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赢得别人的赞赏和帮助,或者得到别人的器重,在六度人脉的链条上占据一个传递信息的位置,首先就要有被“利用”的价值。
◎亘古不变的人脉法则:价值决定人缘
因为工作性质的关系,我每天都在和人打交道,接触形形色色的人。他们来自于不同的行业,做着各种奇怪的工作——有些工作是我完全不了解的,甚至是我百思不解的,比如军方和从事情报工作的人。但无论走到哪儿,对方是谁,我都可以自如地和他们交流。不管在任何场合,我都能够与他们愉快地相处。因为我深深地知道,六度人脉的拓展,本质的环节不在于我们计算通过几个人才能达到目标,而是我们可以为对方提供什么。
现在很多人也在进行六度人脉的拓展,积极和频繁地出席各种与他的工作相关的场合,参加种种行业内的活动,认为这样一定能够为自己赢得异常丰富的人脉。可是结果却发现,用这种方式所结交到的新朋友,没有几个能够转换成对他来说无比重要的人脉资源。到手的越来越厚的名片夹,其实并不能成为对他真正有用的关系资本。
很显然,他们忽视了经营人脉最为关键的一环,这也是我们在六度分割理论的推广过程中一直在讲的公开的秘密:经营人脉的实质不是让你主动“认识更多的人”,而是提升自身的价值,从而“让更多的人认识我”。
在日常的商务交往中这一点表现得尤其明显,人们认识你,不是想和你交朋友成为知己,进行心灵的沟通。相反,大多数人都抱着可以从对方身上得到一点儿实际利益的态度。所以,如果你想在这样的交际场合中被人注意,成为引人注目的发光点,你就必须将自己的特质和能力体现出来,将自己打造成一个人们眼中有用和有价值的人。人们遇到事情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你,这样你就成功了一半,你才能吸引到更多的人来帮助你,与你进行价值交换。
刘克是个机灵、活泼、爱交朋友的小伙子,大学毕业后很幸运地得到了在机关单位实习的机会,但是想成为正式员工还要通过试用期。在工作中,他总是很佩服那些有能力的同事,有意无意地表现出想融入对方圈子的欲望。但每当刘克主动靠近他们的时候,他们似乎并不太热情,有的甚至摆出一副爱答不理的样子。
这让刘克感到很是困惑,作为同事,不是应该相互帮助的吗?一次,他无意间听到同事在背后的议论:“刘克总是有意无意地跟我套近乎,估计是想在我这儿学到些什么东西,关键是他并没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呀!对我不会有任何的帮助!那倒不如帮帮刘处长的外甥呢!”“就是!”另一个同事随声附和,表示赞同。
同事口中的“刘处长的外甥”是刘克的同学,毕业后同时进入这家单位实习。但是,单位只有一个空缺的名额,也就是说两个年轻人在试用期过后只能留一个。
刘克听到这儿,很是气愤,但是在气愤那些人势利的同时,他也明白过来,同事跟你非亲非故,没有情分和理由“应该帮助你”。这些人之所以对你不感兴趣,不愿伸出援手,恰恰是因为你还不具备让人得到利益的能力与条件。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刘克不仅更加努力,还利用假期和休息时间报名参加职业进修班来提升自身的职业技能。在之后的日子里,他不断刷新业绩,很快得到了领导的赏识。以前那些对他不感兴趣、刻意疏远的同事,现在也都频繁地对他表达好感,甚至有一些老同事还要张罗着给他做媒呢!当然,试用期结束,他成功转正,成为最后的赢家,而那个刘处长的外甥被淘汰了。
★人脉价值原则:不怕被利用,就怕你没用
在人脉拓展中,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愿意与比自己强的人交往,而不想跟那些弱者待在同一阵营。如果你这个人做什么都不行,没有任何资本和营养,必定是人见人嫌,哪里会有人主动接近你?一个无能者,他的人缘一定差。所以,要想赢得别人的赞赏和帮助,或者得到别人的器重,在六度人脉的链条上占据一个传递信息的位置,首先就要有被“利用”的价值。
你的“被利用”的价值,决定了你在别人心目中的层次,同时也决定了别人是否愿意与你交往,并对你提供帮助。
说起来,这就像买股票一样,人们都抢着购买绩优股,因为只有绩优股才会使他们赢利,给他们带来利益。谁会傻到去拿钱购买垃圾股票呢?除非他是一个潜力股,让那些慧眼识才的伯乐看到了。
在工作中,一个重要的晋升准则就是,我们要想让老板器重和提拔,要做的就是不断提高自身的价值,而不是整天拍马屁。当然,判断一个人是否有价值,需要眼光和运气。只要你洞悉了这一原则,就能够通过适当的办法,来提升自己被利用的价值,增加那些贵人与你交往的概率,缩短公关交际的环节,真正提升自己六度人脉拓展的效率。
有一个建筑老板,他为了让自己承包的工程进度加快一些,决定从底层提拔一个工人做管事的工头,替他出力进行管理。为了找到合适的人选,老板亲自到建筑工地进行探访。
到了工地,他问第一位工人:“请问你在做什么?”工人头也没抬,没好气地回答:“做什么?你看不到吗?我正在用这个重得要命的铁锤敲碎这些该死的石头。这些石头真硬,害得我的手又酸又麻,这真不是人干的活儿。”
老板又找到第二位工人,问他同样的问题:“请问你在做什么?”第二位工人无奈地答道:“都是为了挣钱,我才干这样的活儿,要不是为了一家的温饱,谁愿意干这敲石头的粗活?”
