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5200000035

第35章 蒲 团 礼 赞

有了众人皆视为喜事的喜事,住房由借住的一间将扩大为自己有使用权的三室一厅。我是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喜是多年朝夕与共的残旧书,一直蜷缩在床头屋角,可以借添书柜之机,得个优哉游哉的栖息之地。惧是怕搬家,诸多麻烦,一也;常会见到的白发师友,真水假山,以至窗外长杨顶上的鹊巢,将成为难于见到,二也。但时移则事异的形势不会因喜或惧而有变,只得务实,准备搬。搬之前,还有众人之事。一是内装修,要求是脚踏,光亮加软绵绵;眼看,斑斓缭乱;外人走入,心里艳羡,口里赞叹。孩子愿意从众,我说可免,理由之小者是省钱省事,大者是可以离羲皇上人近一些,心里安然;至于外人看着如何如何,外人也是人各有见,我没有过多的精力和兴趣去窥伺别人的脸色,不如我行我素。

二是添换家具,很多人乐得换,于是糟糠之桌椅等就下了堂。我是坚持这也可免,理由之一是“利”的,如木板床,已经睡半个世纪以上,惯了,也舒服,就不必改为席梦思;之二是“义”的,旧桌椅之类,数十年相伴,至少有苦劳,因为房新了就把它赶出去,不忍。还剩下添一项,空间大了,就不能不算计一下。为残编断简置备坐卧之具,即书柜,很必要,买。人的坐具呢?孩子认为,为来宾,应该添置沙发。我坐过沙发,不是在自己屋里;自己没买过,因为贵,又没有地方安置它。这次像是有地方了,为来宾,尤其世俗视为高或贵的,也许宜于请来这至今仍用译音的洋玩意儿吧?这且不表,单说我自己,有随我60年以上的旧藤条椅可坐,地方大了,却想添置一件,不是旧的红木太师椅,更不是新的下有弹簧的沙发,而是山林精舍中禅和子坐的蒲团。

高明的读者立刻会想到,我是想走马祖、赵州的路,求顿悟。是这样吗?也是也不是。是,因为十几年前我诌《古稀四首》,其中曾说:“屎溺乾元参欲透,玄功尚阙祖师禅。”其时缺,现在依然故我,当然不反对补课。不是,因为多一些自知之明,确信自己天机和修养都过浅,最终也不会悟。那么,还想坐蒲团,干什么呢?也只是跛者不忘履,信天命之后,还想尽些人力而已。尽人力是有所求,所求是,比如一条线,一端是“凡”,另一端是“道”,生活都是立在这条线上,离凡近容易,离道近大难,坐蒲团就可以,至少是有可能,向道的一端移动一些。何以故?因为依传统,宴坐蒲团之上,要形同闭关,想些饮食男女之外的问题。想,未必能明白,但可以短时间离世俗远一些,这就好。以下择要说说这种情况。

坐蒲团有小要求,是坐的姿势,禅和子是跏趺,还要分为降魔、吉祥二式,我们家乡混而同之,曰盘腿;可惜我连盘腿也不会,幸而这关系不大,小的出入可也。大要求是深思,即佛门所谓“止观”,混各宗各派而言之,是思安身立命之道。安身立命,是不只有吃有穿,有室家能生儿育女,还要能活之外,心安理得,即自己觉得,活,有意义,死,无遗憾。显然,这必很难。还难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以中国的三大户为例,儒是志仁行义,道(教)是长生,佛是证涅槃,或往生西方净土。我是少信的常人,不敢高攀天堂或净土,但也不甘于拜金加享乐,浑浑噩噩走向盖棺,所以只能思中游的安身立命之道。中游,当然也就不能奔往山林精舍。但禅和子的“参”功还是值得参考的,所以最好是于沙发之外,也置备个蒲团,之后,奔走终日,甚至酒足饭饱之余,安返家门,就无妨在上面坐一坐,想想饮食男女、拜金享乐之“上”的一些事,以期生活的立脚点,由凡的一端,向道的一端移近些。

饮食男女、拜金享乐,之上是什么呢?大道多歧,只能说我自己的。主要是两种,都是玄远的,所以称为“上”。先说其一,是宇宙(或说存在)的本然和生命的价值。我们是宇宙的一部分(不管如何微不足道),有生命;还有“知”的能力,总当求对于我们的本原有所知。这不容易,而且再思三思之后,结果必仍是茫茫然。但能思就有好处,其大者是增加一些“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心印,其小者是就不会为不能提级增薪而跳楼上吊。心宽了,所见大了,离道近了,总是值得欢迎的吧?理由留到其二中说。这其二是上面提到的安身立命之道。理论上,安身立命有两条路。一条路是不求,即《诗经》说的“不识不知,顺帝(天帝,即自然)之则”,《老子》说的“虚其心,实其腹”。

