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只是一个普通的工人,一辈子生活在乡下小镇上。他吃苦耐劳、忍辱负重的品格,铺就了平平淡淡、与世无争的一生。一如农人耕种的那一方稻田,又如供人饮用的一泓清水,父亲的生命里没有半点的风光和传奇。或许正是这样,朴实、敦厚的父亲做成了我最真实和最可以膜拜的父亲。父亲不是书里的人物,他的一生只为自己的平凡而活,或者为自己担负的责任而活——比如为他深爱的儿女而活。父亲正是凭
借了他的简单而实在的人生,在儿女心目中活成了父亲的样子,以致在他生前和身后,他投放在儿女感情上的重量,颇有类同于几分美国人可以不在乎国家总统,却用心拥戴自己的父亲一样的味道。
诉说我的父亲,无异于诉说一种平凡,而平凡,可以说是一种道不尽的绵长和琐碎。但如同说不尽春天,却可以细数春天里的微风、白云或草地……
我是父亲最小的儿子。“爹疼满崽”这句话,常常成了父亲爱的天平向我倾斜时搪塞哥哥姐姐们的托词。大概是在我10岁那年吧,我生病躺在了县城的病床上。一个阳光蛮好的冬日,我突发奇想,让父亲给我买冰棍吃。父亲拗不过我,便只好去了。那时候冬天吃冰棍的人极少,大街上已找不见卖冰棍的人。整个县城只有一家冰厂还卖冰棍。冰厂离医院足足有一华里地,父亲找不到单车,只好步行着去。一时半晌,父亲气喘吁吁满头大汗跑回来,一进屋,便忙不迭解开衣襟,从怀里掏出一根融化了一大半的冰棍,塞给我,嘴里却喃喃说道:“怎么会化了呢?见人家卖冰棍的都用棉被裹着的呢!’,母亲看着这一幕,又好笑又心疼,点着我的额头责怪道:“你个小馋鬼,害你爸跑这么远还不算,大冬天把你爸棉袄浸个透湿,作孽啊!,”而父亲在一旁看着美美吃着冰棍的我却爽朗地笑了。那一笑,直到今天仍是我时常回想父亲的契机和定格。
初二那年,我的作文得了全省中学生作文竞赛一等奖。这在小镇上可是开天辟地头一遭的事儿。学校为此专门召开颁奖会,还特地通知父母届时一起荣光荣光。父亲听到这消息,好几天乐得合不拢嘴,时不时嘴里还窜出一拉子小调。等到去学校参加颁奖会的那天,父亲一大早便张罗开了,还特地找出不常穿的一件中山装上衣给穿上。可当父亲已跨出家门临上路时,任性而虚荣的我却大大地扫了父亲的兴。我半是央求半是没好气地说:“有妈跟我去就成了,你就别去了。”父亲一听,一张生动而充满喜悦的脸一下子凝固了。那表情就像小孩子欢欢喜喜跟着大人去看电影却被拦在了门外一般张皇而义绝望。迎着爸妈投放给我的疑虑的眼神,我好一阵不说话,只是任性地待在家里不出门。
父亲犹疑思忖了片刻,终于看出了我的心思,用极尽坦诚却终究掩饰不住的有些颤抖的声音说:“爸这就不去了。我儿子出息了就成,去不去露这个脸无所谓。谁不知你是我儿子呀!”其实,知子莫若父。父亲早就破译出了我心底的秘密:我是嫌看似木讷、敦厚且瘦黑而显苍老的父亲丢我的脸啊!看着父亲颓然地回到屋里,且对我们母子俩好一阵叮咛后关上了门,我这才放心地和妈妈兴高采烈地去了学校。可是,颁奖大会完毕后,却有一个同学告诉我:你和你妈风风光光坐在讲台上接受校领导授奖和全校师生钦羡的眼光时,你爸却躲在学校操场一隅的一棵大树下,自始至终注视这一切呢!顿时,我木然,心里漫上一阵痛楚……这一段令人心痛的情结,父亲与我许多年以后都一直不曾挑明,但我清楚地记得,那一个黄昏我是独自站在父亲凝望我的那棵树下悄悄流了泪的。
父亲最让我感动的是我17岁初入大学的那年。我刚入大学的时候,寝室里住了四个同学。每个人都有一只袖珍收音机,听听节目,学学英语,很让人眼馋。我来自乡下小镇,家里穷,能念书已是一种奢侈,自然就别再提享受。后来,与其说是出于对别人的羡慕,还不如说是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我走了60里地回到家,眼泪汪汪地跟父母说我要一只收音机。父亲听了,只知一个劲地叹气。母亲则别过头去抹眼
