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凯旋而归时,西班牙女王为他举行了庆祝大会。
在宴会上有人满不在乎地说:这没有什么了不起,大陆本来就在那里,不过正好被他碰上了。
哥伦布听后,没有直接回答别人的挑衅,而是拿起一个鸡蛋,对在座的人说:“先生们,你们当中有谁可以使这个鸡蛋竖立起来吗?”在场的人面面相觑,无能为力。
只见哥伦布拿起鸡蛋,将它往桌子上轻轻一磕,鸡蛋矗然而立,人们为之愕然,但仍有人不以为然地说:“这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熟鸡蛋本来就可以立起来的。”
这时哥伦布以极其平静的语调说:“是的,许多事物本来都在那里,可是有人将它发现,有人却没有发现,差别就这么一点。”
正是这么“一点差别”,使哥伦布冒着生命危险,历经千辛万苦,横渡大西洋,遇上机会“碰上了”新大陆。
我们与他们的差距在哪里?我们虽然有成功的雄心,却不敢冒险,那怎么能够实现伟大的目标?管理学理论认为:克服不确定、不完善性的最好的方法,莫过于组织内拥有一位具有冒险性的战略家。
在成功者的眼中,生意本身就是一种挑战,一种想战胜别人赢得胜利的挑战。希望成功又怕担风险,往往就会在关键时刻失去良机,因为风险总是与机会联系在一起的。
在一次跳高比赛中,德国人布斯成了众人瞩目的对象,而此前他一直是众多优秀赛手中的一个默默无闻的参赛选手。而在那次跳高比赛中,布斯就是通过冒险,取得了最辉煌的一次成功。
在那场比赛中,有很多优秀的赛手,其中包括奥运会冠军克柳金,上届世田赛冠军沃罗宁及世界纪录保持者索托马约尔等众多跳高名将。开始的时候,比赛进行得非常顺利,但是,当横竿升到2.30米时,气温骤然降到了10摄氏度左右,风也很大,忽然的变化肯定不适合跳高这一赛事。不过,还是有6人跳过了这个高度,其中包括布斯。横竿随着选手的成功,慢慢地升到2.33米,古巴的索托马约尔第一个飞身越过。这位创造了2.45米世界纪录的英雄,在跳过这个高度时非常轻松地笑了。他大概想:以这样恶劣的天气,一下就越过这个高度差不多可以拿冠军了。
然而,这个高度并没有成为众多选手的阻碍,俄罗斯的莱巴科夫和沃罗宁也是一次就越过2.33米,而且因前面失误少,名次排在了索托马约尔的前面,只有德国的布斯连续两次试跳这个高度失败。当时,其他的选手已经不把布斯当作对手了,因为,在那年的两次大赛中,布斯一次跳过2.30米,另一次仅跳过2.24米。但布斯并不这样想,他说:“我知道有10个人可以争冠军,我就是这10人之一能不能拿冠军关键是我能不能超过他们。”但是,此刻试跳只剩下了一次,如果按正常逻辑,布斯是拿不到奖牌的。可贵的是,布斯这次选择了冒险。
布斯横下一条心,直接要了2.36米。莱巴科夫、沃罗宁、索托马约尔第一次试跳2.36米都没过,他们第一次的失败,让布斯更看到了希望。他甚至给自己打气说:“如果你跳过了,那么你就是这场比赛的冠军。”这时,布斯振奋精神准备最后一次试跳,只见他跃起后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轻松飞过了横杆。跳过去了!布斯的教练向他挥挥手,他高兴地跳了起来,此刻,他已经不再关心其他选手的成绩了。因为,他的冒险已经突破了自己的最好成绩。幸运的是,莱巴科夫、沃罗宁、索托马约尔最后都没有跳过2.36米,布斯通过一次冒险,摘到了成功的桂冠。
“世界上有10人可以争夺跳高金牌,但我不会想到布斯,敢于冒险的本质成就了他。”瑞典的前跳高世界冠军斯特兰德赛后说。但偏偏就是他没有想到的人拿了冠军。
