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8400000029

第29章 我的北大诗歌记忆 (1)

今天我在这里讲话,面对百年北大,我也是一个晚辈。我走进北大校园的时候,“五四”那个时代的诗歌巨人已经离去,我只能在历史的风烟中,看着他们渐行渐远的背影。“五四”的那一代人只有很少的几位,例如冰心先生和冯至先生,以及稍后的艾青先生、臧克家先生,我和他们有过或多或少的接触和了解。至于更晚的如40年代的诗人,认识和交往的机会要更多一些。《九叶集》中的九位,除了穆旦先生来不及见面,其他八位,我和他们有很深的亦师亦友的交往。“九叶”中的穆旦、郑敏、杜运燮、袁可嘉都在西南联大上学,都是北大校友。

对于北大和中国新诗的历史知识,我和你们一样,大部分是从阅读和交流中得到的,不都是亲历。这些各个时期的材料,你们或多或少地都能找到,今天我不准备多所涉及。面对你们,我还有另一个身份,那就是我和你们一样,曾经是北大的学生,后来又当了北大的老师。今天着重要讲的,是我所经历的和所听闻的一些关于北大的诗歌往事。所以,我给今天的讲话加了个副题:“我的北大诗歌记忆”。

北大是中国新诗的摇篮,北大师生不仅参与了新诗从设计到创立的全过程,而且创作了最初一批“尝试”的作品,他们也创造了新诗最早的一批经典。《新青年》(创刊于1915年,编辑部后来由上海迁入北大)和《新潮》(创刊于1919年)这两个杂志都以北大为基地,北大师生是它们编辑和写作的主力。

《新青年》第六卷第一期刊登了一份“分期编辑者”的名单,赫然都是北大的同人:第一期陈独秀,第二期钱玄同,第三期高一涵,第四期胡适,第五期***,第六期沈尹默。这六人都是《新青年》的精神倡导者,也是新文化运动和新文学革命的领袖人物。他们都参与了新诗的提倡与建设,有的本身就是新诗人。

北大以自己的智慧和胆识,积极倡导新文学革命,并且以惊人的创造力,在古典诗歌之外别创新格,他们终于在艰难的处境中使新诗试验成功,从而实现了近代以来诗人们“诗体革命”的梦想。他们成为开天辟地的一代人。新诗从最初的“尝试”到最后的完成,都有北大人的汗水和辛劳,甚至可以说,是北大人在新诗建设的道路上树立了最早的纪念碑。

胡适不仅是中国试验新诗的第一人,也是发表和出版新诗的第一人。他的《白话诗八首》刊登于《新青年》第二卷第六号,当时是1917年,与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发表于同时。而被评论称为新诗的实验成功之作的周作人的《小河》,也是出自北大人之手。《小河》作于1919 年,刊登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二号。

《新潮》杂志于1919年创刊,是北大学生傅斯年、罗家伦等办的,新潮社的社员毛子水、俞平伯、顾颉刚、成舍我、杨振声、康白情……都是北大的学生。《新潮》对于新诗格外钟情,第一卷第二号就刊登了胡适、叶绍均、罗家伦、俞平伯、傅斯年等的新诗七首,而且开始分行排列。

傅斯年在《新潮之回顾与前瞻》——中有这样关于申请《新潮》经费的一段回忆:

我们想,我们都是北大的学生,学校或者可以帮助我们成功。子俊(徐彦之)就和文科学长陈独秀先生商量了一次。陈先生说,“只要你们有办的决心,和长久支持的态度,经济方面可以由学校负担。”这是我们始料不及的,就约集同人,商量组织法了。胡适先生做我们的顾问,我们很受他的指导。十月十三日开第一次预备会,决定我们要办什么样的杂志一一、批评的精神;二、科学的主义;三、革新的文词。当时就有外人要来资助我们,我们自然是简截拒绝。我们在创办之先有一种决心,除北京大学的资助外,决不受私人一文钱的帮助。

