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3300000001

第1章 引言

我曾偶然得到一个笔记本。这笔记本的封皮是绛紫的,似乎还有一些烫银图案。但由于年代久远已模糊不清。那时还是七十年代,好像是一个早晨,我去学校上学。我初中是在一所叫“中山门中学”的学校就读,班主任是一个很年轻的女老师,平时总笑眯眯的,但对于迟到或违反其他纪律的同学从不手软。因此,我每次去上学就总是脚步匆匆,惟恐踩着电铃进去。后来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我成年以后,有朋友取笑我,说我走路的样子总像要去赶火车。在那个早晨,我正匆匆赶往学校,忽然发现路边有一个老女人推着一辆小车在慢慢地走。

车上装满破烂东西,有压扁的纸箱,有玻璃酒瓶,还有一些旧报纸和旧书籍,显然是要去废品收购站。就在这时,那摞旧书籍突然引起我的注意。我发现,在这摞旧书中夹着一个笔记本。当时它只露出一个角,但从翻捲起来的页纸上还是能隐约看到一些字迹。我凭直觉判断,这应该是一个很久以前的笔记本。于是,我就朝这老女人走过去。我在当时并没有太多想法,更没想过这笔记本上会记录什么重要内容。我只是爱看旧书,因此对这个已经泛黄的笔记本有些好奇,想看一看它究竟是什么年代的,上面又写了些什么东西。我走到老女人的面前问,您要去废品收购站?老女人站住了,看看我,用袖子捋了一下头发说是啊。

这时我才发现,这老女人脸上的皱褶里渍了一些尘土,身上还扎了一件蓝粗布围裙。我立刻明白了,她应该是入户收废品的,那时做这种营生的人很多。我看一看这老女人,又看看她车上的废品,然后指一指那摞旧书中夹带的笔记本说,这个……卖给我吧?

老女人朝我指的那个笔记本看一眼,问我,你要拿去写字?

我想了一下,点点头说是,我想用它写字。

她笑了笑,立刻抽出这笔记本拍了拍递给我说,拿去吧。

我没想到这老女人竟会如此爽快,一下不知该不该接受。

老女人又说,你们学生写字用得上,卖了就只是废纸了。

我说,我……给您钱吧。

她摇摇头说,不值钱的。

我坚持说,我一定给您钱。

她想想说,那就……给几分钱吧。

我立刻掏出兜里所有的硬币,大约6分钱递给这老女人,然后抽出那个笔记本就匆匆地走了。在当时,6分钱对我已是一笔不小的款项,足够吃一餐早点。可是我并不后悔,反而有些兴奋,觉得花6分钱买了这样一个笔记本很值。在这个早晨,我赶到学校时还是迟到了。但不知为什么,我的班主任老师只是看我一眼,并没有说什么。这节课是历史课,我的班主任老师刚好是历史课的科任老师。她当时正在讲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反国民党军队第五次大围剿那段历史,我们的中央主力红军如何决定战略转移,又是如何撤离中央苏区开始著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我在座位上坐定,过了一会儿,才拿出这个刚刚得到的笔记本。这时我才发现,这个笔记本的确已有些历史,它显然被水浸泡过,有的页纸已经粘在一起,只要稍稍一揭就会破碎。我正在小心翼翼地摆弄这个笔记本,突然看到眼前的地上有一双脚。我抬起头,发现班主任老师正笑眯眯地站在我的面前。她向我伸出手说,拿来。

我看着她,迟疑了一下。

她又说,拿来。

我只好把笔记本递给她。

她将这笔记本轻轻翻着看了看,突然盯着我问,这东西,是哪来的?

我愣了一下,想想说,是……我家里的。

你家里的?你家里怎么会有这东西?

我一下被她问得无言以对。

班主任老师又看看我,将这个笔记本在手里轻轻掂了一下,就转身朝前面的讲台走去。我立刻明白了她的意思,她掂这一下的意思是说,这个笔记本被没收了。我的心里一下有些沮丧。下课之后,我立刻去办公室,想把这个用一顿早餐钱买到的笔记本要回来。我走进办公室时,发现班主任老师正在很认真地翻看这个笔记本。她看见我,立刻将笔记本放进抽屉里。她对我说,你对我撒谎了。她又说,我曾经说过很多次,一个人无论犯什么错误都可以,但就是不能撒谎,因为这关系到品质问题,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我看看她,小心地问,我撒什么谎了?