老板又去问第三位工人:“请问你在做什么?”第三位工人抬起头,眼睛里闪烁着喜悦的光芒说:“我正在兴建这座雄伟华丽的大教堂。教堂落成之后,将成为这座城市最大的教堂,可以容纳成千上万的人来做礼拜。虽然敲石头的工作累了点儿,但是我一想到将来会有无数的人来到这儿接受上帝的爱,心里便为这份工作感到由衷的自豪。”
结果当然不用说,老板决定让第三位工人成为管事的工头。
对这个案例进行分析我们就会发现,作为打工者,这三位工人都在被利用,他们体现出的工作价值,也就是静态的价值是相同的。但因为工作态度的反差,前两位因为自己的消极态度而失去了根本价值。第三个人却由于充满感恩,愿意并且身体力行地积极思考提升工作能力,最后得到了老板的晋升。
现实中的人们,总是喜欢去利用别人,却不喜欢被利用。这成为了无法突显自己价值的原因之一。一个事实是,如果你不会正确地对待“被利用”,只是一味地抱怨,那你不但会失去拓展人脉的机会,而且会觉得生活一点儿乐趣都没有。只有那些能够正视自己的价值应该被利用的人,他们才能紧紧抓住机会,提供价值让人利用,然后自己从中受益。
在工作中,即便我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我仍然会经常问自己:“你是值得被别人利用的吗?你有多大的利用价值?你的利用价值是不是独一无二的,你是不是比别人的被利用程度大许多呢?”
我见过很多人,他们对自己的工作感到心灰意冷,而且有许多理由。比如,他们为公司效力了多年,甚至还是公司的元老级人物,但最后换来的却是老板一纸冷冰冰的解雇通知。甚至还有人觉得,自己付出了这么多,结果却是老板不重视,同事背后搞鬼,永远在底层拼命,却得不到任何机会。
他们还说:“我认为自己很出色,做得也够好,可是我的人缘为什么这么差?”他们觉得人们冷落了自己,责任不在于他,而在于那些对自己视而不见的人。
这又能怪谁呢?对于工作的他们来说,这当然不能怪罪老板。因为你身为公司的员工,理应被公司和老板利用,当你没有了利用价值,不能再为公司创造利润时,老板就会毫不犹豫地解雇你,因为你已经没有了“被利用”的价值。
价值是你获得他人认可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没有任何理由。当有人冷落你时,千万不要一味地抱怨对方多么残酷和不讲人情,也不要再期待有人会主动过来抬举你。你要做的,是冷静下来想一想,如何可以让自己永远具有被利用的价值,这胜过咒骂别人的无情,胜过抱怨世态炎凉和人心不古。
最好的解决或避免出现这种局面的方法,就是不断地创造自己被利用的价值。我们在每天埋头努力工作的同时,不要忘了随时睁大眼睛,观察别人有没有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自己还有没有可以提高的技能。如果你发现自己还有很多欠缺,就应该尽力去挖掘潜能,让自己在某些方面变得无可替代。
小吴现在正读大学三年级,显得很不合群,平常既不跟舍友一起去KTV,也不会跟她们一起去疯狂地逛街。她是如此不起眼以至于上大学都三年了,认识她的人还寥寥无几。上课时间她会准时出现在教室,不上课她就定时地出现在学校的图书馆、自习室、食堂、宿舍楼、传达室等地方打扫卫生。她并不是在勤工俭学,只是在义务地帮忙。
在图书馆,她默默地将那些被弄乱的书籍放回原位;她总会在做完实验后刷干净同学们使用的仪器才离开;她会主动帮传达室大爷分信件跑腿儿。别人不解,问她为了什么,小吴总是笑笑说:“举手之劳,方便别人,我也没吃亏啊。”
每次帮完别人,小吴总是觉得很满足。这样,她就给学生会主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会主席对她的评价非常高。但是小吴却谦虚地说:“我只是发自内心地想帮助这些有困难的人,很多事情我也经历过,所以只希望尽自己一份微薄之力,为他人排解一些难题,这太平常了。”
当你找准自己的价值所在时,你就会慢慢地赢得认可,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能被利用,对我们来说是一种荣幸,这说明你在别人眼中是一个可交的人,说明你具备了交际的优势,拥有了一个开拓人际关系的良好基础。你千万不要因为自己被利用了就表现得十分愤慨。要知道,如果真有那么一天,你被人不闻不问了,那你可就真的失去自身价值了。到那时,你会发现自己的人际关系变得一团糟,不要说去开拓六度的人脉,就连自己最亲密的好朋友,也可能保不住了。
在某公司,小卢因为资历浅,也没什么工作经历,所以大家一直都把她当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看,什么杂事都让她去做。小卢并没有因此而觉得有任何委屈,反而很乐意接受。
一次,主任让小卢把一大摞资料送到一个分公司经理那里,一个跟她关系比较好的同事看见后就对她说:“你别去,待会儿我找个人代你去,分公司那么远,而且你一个人还得带着这么多资料。”小卢听后,只是笑笑说:“算了,还是我去吧。”她觉得既然主任让她去送,肯定是对她的认可,是信任她。
由于小卢总是勤勤恳恳地去办好每一件事,而且办事从不拖延推脱,所以她赢得了老总的认可。不久,在一次公司的例行大会上,老总表扬了她,还给小卢升了职。