冒险的性格是好,是坏?可以有两种答案:不冒险则无大成:冒险则可获大机遇。因此有时候,我们确实需要挑战一下自己,尝试冒险获得的成功。即使输了,你也不用过于灰心丧气,因为失败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事情。
但我们推崇的“冒险”,是指认为做事情不可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主张在稳重决策的同时,还必须有一点儿“冒险”精神。看是否值得冒险,成功的几率一定要大于失败才可以冒险,而且,冒险不会给你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才值得冒险。
创新让你柳暗花明
人们在做某一件事之前,不可能百分之百地预见到未来的全部进程和结局。因此,创新,对于企业来说就是一种生存的活力;对于一个人来说,就是走向成功的动力与方向。对于成大事的人来说,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手腕”。总是跟着别人脚印前进的人,只能是碌碌无为。只有敢走别人从未走过的路,另辟蹊径,才能走向成功。
迈克尔.戴尔是一个成功者。当戴尔决定进入美国个人电脑市场发展时,著名的苹果公司和IBM公司已经占据了美国个人电脑市场的主要份额。应该说,戴尔进入市场的机会并不好,但是他在销售模式上采用了创新的理念,从而使同样的电脑以更低的价格进入了美国人的家庭。
20世纪80年代初期,是美国个人电脑业的起步阶段,著名的苹果公司与IBM公司已是电脑界行业老大了。当时电脑行业在销售电脑时的一般做法是:由电脑制造厂商生产出电脑之后,再配售给电脑经销商和零售商,然后再转由他们之手卖给集团用户和个人消费者。这种间接的销售形式是理所当然的做法,没有任何人提出异议。可当时仍在上大学的戴尔却认为,这种通过经销商这个中间环节的销售方式成本太高,为什么不能采取一种直接销售的模式,使个人电脑直接从制造商那里到达消费者手中呢?
那么,如何改进购买电脑的过程呢?戴尔的答案是:“把电脑直接销售到使用者手上,除去零售商的利润剥削,把这些省下来的钱回馈给消费者。”
1984年1月1日,迈克尔·戴尔开始了着手创业的准备工作,他以“个人电脑有限公司”的名字,向美国得克萨斯州政府注册了公司,并在当地的报纸上刊登了分类广告。最初的每个月销售额在5—8万美元之间。后来,随着业务不断扩大,戴尔就将“个人电脑有限公司”更名为“戴尔电脑公司”。到了1999年,戴尔电脑公司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个人电脑制造商了,而戴尔电脑公司的创业者迈克尔.戴尔也在全美国40岁以下富翁排行榜上名列第一位。
后来,迈克尔·戴尔在总结自己公司的成长历史时说:“戴尔公司能有今天的成就,不只是因为我们有能力,我们愿意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也是很重要的因素。我相信,机会既来自直觉,也要靠着对某个产业、事物或专业的狂热投入。戴尔公司的经验证明,人可以发觉并掌握大家原本以为不存在的机会优势:想要做到以非传统的方式思考,不必是天才,也不必是先知,甚至不用有大学文凭,所需要的只是一个构架和一个梦想。”
在夹缝中求生存,你必须善于创新,勇于创新,占据市场。用这种手腕去做事,成功的一定就是你。戴尔说的好,他愿意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从而创造出一种新的观念和新的模式!事实证明他成功了!
