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1100000013

第13章 仁德政治阳谋阴谋·外儒与内法

【引言】

韩非是韩国人,韩王的同族。他学识渊博,思维敏捷,是战国末期的一位大思想家。他的学说发展了荀子思想中“法治”一面,把慎到的“势”、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结合起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君主专制理论。他的思想在韩国没有受到重视,谁知传到秦国后,秦王竟是见而惊呼,大喊:“我若是能见到此人,和他交游,死而无憾。”后来,秦国攻打韩国,形势危急,韩王不得不起用韩非,让他出使秦国。而韩非的同学李斯嫉妒他,想方设法让秦王毒死了他。

韩非主张“法治”,但看看《韩非子》,才发现韩非的法治原来是治人之术。岂止是治人之术,如果真的运用《韩非子》中的方法,就是野兽也会被驯得服服帖帖。原来,这正是中国的法家很发达而中国的法治却很薄弱的缘故。

法家对中国文化和政治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因为它坚决地主张封建集权制,甚至主张暴君政治,这在政治和文化上都是对自由的、富有新鲜活力的思想和行动的残酷压制。在数千年的封建社会中,许多帝王标榜自己愿意做尧舜之君,但实际情况是,上焉者尚且王霸杂之,中焉者外儒内法,下焉者就不堪闻问了。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当年,这些法家的代表人物制定了这些刻毒的法律,出了这些阴毒的谋计,这些人大多都没有好下场。商鞅车裂、韩非被鸩、李斯腰斩族灭,也许是报应!

其实,李斯的思想也属于法家,我们看看这个历史上著名的学者对国际形势和政治的看法,也许会帮助我们理解法家的精神。

【事典】

韩非向秦王献上了一封书信,认为韩国是不可攻取的。秦王对这件事拿不准,就把书信交给了李斯。

李斯上书秦王说:“我认为韩非的说法是不对的。秦国的东面有韩国,就像人得心腹疾病一样,在平常无事的时候,就已经苦得很,好像居住在潮湿的地方,老病缠身,总是不能出去。一旦快步奔跑,这种老病就发作了。现在,韩国虽然对秦国称臣,但不一定就不是秦国的病灶,如果有急事发生,韩国是不可信赖的。秦国和赵国成为了敌国,派使者去齐国劝说他们与赵国断交,直到现在,还不知道情况怎样。据我看来,齐国和赵国不一定会断绝关系,如果他们不绝交,就要竭尽兵力去对付两个万乘之国,韩国并不是屈服于秦国的道义而是屈服于秦国的强大。现在,秦国如果集中兵力进攻齐国、赵国,那么,韩国就一定会成为秦国的心腹部大患而发作,如果韩国与楚国合力攻打秦国,诸侯各国再起来响应他们,那么,秦国就一定又要有兵败崤山的祸患了。

“韩非这次来秦国,恐怕是想以他能够保存韩国而在韩国受到重视。他善辩巧说,花言巧语,文过饰非,欺诈算计,想在秦国捞到好处,为了韩国的利益来试探陛下。秦国和韩国的关系如果亲密了,那么韩非的地位也就重要了,这对于他谋取官职是很有好处的。

“我认真看了韩非的上书,他文饰那些惑乱人心的说法,善于用华美的辞藻来修饰,显得才华横溢。我怕陛下被韩非的辩说所迷惑,以至于不能详细地考察事情的真相。现在,以我愚蠢的想法,想建议大王:秦国应出兵而不言明去讨伐哪一个国家,那么,韩国的执政者就一定会把侍奉秦国作为他们的策略。我想去见韩王,让韩王来觐见,大王见了他,便把他本人扣留下来,不让他走,然后要韩国的执政大臣拿韩王来与韩国人做交换,那么,就可以向纵深方向割取韩国的土地了。接着,再命令蒙武派出东郡的部队,让这些部队在国境上窥视而不说明到什么地方去,齐国人就会害怕而听从荆苏的计策与赵国绝交,这样一来,秦国的军队还没有出境而强劲的韩国就被我们用威势慑服,强大的齐国就被我们用道义制服了。这件事被其他诸侯知道后,赵国人就会十分害怕,楚国人就会犹豫不决,这样,他们就一定会忠于秦国。楚国如果按兵不动,魏国就不值得忧虑了,那么诸侯各国就可以被我们逐步吃掉,对于赵国我们就可以和它较量一下了。希望陛下能够审察一下我的计策,不要疏忽了!”