你看,乐观地看待自己的价值,获得的结果就是乐观的。这不但体现在工作上,在人际交往中,也同样如此。这需要你转变思维,你之所以让人刮目相看,说明你在这方面有着非常好的能力,能够帮助别人解决一些事情。只有这样,别人才需要你,也才乐意去帮助你。
★提升价值应从自身修炼开始
如果一个人没有真才实学,什么都做不了,他走到哪儿都会被人看不起。所以,提升价值首先应该努力学习,增加工作技能和办事能力。如果你在工作中时常出现一问三不知的情况,对方铁定不会再对你抱太大希望。如果你没有办法帮人解决事情,朋友过来求你时,你总是以一句“我没办法”回应,时间久了,朋友也会对你很冷淡。因此,我们要想不断扩大自己的发展空间,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去拓展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能胜任工作,能替别人解决麻烦,你的价值基础就有了。
★懂得合作的重要性,勇于向他人学习,提升自己的团队价值
“一个聪明的人能低头拜一切人做老师。”这是哲学家爱默生的一句话。懂得向别人学习,并且愿意去与他人协作解决问题,你就拥有了非常重要的团队价值。现在我们对于人脉的需求,有时不仅仅是这个人身上的一些优良品质和处事能力,更重要的是,他是否愿意跟你合作,是否能够团结众人,共同付出。一个人如果喜欢独来独往,他即便再有能力,人缘也不会太好。因为不懂合作的人,性格往往高傲,让人望而生畏,别人自然就不太想和他建立密切的关系。
◎“你能帮我什么”和“我能提供什么”
人脉的拓展跟钓鱼有些类似,有一句名言说:“要想钓到鱼,我们就要像鱼那样思考。”你只有通彻对方的心理,了解对方的需求,知道对方的目的、欲望和弱项,然后投其所好,提供你有的东西,才能赢得对方的好感。你和他能够互利互惠,牢固的关系也就建立了,这就是人脉动态经营的实质。
★要把人脉对象当做上帝一样对待。
上帝是什么?不是高高在上神秘的圣母之子,而是我们的“顾客”。这是我在长江实业集团做销售时养成的习惯,在我看来,每个人(包括陌生人)都是我的上帝。我每认识或想认识一个人,都会将他的家庭状况、教育背景、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生活习惯、职业理想等等各方面的细节了解得一清二楚,然后自备一个档案簿,将必要的信息和数据记录其中。有时候,我了解他们甚至远远超过了解我自己。这种专注的投入度,给我带来了无穷的好处。
★了解对方目前所从事的工作或者他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东西是最急需的。
我们需要尽量地选择那种自己力所能及、能实际帮上忙的事情记录下来,明确地知道自己可以为对方提供什么,并且,我们要让他知道自己拥有这种能力,也真诚地有着这种愿望。在这个基础上,再让对方感觉到你对他的尊重和重视,这样,对方自然而然地就会愿意与你接触,建立关系。当你提供的东西让他受益时,他也会关注你的需求,即:“我能帮你什么?”他会主动将这个信息传递给你。
人脉往往是互动经营的,需要与被需要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人与人的合作都必须是一个愉快的互惠的过程,只有独赢的人脉交往不会长久。你只想让对方为你提供什么,自己一点儿不想付出,这个世界上哪有这样的好事呢?不管什么关系,在你与对方结交的时候,都要首先考虑到是否符合互惠的原则,看自己是否“能为对方所用”,以及对方是否能给你提供什么。而且,千万不要把这一点理解成世俗的“互相利用”。每个人都追求利己,但我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能够使自己的心理得到满足,对方所给予自己的帮助,只不过是自己的利他行为换取来的等值回报。
也就是说,你要始终遵循一条原则:“我并不是想向对方索取什么,而是从自己的利他行为中得到欣慰。”
曾经有一个禅师,他在漆黑的夜里行进,因为傍晚刚下过霜,路很滑,行人之间难免有些磕磕碰碰,他在拥挤中看见有人提着灯笼远远地走过来。身边有人议论道:“这个瞎子不光瞎,脑子也有问题,明明自己什么都看不见,却每天晚上出来都打着个灯笼!”
禅师感到非常好奇,于是当盲人走到他身边的时候,他便忍不住上前问道:“你果真是盲人吗?”
盲人说:“是的,我出生时便双目失明,对我来说,白天黑夜毫无区别,甚至连灯光的样子,我都不知道!”
盲人的一番话让禅师更加迷惑,他问道:“既然你看不到灯光,那为什么你还要打着灯笼呢?”
盲人说:“因为在和别人的谈话中我了解到,每到晚上,哪怕视力正常的人,也会因为没有灯光而变成盲人。所以,我每次晚上出来的时候,都要提一个灯笼,在身前照出一片光明。”
禅师恍然大悟:“原来,你做这些都是为了方便别人。”
盲人却说:“不,是为自己!”
禅师再度陷入迷茫,问:“为什么呢?”
盲人反问道:“你刚才走过来有没有与人发生碰撞?”
禅师苦笑:“就在遇到你之前,我就被三个人碰到,溅了一身泥。”
盲人哈哈大笑:“可是我这一路走来却没被人碰到过,我的灯笼既给别人照亮了道路,也让别人透过灯光看到了我,这样他们肯定不会因为没有看到我,而误撞到我了。”
从这个故事我们体会到了什么?我们提供的价值不但可以照亮他人,同样能够照亮自己。我们得到的帮助表面上看是来源于对方,实质上是因为自己。当你能够惠人时,也一定会自惠。在人脉场上,这是一条全世界通用的普世法则。惠人就是助己,利他才能惠己!