老师和学校无保留的支持,学生的自主的和坚定的信念,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久远相传的北大精神。这种精神其实早在“五四”当年的师生那里就已存在。中国新诗就在这样的良好的环境里形成并且成长起来了。

以上说的是“五四”,现在再说说西南联大。两南联大在抗战的大后方的昆明演出了可歌可泣的故事。其中最为让世人震惊的大事,是李公朴先生和闻一多先生的遇害。事情发生在联大结束了937-1946年的离乱生活,最后一批复员师生就要离开昆明的当天晚上,李公朴先生遇难。七月十五日上午阗一多参加李先生的追悼会后,下午五时被特务暗杀。

上面说的那些大事,各方报道和问忆的文字很多,在这里,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是与新诗有关的联大师生的活动。首先要谈到的是诗人闻-多。1937年12月13日南京陷落,武汉告急,长沙形势紧张,联大决定闻一多先生与西南联大同仁,右二为闻一多先生西迁。闻一多和学生一起,于1938年2月19日从长沙出发,步行一千三百多公里,4月28日抵达昆明。从此开始了艰难岁月的研究、教学和创作。当年闻一多蓄须明志,直至抗战胜利。行军途中,闻先生充满了诗人的激情,为学生讲《古代神话》,为学生收集的上千首民歌作序,并且沿途写生数百幅。

联大当年聚集了一批诗人,闻一多、冯至、卞之琳,以及英国诗人燕卜荪等,学生中写诗的就更多了。后来活跃诗坛的穆旦、袁可嘉、郑敏、杜运燮、王佐良、罗寄一、马逢华、俞铭传、杨周翰、吴兴华、何达等,当时都是联大的学生。闻先生和冯先生作为战时联大的代表人物,我们在他们身上看到了探究真知的学者立场,与作为国民中坚的勇于承担时代重压的使命感。他们以不同的方式和语言,投身于民主自由的事业,恪守知识分子的职责。当然这一切不单属于诗人。

这些联大的诗人们,是一些忠实于诗歌的信徒。当他们热心地研读里尔克、叶芝、艾略特、奥登的时候,当他们写来自西方的十四行体的时候,他们是以西方为模式而坚守了中国新诗的传统。特别是在推进中国新诗与西方现代诗歌的对接中,这里是独立地坚持着新诗的“五四”传统的开风气之先的地方。从写作上看,穆旦写《赞美》是1941年,冯至写《十四行集》也是1941年。40年代初期,从延安到全中国,当时盛行的是“工农兵方向”,是所谓的“喜闻乐见”,而联大依然我行我素。

从这点看,当日的联大校园,不仅在政治上是“民主堡垒”,而且在艺术和诗歌上也是一座坚持自己认定的目标的“孤岛”。这座校园,如同当年“五四”时期那样是革新进步的一个据点,他们始终保持了与西方诗歌传统最亲密的联系,始终坚持了现代性的艺术追求。

在北大,诗歌的实践始终是与人间哀乐、民族兴亡联系在一起的。 与此同时,这种追求从来也没有脱离过诗意的表达,也从来没有放弃过对艺术和诗美的倾心。即使是非常艰难的岁月,学者的从容和诗人的浪漫,总是造出一种非常美妙的情景。

那时西南联大聘请了英国威廉…燕卜荪来校任教,讲授《当代英诗》,从霍甫金斯一直讲到奥登,他的讲授影响了年青一代中国诗人倾向于现代诗的创作与研究。王佐良在《穆旦:由来和归宿》中回忆说:

我们对他所讲的不甚了然,他绝口不谈自己的诗,更是我们看不懂的。但是无形之中我们在吸收着一种新的诗。这对于沉浸在浪漫主义诗歌中的年轻人,倒是一剂对症的良药。一当时我们都喜欢艾略特一除了《荒园》等诗,他的文论和他所主编的《标准》季刊也对我们有影响。但是我们更喜欢奥登,原因是他的诗好懂。他的那些掺和了大学才气和当代敏感的警句更容易欣赏。何况我们更知道,他在政治上不同于艾略特是一个左派,曾在西班牙内战战场上开过救护车,还来过中国抗日战场,写下若干首十四行诗等。这一切肇源于燕卜荪,是他第一个让我们读《西班牙1937》这首诗的。