要创新,就必须有用逆向思维打破常规的决心,绝不能墨守成规。只有变化,只有创新,才能出奇,敢打破常规者,他的事业将注定有大的发展。
向妍靠lC卡起家。当时,中国市场上所有的lC卡电话几乎全部是进口产品,市场份额最大者为西门子。人们以为lC卡市场没有中国的地盘,面对外面群狼的进攻,只能举手投降。
几位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的电子技术研究人员却不甘认输,他们捕捉到lC卡技术的美好前景之后,这群穷书生想在完全没有资金,同时又非常缺乏市场营销战略人才的情况下将它产业化。
这时,毕业于南京邮电学院、深知这一科研成果巨大市场价值的向妍现身了。当时很多人阻止她,要她投资其他项目,认为这个项目没有发展前景,向妍不为所动,投资了50万元做启动资金,电子科大的科研小组负责全部技术问题,在电子科大租来的一间破旧教室里开始了研制工作,完成了资本与技术的结合。
他们经过创新研发出了国内第一台技术领先的lC卡电话机,并通过了有关部门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
向妍带着这部IC卡电话机来到邮电部,凭着过硬的质量和自信,一举获得了邮电部的认可。成都国腾通讯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向妍担任总经理,独立承担了邮电部9528号重点科研项目,成功地研制出了中国第一台IC卡公用付费电话机,填补了国产lC卡电话机的空白。经过两年的奋斗,国腾公司获得了邮电部的入网许可证,并成为了国内同行业中获得邮电部入网许可证最多的企业。
在向妍的有效领导下,国腾公司在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IC卡话机累计销售量达20万台,销售收入10亿元。在全国,IC卡公话市场覆盖地区已达到12个省市,包括北京、山东、辽宁、吉林、重庆、河北、湖南、江西、四川、贵州、陕西、青海等地。产品还进入多个发展中国家,并积极准备向美国等发达国家进军。
按常理说,外国的lC卡电话机已经优先占领了市场,从科技开发来说,何燕的电话机晚了一步,但是她从逆向着手,成功地研制出了中国第一台lC卡公用付费电话机,填补了国内空白。不怕外国产品的攻击,相反,还利用科技优势,积极准备杀个回马枪,向外
国发达国家进军。
国腾公司随lC卡电话的普及而为人熟知,其跳跃式的发展引起各界关注,目前已跻身全国103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之列,并成为国家909集成电路设计中心之一。
《草庐经略》上说:“虚实在我,贵我能误敌。”兵法上有“实则虚之”的谋略,然而,这都没有一定之规,关键要看个人的胆识和悟性。兵者,“诡道”也,所谓“诡”和“谲”之类的词语,在兵家那里是没有褒义和贬义之分的,这类词的意思无非就是一个,那就是变化。谁能变化得宜,谁就会取得胜利。在军事上,与其说是斗勇,不如说是斗智。而智,就是变化。所以我们要善变,不可拘泥于一格,否则就无法有所创新。
干开创性事业,需要足够的勇气,有时甚至需要冒险。要取胜,就必须懂得创新,这样你才能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都立于不败之地。
敢想敢做敢成功
世界上没有一件可以完全确定或保证的事。成功的人与失败的人,他们的区别并不在于能力或意见的好坏,而是在于雄心勃勃的决心、适当冒险的个性与采取行动的勇气。
在众多的读者眼里,梁凤仪只是香港一位著名的财经小说作者而已。其实,对梁凤仪来说,写作仅仅是一种业余爱好。在她的名片上我们会发现:“作家”只是其中的一个“头衔”。年过半百的她居然身兼不下20个社会职务,实在是一个非同一般的大忙人。
梁凤仪,在生活中扮演着作家、商人、太太三种不同“角色”,写作只占去她每天很少的时间,其余大部分时间还要协助丈夫管理广告、证券、房地产生意。同时,她还是一个家庭主妇。在如此众多的“俗务”中,很难想像她居然每年还能写两三部小说。那么,那些作品又是怎样写出来的呢?
“上天是很公平的,每天给你24小时,给我也24小时,那么我少玩两个小时,少睡两个钟头,写作的时间不就有啦。”原来是从“少玩”和“少睡”中挤出来的。
无论是写作还是经商,梁凤仪都称得上是“功德圆满”,家庭生活也很和睦,夫妻恩爱,儿子孝顺,快乐似乎总是围绕在她的身边。然而,集各种“宠爱”于一身的梁凤仪,同样有着人生的遗憾和情感的创伤。
梁凤仪所有小说的封面题字都出自同一人之手。他就是何文汇——梁凤仪的前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