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89400000026

第26章 百年来围绕格林童话的论争 (1)

第一节

关某某的“救救孩子”

格林童话被翻译介绍到我国的历史并不久远。据学者胡从经考证,是清末民初的周桂笙第一个向我国一般读者翻译介绍了如《狼与七只小羊》等几个为数不多的格林童话故事A,从那时算起至今不过百年的历史。然而此后的100年来,格林童话不仅深受我国儿童的喜爱,陪伴众多的孩子度过了他们青涩而纯真的美好童年,而且在我国幅员辽阔的大地上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普及。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以省、市、地区的出版社为单位,各自竞相出版发行与格林童话有关的丛书,其数量其种类真是难以枚举。迄今为止,似乎还没有哪个外国文学经典在我国的发行量和普及程度能望其项背。但就是这样一部家喻户晓的儿童文学经典,在我国却遭遇到了其他文学经典名著未曾遇到的奇特现象:虽万般喜爱在一身,可遭受的诘难从未间断。

先说说本世纪初的一件事。2001年12月4日,《中华读书报》刊登了一篇署名为“关海山”的文章,它从内容、形式、思想到艺术等方面对格林童话进行了全盘否定,甚至在结尾处,还引用了鲁迅的那句名言“救救孩子”,不【A胡从经《晚清儿童文学钩沉》,前引书,第156页。】 啻这格林童话是何方“妖魔鬼怪”,会要了孩子们的“命”。文章部分内容摘抄如下:

从艺术方面来看,格林童话的写法无疑是太简单了,整本书几乎看不到倒叙、插叙、悬念、心理描写等手法,有时在一篇童话中整段话数次重复,人物之间的对话突如其来,令人摸不着头脑;人称混乱,情节也几乎全是单线地向前发展,千篇一律,故事的开头总是面临着烦恼或生死攸关的难题,接着主人公想办法去解决,途中又遇到许多莫名其妙的人或物的指点帮助,最后终于达到出人意料的目的;内容方面则更是糟糕了,我把它粗略地分为三大类:无聊类,稀里糊涂类,歌颂邪恶类。……看来我们还是非常有必要继续高举鲁迅先生的伟大旗帜,大呼一声:——救救孩子!

这位读者声明,“由于条件限制,在应该读童话的年龄我却没有读过童话”,于是,逛书店时,在“异常的虔诚与膜拜”的情况下,“毫不犹豫”掏钱将译林出版社的《格林童话全集》买下阅读。然后,让该人遗憾的是,这本原有着“如雷贯耳的声名”的“世界名著”却让他这位读者“实在描绘不出读它时内心深处的那种无奈和可笑”,发出“我不知道格林兄弟是否做过父亲”这样的疑问,以至于最后,童话故事到了“简直令人作呕”地步,令这位读者实在是“不能容忍”了。

为了证明这些感觉和愤慨不是空穴来风,该读者为他分的那三大类各举了两个“典型”的例子。比如《青蛙王子》和《拉家常》两个故事让他觉得很是无聊,而这个“无聊在《拉家常》里达到了最高峰”。《莴苣姑娘》里,“一位男子为了满足妻子想吃顿莴苣的愿望,竟可以丧尽天良地应诺把妻子将要生的孩子送给巫婆”,因此,像《莴苣姑娘》《虱子和跳蚤》这些故事不仅仅是“稀里糊涂”类的故事,那简直就是“无聊、无知、无耻及不分好坏类的篇什”。

至于《穿靴子的猫》和《小农民》则是活生生表现格林童话歌颂“邪恶类”的最好例子。

该读者提出了大大的疑问,“这样一本毫无是非标准、道德观念的书是怎样成为‘世界名著’的?”他因此深深地担忧,孩子们懂得不太多,而他们只要听美丽的童话,可是“罂粟的花更是美丽非凡”,而一旦这些个童话根深蒂固地留在孩子们的脑子里,等他们长大了,那么他们将“去深思去体悟”,到时会“悟出些什么呢?”他更担心,这样一来孩子们会因此“树立怎样的人生观、道德观甚至法律意识呢?”所以说,在他看来,格林童话不仅仅是万万不能再读的,而且在他那里是已经到了需要挥动鲁迅先生的伟大旗帜,出手“救救孩子”的境地。

此文一出,笔者的博士生导师杨武能教授即刻做了回应,而笔者在这里想说,该读者从艺术方面以及内容方面对格林童话提出的质疑,我们很好回答:这些质疑实则就是格林童话在艺术表现方面的特征,可以用“单纯、明晰、稚拙”等归纳概括,而且这些特征也是更多的欧洲民间童话的共性,都来自民间文学口传易记的需要,也适合儿童幼小心灵的接受能力。因此,我们不能固守“文以载道”传统,老是强调文学的思想性和教育功能,要求纯真质朴、天真烂漫的格林童话也承载起沉重的忧患意识、批判精神等等。同时,出现这样的声音也确确实实跟我们的文化传统、人文背景密不可分,特别是说明我们对儿童和童话的理解,确实还很幼稚,还需要启蒙。