老师问,这个笔记本,真是你家的吗?

我立刻不再说话了。我虽然还没有来得及看这个笔记本上的内容,不知它究竟写了些什么,但我知道,班主任老师一定看明白了,因此她从内容断定,这个笔记本应该不会是我家的。这一次,我最终还是没有要回这个笔记本。因此,我也就始终不知道这笔记本里的内容。直到我初中毕业时,我仍然念念不忘这个笔记本的事。在我临离开学校的那天,我又一次去找到班主任老师,向她提出,现在我要毕业了,那个笔记本应该还给我了。但让我没有想到的是,班主任老师听过之后稍稍愣了一下,眼里闪了闪告诉我,那个笔记本忘记放在哪里,已经找不到了。当时我立刻看出,她在撒谎,因为她说这话时眼神有些游移。但我没有任何办法,既然老师说找不到了,也就只能是找不到了。

这件事一直到我去农村插队时还始终耿耿于怀。

若干年后,我从农村考上大学,又回到这个城市。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到母校看望那个当年的班主任老师。我见到她说的第一句话就是,现在,那个笔记本应该还我了吧?这个老师当时的反应让我大感意外,事情已经过去这些年,我只是说了这样一句没头没脑的话,她竟然立刻就听懂了。她笑眯眯地看看我说,你还记着这件事啊?

我说是,我一直记着这件事。

她又稍稍迟疑了一下,就拉开办公桌的抽屉拿出那个笔记本。我发现她已经为这笔记本包了书皮,用的是一种很光滑的画报纸,而且折叠得整整齐齐有棱有角。她小心翼翼地拿在手里看了看,然后递给我说,拿去吧,这里边的内容,很有意义。

她又说,你这样的年轻人,应该……好好看一看。

但是,我这一次却并没有听老师的话。我又重新得到这个笔记本自然很高兴,也总算长长地舒出一口气,就像是一件心爱又珍贵的东西失而复得。但这种感觉过去之后,也许是觉得它既然已经属于自己就不必再忙于看,加之刚刚进入大学校门,读的又是数学专业,就一头扎进数学中去,竟将这个笔记本的事放到一边了。当然,这期间我也曾粗略的翻看了一下笔记本里的内容。我发现本子上记录的竟然都是30年代发生在江西赣南乡村的事情,有农民打土豪分田地的事,还有一些关于红军内部的事,有些事情看得懂,也有些事情看不太懂,尤其一些会议记要几乎不知所云。但我一下明白了一件事,我初中的班主任老师之所以如此看重这个笔记本,就因为她所教的历史课刚好涉及到这个年代的事情。

但是,我只是大致看了一下,这件事也就过去了……

让我没有想到的是,这个笔记本在30多年后竟显现出它的重要意义。

这时我已经以写小说为业。2010年春天,我接受了一个特殊的采访任务,要深入到赣南老区去寻找当年红军的足迹,同时也寻访中央苏区人民在那个特殊年代“闹红”的历史。有关部门的领导还为这次活动取了一个很有意义的名目,叫“作家走进红色岁月”。但是,时光毕竟不能倒流,“红色岁月”也是岁月,岁月一旦流逝是无法追溯的。正如一个历史学家所说,“历史是即存的现实,因此不可重现”。所以,要想重新走进这段历史就只能借助史料。按我以往的习惯,在每一次深入生活之前都要先做好充分的案头工作。我知道,江西的赣南地区应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摇篮,当年的中华苏维埃政权就诞生在这里,也成长在这里,而后来红军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也是从这里开始。因此我意识到,在这片不寻常的红色土地上一定曾发生过许多动人心魄的故事。我为此通过各种渠道找来大量的史料和相关资料。这些资料浩如烟海。我准备为自己结一张网,在这些史料中打捞灵感。

但我很快发现,这种想法太幼稚了。这就如同将一片渔网撒向太平洋。

也就在这时,我突然又想起当年的那个笔记本。幸运的是,这个笔记本还在,我竟然很顺利的就在书柜中一摞读大学时的教程中找到了它。这时,当年的那张画报纸书皮已经有些破旧。我小心地将这画报纸打开,就又露出了里面的封皮。由于又过去很多年,封皮的绛紫色似乎更深了,但透过这深深的绛紫仍能看出当年的顔色。它当年一定是非常鲜艳的红色,像血一样鲜红。我又仔细看了一下,渐渐辨认出,烫银的花纹竟是一个镰刀斧头的图案。在这图案的下方似乎还有一行字迹,遗憾的是,字迹已经糊模不清。

