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比尔·盖茨——普雷姆吉,居住在班加罗尔,他所拥有的不过是一辆破旧的福特汽车,而且他觉得再也没有什么比开车6个小时到附近的一个小山丘上去进行徒步旅行更让他喜欢的了。
在印度国内旅行时,他坚持与手下的工作人员一起坐经济舱。他在Wipro公司位于伦敦西部帕丁顿的新办公室对此解释说:“我们没有什么区别,这样会使你接近客观实际,我认为有太多的CEO失去了对客观事实的敏感,他们生活在一个不同的世界里。他们的全部机会是在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的生活水平与西方世界完全不同,他们怎么才能接近实际情况呢?”显然,普雷姆吉把与部下打成一片看成是避免脱离实际的一种手段,同时这也是他为人低调的体现。
低调能让人更好地看清脚下的路,从而也会走得更加踏实稳健。
古今中外很多能人伟人都是低调做人的典范,他们的成功得到了社会广泛的认同、支持和美誉。面对这个云谲波诡的世界,只有懂得低调做人的人,才能在社会的舞台上演好每一个角色,在人生的旅程中走好每一段路。
美国开国元勋之一的富兰克林年轻时,去一位老前辈的家中做客,昂首挺胸走进一座低矮的小茅屋,一进门,“嘭”的一声,他的额头撞在门框上,青肿了一大块。老前辈笑着出来迎接说:“很痛吧.你知道吗.这是你今天来拜访我最大的收获。一个人要想洞明世事,练达人情,就必须时刻记住低头。”富兰克林记住了,也就成功了。
南美独立战争期间的一个冬天,在某兵营的一个工地上,一位班长正指挥几个士兵安装一根大梁:“加油,孩子们!大梁已经动了,再使把劲儿,加油!”
这时,一个衣着朴素的军官路过这里,见班长这个架势便问他:“你为什么不和大家一起动手呢?”
“先生,我是班长!”班长骄傲地回答。
“噢,你是班长……”军官说了一声,立即下马,和士兵一起干了起来。
大梁装好后,军官对班长说:“班长先生,如果您还有什么同样的任务,并且需要人手的话,您尽管吩咐本司令好了,我会帮助您的士兵的。”
班长顿时愣住了——原来这位军官就是南美独立战争的著名领袖和统帅:西蒙·玻利瓦尔。
西蒙·玻利瓦尔崇尚的是一种低调人生。在人类的发展史上,类似西蒙·玻利瓦尔这样的事例真是不胜枚举。低调似乎是世界上很多名人志士欣赏和采取的一种共同的人生态度。
低调,是因为他们高瞻远瞩高屋建瓴,胸襟开阔眼光辽远,清楚地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低调是因为他们涵养渊深思想成熟,悟事精深学识广博,明白地洞悉趾高气扬指手画脚并不能主宰世事浮沉。
达.芬奇说得好:“微小的知识使人骄傲,丰富的知识使人谦逊,所以空心的禾秆高傲地举头向天,而充实的禾穗却低头向着大地,向着它们的母亲。”
当瑞典文学院宣布,南非作家J·M.库切荣获200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时,谁能想到,这位被誉为南非最好的文学家的库切,竟然“很少有人知道他”。
既然成就如此之高,那为何很少有人知道他呢.原来,库切是一个非常低调的人,两次获得布克奖之后都拒绝去伦敦领奖。而且,他喜欢独自生活,很少接受采访。最让人大跌眼镜的是,瑞典文学院官员在宣布完这个奖项后也说:“我们现在还没有联系到他本人。”
耐人寻味的是,不但库切如此低调,2002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匈牙利文学家凯尔泰斯也是如此。他获得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时,也是许多人都不知道他。《环球时报》在对他进行采访后的见报稿标题居然是《他很低调,他很孤独》。古今中外无数事实一再证明,文学创作是寂寞的、孤独的、纯粹的和高尚的事业,来不得半点浮躁,更没有捷径可走。
只有扎扎实实、矢志不渝、不追逐名利、耐得寂寞和孤独,方能成就大业。这或许也正是凯尔泰斯和库切攀上文学最高峰的奥妙所在。
“二战”时期美国名将,麦克·阿瑟给后人留下了一句名言:“即使你功成名就,也更要虚怀若谷。”
古人亦有云:“地低成海,人低成王。”生活需要低调,为人处世更不可不“低调”,低调代表着成熟和理性。低调的人,往往是人群中的不凡之人,也是最后的强者。唯有低调的人才能够在现如今的世态纷扰之中坚持淡定从容的志趣,以平和乐观的心态来面对风云莫测的人生。
纵观古今中外,很多有成就的人也都是低调做人的典范,他们的成功得到了社会广泛的认同、支持和美誉。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耳闻目睹了生活中的些许成功者在无休止的张扬和卖弄中不知收敛,终因树大招风而招致诋毁和劫难,威风扫地,甚至前功尽弃,这又是多么悲哀的事情啊!
