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5200000040

第40章 长物与戒之在得

题目的“长(zhàng)物”来于《世说新语》,意为多余之物,其后沿用,多指可有可无之物(如金石书画之类,有固然好,没有也无不可);“戒之在得”来于《论语》,意为不应贪,原是警戒老朽的,这里扩大范围,把不老朽而贪也包括在内。两者之间加个“与”字,具慧目的诸君立刻可以看出,我是想说,不要费力(精力加财力)追求长物。可是,与我交往较多的人会“以子之矛陷子之楯”,说“你当年为什么也费力追求?就是现在,你不是还在断断续续买砚吗?”这其间,还有几位,有时拿新买的长物来,最多的是砚,让我看看好不好,价若干值不值,如果有款识,并问真不真。且说这几位中有一位,贪心强而经济力量不足以副之,每次来,必问许多问题。我答不胜答,而想加重说的只是一句,最好不费力干这个。显然,对于贪心强的人,这样含混的一句必不能产生劝阻的力量。要说理由,而说就一言难尽。难尽,还因为头绪纷繁。要答,又要力所能及,只好,一、限定范围,只说砚;二、图自己方便,想到哪里就说哪里。

买砚,目的与昔日大不同。昔日,写字都用毛笔,也就都要用砚。三家村,绝大多数穷困,端溪老坑、宋坑,歙石金星、龙尾,不说买不起,甚至没听说过。用砚,都是由串乡卖文具的人的手里买,紫色的称为紫石,青色的称为青石,几乎都是就地取材,勉强能用,价钱便宜。高档砚只在少数上层人物中流传,可以至上,如李后主、宋徽宗;最低也要是士大夫,如金冬心、高南阜之流。但不管位高或略低,他们买得佳砚,总是既可玩又实用。现在不同了,写字,绝大多数用硬笔;极少数用毛笔的,也是多用墨汁,很少磨墨。于是买砚的目的就成为单纯的玩,或说,中游,欣赏,上游,玩古董。只是玩,与三家村的用就有了大分别,是要质量好,值得玩。这,我的经验,由起码到升高,有三个条件。一、要石(其他材料如玉、铁、澄泥同)质好。

何谓好?曰润,或者加细说,是外柔内刚,细而不滑;由作用方面看,是发墨,即磨墨,可费时少而汁细好用。接着一个问题就来了,一方砚到手,或看或摸,何以知是润或不润?口无能为力,只能靠经验,而且时间越长越好。二、要形态好。形态,包括块头和做工,如厚重比小而薄好,方正比细长好;花样,古朴自然比细碎庸俗好。分辨这方面的高下,也要靠经验,还要加上个人的修养。三、最好还能有古意。所谓古意,可以指时代早,可以指有名人款识;两者相比,后者常常更重要,因为更容易使人发思古之幽情。这会带来更大的困难,是如何能够断定款识是真的。概括说也是靠经验,具体说就很难。但作为举例,可以说说常情。造假是为赢利,名人的价高,大名人的价更高,所以造假款识总是造名人的,如苏东坡、米元章、黄莘田、纪晓岚之流。又所以看见名人款识,先要这样想,“百分之九十九是假的”,不要存侥幸之心,换为这样想,“也许是真的”。

留下百分之一,是容许实物为自己辩护,比如款识是王虚舟,石确是清初坑,石质上上,字风格对,刻工好,想法就可以变苛刻为宽厚。但也只能说“大致真”;说“必真”,还要有更有力的证据,最好是有砚谱作证或流传有序。石质上上是个有力的担保,因为石质好,价钱高,造假是不肯投资太多的。石的年代也可以算做有力的担保,因为,比如清朝晚年做假朱彝尊款识,通常是用清朝晚年出坑的中下级石,用清朝初年石的可能是很少的。这就又引来一个问题,是如何能够断定石出坑的年代。当然也要靠经验,看多了,比较,才可以了解个大概。还是说款识,一般说,无名的人,款识几乎都是真的,因为造假,不能多卖钱,唯利是图的人是不会干的。说“几乎”,因为可能还会有例外,例如我见过一方砚,款识是“素娘画眉砚”,就有可能是洞悉男书呆子心理的砚工造的,素娘,名不见经传,可是男书呆子见到,会幻想“微闻芗泽”,于是罄阮囊易之,也就认了。

