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1400000018

第18章 突破口:按劳分配 (1)

1976年冬日的一天,于光远找到吴敬琏和周叔莲说,我们应当做点什么。

此时的于光远正赋闲在家。自“四五天安门事件”后,邓小平再次被打倒,国务院研究室随之解散,与邓关系最密切的胡乔木、邓力群和于光远3人成了“待分配干部”,每天只可以到一个专设的办公室去看文件,无余事可做。就是在这间办公室里,于光远等人决定在经济理论界发动一场“突击战”——召开关于按劳分配的讨论会。

“四人帮”被打倒后,1956年以后愈演愈烈、到“文化大革命”中达到极致的“极左”思潮远未被清除。由于“彻底破除资产阶级法权”思想的影响,工厂中绝对平均主义盛行,“干多的不如干少的,干活的不如捣蛋的”,严重影响经济的恢复。当时,华国锋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要对“极左”路线拨乱反正还非常艰难。更为关键的是,邓小平的再度复出仍面临种种阻挠。因此,能否为他的复出创造一种“呼之欲出”的理论氛围便相当重要。日后来看,于光远等人选择按劳分配——而不是价值规律——这个命题作为突破口是十分精妙的。

首先,按劳分配是经济学上的一个常识性原则,很容易被论证明白,获得人们的共识和共鸣。其次,在“极左派”的众多理论中,排斥任何考核制度、以平均主义为准则的经济路线最不得人心,无论是普通的工人或农民,都对“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现象深恶痛绝。再者,按劳分配与价值规律有极强的关联性,一旦突破,再往前拓进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当时,于光远找来了冯兰瑞、吴敬琏、周叔莲等4人,日夜在办公室里秘密筹划研讨,后来他们戏称这是“密谋于暗室”。据吴敬琏的回忆,于光远是主导者,邓力群有时也参与讨论,胡乔木则没有介入。有一次,他们正讨论得热烈时,胡乔木推门进来,问:“你们在干什么?”于光远说明了意图,并邀请他加入,没想到胡摇摇头,黯然地说,“一谈起按劳分配就勾起我不愉快的回忆”,然后就离开了。吴敬琏不解,于光远便说了一段往事。1958年,上海《解放日报》发表张春桥的长文《破除资产阶级法权思想》,把按劳分配当做资产阶级法权思想来批判,提倡实行“共产主义供给制”。当时是毛泽东政治秘书兼管《人民日报》的胡乔木看到后,认为这种说法是荒谬的,便指示《人民日报》理论部主任林韦组织文章进行批评。不料毛泽东看了长文后,大为赞赏,让《人民日报》转载,还亲自写了编者按②。这使得胡的处境极其困难,他多次写检讨才得以过关,但是却从此失去了宠信。因此,胡一听到“按劳分配”这四个字就避之唯恐不及。

当时的政坛局势可谓暗潮涌动,阴晴瞬变。

就在2月7日《人民日报》等报刊提出“两个凡是”方针的半个多月后,2月25日,于光远组织人员,在北京地区召开了按劳分配学术讨论会。因为他没有正式官职,所以,会议属于民间行动,开会的地点和召集都是非正式的,连发言集也是自己出钱打印的。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中科院经济研究所、国家劳动总局、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都派员与会,不过它们均不是主办机构。全国的报纸几乎没有予以报道,只有《人民日报》理论版发了一条不起眼的简讯。然而,尽管如此,这个讨论会还是引起了地震般的效应。在这次会议上,吴敬琏、周叔莲等人是主要的论文递交者和发言者。

3月10日至22日,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工作会议上,华国锋在讲话中继续沿用了“文化大革命”中的一些错误提法,仍认定“天安门事件”是“反革命事件”,认为“批林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是正确的,阻挠邓小平出来工作。

4月,于光远等继续把按劳分配的讨论推向深入。他们组织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按劳分配问题讨论会,有30多个单位、100多位理论工作者参加,大会发言者达十余位。吴敬琏、周叔莲和汪海波联名递交了两篇论文,一篇是批判“四人帮”在按劳分配上的“左倾”思路,另一篇是从正面论证恢复奖金制度的必要性。

5月7日,中共中央正式下文,批准将中国科学院的哲学社会科学部升格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胡乔木被任命为院长,邓力群和于光远为副院长。随着这三位的重新出山,邓小平的即将复出便成了众人皆知的“秘密”。