但这是设想的伊甸园时代才可能的,至晚由传说的“始制文字”时期起,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于是剩下的就只有一条路,能活之外再求点什么,以期能够安身立命。这必要吗?理很难讲,只好就事论事。事是绝大多数人,活不成问题,却还是有烦恼,不能心安理得。而且连孔老夫子也不能例外,所以他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这道,就是能闻,也要继以思,思,就最好是坐在蒲团之上。有志者事竟成,肯坐在蒲团之上深思安身立命之道是有志,我想,日久天长,总会有所得,这所得,就是比日常什物远为有价值的什么。这什么,其性质为理想,为信仰(甚至带有宗教感情),其作用为使人向上,使无着落的心有所归。孟子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我想,这不同的一点点,主要应该表现在,人于生老病死之外,还深思安身立命之道,以求心安理得。然则蒲团之为用真是大矣哉。

誉为大,是泛泛说。至于我自己,回顾既往,瞻望未来,却是一言难尽。我赞扬蒲团,分明是欣赏禅和子的修持方法,可是对照禅和子的所求和所得(如果货真价实),就不能不感到惭愧。原因是我之所得,甚至连“信”也不够。所以实事求是,似乎应该说,只是略知“思”之为用而尚未有得。但思总是思了,用的方面总当有些表现吧?翻箱倒柜,居然找到两项。一项大,是知道安身立命之可贵,虽然对于理想的生活境界,还望道而未之见。另一项小,却是有形迹可寻,是对于下坠的世风,自信已经略有不随波逐流的能力。这类世风,也是一部二十四史,由望天颜山呼万岁直到为钱而无所不为都是。

随,逐,容易,因为能得世俗的所谓利,甚至荣誉。这利和荣誉,纵使是世俗的,不取,也要费力,我的经验,这力就要由坐蒲团来。又回到蒲团,就不能不想到禅和子,也就不能不想到禅和子的高级所求,破情障。与破情障相比,抗世风终归是微末小节,不说也罢。而说起破情障,我就真是“玄功尚阙祖师禅”了。如何补救?也只能寄希望于坐蒲团。我是还没有置备蒲团,也就还没有坐,对于情障,也就可以说,还有希望破。但希望终归是希望,事实真会成为有志者事竟成吗?这只有坐蒲团之后才能知道。至于之前,想到《庄子·齐物论》篇所说,“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不能不感到,人生终是太难了。但是语云,死马当活马医,所以室内有空地,仍以从速置备一个蒲团为是。

同类推荐
  • 年轻时的思绪

    年轻时的思绪

    仰望碧空如洗的蓝天,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看着案头整理好的文集,我很欣慰。这当是自己作为妈妈送给儿子步入少年的一份礼物吧!同时,也算是自己人生历程中收获了的褒奖和鼓励后的回报。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作为家庭的一分子,我们每个人都享有自己的权利和承担应尽的义务。人人都盼望有一个幸福美好的家,却不是所有人为此付出努力都能追求到想要的结果。对此我深有感触。
  • 评点李渔:《闲情偶寄》、《窥词管见》研究

    评点李渔:《闲情偶寄》、《窥词管见》研究

    《评点李渔:<闲情偶寄>、<窥词管见>研究》是杜书瀛先生关于李渔最新最全的一部专著。他借鉴中国古典文论中特有的“评点”的形式,研究李渔30余年,对清代戏曲家、理论家李渔两部重要著作《闲情偶寄》和《窥词管见》进行全面、系统而深入的校勘、注释和评点。他对李渔研究的理论内涵的发现和阐述,多有超群出众处,自1982年推出《论李渔的戏剧美学》开始,《评点李渔:<闲情偶寄>、<窥词管见>研究》作者杜书瀛,陆续出版了一系列李渔研究的专著,成为享誉海内外的李渔研究专家、行家、大家
  • 鲁迅散文全集

    鲁迅散文全集

    鲁迅先生一生创作了两部散文集,《朝花夕拾》和《野草》。这是公认的。从情感和诗性的意义上说,还应该算上《两地书》。这是一册特殊的文本,它记录了鲁迅先生和他的女学生许广平从相敬到相知的心灵历程。
  • 周恩来在重庆

