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北京的“梅雨”季节慢慢结束了,秋高气爽的日子来到了,北京最美的季节就是秋天。北京的春天不是飞得恼人的柳絮,就是如黑山老妖出洞的沙尘暴;夏天不是暴雨连绵,就是闷得人透不过气的桑拿天;而冬天干冷干冷的北风吹在脸上,又像是刀割;只有秋天,天天都是艳阳天。可是这样的日子,还是没法让吴嘉琪提起兴致来。
自从孟菲和乐钊去支教了,苏然和孙新新整天忙得见不着,姐妹们的聚会也是搁置许久了。吴嘉琪遇到了创作的瓶颈期,新小说的创作迟迟没有动笔,王兵几次想约她出去玩玩,她都嫌人多,哪也不愿意去。
“北京就那么大点地,到处都是人的。还不够过去数人脑袋的呢。”吴嘉琪如是说。
“要不,到我家去看书?阿尔博很想你呢。”王兵一约吴嘉琪去他家,就用阿尔博当借口。
“不去了,我家里也有好多书堆着没看完呢。”吴嘉琪一想到要更衣打扮就懒得动。
自从吴嘉琪出了书,晋升为国内作家的行列,她爸爸也慢慢肯定了女儿的才华,不再像以前那样,固执地坚持一定要她找份稳定的工作了。父女俩的关系缓和下来,她母亲就又开始追问起她的感情生活,
“你阿姨又在问你的事了?什么时候结婚呀?”吴嘉琪的母亲问。
“我结不结婚的,关她什么事呀?”吴嘉琪不耐烦地说,“我就烦这帮人,但凡身边有个30多岁的剩女,就开始担心她会像快过期的罐头,不赶紧处理掉就要烂在身边;而那些已婚的妇女更是担心这些如豺狼似猛虎的女人,会破坏她们的家庭,一听到身边有剩女,就赶紧发动身边的关系,帮忙安排相亲。唯恐这些倒霉的女人会把不幸传染给自己一样。”吴嘉琪想起这些就憋屈得难受。
“人家也是为你好。”她母亲好心地维护道。
“为我好?不要总把你们自以为是的好强加在我身上好吗?”吴嘉琪把厌烦的情绪转到了母亲身上:“你这样天天肆无忌惮地提醒我的年龄,并且让我深刻清楚地认识到,我正在慢慢失去了奇货可居的价值。难道你这样打击我,也是为我好的方式吗?退一万步说,结婚是我想结就结得了的吗?我跟谁结去呀?”
“那个老给你打电话的编辑就不错呀。你怎么不考虑考虑。”
“哎呀,烦死人了。出去吧!”一想到这些,吴嘉琪更烦了。
前几天,杨光给她打了个电话,说是生病在家好几天了,求她陪他去医院看看。
“你爸妈呢?”吴嘉琪问。
“他们都没空。”杨光答。
吴嘉琪发现自己就是心软,她不忍心拒绝他的要求。她陪着杨光去了医院,忙前跑后的,折腾了一天,当她觉得累了的时候,杨光很自然地让她的头靠在他的肩膀上,感激地说:“还是你最关心我。”
那种熟悉的感觉让吴嘉琪的眼睛湿润了。她偷偷地摸去了眼角的泪水。虽然身边所有的人都在告诉她:王兵是个不错的人选,千万不要错过。可是,吴嘉琪心想:喜不喜欢一个人,爱不爱他,不是别人说了算的,只有自己的心里最清楚。
和王兵在一起的时候,吴嘉琪也很想靠在他的肩膀上,可是那不是依恋的感觉,而是她总想起靠在另一个人肩膀上的感觉,她想通过这个方式寻找过去的影子。她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再爱上一个人,她不想因为寂寞而去喜欢那个人。
“为什么他又自私地回来找我?为什么我那么自私地无法再去爱另一个人?”吴嘉琪就像低气压里的鱼一样——缺氧。她四仰八叉地躺在床上,拿起手边的毛绒小熊高高抛起来,然后在它快要落下来的时候,一脚踢到了床下。她想看看书,可是翻了几页,就扔到了一边;她打开收音机,想听听广播,刚听完一首歌,后面就是主持人轰炸机般播报的广告,她赶紧关掉了开关;打开电视看看,不是一堆没完没了重播的电视剧,就是地方台各种吹得神乎其神的宣传广告。“天呀!我快疯掉了!”坐在电脑前,她想努力写点东西,可是脑子像是吃了没油水的片儿汤,干坐了老半天,也没捣鼓出什么来。
没出一个小时,母亲又进来唠叨了。吴嘉琪发呆地坐在电脑前,有一搭没一搭地听着母亲讲话。
“过几天,我跟你爸打算出去玩一趟呢。”吴嘉琪的母亲说。
“好呀,去吧。”吴嘉琪应承地说。
“我想带他出去散散心,免得他也想不开。”吴嘉琪的母亲说。
“嗯嗯,嗯?他干嘛想不开?”吴嘉琪一下子没反应过来,这话从何说起呀?