★人脉的基础是利益交换
人际交往的实质是什么?我可以毫不犹豫地告诉你其实就是一种利益交换,所有的SNS(社会性网络服务)社交网站的目标都是在帮助你结识“对自己有用的人,互换利益”。你不要以为这个道理太过现实功利。如果不相信,你可以将自己的朋友资源拿出来详细分析,看看有多少人是在谋取共同利益的前提下才走到一起成为朋友的。你们之间的利益越是相似,交集越多,你们的关系也就越深厚。请相信,事实一定是这样的。共同的利益基础是好友和知己得以产生的前提,虽然人与人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矛盾,但是只要有共同的利益,双方就能凝聚到一起,成为各自人脉网中一个环节。
赵先生是一位知名的学者,有一次,一名新人作家打电话给他,请他帮忙给自己的新书写篇序,但赵推辞说很忙,没有时间,该作家就擅作主张寄来一篇写好的书序,表示只要赵先生在上面挂名即可。虽然在赵看来,那篇序写得很糟,但是赵乐于助人的天性促使他勉为其难地答应挂名。没想到在一个礼拜之后,这位作家又打电话给他,措辞强硬地说:“既然您已经挂名推荐,那么我希望您可以利用自己在出版界的路子来行销这本书。”结果可想而知,
赵先生觉得受到了轻视,断然拒绝这位作家的要求。而且此后,该作家再没有得到过赵先生的任何帮助。
作为写作界的新人,这位年轻作家的行事风格过于自我,他只想着自己的书可以凭借前辈的名气大销,想着利用别人来谋取利益,结果只能招致人们的反感了。
我们要吸取的教训就是,必须先了解他人的需求和内心的真实感受,尊重对方的利益,才能与之产生良性的互动,达到自己的目的,成为一个有人缘和受人青睐的人。我们既办成了自己的事,也能够使别人的心情愉悦,获得对方的好感。
★懂得付出,才会有人帮
当你有一个高标准的人脉追求时,你将发现,但凡那些够资格成为你的贵人的人,一般都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他们当然具有很高的素养,对你的需求一定有能力满足。但另外,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求他们办事、想跟他们结交的人会非常多,所以你要打动他们,让他们对你产生兴趣,并且愿意把目光停留在你身上,聆听你的需求,做你一时的帮手,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结交人脉方面,我们要有一个良好的出发点。得到帮助是你想要的结果,但首先做到的必须是勇于付出。现在你应该问问自己,我是抱着什么样的目的邀贵人前来相助呢?我是想让他成为我的好帮手,还是想利用他的实力或关系达到自己的利益目的?
如果你只盯着后者,就犯了一个基础性的错误。因为谁都不欠你的,不是谁天生就该为你做些什么。任何一个人都没有理由对自己的贵人抱有“我不必付出就能从他身上得到什么”的期望。“给永远比拿更受人欢迎。”只有先给予,将有能力的人吸引过来,让人觉得你是一个愿意合作共赢的人,他帮你才会理所当然。别人的帮助,不是强求得来的,而是出自于受到了你的惠益然后给你的回报。
★互相给予,双赢的人际关系最稳定
今天,我们处在一个合作型的社会,随处可以见到各取所需的合作模式。互利和双赢是人脉聚集的主要原因,这是你须始终牢记的六度公关准则,也是人际关系积累的最终目标。尤其当你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借助别人的力量显得非常重要。同时,为自己寻找一个好的合作伙伴,达成一个双赢的模式,才能够激发出双方的无限能量,从这种关系中各取所需。
丹尼是一位刚刚涉足影坛的青年演员,他有着英俊潇洒的外表,再加上天赋和演技集于一身,才在屏幕上崭露头角。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目前的他迫切需要一个公关公司来为他作宣传,策划在各类报刊上刊登他的照片及关于他的专访文章,以增加他的知名度。不过要想得到这样一个公司的全力推荐,最好的办法是建立这样的公司,但前提是丹尼得投入很大一笔资金。问题就在于丹尼自己没有那么多的钱。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聚会上结识了碧昂。碧昂曾经就职于纽约一家最大的公关公司,有着多年的行业经验,不仅熟知业务,而且也有着很好的人际关系网。就在几个月前,她筹资开办了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关公司,并希望能够逐渐涉足有利可图的公共娱乐领域。但是让她烦恼的是,一直到目前为止,那些比较出名的演员、歌手都觉得她的庙太小,不愿与她合作。于是,她的公司现在还只是靠一些小买卖和零售商店维持着。
丹尼与她一拍即合,签约成为了她公司的艺人,而碧昂则为丹尼提供出席活动所需要的经费。他们的合作达到了互惠互赢的最佳境界。丹尼在时下最热播的电视剧中频繁出现,没过多久,一些较有影响的报纸和杂志就把眼睛盯在了他身上,同时,碧昂的公司也声名鹊起,一些有名望的人甚至主动找到她,希望她能为其提供社交娱乐服务,并愿意支付很高的报酬。
在合作中,碧昂和丹尼都满足了各自的需要,实现了共赢,从而使双方的事业都得以进步,取得了成功。如果你想获得一些有价值的人脉,交到有能力的朋友,也必须在你们之间找到一种互惠和互利的关系。大家都能收获好处,这是巩固人脉的根本。如果去除这个前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成了无本之木,很难持久。