于是,秦王马上派遣李斯出使韩国,可李斯去求见韩王,未能得到接见,于是李斯就上书给韩王,说:“从前,秦、韩两国齐心合力,并不相互侵夺,所以天下没有哪一个国家敢侵犯我们,像这样已经有好几代了。过去,五国诸侯曾经联合起来一起攻打韩国,秦国就派出军队来援助韩国。韩国地处中原,土地方圆还不到千里,而能够在天下与诸侯各国平起平坐,君臣都得到保全,都是因为韩国世世代代教导后代要侍奉秦国的缘故啊!过去五个诸侯国一起进攻秦国的时候,韩国不仅没有帮助秦国,反而为诸侯率先组成队伍在函谷关进攻秦国的军队。各诸侯国因为军队困倦,力量耗尽,没有办法,才被迫退兵。

后来杜仓做了秦国的宰相,调兵遣将来向各诸侯国报仇,先攻打楚国。楚国的令尹对此十分焦虑,说,‘韩国认为秦国是不讲信义的,却又和秦国结为兄弟共同危害天下各国。后来又背叛秦国,率先组成了部队攻打函谷关。韩国才是一个地处中原而又反复无常、变幻莫测的国家。秦国应该先攻打韩国才对啊!’诸侯各国就一起割取了韩国上党地区的十个城池来向秦国谢罪,以此解除了秦国对他们的威胁。由此可见,韩国才背叛了秦国一次,国家就受到威胁,国土便被分割,兵力衰弱,一直延续到现在。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是因为韩国听信了奸臣的话,不权衡一下事实,所以后来即使杀掉了奸臣,韩国终究不能重新强盛起来了。

“现在,赵国想聚集士兵,突然向秦国发起进攻,派人来向韩国借路。我听说过这样的话,‘如果嘴唇没有了,门牙就会感到寒冷。’秦国和韩国是有着共同的忧思的,这种情形已经明显地显示出来了。魏国想攻打韩国,秦国派人把魏国的使者送交韩国。现在秦王派遣使者来到韩国,却不能见到陛下,我怕您身边的大臣却要沿袭过去的计策,使韩国再次发生丧失领土的祸患。臣李斯如果不能见到您,请让我回去汇报一下,那么秦、韩两国的邦交就必定要断绝。臣李斯出使到韩国来,当然是为了您的利益,也愿意向您献上对韩国有利的计谋,难道陛下就用这种方式来接待我?臣李斯希望能够与您见上一面,到您面前陈说一下愚蠢的计谋,然后再来接受碎尸万段的刑罚,希望陛下把我的这个要求放在心上。

“现在,即使把我杀死,大王也不能够因此而强大,如果不听我的计策,韩国就必定要大祸临头。秦国如果出兵而不停止前进,那么,韩国就令人担心了。等到臣李斯暴尸在韩国街头的时候,即使想考虑我这贱臣的愚拙计谋,也不可能了。等到边境残破,战鼓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时,再采用我李斯的计谋,就为时已晚了。而且韩国的兵力,天下诸侯早已看明白了,现在又背叛了强大的秦国。韩国如果抛弃了城邑,再让军队打了败仗,那么国内叛军一定会袭取城邑。城邑陷落,那么民众就会流散了,民众流散,那就没有军队了。

韩国如果坚守城邑,秦国就一定会派遣军队来包围大王的大城,使韩国的道路不能通达,韩国就必然会感到处境困难,即使出谋划策,其形势也是没办法挽救的。到了那时,大王身边的大臣们的计策根本没用,我希望陛下仔细考虑一下这种情况。如果我李斯说的话有不符合事实的,也希望大王能够让我在您的面前把话说完,然后再把我交给狱吏判罪处死也不迟啊!秦王食不香甜,游览不觉得快乐,一心一意地在考虑攻取赵国,派臣子李斯来进言,我希望能亲自见到您,因为我急着要和大王商讨计策啊!现在我这出使的大臣都不能见到您,那么韩国对秦国的忠诚从何而知呢?那秦国恐怕会把进攻赵国的兵力转向韩国了。希望陛下能再次仔细考虑一下这个问题。”

对当时政治和国际形势持如此的态度,看来,这两位法家已经不是什么学者了,而是极为务实的阴谋家。这,便是法家的特征。那么,儒家有没有法家的东西呢?让我们看看下面的例子。

什么是强盗,似乎是不言自明的。但如果说到政治上的强盗,恐怕就不那么容易分辨清楚了。

西周初年,太公望吕尚受封于齐国营丘。齐国有个叫华土的人,德行高尚,但不愿做天子的臣子,不愿做诸侯的朋友,人们都称赞他的贤能。太公望派人多次召见他,他都不到,于是,太公望就让人将他杀掉了。周公说:“这个人是齐国的高洁之士,怎么能杀他呢?”太公说:“不做天子的臣子,不做诸侯的朋友,我还能得到臣子和朋友吗?我不能要他做臣子,不能与他交朋友,他就是被遗弃的人;我三次召见他,他都不来,他就是以下犯上的人。如果还表彰他,将他视为教化的榜样,使全国人都效法他,我还给谁当君主呢?”

