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邮递员,弗雷德拥有的资源只是一套蓝色的工作服,一个布口袋而已。但他走街串巷为人送信,口袋里装满了邮件,脑袋里却装满了想象。正是这些想象令他为顾客创造了价值。
他愿意利用时间认识每一位顾客,了解他们的需求和爱好,并利用这些信息去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这些工作并没有让他多花一分钱,他只是比大多数邮递员用心多一点,创造性多一点而已。但正是他的这种精神,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称赞。如今,美国已经有很多公司创立了“弗雷德奖”,用以专门鼓励那些在服务、创新和尽职尽责上具有与弗雷德同样精神的员工。
其实,往往是越简单的事越不好做。因为越简单的事越不容易出彩,想要不同凡响,更是不易。
我们总是想做大事,却不屑于做对简单的事,结果经常会停滞在离成功很远的地方,或者是还有一点点距离的地方。其实,我们绝大多数都是平平庸庸的,我们绝大多数是在做简简单单的事情,海尔总裁张瑞敏说:“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把简单的事持续做对,才能不断地成长,不断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细节中蕴含着成功
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乔.吉拉德曾说:“成功的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遍布于每一个细节之中。”细节是对一个人综合素质最真实的考察,也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特点。忽视细节和重视细节,其结果截然不同。要想在职场取得成功,先要从重视细节开始。想在职场上成功,需要有大动作、大手笔,这是自不待言的,但对于看似不起眼的小细节来说,也千万不能忽视。因为,小细节同样会影响你的成功。
在生活与工作中,有很多小事,每个人都能做,但做出来的效果却大不相同。台湾首富王永庆就是从细节中找到成功机会的人。
王永庆小的时候,因为家境贫寒读不起书,只好去做买卖。1932年,年仅16岁的王永庆从老家来到嘉义开了一家米店。当时,小小的嘉义已有米店近30家,竞争非常激烈。当时仅有200元资金的王永庆,只能在一条偏僻的巷子里承租一个很小的铺面。
他的米店开办最晚,规模最小,更谈不上知名度了,没有任何优势。当时,一些老字号的米店分别占据了周围大的市场,而王永庆的米店因规模小、资金少,没法做大宗买卖,而专门搞零售。那些地点好的老字号米店在经营批发的同时,也兼做零售,没有人愿意到他这一地处偏僻的米店买货。王永庆曾背着米挨家挨户去推销,但效果不太好。
王永庆明白,要想米店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自己就必须有一些别人没做到或做不到的优势才行。仔细思考之后,王永庆很快从提高米的质量和服务上找到了突破口。
20世纪30年代的台湾,农村还处在手工作业状态,稻谷收割与加工的技术很落后,稻谷收割后都是铺放在马路上晒干,然后脱粒,沙子、小石子之类的杂物很容易掺杂在里面。用户在做米饭之前,都要经过一道淘米的程序,用起来很多不便,但因买卖双方对此都习以为常,所以就更加不会有人注意到这一小细节。
王永庆却从这一司空见惯的现象中找到了切入点。他带领两个弟弟一齐动手,加班加点,不怕麻烦,一点一点地将夹杂在米里的秕糠、砂石之类的杂物拣出来,然后再出售。这样,王永庆米店出售的米质量就要高一个档次,因而深受顾客好评,米店的生意也日渐红火起来。
在提高米的质量见到效果的同时,王永庆在服务上也更进一步。当时,用户都是自己前来买米,自己运送回家。这对于年轻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于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年人,就显得太不方便了;而当时年轻人整天忙于生计,且工作时间很长,不方便前来买米,买米的任务只能由老年人来承担。王永庆注意到这一点,于是打破常规,主动送货上门。这一方便顾客的服务措施,大受顾客欢迎。
当时还没有送货上门一说,增加这一服务项目等于是一项创举。即使是在今天,送货上门充其量是将货物送到客户家里并根据需要放到相应的位置,就算完事。但细心的王永庆却不仅是如此。
每次给新顾客送完米,王永庆就会细心记下这户人家米缸的容量,并且问明这家有多少人吃饭,有多少大人、多少小孩,每人饭量如何,据此估计该户人家下次买米的大概时间,记在本子上。到时候,不等顾客上门,他就主动将相应数量的米送到客户家里。