最后,在我们得到对方的帮助时,你应适时地表达自己的感谢。别人给了你方便,可能他自己很快就忘了,但受到帮助的人却一定要记得。如果你懂得感谢,知恩图报,别人对你的好感将只增不减,这会让你的人际关系更加稳固。
如此一来,下次他再帮助你时,就愿意付出更多,也让你受益更多。这对于人脉需求比较大的人来说,花些心思去回报那些帮助过自己的人,格外重要。
◎强者看重你做事的能力
“能力”的概念没有统一的标准,但一般来说,它代表了能够做好事情的一种可能性。比如当我们评价一个人:“他在产品的推销方面表现得很差。”就是说他不具备一线的推销能力,做不好这个工作。能力越强的人,他将事情做好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对于事情的胜任能力就较差。
人们当然喜欢结交有能力的人,强者也不例外。优秀的成功人士寻找人脉的第一个要求,就是对方“必须和我一样是强者”,至少他应该是“潜在的强者”。小到人们交友,大到公司的用人,都对能者青睐有加。因为笼络能者,可以增强自身的实力,增加自己的资源,提升自己的竞争优势,继而为自己赢得更多的利益。在关系场上我们同样会看到,每一个重视人脉的人,他都会谈到能力。在看人识人的时候,他们也会首先关注能力,而不是其他的次要价值。
概括地说,我们可以将一个人的做事能力大体分为三个高低不同的层次:
①知识能力
②业务能力
③做事能力
知识能力是我们从事某种工作或业务的基础,比如相关专业知识的储备,我们在学校和培训课程中学到的,它被普遍关注,也跟我们具体要做的事情息息相关;业务能力是指我们在实际中的工作能力,面对一件具体的事情,你是否能胜任,比如一名销售经理能否按计划达成他的季度销售目标;第三种讲到的做事能力,则是对于前两种能力的综合提升,是我们最需要提升的一种高端的做事的素质,它更是一种通过“做人”去影响“做事”效果的综合自我价值的体现。即,你如何处理自己在工作和人际关系体系中遇到的所有事情,包括从容应付各种复杂的情况和展现自己的价值。如果你的做事能力不能发挥出来,通常会有两方面的因素:第一个是客观因素,第二个是自身的原因。
客观因素。虽然自己很努力,但做事的环境一团糟,没有办法让你发挥正常实力,将事情做好。比如缺乏团队合作,同事都随着自己的意愿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有人跟你打对台,你想这样做,别人偏反其道而行之。再比如有人背后捅刀子,不跟你好好合作,你要的东西别人偏不给你,你交代的工作对方看都不看一眼。或者做事没有资源,要什么没什么,领导不支持你,奖励也不给力。他看你不顺眼,你感兴趣的事,他偏不让你插手;你擅
长的事,他偏不让你去负责,等等。客观原因总是会有很多。
自身的原因。还有很多的时候,原因出在我们自己的身上,并不是同事和上司不配合,而是我们自己的能力有问题,能力达不到工作要求,判断力出现失误,口才表达有问题,资金不足,等等。自身能力不足导致的做事失败,有时往往占到大多数。这时,就不能从别人那儿找原因了,因为导致错误发生的是自己,必须反省自身和提升自己的能力。
因此,我们的结论就出来了,在你做事的能力足够强大之前,千万不可盲目崇拜那些“无所不能的贵人”。因为如果你缺乏价值,就算他帮助你只是举手之劳,恐怕也不会对你多看一眼。这恰恰是现在超过99%的人都会犯的错误。
有个来自费城的年轻人曾经问过我一个问题:“李老师,六度人脉是否就是要求我,尽可能缩短我与那些强者之间的距离?”我就问他:“你觉得这些强者对你的重要性在哪里?”他简单地表述了一下认识大人物和自己的成功之间的关系,他认为这是成功过程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强者能够帮助自己快速成功。
在和我讨论的过程中,他直接坦率地表达了自己对于贵人的渴求。这是当前大多数年轻人的普遍愿望。确实,和强者站到一个阵营,让他成为自己的翅膀,对于一个人的成功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在华尔街有人直接说出了“贵人即我前途”的宣言。他们非常重视结交那些大的投资商,比如天使投资人。即使他们的发展方向不明确,没什么本事,但无一例外,他们都梦想有一个大人物突然现身,毫无条件地把他带入强者的行列,获得巨大的成功。
但是他们都忘了最关键的一条:强者要看你是否有价值,是否值得他出手相助!
在对超过上万人的经历调查中,有一个案例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一位已经毕业四年却仍然没有找到自己职业目标的女孩,她的工作很不稳定,收入微薄,因此极度渴望找到自己的目标,不想再这样浑浑噩噩地过下去。为了改变自己,她决定筹一笔钱去学习充
电,到美国读大学。由于之前没有存款,她就向身边的朋友借。但令她没有想到的是:那些在大学里关系很好、毕业后也经常聚会联络的朋友,一听说她要借钱学习,没有一个人肯借给她,都躲得远远的。不是说没钱,就是说自己也有用处,没办法帮助她。
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在她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她的朋友都抛弃了她呢?