对贪心强而经验不丰富的人而言,以上所谈就给他送来第一个困难,是见到实物,不能分辨好坏真假。所以他想学。可是我没有能力教。自己本领有限,一也;没有教具(真假实物,对比),二也。有时万不得已,为报不耻下问的人的期待之诚,只好空口说白话,谈一点点辨伪的经历。大致可以分作两类,一类是一见便知的,另一类是略思索而知的。先说前一类,可称为低级伪品,市面上流行的,绝大多数是这一类。只举两方。一方是一个熟人拿来让看看的,端石,有茶盘那样大,背面乾隆御题,石质下等,嘉道以后坑,字非乾隆风格,总之都不对,当然是假的。另一方是在西单商场一文物店所见,端石,手掌那样大,背面叶小鸾款识,诗也是“天宝繁华事已陈”那两首,刻工不坏。这砚(指真的那一方)是有名的文物,曾在龚定盦手,名眉子砚,推想应是歙石。可是这一方非歙石,且是嘉道以后坑,又侧面没有“疏香阁”三字,也是都不对,当然是假的。

再说后一类,可称为高级伪品,市面流行的,像这样的也不多。只举一方,是多年前在琉璃厂一碑帖店看见的,端石,长方形,很厚,四侧面都刻名人款识,记得有黄莘田、王虚舟、余田生,刻工很好。商店视为上等货,藏在内柜,定价二百元(其时一般像样的不过二三十元)。一友人有意收,让我看。我看看,断定是伪品,根据是:一、石质至多只是中上;二、四个名人款识,看不出说的是同一方砚。对我的推断,友人半信半疑,直到他发现其中一人的款识是由他处翻的(直幅变为横幅),他才由半疑变为全疑。这能翻就使鉴定有款识砚的真假,比鉴定书画的真假更难,因为在书画上能够看到墨笔的痕迹,在砚上只能看到铁笔的痕迹。同一种工,把同一款识刻在两方砚上,凭款识辨砚的真假就成为此路不通。就是不同时代的不同砚工,只要技能不相上下,刻同一款识,辨别真假也必做不到。所以为玩而买砚,追古意,困难很大,不幸这困难又不是三朝两夕之力所能克服的。

以上是连昔日也包括在内的泛说。务实,应该说现在,那贪,困难就会更大。困难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佳砚难遇,二是价钱太高。其实,这两种情况是同一种祸乱的后果。这祸乱是,有权有力者发疯,革文化之命,历史文物是文化的一部分,要除,于是群起,如红卫英雄是除别人的,战栗的民是除自己的,大家一齐动手,就说只是个把月吧,所余就无几了。而自然规律或历史规律,如韩非子所说,时移则世异,世异则备变,人亡政息,不革文化之命了,文物逐渐并很快就由阶下囚上升为贵宾,公,保护,收藏;私,图利的走私,图玩的搜求。专说砚,求过于供,经济规律就插入,表现为品甚低而价甚高。

我没有多余时间和精力,听说劲松每星期日上午有地摊的旧货市场,很热闹,不想去看,连询问情况的兴致也没有。可是上面说的那位贪心强的人有兴致来描述情况。只说最近的一次,来访,拿出一方端砚,说由劲松地摊买的,“他要六百元,我给他二百元,想不到他就卖了。”我看看,石质中等偏下,清朝晚年物,无盒,如果在大革命前,识货的贵贱不要,不识货的,最多出二元,而今身价竟提高百倍!据这位说,还有高得出奇的,是一个小澄泥砚,卖者说非八万不卖,已经有人给一万八。我笑了笑,然后仍不改以诚意待人之道,转为说正经的,是最好不追求这类玩意儿,因为情况已经与我逛地摊、小铺时候大不同。