“你都这么大岁数了,一直也没个着落的,他本来就天天为你这事发愁,前段时间又查出他有糖尿病,昨天又亲眼看到别人在他面前自杀,他心里能不憋屈,能不压抑吗?”吴嘉琪的母亲说。
“自杀?怎么回事?”吴嘉琪脑袋激灵一下,谁死了。
“我刚刚不是跟你说了吗?他们厂子要改制裁员,有个人不想活了,就从他们办公楼上跳下来了,刚好跳下来的时候,你爸看见了,还让警察带回去问话呢。”吴嘉琪的母亲说。
“什么时候的事?我怎么不知道?”吴嘉琪问。
“就前几天呀。”吴嘉琪的母亲回答道。
听了这话,吴嘉琪觉得心情压抑到了极点,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想哭。明明和自己没有多大关系的事情,可就是觉得心里头堵得慌。仿佛心里有太多的线头理不清。她越来越厌烦这个城市了,拥挤不堪,躁动不安,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不耐烦,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就像是威尼斯狂欢节上的Bauta,总是在暧昧中躲藏着深深的冷漠,挥之不去的抑郁。逃离,她只想远远地逃离开这座城市,这座时时处处在设防的都市。
(二)
孟菲一个人从遥远的山区回来了,带着落寞。
“乐钊不见了?怎么回事呀?”姐妹四个好不容易聚在一起,却都被这消息惊呆了。
孟菲却心情平静地说:“我还是从头给你们讲起吧。”
“本来原定的计划,是我和乐钊还有两个同事去那边。后来不知道为什么,孔莹迪也去了。我们一行人在路上的时候,心情还是特别好的。到了那边,我们坐得汽车连续开了两天的山路。那种大山里绵绵不绝的深重,让我们都感觉到肩膀上担起了很多的责任。
我们去的地方在贵州的深山里,那是一个贫困到令你们无法想象的地方。那里的风光很美,湛蓝的天空像杯浓度极高的酒,让人沉醉在它的脚下;傍晚气象万千的云彩,变换着不同的造型,遥远空旷的山谷里见不到一个人影,仿佛那个世界还停留在混沌初开,上帝还没有造出人类的六天前。山上到处都是绿油油的草,放眼望去,群山相连。一条河横穿其间。刚进山的时候,我们还在想,每天躺在草地上晒太阳,闻着花香,渴了就到山间的小溪去,这样的生活该是都惬意呀!可是到了那里,才感觉到贫穷真的很可怕。那里有很多人家的房子都是石头累积起来的,屋子里昏暗发霉,每户都没有家具,只是简单的炕头、灶台和桌椅。我终于知道什么叫做‘家徒四壁’了。那里的地很难开垦,都是在山上东一块西一块的,没有一块完整的田地,很多人家都养鸡,因为鸡蛋是要拿出去卖的,可是那些鸡都又瘦又小。在那里,贫困是深入骨髓里的无奈,可是你们知道吗?我们竟然还能在他们脸上看到笑容,对他们来说,贫穷已经变得习以为常了,贫穷不过是一种常态、是他们生存的环境而已。
通往学校的山路坑洼崎岖,据说到了下雨天,就会变得更加泥泞不堪了,可是孩子们还是照样坚持上课,我看到有些孩子脚上穿的鞋子,十个脚趾都露在外面,已经破得不成样子了。是什么让他们有那么大的学习动力呢?
学校大部分是木制结构的,走在地板上,嘎吱作响,教室里的黑板很小,没有粉笔,据说是因为粉笔太贵了,这里粉笔使用的次数几乎为零,为数不多的几根都在校长那里,只有遇到重大的场合时才能派上用场。孩子们几个人用一张课桌,有些课桌已经腐朽不堪了,上着上着课,就有可能突然塌下来,可是孩子们已经都习惯了。
那里有个支教的老志愿者叫王冕,在那里他已经教了快一年了,听说很快就要转到下一个地方去了,孩子们都很舍不得他,经常到校长那去打听他会不会走,还回不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