因为她在过去几年的时间中,没有证明自己的实力。她的朋友考虑的问题是:我把这笔钱借给了她,她能还得上吗?如果还不上怎么办?于是,朋友对过高的风险望而却步,无人愿意在她身上下这么大的赌注。
这个世界的事实是,一个乞丐不太可能结交到为数众多的企业家朋友,以助他飞黄腾达;同理,一位成功的商业人士,他也不太可能乐意去结交一个流落街头的乞丐,除非这个乞丐真能拿出过硬的本领——比如他曾经辉煌过,现在不过是虎落平阳,暂时不如意,只要有人扶他一把,他就能东山再起。但是,这种概率出现的可能性实在太小了,大多数的乞丐只是乞丐而已,不会是人们眼中的“打工皇帝”。
所以,我们建立高效人脉、获取强者尊重的前提,是你自身拥有多少可以被对方利用的价值。这要求我们需要不断地提升自我,不但要制定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还要围绕此方向增强自己的综合素质,构建核心竞争力,从而成为一个在强者眼中富有价值的人,强者才会找上门来。如果你不学无术,还把成功的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结果是显而易见的,你只能被强者无情地抛弃。
概括来说,我们必须学会做事,在关注能力的建立和改善的同时,也要关注能力的施展和发挥,让那些强者能够第一时间看到。其实,后者是我们打动强者、积累“贵人”人脉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为自己的沟通能力插上翅膀
我们如何在复杂多变的人脉场上做到“主动出击”,成为众人羡慕的“万人迷”和“必胜客”?这需要你拥有强大的沟通能力,并在沟通的过程中展示出自己全面的素质,以获取对方充足的信任。
★最有力的翅膀是微笑
我们都知道的一个事实是,微笑暗含着对于他人的好感和尊重。在沟通之时,如果你能主动地对他人报以微笑,表达的是一种友好和友善的态度,这就像照一面镜子,你微笑,镜中人也会报以微笑,得到的也一定是他人的善意。所以才会有人把微笑形象地比喻为打开人际交往大门的通行证。这就是微笑的巨大魅力,一个不愿笑和不会笑的人,可想而知和他的沟通会有多么沉闷和无趣。
★一定要正视对方的眼睛
我们要想看到对方的内心和展示自己的真诚,就要敢于正视对方并直视对方的眼睛,这在沟通中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为这个动作传达了你的诚意和最起码的尊重。你还能通过这个动作,第一时间体会对方的态度,判断他是否隐藏了什么,这有助于提升我们沟通的效率。不过要注意的是,正视对方的眼睛,并非让你死盯住不放。注视也有分寸,如果你总是在试图捕捉别人的目光并且长时间地凝视对方,在对方看来,这就不再是诚意,而有可能是一种挑衅和侵犯了。这会让他感到很不舒服,招致他的反感,你就弄巧成拙,得不偿失了。
★求助对方帮你提升沟通层次
有一个例子可以佐证这种方法的正面意义: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与宾夕法尼亚州立法部门某议员,曾经发生政治对抗,但富兰克林希望双方的关系能够不再这样紧张,于是便向对方借阅一本十分珍贵的书。该议员也适时地作出回应,答应了总统的要求,将书借给富兰克林,双方的关系,立马缓和起来,并以此为起点,建立了友谊,最终两人结为至交。这表明每个人都有“被需要和被请求”的欲望,这建立在人们想帮助对方的意愿和强势心理上。当你感觉沟通有些许障碍时,就不妨采用此方法,可以有意识地向对方求助,从而主动地传达善意,拉近双方的距离,消弭对抗的情绪。
★任何时候都不能失去信心
有一项心理学研究表明,很多人不愿意主动与他人交往主要是因为对自己缺乏信心。他们相当害怕自己的主动会遭到对方的无情拒绝,从而让自己大丢面子或陷入尴尬。但事实是,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这种心理。当你害怕对方会拒绝你时,也许他也在这么想。有时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就是这么被制造出来的。所以只要满怀信心地去进行沟通,一定能够得到对方的回应。这是一件足以让你百战百胜的实践六度分割理论的法宝。
★沟通时喊出对方的名字
你要知道的是,人们通常只对跟自己有关的话题感兴趣。关心自己,这是人的本性之一,任何人都无法避免。所以卡耐基才说:“一个人的名字,是他耳朵里所能听到最悦耳最美妙的声音。”当你在说话中以最合适的节奏喊出对方的名字,并与一些正面的事实相联系时,他心中的愉悦就可想而知了。和你之间的心理距离,也会不断地缩短。
★要有表现的欲望
在沟通中,你不但要节制自己,还要有强烈的表现欲。两者之间并不矛盾,而且事实证明,你的表现欲愈是强烈,获得沟通成功的可能性就愈大。因为说到底,对方还是想听到你这个人到底想要什么。最终,他们会关心你的才能和目标,而不是你的表达技巧。在表现自己时,我们要非常善谈,充满活力,用热忱去感染对方,用自己的才华去让对方倾倒。懂得如何表现自己,是成功的关键之一。如果你只是善于谈论对方,就算再有杰出的才干,恐怕也不会顺利地实现沟通的目的。
★沟通时做到“总能有话说”
我曾经见过一个有趣的统计:一位企业负责人,他从早上醒来一直到晚上入睡,在这段时间里他平均要说3800句话,涉及生意交易、员工管理、商务社交、说服合伙人同舟共济等等一系列问题。他有的是话说,从来不会无话可说,正因为这种善谈的素质,才帮助他成为一名优秀的企业负责人。