    周恩来在重庆

    换言之,在这九年期间,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尤其是影视作品多有反映。长征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重点战役几乎都有所反映,周恩来在重庆前后计九个年头。诚如我当年写电视连续剧《长征》的时候,周恩来在延安以及其他地方的活动,自周恩来逝世三十多年以来,略述或不述;二、全剧笔触的核心是,周恩来的人格魅力。经与金冲及、冯蕙、廖心文、黄允升以及李准、仲呈祥、李硕儒等协商:一、全方位反映周恩来在重庆的战斗生活。为此,他对党、对人民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同时,他在重庆期间指导党的地下工作、与中统和军统斗法等所显示出的机警、灵活的胆识就从略了。在这期间,但没有一部全方位反映长征的电视连续剧
  • 汉魏六朝诗鉴赏

    汉魏六朝诗鉴赏

    该书选收了汉、魏、晋、南北朝及隋代诗歌九百余篇,力图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文学发展的角度,鉴赏、评价这一时期绚丽多姿的作品及其光辉艺术成就,帮助读者比较全面地了解这一时期的文学发展状况。
热门推荐
  • 婚后试爱

    婚后试爱

    “宋安然,我警告你,别让我再看到你动她一指头,否则我会让你生不如死,滚。”看着宋嘉美脸上的掌印,孟泽坤嗓音已经是阴沉万分。安然怔怔的捂着自己脸,被孟泽坤眼中的狠戾惊得忘了动作,呆呆的站在原地望着他,希望他可以告诉自己刚才那些话都是假的,可是,他却再也没有看她一眼,微暗的房间内只剩他轻声哄着怀中女人的柔声细语,那是她从来都没有听到过的温柔。看着这刺眼的一幕,她木然的转过身,踉……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无上狂尊

    无上狂尊

    陆青阳,魂穿异世,带着游戏中医师技能穿越神州,化身儒门书生,挑战儒门礼法和道德,征战异世各路天才强者,以医师技能为辅,争霸天下,成就一代雄主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这样说话办事最给力

    这样说话办事最给力

    为什么有的人空有旷世才学,行走世上却举步维艰;为什么有的人看似资质平庸,却能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呢?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说话办事的本领有多高。如何把话说好,如何把事办好,这绝不是一个小问题,而是关系到你一生的重要课题。
  • 警路留痕

    警路留痕

    本书的作者是派出所的所长,多年的警察工作让他经历了各种类型的案件。本书即是作者从警经历的真实记录,书中不仅包含了对现实生活中真实案件的介绍,情节惊奇,让人觉得匪夷所思,触目惊心,也有作者的文学创作,如小品剧、漫画、诗歌等,以及作者对生活、工作和人生的一些感悟。
  • 人生何处不离人

    人生何处不离人

    穿过多情的雨季,寻觅江南繁华的旧梦;是谁品一盏清茶,倚栏静静地远眺,等待那朵寂寞的莲开;是谁乘一叶小舟,在明月如水的霜天,打捞匆匆流逝的华年;又是谁折一枝寒梅,是谁撑一把油纸伞,书写俊逸风流的诗章?全书收录39篇清新美文,江南婉约派实力作者白落梅全新角度解读唐诗。共分成六辑,每一辑主题不同,带给读者不同的心灵享受。在一场文化与历史的盛宴里洗涤心灵,倾注热情,修磨心性,超越美学。在新颖的唐诗与散文完美的交融里,让读者品尝文字的韵味,体悟人生的真理,探索自然的永恒
  • 激励不用钱

    激励不用钱

    心理学强调,人的需求是多层次的,物质的需求属于最低层次的需求,所以简单的金钱激励一定是最愚蠢、效果最差的激励方式——也许有些人拿高薪就有干劲,但他们绝对不是企业的中坚力量!本书提倡非金钱的激励方式,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非物质激励的方法,结合大量发生在知名企业里的真实案例,既有完善员工激励制度的方法指导,又有激励员工的技巧展现,相信不同层级的管理者都能从中受到启发。
  • 每天一堂哲学课

    每天一堂哲学课

    人生就是完成自己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哲学,哲学无处不在,其实它并不深奥,越是简单,越有智慧,越有解脱烦恼的力量。以生活为琴,以知识为谱,与哲学大师一起修行。每天一堂哲学课,浸润自己的心灵,丰富自己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