6月,履新不久的于光远等人召开第二次全国按劳分配讨论会,这次的参与单位多达100个,与会人员400多位。讨论会的气氛明显比前两次要活跃得多,会议安排了20多人发言,其间,不断有人递条子,争取发言机会。吴敬琏选择的发言主题是“物质刺激”,这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理论禁区”。吴敬琏论证说,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一切社会行动,归根到底是由物质原因所推动,表现为物质利益的生产关系决定所有的社会关系。因此,“四人帮”那种把“物质刺激”视为洪水猛兽的做法显然是反动的。在他们的压制下,不但人们失去了工作的动力,甚至连研究物质利益问题的经济学也失去了存在的前提。他的发言突破了工资、奖金等具体问题的范围,引起与会者极大的兴趣。

就在这次会议举行的一个月后,7月,在中共第十届三中全会上,因陈云和叶剑英元帅等人的坚持,邓小平当选为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在8月12日的中共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中共中央通过决议宣布,持续了10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正式结束。

10月底,第三次全国按劳分配讨论会在北京举行,参与者又有增加,除了在京的135个单位、500多位专家和官员之外,还有23个省、市的130多个单位、300多人赶来参与讨论,会议上的发言人多达100多位。周叔莲、吴敬琏和汪海波递交的论文是《论社会主义工资和它的具体形式》,提出为社会主义工资和奖金“恢复名誉”。如果说,很多与会者的发言是“表态性”的,那么,吴敬琏等人的观点则明显更带有可操作性。

由于光远发起的这几次按劳分配讨论会,无疑是1977年中国经济理论界最重要的事件,它打破了自1964年之后万马齐喑的黯淡局面,为日后的思想大解放鸣响了号角。

对中国思想界来说,真正的转折性时刻出现在1978年5月11日。当天,《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新华社同日转发,第二天《人民日报》全文转载。这可以被视为当年度中国最重要的政治宣言。在文章中,作者勇敢地宣称:“凡是有超越于实践并自奉为绝对的‘禁区’的地方,就没有科学,就没有真正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而只有蒙昧主义、唯心主义、文化专制主义。”

文章的发表在当时沉闷窒息的中国社会引起了巨大反响。很快,围绕着“真理检验标准”展开了一场全民性的大讨论,它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改革的整个进程。在思想基础上,它彻底摧毁了“两个凡是”的政治原则,倡导一种全新的实践主义理论。而在经济变革中,它试图建立一种全新的思想基础和商业伦理,以一种不容置疑的姿态建立起实践主义的思想基础,成为中国吹响经济和社会改革的第一块思想基石。它成为日后引导中国改革的实用主义,甚至功利主义思潮的起源。

在经济理论界,没有什么经济学命题比“按劳分配”更直观地体现“实践检验”的道理了。

这一年的10月25日,北京召开了第四次全国按劳分配讨论会,这既是对这一命题的进一步研讨,更是以此来呼应如火如荼的“真理标准大讨论”。因为参与的人越来越多,大会就分成了3个组,分别讨论按劳分配和物质利益原则问题、劳动报酬的形式问题、农村按劳分配及其形式的问题。吴敬琏等3人递交的论文题为《深入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若干问题》,其中提出了两个与企业经营管理制度有密切关系的问题:一是怎样使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和企业的经营状况紧密地联系起来,二是建议对企业领导干部实行物质奖励制度。

在这篇论文中,他们提出了“自负盈亏”的原则——企业在遵守国家政策的前提下,完成国家计划,特别是完成利润计划之后,企业劳动者集体应该分得一部分企业利润,反之,企业劳动者集体也应承担一定的物质责任。

同类推荐
  • 沃尔玛家族全传

    沃尔玛家族全传

    沃尔顿,曾经的穷孩子,曾经的仅读过普通院校的平凡学生,曾经的退伍军人……如今的商业巨擘。沃尔玛,曾经不名一文的平价商店,曾经饱受挤兑的乡间小店,曾经被对手侧目的小字辈……如今雄冠全球的商业帝国。
  • 感动中国的100位道德榜样人物

    感动中国的100位道德榜样人物

    他们是我们生命之路上的道德榜样,更是我们身边的平凡人。他们以一己之力,为这个社会带来融化在手心里的温暖,流淌在身边的感动!他们像前进路上的明灯,引领整个社会在道德之路上前行。
  • 卑鄙的圣人:曹操3