冯梦龙评论说:“这就是齐国之所以没有懒惰的老百姓的原因啊!齐国之所以始终没有成为弱国,其原因也在此。韩非的‘五蠹’之说也是从这里来的。”

少正卯和孔子是同时代的人,都在办学校。少正卯的学校人很多,而孔子的学校却三盈三虚。后来孔子当了鲁国的大司寇,就杀少正卯于外华表台下。子贡很不理解地说:“少正卯是鲁国的知名人士,先生诛杀了他,恐怕得不偿失吧?”孔子说:“人有五恶行,而盗窃还不包括在内,一是通达古今之变且铤而走险;二是不走正道而坚持走邪路;三是把荒谬的道理说得头头是道;四是知道很多丑恶的事情;五是依附邪恶并得到好处。这五种恶行如果有一种,就不免被君子所诛杀,而少正卯是五种恶行都有,是小人中的雄杰,不能不杀他。”

这,就是所谓的儒法互用。

【评议】

法家之法的根源在于封建集权制,因此,它就特别强调“势”。在法家的代表人物中,首先倡导“势”的是慎到。“势”就是绝对的权威,是不必经过任何询问和论证就必须承认和服从的绝对权威。关于这一点,首先要在理论和观念上确立,但更重要的是要在实际上君主确实掌握绝对的权威。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会出现主帅无谋,大权旁落的局面,最终就会导致政权被颠覆。所以,“势”是“法”的保障。当然,二者还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有“法”无“势”,“法”不得行,有“势”无“法”,君主不安。“法”是可以制定的,但如何才能保证“势”的绝对性,保证“势”不受到削弱呢?这就需要“术”。在法家的代表人物中,申不害是最强调“术”的,在他看来,“术”这一手段,实际上是比“势”这一目的还重要的。“术”就是统治、防备、监督和刺探臣下以及百姓隐秘的具体权术和方法。这些“术”有的已经公开化、制度化,那么,在这个意义上,它也是“法”的一部分。“术”的意义是十分明显的,没有“术”就没有“法”,但没有“法”又无法保证“术”,所以,归根到底,“术”还是十分重要的。中国的“法制”最发达的地方就在于“法”与“术”联手创造的御臣、牧民的法术系统。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历史上,法家很难使用儒家的东西,而儒家在策略上却极易使用法家的东西,因此,有时人们认为中国的封建政治是外儒内法。从上面的情况上看,这句话并不是没有道理。

同类推荐
  • 权倾大宋

    权倾大宋

    文治错了吗?历史是否可以改变?大厦将倾时谁能力挽狂澜?华夏盛世能否延续?看一名书生从底层一步步走上权力巅峰,成就不朽的传奇。
  • 大宋帝国三百年:赵匡胤时间(上)

    大宋帝国三百年:赵匡胤时间(上)

    举目四顾,豺狼遍地,有王法管不住的藩镇,有分庭抗礼的藩镇,有垂垂欲动的藩镇,更有契丹铁骑的肆意掠劫,当时朝廷虽在,天下已亡。公元927年至公元951年,大宋前三十年,是中国历史的暗黑年代。了解这三十年,就明白何为野蛮与残暴,就明白大宋王朝为何被称为文明盛世。大宋立国前三十年是豺狼纵横、铁骑肆虐的兵场,是藩镇割据、分庭抗礼,阴谋与残暴罪行的发生地,是文明沦丧、道义尽失,让世人噩梦不断的炼狱。大宋立国前三十年的历史,就是一部篡逆成灾的动乱史,一部被鲜血与悲情遮蔽的中国人的苦难史。了解这三十年历史,看清五代乱世的因果,就明白大宋帝国的由来,明白赵匡胤建构并推演大宋文明的良苦用心……
  • 三国之名将终结者

    三国之名将终结者

    三国是个将星云集的时期,能人异士层出不穷,可是有很多名将却死的默默无闻,比如江东吕蒙,鲁肃病死家中,陆逊被孙权逼死,张飞死于小人之手等等。为将者当以马革裹尸,战死沙场为荣,而不是死于阴谋和病痛上。
  • 血腥的盛唐7:盛唐结局是地狱