为了增强说服力,我应该说说彼时的情况,以证明那时候无妨玩玩,现在大可不必。分别在于,那时候遇见佳砚不难,而且价不高;现在就正好相反,常常是割筋动骨而所得非劣即假。举我自己的所遇为证,地摊与小铺各两方。明末清初坑龙尾歙石,侧有梁山舟款识,人民币二元。端溪子石,背有三多画玉并女史小像并题,袁大头二元。以上地摊。松花石玉兔朝元砚,圆形,周围乾隆题(估计同形式不少,充上赏),人民币二元。清初坑端石,有俞瀚、袁子才等款识,人民币七元。以上小铺。试想,我头脑里有这样的先入为主,怎么敢到劲松地摊去徘徊呢?不敢,是自知不能适应新形势。其实是也不值得适应,所以对于那位贪心强的,我总是固执己见,劝他戒之在得。

可是我仍在断断续续买砚,如何解释?也不是一两句话所能说清楚。总的说,是与那位贪心强的人有大分别,他是努力追求而未必有所得,我是行所无事而多有所得。这自我陶醉的说法,含意或内容很杂,索性就顺水推舟,不避乱杂,说说。一种,我买砚,不是缘木求鱼式,而是守株待兔式,具体说是,有些是产歙砚地的一个熟人寄来,有些是卖澄泥砚的人送来,室中安坐就可以到眼前,先看而后摸之。一种,砚皆新制,无所谓假。一种,都够得上物不坏而价不高,商业意识,钱出手,物入手,值。

一种,写些不三不四的,编辑大人未退稿,并寄来稿酬,如果暂时不用它换柴米油盐,就会大发其愁,放在什么地方有二怕,一丢失,二贬值;存入银行也有二怕,一费事,二也是贬值,如果恰在此时有砚来,则各种怕可一扫而光。一种,砚数增加,我那方“半百砚田老农”印章就成为写实而非妄语。一种,加重的,比如来个葫芦花样的小金星砚,刻工精致,金星多而亮,外罩楠木盒,置之案头,闭门面壁,感到“今雨不来”之苦的时候,看看它,就会像是也可以得些安慰。最后还可以说一种更重的,如不久前,一个新相知来了,表示关照,我感激而无以为报,询问,知道还没有砚,乃从案头取一方赠之,人生旅程是恍惚的,能够在磬石质的砚上留一点点鸿爪,不是很好吗?

写到此,一想,糟了,如果有人问,“你这戒之在得的主张还能自圆其说吗?”我将如何答复?想了想,是应该退让一步。但也只是一步,那就成为:如果你得天独厚,偶尔去一次,就以不伤筋动骨之价买得真顾二娘,我必提二锅头一瓶登门致贺;如果你每集必到,跑三五个月,以伤筋动骨之价换来纪晓岚款识,仍是假的,那我就奉劝,还是听从孔老夫子的话,“戒之在得”为好。

同类推荐
  • 边缘人札记

    边缘人札记

    主要作品有:《徐刚九行抒情诗》、《倾听大地》、《伐木者醒来》、《梁启超》、《守望家园》、《绿色宣言》、《长江传》、《地球传》等。,本书为“青年精读书系”之一。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徐刚。1945年生于崇明岛西北角,世代农人之后
  • 东鳞西爪集

    东鳞西爪集

    本书分三辑:风俗人情、禽兽鱼虫、草木花果。作者从历代画家常撷之入画的某一种题材入手,阐述其文史渊源、民俗特征、审美导向,旁征博引,娓娓道来,同时细说画境、画意、画法、画理,既具有宏观上的认识性,又具有操作上的实用性。
  • 一日三秋

    一日三秋

    收录了著名散文家及评论家韩小蕙女士历年来散文精品凡30余篇。其中既有写老北京的生活趣闻,又有且行且思的精彩体会;既有拍案而起的意气风发,又有煎茶煮酒的闲情雅趣。文笔隽秀,构思精美,让人在享受文字之美的同时享受思想盛宴。
  • 年轻时做新鲜事