    卑鄙的圣人:曹操3

    历史上的大奸大忠都差不多,只有曹操大不同!曹操的计谋,奸诈程度往往将对手整得头昏脑涨、找不着北,卑鄙程度也屡屡突破道德底线,但他却是一个心怀天下、体恤众生的圣人;而且他还是一个柔情万丈、天才横溢的诗人;最后他还是一个敏感、自卑、内心孤独的普通男人。
  • 茅盾的青少年时代

    茅盾的青少年时代

    青年茅盾的人生旅程,可以称得上是有声有色。亦文学亦政治,他都满腔热忱,也都有过精彩时刻。但在进入而立之年的时候,一茅盾的生活轨迹发生了一次很大的变化,他拉开了与政治的距离,专心进入文学创作领域。
  • 富兰克林自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富兰克林自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富兰克林自传》的出版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在1771年动笔,1788年完成,前后历时17年之久。这位饱,经风霜的老入,以拉家常的方式,把自己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娓娓道来,整部自传既无哗众取宠之状,也无盛气凌人之势,在通俗易懂的叙述中不仅有睿智和哲理的火花,且全书文字朴素幽默,使人备感亲切,《富兰克林自传》开创了美国传记文学的优良传统,从此,自传成为一种新的文学体裁。
热门推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游戏异界之无敌升级

    游戏异界之无敌升级

    踏入异界的少年,随身带着有些升级装备,从此拉风打怪,装逼杀人,各种好事纷至沓来,激情热血的游戏生活。圣战辉煌,诸多英雄掀起血雨腥风。战斗吧,为信念,为命运,为爱人!
  • 美得令人窒息的唐诗

    美得令人窒息的唐诗

    《美得令人窒息的唐诗》是特别针对现代初阶唐诗爱好者而编辑的唐诗选本,是新时代的唐诗基本读本。注讲上以言简意赅为标准,对入选作品仅作必要的注讲,讲清楚需要注意的字音、字义、典故、修辞、背景,易读易查,使读者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花最少的气力理解一篇作品。
  • 邙珠

    邙珠

    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天地开辟阴阳,阴阳两大族群阵营下,无数的小族生命繁衍。一切,从这里起航!新时代的诞生记……
  • 重生贵女毒妻

    重生贵女毒妻

    前一世,她荒唐亦可悲,被丫环踩在脚下,被开水淋在身上,她一直疼爱的亲妹妹却抹去假的胎记,告诉她,娘亲只是她一个人的娘亲,她的一切从她们交换名字之时都已经注定……这一世,她慢慢布局、步步借势,守住自己的名字,查清自己的身世,顺便虐一虐害她的人,为自己赢得了一世尊贵。本以为此世断情绝爱,怎奈多了一个他?
  • 刺客皇妃

    刺客皇妃

    一朝穿越醒来,她被皇帝狠狠地掐着脖子,什么状况?本小姐混了这么多年还没被谁威胁过,你算哪根葱?于是她还手“咔嚓”一声,差点捏碎他的下巴:“如果你想死,我可以送你一程,别再唧唧歪歪,吵死了”***那天,悬崖之颠,她被他的匕首穿心而过,带着爱与恨,她拉他一起坠涯:“南宫夜辰,我恨你,就是死,我也要拉你一起陪葬,生生世世,我永远都不会原谅你!”
  • 剑之终结

    剑之终结

    妖修、人修、魔修、剑修!这里是一切皆可修炼的仙魔世界!小青年无天意外穿越而来,先成了独孤家族传承人,又获灵剑仙法,从此踏上修真练级的成仙之路!人剑合一惹人妒,独揽佳人更逆天!却不想仙界与魔界都看他不顺眼!面对正邪两派的联合绞杀,他又将如何御剑抗敌,一登异界巅峰?
  • 我为君狂:绝色魔妃战天下

    我为君狂:绝色魔妃战天下

    妖孽魔王君主众她腹中降临于世不说,还狗血的落下了心脏在她的身子里。更背的还是黄花闺女穿越成了一个大肚婆。妖孽君王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人背吃个饭都能呛死,因为遗留在她身体里的心脏便欺她身,占她人。这魔王究竟是她儿还是她夫?
  • 税苑花香

    税苑花香

    在全市上下深入开展“爱我临汾、树我形象、建我家乡”活动的热潮中,在全市人民广泛学习“敢为人先、坚韧不拔、开放包容、勤劳智慧”的“临汾精神”热潮中,山西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的《税苑花香》一书,就要与广大读者见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