我用了一个下午又一夜的时间将这个笔记本一口气读了一遍。由于我这时已经翻阅了大量史料,对那个年代的背景和具体情况有了更多了解,因此很多内容一下就读懂了。

我终于了解了这个笔记本里所记录的内容。

我被这些内容震撼了。

我推测,这个笔记本的主人应该是一个记者,或者是红军或苏维埃政府里一个负责宣传工作的干部,而且应该是一个有一定文化的男性。因为他的字迹刚劲有力,有明显的男人特征,也很帅气,而且在页纸上还留有班班点点的焦痕,这应该是他吸烟时落下的烟灰。我在心里想像着,这个笔记本的主人是一个什么样的男人?他也许戴一副那个年代特有的黑边圆框眼镜,或许还戴着一顶灰粗布的八角帽——当然,也许没戴,因为那时候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一顶这样的帽子的。但他一定有胡须,而且是很硬的胡茬,我曾在一份史料中看到,当时的普通战士和一般干部是没有刮脸刀一类卫生洁具的。

这个笔记本上记录的内容很丰富,有当时红军的一些宣传口号,有各级苏维埃政府的工作情况,甚至还有一些乡村里支援红军工作的具体事例。而更让我感兴趣的是,在这个笔记本中还记载了许多鲜活的人和事。这些事情有的轰轰烈烈,有的生动悲壮,还有的读来令人感叹不已。从笔记本中所记录的内容看,时间跨度是从二十年代末到三十年代中期,但主要集中在1934年秋至1935年夏,也就是红军开始长征前后发生的事情,尤其记述了一些红军长征后发生的事情。这些事都是在以往的史料和类似题材的文艺作品中从未见到过的。

我就这样,将这个笔记本又连续翻了几遍。

我渐渐发现,这个笔记本中所记述的内容有一个特点,或许是因为笔记本的主人一直深入在基层,因此他所采访和记录的都是一些非常具体而且普通的人和事。这对于我这样一个专写小说的人当然再有意义不过。在我动身去赣南深入生活之前,又将这个笔记本反复看了看。随着我对那段历史越来越深入的了解,也就更加读懂了这个笔记本中所记述的内容。我觉得这笔记本就像一个富矿,几乎每一次挖掘都会有新的发现。我经过仔细筛选,最后在笔记本中选定了将近三十个人物,其中有红军战士,有游击队员,有地下工作者,也有普通百姓,更有普通的农村妇女。

我就这样带着这将近三十个人物的原型去赣南深入生活了。如果说,在去赣南时,这将近三十个人物在我的头脑中还只是一些历史人物,那么来到赣南,尤其深入到老区腹地,当我看到这里的山峦河流和生长在坡上的竹林,呼吸到樟树散发出的特有气息,立刻就有了一种被水浸泡的感觉,而头脑中的这些人物也像鱼一样鲜活起来。不仅是鲜活,我还觉得他们在不断地清晰,不断地丰满,渐渐有血有肉,甚至在冥冥之中与我交流,向我讲述着他们各自的故事……当我从赣南回来时,便越发有了一种奇妙的感觉,我似乎可以向这些人物询问他们当年的一些细节,甚至可以随时拿起手机与他们通话。

但是,当我决定将这些人物写出来时才突然意识到,我又要面对一个选择。我是把他们一个个写出来,还是将几个人物放到一个人的身上?这对于我,应该是一种两难的选择。好像是在一天深夜,我突然想明白了。在那个特殊年代,又岂止这将近三十个人物,在整个赣南,包括当时的闽西和粤北乃至全国会有多少像他们一样的人。因此,这其实只是一个简单的文学问题。当我想明白这一切,这些人物似乎在向我微笑。

