在那儿写写画画一早上了,不知道他到底写了个啥?”
“说不定是要呈给我们看的,再等等吧。”
老魏已经吃完了,看着曾院长问道:“你是真的打算收他为弟子了?”
院长点头,颇有些感慨的说道:“是啊,好久没见到眼睛这澄澈透明的孩子了!不是不谙世事的清澈,而是,如看透世事一般的明悟。这是个好苗子,先在观察两天看看。”
“你到现在也就收了一个弟子吧?是该再收一个了,说不定还能再出一个寒门宰相呢!”
“你个老小子,谁不知道你是大名鼎鼎的帝师啊!不用用这种方法提醒我!”
这话说着,老魏脸上也闪现出自豪的神色,如今世道安康,太平盛世,人人都赞叹当今皇帝治国有方,殊不知,这皇帝跟王爷可都是他的弟子!
锦书在书院已经工作了五天,也终于习惯了每天将近三个小时的步行,还记得头两天的时候,每天回到家里,锦书都感觉双腿酸痛的不行,晚上睡觉怎么也睡不着。
然后一天晚上泡脚的时候,锦书忽然心血来潮,或许滴两滴灵水进去泡泡脚会好很多,向来是想到就做的锦书立刻就滴了两滴进去。
脚刚放进水里,一股温热的感觉就袭上来了,锦书感觉,双脚从未有过的放松,腿也没那么酸了,等到泡完之后,那水已经微微有些泛黑,想来应该是身体里的杂质被排出来了。
“哥,你这么累,每天要走这么多路,以后还是不要去了,要不我去也成,我也认识字的,爹爹教了我不少,哥你也教了我很多啊,我去也没问题的。”
看着锦书晚上回来时,哈欠连天,一脸疲惫的样子,锦涛就觉得自己好没用。
想起每天晚上都能吃到锦书带回来的白馒头,锦涛心里就一阵难过,好想自己快快长大,这样就能照顾姐姐了。
锦书泡完脚,对锦涛说道:“将这个帮我倒了,然后锅里还有点热水,你也来泡泡。”
“恩。”
没多久,锦涛便打了水过来,锦书趁着试探水温的时候,滴了两滴灵水进去,然后笑着对锦涛说道:“水温正好,来试试。”
“恩。”
“哥,等我长大了,换我照顾你!”
锦书知道,看着自己劳累的样子,锦涛小小的心里也不好受,微微一笑,对着锦涛说道:“锦涛现在就能帮着我做事了呀,刚刚不是还帮我倒洗脚水来着。我们的锦涛,已经是个有用的小大人了。”
“恩,以后我都帮你倒洗脚水。对了,今天小白已经能跑能跳了呢,还有后院种的那些,已经长高了许多。”
“这些都是锦涛的功劳呀,在家有没有好好温习我给你留下的功课。”
锦书翻看了一下家里的书简,只有一卷残破不堪的《论语》还有几册《左传》便没有了,竹简已经被翻的破烂不堪。
以前杜父教锦书和锦涛读书,也是仅限于认字,至于那些书籍,也是交了家里有的那一卷残缺不全的《论语》,上面只有学而篇,还是不全的。因为《左传》还不适合锦书和锦涛学习,就没有教,现在锦书教导锦涛的便是《论语》。
锦涛一脸自豪的回道:“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那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
“恩,昨天哥哥有教过,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是不是做到了尽心尽责?与朋友交往有没有不守信用?学习的功课有没有温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