    血腥的盛唐7:盛唐结局是地狱

    在最鼎盛时期,唐朝经济GDP高达世界总量的六成,领土面积是当今中国的两倍,300多个国家的人们怀着崇敬之心,涌入长安朝圣,2300多名诗人创造了无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实上,如此繁荣的景象只持续了不到整个朝代一半的时间,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间,连年内战,四处硝烟,黄河流域尸横遍野,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狗吠,落日的余辉下,是一望无际的地狱之国。翻开本书,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主角们:李渊、李世民、武则天、杨贵妃、唐明皇、李白、安禄山、黄巢……帝王将相,轮番上阵,诗人草寇,粉墨登场,紧锣密鼓,不容喘息,连演数场好戏:一场比一场令人血脉贲张!一场比一场起伏跌宕!一场比一场充满血腥和阴谋!
  • 三国之帮爹当军阀

    三国之帮爹当军阀

    摊上一个憨傻老爹,刘和彻底暴走了!别人都在忙着坑爹,我却要反其道而行之,帮爹成为三国最大军阀!
热门推荐
  • 帝王劫:绝宠弃妃

    帝王劫:绝宠弃妃

    她将心上人拱手相让,大婚当日,与别的男子举止亲密。 她说,人终是要向善的。 她说,有两个人她永远不能利用:一个是他,没有他,她早失了清白之身;一个是他,没有他,她早成了剑下亡魂,何谈复仇。可偏偏,天意弄人,她靠着他们一路往上爬,为达目的不惜出卖自己的色相,毫不犹豫划破如美玉般美艳的皮囊……她说我迟早有一天会被天下人唾弃,若是有一天我万劫不复,那便是我的命。她叫覆璃,南璃的璃;他叫李琰,王字琰;他叫江寒,最寒不过一江水。她的毒,她许下的万劫不复,她都会一一做到!
  • 国学十八篇

    国学十八篇

    《国学公共课:国学十八篇》收录章太炎先生1922年及1935年数次公开讲学记录,系统体现国学的概貌,展示章氏深厚的学养,内容通俗易懂、简略概括,对中国传统经学、哲学、文学进行精到而系统的简述,深入浅出,行文典丽古雅,是热爱本国传统文化的读者的最佳入门读物,也是了解章氏思想及国学进阶的最佳指引之书。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腹黑公子:诱拐迷糊妻

    腹黑公子:诱拐迷糊妻

    她,风风火火又迷迷糊糊,一气之下扇了了妄想为了公司利益而把她作为诱饵出卖了的老板一巴掌,潇洒地出了气,可是,谁来告诉她怎么找工作这么难啊?而且她明明不就是想找个工作吗,怎么好像一不小心被一个腹黑总裁给缠上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诺未门

    诺未门

    在本书中,我们用一个个生动典型的教育故事和精辟独到的点评,向家长揭示犹太教育的神秘面纱,让世界上通用的优秀教育方式的本质浮出水面。我们将和家长一起分享犹太人的创意家教理念和家教方式,包括犹太人的生存教育、美德教育、自立教育、财富教育等诸多方面创意家教方法。
  • 妖娆王妃:你是我的

    妖娆王妃:你是我的

    他深沉冷酷的眼眸紧紧盯着眼前的女子:“你听着,你是我的,是我一个人的。”女子淡然的一笑:“是么?”却极力掩藏着内心无尽的酸楚……不管你在哪,我都会找到你。记着,不准你再离开了。我会牢牢绑着你的……当初的话,也这么的感人,可还是一样的结果……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嫡女狂妃:极品宝贝无赖娘

    嫡女狂妃:极品宝贝无赖娘

    新婚夜,她一脸戒备的看着戴着冰冷黄金面具的老王爷:“王爷,我成亲过!”“那好,有经验了……”“我怀孕过?”“基本功能都在,本王放心、、”“我有个孩子、、”“正好,省下本王、……”某女忽然有种对牛弹琴的悲愤:“王爷,你该不会是不行吧?”大眼扫向某人,却不想忽然被人抱住:“爱妃可以亲自试试……”“我@##@”
  • 重生之嫡亲贵女

    重生之嫡亲贵女

    前世的丁紫,是文武双全的嫡亲大公主,惊才绝艳不输男儿,和亲路上被刺而亡。今世的丁紫,身为侍郎府嫡长女,被姨娘设计气死。于是她在一群吵闹谩骂指责中重生而来,她,誓要改变现状!!!姨娘各个心肠狠毒想谋害,她见招拆招,手段更为狠毒高超。庶妹虚荣,挑拨离间中想害她清白,她淡手一扬,反击开始。父亲优柔寡断色心不减,她暗中送人,一个个眼线无声置入府内。祖母心思深沉,她小心经营,植下掩人耳目温顺的种子。本以为今生护好嫡亲的弟弟,让他茁壮成长,便知足了,可谁知他们的出现,改变了她的计划与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