我懂了,他们也同意我这样的选择……

同类推荐
  • 德伯家的苔丝(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德伯家的苔丝(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女主人公苔丝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中,家里靠一些小生意糊口。有一天,苔丝的父亲听说自己是古代贵族德伯的后裔,便要求女儿去一个自称也是德伯后裔的富老太婆家攀亲,希望能得到经济上的支援。但苔丝却在那里被老太婆的儿子亚历克诱奸。几年后,苔丝在她做工的奶牛场与牧师的儿子安奇尔·克莱尔相爱。新婚之夜,她把自己昔日的不幸向丈夫坦白。但是丈夫非但没有原谅她,还抛下她只身前往巴西发展事业。苔丝断了生计,加上父亲病故,她觉得自己有责任照顾家人的生活,而这时亚历克又对她百般纠缠,绝望中的苔丝只能被迫与道貌岸然的亚历克·德伯同居。
  • 流浪者

    流浪者

    《流浪者》是邓一光早期创作的短篇小说集。《流浪者》作者早期的短篇小说多反映其生活所在地四川和武汉等地的民情风俗,地方色彩粗重,叙事技巧朴实无华,目光向下,多反映底层的人和事,具有较强的现实观照力。
  • 猎爱全城

    猎爱全城

    毕竟,他是她身处绝境时的救命恩人,近在咫尺,也是沈氏黑金集团的幕后掌门人。对他的暗恋将是今生今世都不能说出的秘密。然而,那冷峻背后的成熟,那严肃表面下的温柔,灰姑娘到豪门的距离,那世人眼中的霸气和一个人时候的孤独,无不像巨大的磁场,将她牢牢地吸住…… 一场突如其来的事故,更远似天涯。 她曾经以为,让她从心底里萌生了猎爱的勇气和信心。 当誓言被时间消磨,历经波折的她,能否守得云开见月明?
  • 温凉盏

    温凉盏

    《温凉盏》,满汉合璧写本,现仅存于日本京都大学图书馆。这是一部罕见的以满文“单字还音”的珍本。全书以口语创作,其中大多以说书内容出现。考据本书,要么根据弹词改编,要么是满文作者的一种创作习惯。
  • 从女孩到女人

    从女孩到女人

    调酒师是一个特别的人,他叫dark,是个南方人,有着清秀的面庞和不羁的笑容,笑容里满是无所谓,让女人不敢依靠。樱子却无畏,她本就是不再爱的女人。她是一个不停行走的女人,从女孩到女人,她一直在路上,就为了等一个男人义无反顾的对她说:“我要带你走。”
热门推荐
  • 追男到古代:白菜别跑

    追男到古代:白菜别跑

    三年前 方然:王爷,我老稀罕你了,你就让我追一下你呗。 秦慕白(不屑的眼神):我一点都不稀罕你,你别老缠着我。 三年后 方然:我已经不稀罕你了,你别在我跟前碍眼。 秦慕白(不屑的眼神):谁让你以前稀罕我来着,现在想甩我?没门!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婚姻七日谈

    婚姻七日谈

    站在高屋建瓴的视角,把每个人的婚姻分为七天,每一天都相当于婚姻的一个阶段。在每个阶段,婚姻中的人们都将面临各种各样的考验,这些考验都围绕着拥有幸福的婚姻而生。书中以生动翔实的故事为依据,对如何经营好每一个阶段的婚姻、收获幸福进行了抽丝剥茧般的分析论证,并为融洽夫妻关系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中风食疗菜谱

    中风食疗菜谱

    《中风食疗菜谱》精选了近百种适合于中风患者的食疗一菜谱,你能在短时间内享受到食疗的好处,并且其菜肴色、香、味俱全。《中风食疗菜谱》内容丰富,科一学实用,易学易懂,非常适合中风患者以及患者家属使用。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大汉遗梦 :凤仪天下

    大汉遗梦 :凤仪天下

    穿越成汉朝的一个小女孩也就算了,竟然还会在“母亲”的按排下嫁入皇宫,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这一切,都太疯狂了!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感恩做人 敬业做事

    感恩做人 敬业做事

    感恩是做人的根本,敬业是做事的根基;感恩做人、敬业做事,你的生活和工作将会大放异彩!本书针对职场人士感恩心与敬业精神的缺失,阐述了感恩做人、敬业做事内涵及相互关系,并结合职场实际案例,进行深入探讨与分析,旨在帮助找出根由、分析原因、解决问题。
  • 听心痛的声音

    听心痛的声音

    是最好的朋友,曾经靠过对方的肩,握过对方的手,亲过对方的脸颊,抱过对方柔弱的身体,我们手牵手,也曾不断地在对方耳边说:“我们永远是好朋友。”可是。小甜,丢丢,又从什么时候变得分隔两世?!--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