王佐良的另一篇回忆文字《一个中国诗人》,把我们带进了联大当年虽然艰苦但又充满诗意的环境之中一一

联大的屋顶是低的,学者们的外表褴褛,有一些人形同流民。然而却一直有着那点对于心智上事物的兴奋。在战争的初期,图书馆比后来的更小,然而仅有的几本书,尤其是从国外刚运来的珍宝似的新书,是用着一种无礼貌的饥饿吞下去的。这些书现在大概还躺在昆明师院的书架上吧,最后,纸边都卷如狗耳,到处都皱褶了,而且往往失去了封面。但是这些联大的年青诗人并没有百读了他们的艾略特与奥登,也许西方会吃惊地感到它对于文化东方的无知,以及这些无知的可耻,当我们告诉它如何地带着怎样的狂热,以怎样蒙昧的眼睛,有人在遥远的中国读着这两个诗人。在许多下午,饮着普通的中国茶,置身于乡下来的农民和小商人的嘈杂之中,这些年青作家迫切地热烈地讨论着技术的细节,高声的辩论有时伸入夜晚。那时候,他们离开小茶馆,而围着校园一圏又一圏地激动地不知休止地走着。

闻一多此时正潜心研究中国古典文学。他关于神话、屈原、《诗经》、《楚辞》、《庄子》等研究的重要著作,均完成于此时。因为日以继夜的伏案工作,闻先生很少下楼。同事们善意地给他起了个楼号:“何妨一下楼。”但这并没有影响了他参与联大的诗歌活动,他在联大是受到学生爱戴的导师。

一篇回忆记述了其中一次活动的细节:那是1944年的4月9日,闻先生参加联大的诗社活动,那天他和大家一起聚餐,餐后在郊野的草坪上席地围坐,朗诵,交流诗艺,最后是先生即席讲演。虽然他这时正专注于古典的考证,但他又一次批判了“温柔敦厚”的诗教。他一反在古典考据面前的理性和冷静,激烈反对世故的生活态度:“我们的新诗社,应当是‘新’的诗社,创新的诗社。不仅要在形式上是新的诗,更要在内容上也是新的诗。”

同类推荐
  • 文学概论通用教程

    文学概论通用教程

    这本书是我在给中文系学生连续6轮开设文学概论课的基础上写出来的。6轮课先后试用了3种当今流行的教材,感到各种教材都有自己的优点可以借鉴,但是,能否有一本深入浅出的既讲出了道理又不摆理论面孔的教材?这本书是在几位学生听课笔记的基础上改写而成的,基本上保留了我在上课时的教学口语风格;以“正文+附录”为体例,是为了在损害我自身的观念系统的前提下,提高本书的知识系统性,同时也是为了引导同学们去阅读原著。
  • 家国书

    家国书

    本书以时代剧变、风云际会的中华民族近、现代百年历史为背景,以人才辈出的马、沙、翁、沈四大家族人物为对象,描绘了四大家族儿女在伴随共和国成长的历史进程中演绎的各自精彩的人生篇章,生动而艺术地反映了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的伟大历程和巨大成就。
  • 走进格林童话

    走进格林童话

    本书对格林童话在德国的诞生追本溯源,捋清它在中国的特殊读者群--译者的不同接受与传播历程,分析研究由格林兄弟创建的“童话范式”,并深挖儿童文学背后更深层的秘密,拓展儿童文学理论研究的学术空间,促进儿童文学研究的深化,重新架构儿童文学理论风景,提升儿童文学理论研究的地位。
  • 朱自清作品集:匆匆