如果你在与人的沟通中,常常感觉无话可谈,与对方坐在一起,总是感觉非常尴尬,无所适从,那么,你的麻烦就来了。因为现在沟通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情,许多人可能费尽了口舌,却只能做得一件两件的生意。说上几百句话,也不一定能得到对方一句善意的回应,何况你这样紧闭嘴巴无话可说的人呢?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很多人觉得自己无话可说,其实并非没有可谈的内容,而是他们不懂得主动寻找话题,内心有话,嘴上却说不出来。这就需要他们密切关注双方的共同点,找到切入点,然后才能打开话匣子,建立顺畅的沟通。
★避免发生激烈的争论
如果争论有可能非常激烈,请尽量避免它。因为过分激烈的辩论往往只会产生隔阂,对问题的解决有害无益。不要觉得争论不会影响你们的友情,表面看是如此,但背地里,你们一定会互相生对方的气,为你们的关系埋下隐患。在沟通中,针锋相对从来都不是明智之举。
★沟通时请一定尊重别人的意见
如果对方的话里有明显的错误,请一定不要直言指明。就算是非常亲密的关系,也不要严厉地指出对方的错误。就算你是出于好心,也要注意沟通和说话的方式。记住,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给对方留面子,其实就是在给自己攒面子。
★如果是你错了,应该坦然认错
如果发现是你错了,请不要犹豫,一定要迅速和郑重地向对方承认错误。勇于承担责任是一项高贵的品质,这只会让他更欣赏你,对你的名声不会有任何伤害。最可耻的是明知错在自己却拒不认错,不敢承担风险。这只会让你在对方的眼中成为一个不可靠和不可信的人,距离会越拉越远,最终没有人愿意跟你沟通,也无人愿意成为你的朋友。
★使对方能够很快地回答“是!”
对方越是很快说“是!”,就越表明他很快地认同了你的观点。你才能由此迅速地占领人心,掌握沟通的主动,并让对方建立对你全面认同的心理。
★倾听是金,适当降低姿态
在该沉默时,我们一定要立刻沉默,不要多嘴,也不要打断对方的话。我们应该在沟通中适当地多给对方说话的机会,尤其当他有很强烈的兴趣去表现他的才华和本事时。只有这样,满足了虚荣心的对方,才更愿意同你深交。
★让对方以为这正是他的想法
在和人们交流观点时,我们都想说服对方,但你要记住,永远不要试图将自己的想法和观念强行地灌输给对方,即使你的观点是最正确的。我们要树立一个原则,将自己的观点进行包装传递对他,并让他认为,这正是他自己的想法,从而产生共鸣。
★学会肯定对方的观点这要求我们在沟通中,多对对方说“Yes”,而不是说“No”。不要轻易地去否定对方,当你对他的观点表示肯定时,对方也一定会对你充满感激之情。即使他的想法是错的,也不要紧。我们可以先表达自己的肯定和赞赏,再从另外的角度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作为补充。实质上,对方如果不是太傻,一定能够听出你的真正用意,但他更会因此欣赏你的人品和才能。
★在沟通中激发对方更加高尚的动机
要想改变一个人的意志,你就要激发他高尚的动机。就像美国著名的银行家摩根说的:“人会做一件事,都有两种理由存在——一种是好听的,一种是真实的。”人们当然知道自己的内心哪一个理由是真的,但却喜欢听到良好的动机,作为对自己的激励。每个人对自己的认识,都希望是好的、不自私的。所以,在说服对方的时候,我们要让他觉得:“我是在做一件高尚的事。”
★在沟通中提出一个挑战以供解决
有家公司的创办人曾经这样对我说:“想让对方真正地对我感兴趣,我常在沟通时提出一个共同的挑战,然后带动对方和我一起去解决。”这是一个无比美妙的办法,因为任何一个成功者都喜欢挑战,寻找一切机会展示自己的 才能,向别人证明自己的价值和能力。这是人性的弱点,也是我们可以利用的地方。比如,你可以在沟通中向对方提出一些重大的难题,谦虚真诚地请他和你一起商量,然后在讨论的过程中,拉近双方的距离,建立友谊,或者开启合作,这是很有效的办法。
◎拉近距离,你需要提升亲和力
六度人脉的根本目的,是让我们不断地拉近跟别人的距离,再利用一个个结点,去促使更多的人成为自己的人脉资源,并在不断积累人脉资源的基础上,构建出丰厚的人脉资源网络。在拉近距离这方面,只有足够的可利用价值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体现出与众不同的个人魅力。
现实生活中,很多具有同样素质水平的人,他们在与人交往时却往往会得到不一样的结果。有的人在与别人交往时轻松自然,大家也就愿意和他交朋友;而有的人则完全相反,他们死板僵硬,能交到的朋友自然也就少得可怜。导致这两种不同结果的原因,就是一种在人际相处中表现出来的亲和力。
一个缺少亲和力的人,说话刚硬,话里带刺,咄咄逼人,别人对他就会望而却步,不想靠近他;而一个具有亲和力的人,说话幽默风趣,处事平易近人,就能吸引到人们的注意力,使得人们乐于接近和接纳他。因此,我们要想在六度公关中取胜,构建自己丰厚的人脉资源网络,亲和力是必须努力去提高的一种素质。
海伦是从英国伦敦来的一个颇具经商头脑的人。她的衣着打扮,都散发着独特品位和魅力。因为想放慢生活节奏,得到更多的归属感,她选择搬到位于东南部的一个小城镇生活。
尽管她很喜欢这个小镇和镇上的居民,但是她却明显地感觉到自己并不受大家的欢迎。最终,她经常去拜访的一位朋友向她指出,她的穿着打扮和交谈方式让当地人觉得她是在装腔作势,自以为高人一等。