泪。我心一软,只有两手空空连夜赶了60里地回到学校。
过了一段时间,父亲到学校来找我,将我叫到一片树林里,说:“孩子,你不要和人家攀比,一个人活的是志气。记住,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
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我正掂量父亲的这句话,父亲从怀里掏出一样东西放在我手上。伸开手来,正是一只我心仪已久的袖珍收音机。事后才知道是父亲进城抽了500毫升血给换来的。“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就是父亲这句话,让我在以后的日子里一次又一次地找到了做人的自尊,也得以让我活出一个男人的伟岸。
父亲没能活到60岁便猝然病逝了。记得父亲临终的时候,他将枯槁的手伸向了我。我将手放在父亲的手心,他极力想握紧我的手,但已无能为力了。他努力的结果,却是让自己颓然地流下了两行清泪。这是我第一次看见父亲在儿女面前流泪。就在那一刻,还压根儿顾不上对父亲尽孝道的我终于发现:无论儿女多么自信、坚强,天下父母总希望能呵护他们一生的呵!是的,父亲虽然没能扶携和目送着我走更长更
远的路,但父亲一生积攒的种种力量已渗透到我生命中来——我的生命只不过是父亲生命的另一种延续。
父亲一直活着。因为,在我的心里,父亲永远是一尊不倒的丰碑,更是我堪以默读一生的精神。
人生感悟
父爱是一本无字的大书,它没有多少华美的章节,有的仅仅是那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朴实无华和绵延不绝的深情厚意。父亲是最质朴的,又是最聪明的,他读懂了孩子的私心,成全了孩子自私的愿望,同时却用大树下的深情注视来了却自己的心愿,父爱如斯夫。
丑继父亲爹爹
文/雪小禅
那年,她才10岁。
10岁生日那天,她的爹再也没有从井下上来,瓦斯爆炸后,她的爹,永远地离开了她和娘。
娘几乎哭瞎了双眼,一年之内,头发全白了。
娘说:“孩儿,娘带你走人家吧,这样你就能上学了。”
她哭着哽咽着说“好”,因为再坚持下去,娘也要累死了。
娘带着她嫁人了,是远方表姑说的男人。她不愿意离开家乡,那男人就说:“那我去她家吧。”
她第一次看到他,惊住——他怎么这么老这么丑?和她亲爹比,他好像老了不止lO岁,眼睛小得只有一条缝,已经是满脸的褶子,有50岁了吧?她看到他就烦。
这个男人娶了她娘后,也去矿上千活了,发了工资,一分不少地全交给她娘,下了班,买花买糖葫芦给她,期望她叫他一声爹。
她偏不。
娘让她叫爹,她执拗地说:“凭什么?我爹爹已经死了。”他站在一边,尴尬地笑着说:“那就叫叔吧。”
叔她也不肯叫,嫌他邋遢,而且吃饭没吃相,“呼哧呼哧”的。
14岁时,她到镇上读初中了。每个周末,他跑来接她,家里只有一辆自行车,娘不会骑,只能他来接,一路上他问长问短,她答得少,因为觉得没必要和他说。同学问她:“那个接你的男人是谁?”她冷漠地答:“一个远房亲戚。”
但他每次来看她,都会带好多好吃的给她,他说:“你娘让我带给你的。”后来有一次她发现,娘并没有带东西给她,是娘说漏了嘴,娘说:“家里用钱紧,这个月就不带什么给你了。”
但是她还是收到了他送来的饼干和奶粉,他说:“你娘说了,你正长身体呢,要多吃点有营养的东西。”
虽然来自农村,可她觉得,自己并不比那些城里的孩子吃得差。她知道,是这个男人关心着她。那时,她小小的心里,有了些许的温暖,但那一声爹爹,她是叫不出的。
她考上了高中,他说:“不如,我们搬到城里去吧。”
娘反对,说:“搬到城里做什么?怎么生活啊?”
