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女一亮相,就引来众多好友的疑义,他们(她们)对这个名字百思不解。其实作为刘家女的我,也在想这个事,我无论从哪个角度说,都不应该姓刘。
我的父亲姓张,在爷爷的爷爷那辈子从山东还是其他什么地方,总之应该是人口稠密的地方,逃到黑龙江,占了块地讨生活。到了爷爷那辈儿,哥几个商量再也不能不识文断字而受识文断字的人的欺负了,就一起凑钱让排行最小的爷爷来读书,爷爷考取了当时这一带的最高学府——齐齐哈尔师道(相当于现在的师范大学)。
在那个年代,知识分子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应该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所以识文断字的爷爷并没有给家族带来任何的不受欺负的因素,而爷爷却落下了一辈子不喜欢干活的毛病。
在齐齐哈尔师道读书时,爷爷唯一的收获是认识了我奶奶,我奶奶也在那里读书,只是低他一两个年级。我奶奶也不姓刘,我奶奶姓王。其实一开始我奶奶也不姓王,姓李。在清朝末年,我奶奶的爸爸在清朝做官没有做明白,家里被抄,我奶奶的妈妈把只有四五岁的奶奶送给了辽宁一个王姓商人,临了,只对奶奶说了一句话:“孩子,你快逃命去吧!”奶奶在世时,总叨咕让我去找她的哥哥李福生,说他在保定府。
话说到这,我不是姓张就应该是姓王,再或者应该姓李,但我都没有姓,我还是姓了刘。
谈婚论嫁时,我应该叫庞张氏,改姓庞,我的先生叫庞某某,小名叫庞诗人。此外,还有一个在我博客上抗议说,我应该叫潘家媳的潘姓者,他是诗人最好朋友,所以,他经常开玩笑,说,朋友的老婆他多少是要沾点光的。
其实上述因素我都考虑了,我最应该姓张,其次姓王或姓李,也可以姓庞,实在不行了也可以姓潘的,但我力排众议,选择了刘姓。
我出生时,我的妈妈一看是个女孩儿,心中暗喜,她认为她终于有了继承人了。如果是儿子,那时我已有了哥哥,妈妈也没有动这念头的,因为续香火的任务总是由男性完成的,爸爸是不会给的。而现在她有女儿了,是女儿,爸爸总可以让给她的啊,这样想着,妈妈就对我爸爸说了,“这个女孩儿姓刘吧,名字我起好了。”
爸爸一听,说:“使不得,可使不得啊,我好容易得一女儿怎么能姓别人的姓呢?我也已给我女儿起好名字了。你可不要瞎整啊!”
于是我今天的张姓名字便在父母的讨论中随意地产生了。
今天,我有了博客了,我在给我博客起名时,我想到了刘姓,我可以姓刘啊,我要实现妈妈的愿望啊!
刘家女就这样产生了,源于我的妈妈是独生女,姓刘,她家里已经没有任何的后代了,需要我来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