王永庆给顾客送米,还要帮人家将米倒进米缸里。如果米缸里还有米,他就将旧米倒出来,将米缸擦干净,然后将新米倒进去,将旧米放在上层,这样,陈米就不至于因存放过久而变质。王永庆这一精细的服务令不少顾客深受感动,赢得了更多顾客。
在送米的过程中,王永庆还了解到,当地居民大多数家庭都以打工为生,生活并不富裕,许多家庭还未到发薪日,就已经囊中羞涩。由于王永庆是主动送货上门的,要货到收款,有时碰上顾客手头紧,一时拿不出钱的,会弄得大家很尴尬。为解决这一问题,王永庆采取按时送米,不马上收钱,而是约定到发薪之日再上门收钱的办法,极大地方便了顾客。
王永庆精细、务实的服务方法,使嘉义人都知道在米市马路尽头的巷子里,有一个卖好米并送货上门的王永庆。有了知名度后,王永庆的生意很快红火起来。这样,经过一年多的资金积累和客户积累,王永庆终于办起了自己的碾米厂,在离最繁华热闹的街道不远的临街处租了一处比原来大好几倍的房子,临街的一面用来做铺面,里间用作碾米厂。就这样,王永庆从小小的米店生意开始了他后来问鼎台湾首富的事业。
事业发展壮大后,王永庆在管理企业时,同样注重每一个细节。他的部属深深为王永庆精通每一个细节所折服。当然也有不少人批评他“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劝他多注重宏观的调控,抛开细节只管大政策。针对这些批评,王永庆回答说:“我不仅注重大的政策,而且更注意点点滴滴的管理,如果我们对这些细枝末节进行研究,就会细分各操作动作,研究是否合理,是否能够将两个人操作的工作量减为一个人,生产力会因此提高一倍,甚至一个人兼顾两部机器,这样生产力就提高了四倍。”
生活中有许多细节,我们也许不经意,但成功的希望有时就孕育在这些细节之中,若没有注重细节的习惯,那么我们可能会与成功失之交臂,也许我们也就永远不会获得成功。许多人常常觉得成功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其实不然,能够把小事做细、做透,成功自然会不期而至,因为有时成功就蕴含在平时的细节之中。
要把细节落实到位
成功离不开细节的积淀,细节虽“细”,但集腋能成裘,积土能成山。“细”中见精神,“细”中见功力。综观成功人士的成功之道,其之所以能有杰出的成就,主要是始终把细节贯彻始终。细节的竞争既是成本的竞争,工艺、创新的竞争,也是各个环节协调能力的竞争;从另一个层面上说,也就是才能、才华、才干的竞争。
任何工作任务的执行和落实,都是由若干个细节组成的。因此,我们在确定了宏观的战略目标之后,还尤其要重视细节。忽视细节,就很有可能功败垂成。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爆炸就是一则典型的例证。
2003年2月1日,美国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顺利完成了预定的任务,准备返回地面。
就在即将着陆前,“哥伦比亚”号突然发生了爆炸。航天飞机上的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全世界都对此意外事件感到震惊。
事后的调查结果显示,导致这一航天灾难的根本原因,是一块脱落的隔热瓦。正是这个隔热瓦的“细节”,使得“哥伦比亚”号出现意外,七条宝贵的生命也因之而魂飞太空,怎不让人叹息。
不难看出,细节到位,才能真正落实到位。不然的话,一个小小的细节失误,就可能对全局产生负面的影响。
雪印公司是日本颇负盛名的乳品企业,它生产食品的设备是按宇航食品的要求严格设计的,但就是因为在2000年,一位员工失误把未洗净消毒的一个器皿送入生产流程,不幸造成上万人中毒入院,成为日本空前的中毒事件,从而致使该工厂停产,并造成了110亿日元的严重损失,总经理辞职,并在各大报章作全版道歉广告,但恢复名誉却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这么惨重的后果,问题只出在一个员工的一个行为细节上面。
所以说,细节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在某种程度上讲,发现细节、关注细节、做好每一个细节的能力就是执行力,每一个想要提升执行力的组织与员工都必须坚持注重细节的原则,养成不忽视每一个细节的良好习惯。
追求完美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因此不能急于求成。不管任何事,任何人都无法一次做到尽善尽美,要反复地实践,不要总是顾盼自己离“完美”还有多远,现在可以打多少分。成功需要靠时间和努力的点滴积累,把“完美”当作一种目标装在心里,然后埋下头,专注于自己的工作,把每一个细节都落实到位;有这种工作和生活习惯的人,处处会受到别人的信赖和喜爱。追求细节上的完美,这就是事业成功的因素,也是个人魅力的展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