    朱自清作品集:匆匆

    朱自清的一生著作27种,近200万字,除了散文,他的诗歌、文艺批评和学术论著等均有传世名篇。书中精选了他的散文、诗歌、教育杂文、文学批评等各类型的经典篇章,从朱自清风格迥异又至情至性的文字中,体会他的匆匆流年,清浅人生。
  • 读者精品(心灵倾诉)

    读者精品(心灵倾诉)

    如今已是午夜人静,望望窗外,天上只有孤清一弯新月,地上白茫茫满铺的都是雪,炉中残火已熄只剩了灰烬,屋里又冷静又阴森;这世界呵!是我肠断心碎的世界;这时候呵!是我低泣哀号的时候。本书收集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心灵倾诉的故事。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李渔美学思想研究

    李渔美学思想研究

    ,这是一本研究明末清初的戏剧理论家、剧作家、小说家李渔美学思想的专著。在李渔丰富的美学思想史,并做了细密的、颇有见解的理论阐释;作者以历史发展的眼光。这是国内目前比较系统研究本渔美学思想,作者以他的戏剧美学、园林美学、仪容美学作为研究对象,突出了李渔美学思想的精华,并有一定理论深度的著作。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李渔在这三个领域对前人的继承和他独自的贡献;对国内学界研究较少的李渔的仪容美学,作者做了开启性的研究
  • 给我一段宁静路

    给我一段宁静路

    苏静尧是苏家人,就算每天厮混还是能开着限量版的跑车,泡着热辣的美女,过着清闲的日子。宁月是国内某所重点大学的大二学生,性格文静,并不引……
  • 武道霸主

    武道霸主

    人有三魂七魄,七魄壮,能肉搏蛟龙;三魂升,可手摘日月!少年罗峰痴情三年,却换来无情背叛!夺舍融合后,他身具五魂十四魄,成为天下第一妖孽,带着霸道之势,横扫寰宇八荒!
  • 点亮生命的智慧:李开复给年轻人的24堂人生课

    点亮生命的智慧:李开复给年轻人的24堂人生课

    提到李开复几乎无人不知。他是前微软全球副总裁、前Google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他既是信息产业的执行官,又是计算机科学的研究者;他是一位天才的科学家,是一位卓越的管理者,是一位激情的创业者,还是一位热心于中国教育事业的教育工作者。李复以他的智慧水准和道德水准,在中国的学生中产生了强大的感召力。他曾给中国学生写过7封公信,他创办的复学生网帮助了无数年轻人,为他们解疑答惑。现在活跃在网站社区各版和学生交流的不仅有李复、社区最有价值专家,还有很多热心的各界专家学者。在网站论坛里,李复长期坚持在网上和学生交流、回答学生的问题,正如他所说的:“我希望能以这个网站为平台,为中国的学生们提供多方面的帮助其成长的资源,包括相关的教育文章和网站学习资源、各地高校学生们的经验介绍和心得交流,从而帮助中国学生成长。我也希望通过这个网站,和中国的学生们建立友谊,和大家一起交流成长的经历和心得、探讨人生规划和发展。当你遇到挫折时,能以度量、勇气和智慧帮助你.
  • 拿破仑(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拿破仑(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办公室通关密码

    办公室通关密码

    无论你的智商有多高、能力有多强、家世有多显赫,掌握办公室通关密码,就很难在事业上获得好的发展。要知道,就能游刃有余地爱上这个游戏。办公室中很多事情不能重来,办公室如同社会,我们不能通过以身试险的方式来学会如何把人搞定,如果处理不好办公室的人际关系,但如果我们可以做到先知先觉,处处都是成年人的陷阱
  • 2009年中国幽默作品精选

    2009年中国幽默作品精选

    本书共分五个部分:百姓喜剧、爆笑校园、职场幽默、名人幽默、笑事调侃。这些文章反映了2009年度我国幽默作品这个文体领域最主要的创作流派、题材热点、艺术形式上的微妙变化,同时,在风格、手法、形式、语言等方面充分多样化,注重作品的创新价值,注重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期待,雅俗共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