所以,在这个波诡云谲的世界里,只有懂得低调做人的人,才能够在社会这个纷繁的大舞台上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够在人生的旅途中走好每一段路。从而在复杂的人际环境中绕开弯路,开创出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成就辉煌事业,演绎精彩人生。
得意之时,包住锋芒
每个人都是很平凡的一个人,得意之时最好淡然一些。人不可能一辈子春风得意,如果你在得意时飞扬跋扈,那么你失意的时候,别人也会同样对你。与其在那时感叹世态炎凉,不如在当时,就做一个谦逊有礼的人,这样才能赢得别人长久的尊敬。
当然,在如今的时代中,也许会有人说:“如果你不露锋芒,可能永远得不到重任。”但我们应该考虑到的是你锋芒太露却又易招人陷害。虽容易取得暂时成功,却为自己掘好了坟墓。当你施展自己的才华时,也就埋下了危机的种子。所以才华显露要适可而止。
纵观历史的长河,锋芒太露而惹祸上身的典型例子可谓是数不胜数。李广,是汉朝的将军,是令匈奴兵闻之丧胆的大将,但最终却以自刎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一个人,如果太锋芒毕露,大都不会有所善终,不能融于集体,就不能算是一个成功的人,李广之死,究根结底,与其锋芒毕露的性格和名声很有关系。作为一位具有非凡勇敢和机智,且能与士卒同甘共苦的将领而言,如果得不到皇帝的认可、赞同,且被官宦形成的圈子所排斥,那么,他所获得的民心和名声,也许他自己很引以为荣,但事实上对他是相当不利的。
在这个社会上,有些人总喜欢夸奖自己,往往认为自己的学识、兴趣商人一筹。每遇亲朋好友,就迫不及待地大肆吹嘘自己的心得、经验,却不知这样常令一旁的好友不知所措。
有一次,一位先生约了几个朋友来家里吃饭,这些朋友彼此都是熟识的。他们聚拢来主要是想借着热闹的气氛,让一位目前正陷低潮的朋友心情好一些。
这位朋友不久前因经营不善,关闭了公司,妻子也因为不堪生活的压力.正与他谈离婚的事,内外交逼,他实在痛苦极了。
来吃饭的朋友都知道这位朋友目前的遭遇,大家都避免去谈与事业有关的事,可是其中一位朋友因为目前赚了很多钱,酒一下肚,忍不住就开始谈他的赚钱本领和花钱工夫,那种得意的神情,在场的人看了都有些不舒服。那位失意的朋友低头不语,脸色非常难看,一会儿去上厕所,一会儿去洗脸,后来他提早离开了。
一出门,他愤愤地说:“他会赚钱也不必在我面前说得那么神气。”
所以,每逢开口说话,不管是什么内容,都要注意别让别人产生自己被比下去的感觉。不要小看对一个失意的人说一句暖心的话,对一个将倒的人轻轻扶一把,对一个无望的人赋予一个真挚的信任。
也许自己什么都没失去,而对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来说,也许就是醒悟,就是支持,就是宽慰。相反,不肯帮助人,总是太看重自己丝丝缕缕的得失,这样的人目光中不免闪烁着麻木的神色,心中也会不时地泛起一些阴暗的沉渣。
别人的困难,他可当作自己得意的资本,别人的失败,他可化作安慰自己的笑料:别人伸出求援的手,他会冷冷地推开:别人痛苦地呻吟,他却无动于衷。至于路遇不平,更是不会拔刀相助,就是见死不救,也许他还会有十足的理由。自私,使这种人吝啬到了连微弱的同情和丝毫的给予都拿不出来。
人人都会经历人生的低谷,人人都会遇上不如意的时候,这时,在失意的人面前炫耀自己的得意之处,无异于把针一支支地插在别人心上。既伤害了别人,对自己也没有什么好处。
因此提醒你,与人相处,切记不要在失意者面前谈论你的得意。
一般来说,失意的人较少攻击性,郁郁寡欢是最普遍的心态,但别以为人们总是如此。听你谈论了你的得意后,他们普遍会有一种心理一怀恨。这是一种钻进到心底深处的对你的不满,你说得口沫横飞,却不知不觉已在失意者心中埋下一颗炸弹,多划不来。
失意者对你的怀恨不会立刻显现出来,因为他无力显现,但他会透过各种方式来泄恨,例如说你坏话、扯你后腿、故意与你为敌,主要目的则是——看你得意到几时,疏远你,避免和你碰面,以免再听到你的得意事,于是你不知不觉就失去了朋友。
谈论你的得意时要看场合和对象不要对失意的人谈,因为失意的人最脆弱,也最多心,你的谈论在他听来都充满了讽刺与嘲弄的味道,让失意的人感受到你“看不起”他。当然有些人不在乎,你说你的,他听他的,但这么豪放的人不太多。因此你所谈论的得意,对大部分失意的人是一种伤害,这种滋味也只有真正品尝过的人才知道。所以,得意之时就要少说话,而且态度要更加的谦逊。
年轻人往往树敌太多,与同事不能水乳交融地相处,就是因为言语锋芒的缘故,行动所以锋芒,从而得罪了很多人。
陈先生在年轻时代以备有三种特长而自负,笔头写得过人,舌头说得过人,拳头打得过人,在学校读书时,已是一员狠将,不怕同学,不怕师长,以为他们都不及他,初入社会,还是这样的骄傲自负,结果得罪了许多人。不过,他觉悟很快,一经好友提醒,便连忙负荆请罪,倒是消除了不少的嫌怨,但是无心之过仍然难免,结果终究还是遭受了挫折。俗语说,久痛成良医,他在受足了痛苦的教训后,才知道言行锋芒太露,就是自己为自己前途所安排的荆棘。有人为了避免再犯无心之过,就故意效法金人之三缄其口,即使不能开口,也是多方审慎,虽然“矫枉者必过其正”,但是要掩盖先天的缺点,就不能不如此。因此若听见旁人说你世故人情太熟,做事过分小心,不但不要见怪,反而要感到高兴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