听了朋友的话,海伦如梦初醒。从那以后,海伦改变了自己的穿着和说话方式。像当地人那样穿得随意,并积极与人谈论当地的事情,积极参加一些社交活动,试着让自己看起来更加容易接近。久而久之,她变得非常受欢迎。
现实生活中,应该没有人乐意去做一个根本不受人欢迎的人。我们知道,有的人可能会说不知道自己该如何改变。方法其实很简单,只要你放下架子,不再满足于内心的虚荣,不去摆谱,在朋友面前不耍小聪明,大家都会乐意跟你在一起。这是一项很重要的素质,虽然人们难以全都做到,但只要下定了决心,改变并不困难。
哈佛商学院的两位管理学家曾经就此做过一项调查,他们分析了多种职场中的人际关系,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大多数人宁愿与讨人喜欢的傻瓜一起工作,也不想和有本事的讨厌鬼共事。”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本事大的人很多,讨人喜欢的人却极少。能力是一项普遍素质,讨人喜欢却是一项人际交往中的稀缺品质。所以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看到,一个让人喜欢的领导,往往更容易受到别人的尊敬和员工的爱戴。领导者建立威望的根本原因,有时并不来源于他的能力,而是他让人喜欢的分数有多高,后者直接决定了他能够拥有多强的领袖气质。
1964年,68岁高龄的土光敏夫就任东芝董事长,与其他管理者不同的是,他经常独自一人去东芝散布在日本各地的30多家企业走访。而且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常常提着一瓶一升的日本清酒去慰劳员工,与他们共饮,这让员工受宠若惊。没有人会想到身为大公司的董事长,他会亲自提着笨重的清酒来跟他们共饮,谈论工作和生活琐事。因此,员工亲切地称赞他为“捏着酒瓶子”的大老板。
从土光敏夫的故事,我们就能验证一点:在有效地缩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方面,亲和力作用显著,很容易让陌生人变为朋友。这是一种什么时候都不容忽视的交际能力。当我们的能力因为种种原因,短时间无法得到提升时,它可以雪中送炭,帮助我们获得更多的人际资源,并为自己赢得更多的机遇。
当然,从现实角度来讲,不是每个人都生来具备一种很强的亲和力。有些人可能具备天生的风趣细胞,有些人则显得木讷。不过,亲和力不同于爱因斯坦式的无法复制的天赋,它完全可以在后天进行培养。
1. 和别人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这里讲到了真诚的重要,一个不以真心待人的人,他当然不可能赢得别人的真心相待。真诚是亲和力的基础,如果没有心的真诚,你就是掌握再多再好的交往技巧,在别人的眼中,你也无法成为一个和善的人。因为你的脸上写着“虚假”,就算笑得再开心,也是伪装出来的,无法打动对方。
2. 在人际交往中体现主动性。
主动接触别人是我对于六度人脉非常看重的要求,亲和力通常不会在被动的交往中存在——这时你只会表现出一种自闭和羞涩的气场。我们在与人的交往中,只有主动地去接触别人,才能大大地缩短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只有心的距离近了,才容易彼此肯定和接纳。也就是说,平时我们待人要热情主动,这样才有助于亲和力的培养和形成,让你成为一个受人喜欢的人。
3. 心态平和,才能包容万物。
现在,有一个共识是,太多的人在人脉公关中表现得心态不怎么平和。他们经常有受挫感,不平感,觉得自己付出很多,但得到的太少,从而心态失衡,言行失控。一个有着包容胸怀的人,才能让人感到亲切。宽容不可或缺,如果你总是争强好胜,过分地计较个人得失,不仅让人难以接受,而且也会影响到你与他人的合作关系,更不会得到别人的认同。所以,养成平和的心态,让自己大度一些,更有利于你的亲和力的塑造。相信我,当你变得不再自私和好胜时,你的朋友数量会迅速地增加。
4. 不管你多强,都不能目中无人。
目中无人不是恃才傲物,就是孤芳自赏。这类人,他们盲目地自视甚高,觉得“我实在太优秀了,什么事都能做成,还有谁比我强呢?”从具体的表现来看,他们的自信过了头,不但自负,而且自大,瞧不起别人。他们往往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却看不到自身的一些不足;在对待别人时,又正好相反,他们的眼中只盯着别人的不足,却看不到他人的一丁点儿特长。因此在实际的人际交往中,这样的人就会恃才傲物,对别人说话一点儿都不客气,充满蔑视,不屑一顾,有时还会去讽刺和挖苦别人。
目中无人还有另一种表现,就是孤芳自赏。他们觉得自己很强,虽然不会竭力地表现出这种优越感,去伤害别人,但却陶醉于自己营造的小世界中,不可自拔。在和别人交谈时,他们只会标榜那些自己擅长的事,对于别人感兴趣或擅长的话题却从来不屑于谈及。
对于以上两种表现的人,人们只会避之唯恐不及,又怎么可能主动与之交往,拉近双方的距离呢?这对形成和体现亲和力极为有害,会让你一个人逐渐变得遇事孤立无援,就算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也必将面临无人一同庆祝的尴尬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