他说:“为了孩子啊,孩子要到外面租房子住,我们怎能放心得下!再说,城里的钱要比这里好挣些,矿上马上就要不行了,我得多给你们娘俩挣点钱,孩子还要上大学呢。”
那时她17岁,拧着衣角想哭。上高中的费用很高,他凑不够学费,去卖了血。抽屉里,有他卖血的单子,她是偶然看到的,那上面写着他的名字——刘大苍。很恶俗的名字,看得她想掉眼泪,她说:“叔,谢谢你。”
他不好意思地笑笑,搓着手:“一家人,说什么谢不谢的。”他不善言谈,却总是和她找话说。有一天她听到他和娘说:“这孩子多可怜,10岁没了爹,如果我再不对她好点,心里说不过去啊,明天是孩子生日,你问问她喜欢什么,咱俩送她。”
那是第一次有人给她过生日,是他亲手擀的面条,还有他送给她的一匹小马,布的,花十块钱从集镇上买来的,因为她属马。她吃着面条,觉得心头哽咽。
为了她,他们全家搬到了城里。
他在街上做了修鞋匠,娘摆了水果摊。她天天要路过娘的水果摊和他的修鞋摊,他永远在那里忙碌着,有时看到她,他总是说:“你等等。”
他的鞋摊旁边,挨着一个面包店,还有一个烤红薯的。有时,他会给她买一块面包;有时,会买一块烤红薯,然后笑呵呵地继续修鞋。
他一笑,眼睛就更小了,她呆呆地站在风中,举着那块烤面包。
她知道,他挨着面包房很近,可她肯定,烤面包他一次也没有舍得吃。
那时,她有了和他相依为命的感觉。
不幸的事是在她高二的时候再次发生的。
她的娘,突然倒在水果摊上,再也没有醒来。她想,她是个苦命的孩子,没了爹,又没了娘,从此,她靠谁?
他说:“孩子,不要哭,有叔呢。”
是啊,她还有个叔!她的丑叔!她和这个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男人将会如何?没了娘,他还会管她吗?还会在这个家里待下去吗?是不是还要娶一个女人做她的后娘?
他什么也没有说,还是早出晚归,给她做饭,嘱咐她多吃饭。她学习忙,她的衣服全是他洗干净后叠好的。
一年后,她考上了重点大学,他拿着那张录取通知书哭了,他说:“叔准备喝点酒庆祝庆祝。”
那时,她想叫他一声爹,但她还是说了一句:“叔,我去给你炒两个菜。”
她上大学,要很多的学费。他回了趟老家,把家里的老房子卖掉了,他说:“以前总想老了还乡,现在不想了,卖了以后供你上学,只要你上出学来,叔就放心了。”
她是带着他卖房子的钱去上大学的。
他每月寄来生活费,她知道,那是他一块钱一块钱攒起来的。那些钱,经历了多少风吹日晒啊,他的头发已经白了,脸更黑了。
后来,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托福,去美国之前,她回家与他告别。
那是她第一次见到他流眼泪,他说:“孩子,外国要是不好就回来,不要担心叔,我会过得很好。”
她也哭了,说:“叔,我担心你一个人……”他就哽咽着说:“没事,叔是铁打的人,你放心。”
她走时,他去送她,她说:“叔,回吧,您多珍重。”他挥着手,风吹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