    年轻时做新鲜事

    本书主要收录:我十五岁那年、托翁的动手能力、“托尔斯泰灯”、静的等级、解剖我自己、享受安宁、慢半拍、对一朵花微笑等等。
  • 谁在摆渡那份刻骨铭心的爱

    谁在摆渡那份刻骨铭心的爱

    彼此欢愉,只是时空不对,谁心里没点乱七八糟的爱呢?也许你爱上过这样一个人,千回百转,无法泅渡;当然,到最后才发现爱上的只是心目中的幻想;也许她爱过那样一个人,也会有幸运的,不偏不倚,眼眸对接,青春的日子,烟花烂漫。不管怎样,那些曾经的青春和爱恋,默默关注,都随着时光愈走愈远,只是记忆是个奇怪的机器,偷偷喜欢,走过就会被铭刻,被祭奠
热门推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江南烟雨塞北雪

    江南烟雨塞北雪

    “江南烟雨塞北雪”,作者把现实生活与艺术想象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与读者促膝交谈,娓娓道来。至情至理,亲切感人。给人以轻波摇梦、低吟浅唱的情韵,很有几分耐人品嚼的味道。特别值得一读的是“谁主沉浮”这篇。作者构思奇巧,立意新颖,哲理性强。读后既让人感到无奈,苦涩、沉重、惋惜,又耐人思索与回嚼,并久久不能忘怀。黄河系列文笔流畅,语言优美,感到句句有诙谐,字字是真理。黄河是个大题材,从涓涓细流,到融汇百川,千回百折,奔流不息。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走访过她,讴歌过她。作者的黄河系列中的“一任西行”、“心诉”及“雪落黄河静无声”等都值得一读。故乡与怀旧系列,作者构思巧妙,入情入理。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翻天

    翻天

    初出尘世,入剑宗,刷地下赏金榜,捕深海美人鱼。开遗址古墓夺陨落神器。层出不穷的法宝,神奇瑰丽的道术,各色各样的美人。翻天覆地,唯我独尊!
  • 喜丧

    喜丧

    李东文, 70后。1999年开始学习写作,以小说及情感专栏为主,曾在《天涯》《长城》《十月》《西湖》《长江文艺》等杂志发表小说,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读者》等转载。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读佛即是拜佛:地藏菩萨传

    读佛即是拜佛:地藏菩萨传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藏菩萨金乔觉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还是新罗国17岁的王子,在战场上带兵打仗,抵御倭寇。在登基成为国王之前,意外痛失好友,自此一蹶不振,整日游山玩水,不务正业。幸而在金刚山山顶遇无名老僧点化,浅尝佛门智慧,心有所悟,国王也不当了,转身出家,法名释地藏。
  • 明朝能臣王崇古和张四维

    明朝能臣王崇古和张四维

    在明朝的历史上,值得一提的是晋商,鼎盛时期的山西商人,足迹遍布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极大推动了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 潇湘水绕话红楼

    潇湘水绕话红楼

    金玉缘成,宝玉娶亲之时,黛玉灵魂出窍,来到太虚幻境,得警幻仙姑点拨看清了贾府人的嘴脸!对亲情,黛玉心灰意冷,但没落的贾府千般谋划,百般算计,终于,一个月黑风高之夜,被设计出府,成为贾府巴结攀附北静王府的筹码!没落的贾府把希望寄托在她身上,她会如他们所愿吗?面对那水溶不屑的眼光,孤傲的林妹妹,能否赢得北静王水溶的爱慕?冷漠、不屑、关心、爱怜、动心、用情、长路漫漫,曲折多多~隆重推出雨若非彤的好文《红楼之玉溶潇湘》喜欢红楼的亲们可以看看哟。      又有人加入了,栖霞公子的红楼
  • 魅影暗香

    魅影暗香

    想她陈然一个18岁的如花少女竟然在成人的当天被拐来了一个陌生的朝代,这也就算了,可她发现自己在这次浩劫后基因变异了。天呐,地啊,我陈然的生命究竟是有多悲催啊!两年洗礼,她摇身一变,成为赫赫有名的大盗。开玩笑,那些个宝贝,可是我人生命途的关键啊!什么骁勇善战的将军,温柔腹黑的王爷,似敌似友大王通通一边去,我要为天下黎明百姓着想,我是多么圣母啊!可偏偏还有不要脸的小屁孩屁颠屁颠地跟着自己,别别别,我可是有夫之妇啊!才不要带个拖油瓶依仗天涯,虽然谁是拖油瓶还不一定。师傅啊师傅,你死前也把话说清楚啊,不明不白的算怎么回事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