事实上,我们对儿童真正意义上的尊重与关爱,至少比欧美国家晚了一个世纪。比如英国学者和作家J.R.R.托尔金认为,真正的童话故事应具备四个要素:幻想、恢复、逃避、慰藉。其中的慰藉就是格林童话故事中那个千篇一律的Happy-End(圆满结尾)。托尔金认为,这个千篇一律的圆满结尾恰好是童话最重要的功能。听故事的儿童能够依托一种突如其来的幸福“转变”,从想象的深切绝望中恢复过来,从想象中的巨大危险中逃避出来,从而获得巨大的心理安慰。使儿童获得心理解脱,建立自信,这是童话最重要的功能,等等。A

至于该读者认为,面对格林童话,现如今是“非常有必要继续高举鲁迅先生的伟大旗帜,大呼一声:——救救孩子!”笔者在想,假如鲁迅先生在世,听见有人要挥举他那面“大旗”去做这等“惊天动地”的创举,不知会有何感想?其实,这位“关海山”读者既然那么关注儿童文学,对鲁迅先生在儿童文学问题方面的精神和思想如此谙熟,那么按道理该读者也应该对鲁迅先生当年那篇《<勇敢的约翰>校后记》记忆犹新吧。全文部分摘抄如下:关于“鸟言兽语”的论辩B

《勇敢的约翰》校后记

……

对于童话,近来是连文武官员都有高见了;有的说是猫狗不应该会说话,称作先生,失了人类的体统;有的说是故事不应该讲称王做帝,违背【A以上两段内容,参见陆霞《说不完的格林童话》,载《德国研究》2008年第2期,第65-69页。B本社编《1913—1949儿童文学论文选集》,前引书,第242-244页。】 共和的精神。但我以为这似乎是“杞天之虑”,其实倒并没有什么要紧的。孩子的心,和文武官员的不同,它会进化,决不至于永远停留在一点上,到得胡子老长了,还在想骑了巨人到仙人岛去做皇帝。因为他后来就要懂得一点科学了,知道世上并没有所谓巨人和仙人岛。倘还想,那是生来的低能儿,即使终生不读一篇童话,也还是毫无出息的。

但是,现在倘有新作的童话,我想,恐怕未必再讲封王拜相的故事了。不过这是一八四四年所作,而且采自民间传说,又明明是童话,所以毫不足奇。那时的诗人,还大抵相信上帝,有的竟以为诗人死后,将得到上帝的优待,坐在他旁边吃糖果哩。然而我们现在听了这些话,总不至于连忙去学做诗,希图将来有糖果吃罢,就是万分爱吃糖果的人,也不至于此。

就因为上述的一些有益无害的原因,所以终于还要尽微末之力,将这献给中国的读者,连老人和成人,单是借此消遣的和研究文学的都在内,并不专限于儿童。……

……

一九三一年四月一号,鲁迅。

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用调侃的口吻、轻松的语调讲了一个很严肃、很重要的议题。联系读者“关海山”的格林童话读后感,我想这位读者要想举起鲁迅先生的大旗,估计鲁迅先生是万万不同意的。不仅不同意,还有可能招来一番痛骂。因为,关海山说不敢再读格林童话,对此,鲁迅先生已经讲得很清楚了,这是杞人忧天!至关重要的一点是“孩子的心”与你一个成年人的是决然不同的。再加上这些童话故事往往“采自民间传说”,“又明明是童话”,所以因当时的历史、社会背景等形成的内容,在我们现在看来“毫不足奇”。 比如《勇敢的约翰》是“一八四四年所作”,那更何况格林童话在德国正式印刷出版,才1812年呢。

如果“关海山”只是一名普通的读者,如果“他”仅仅是在随手翻阅了《格林童话》的情况下对格林童话发出了这样的声音,那倒还情有可原;否则,如果是一名学者,在对很多知识不甚了解的状况下,就贸然对格林童话进行如此相当偏激的评价,就不可原谅。笔者认为,该读者还有必要再聆听鲁迅先生的弟弟、著名的儿童文学家周作人在初次与格林童话相遇时说的话,即当人们遇见自己并不熟悉的事物时,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与方法,才是妥当与正确的,这点对我们大家都有裨益。再次不赘摘录如下:

我们初读外国文时,大抵先遇见Grimm兄弟同Hans Christian Andersen的童话。当时觉得这幼稚荒唐的故事,没甚趣味;不过因为怕自己见识不够,不敢菲薄,却究竟不晓得他好处在哪里。后来涉猎Folk-lore一类的书,才知道Grimm童话集的价值:他们兄弟是学者,采录民间传说,毫无增减,可以供学术上的研究。A

同类推荐
  • 花开的声音

    花开的声音

    《花开的声音》是当代微型小说之父刘国芳的精短小说合集,刘国芳和他的经历已和中国大陆的当代微型小说发展史建立了密不可分的联系。有人认为,在中国,只要是读书的人,《花开的声音》在创作上昭示了一种微型小说的典型写法和微型小说文体目前所能达到的艺术高度和艺术成就。他对微开型小说这种文体的把握与运用已达驾轻就熟的程度,善于以小见大,平淡中见神奇;注重贴近现实,关注人生;歌颂真善美,鞭鞑假丑恶;讲究构思的精巧,追求艺术的多样,写实的、寓言的、象征的、荒诞的,摇曳多姿,是一本让人百看不厌的精品小说。
  • 世界最具欣赏性的优美散文(2)

    世界最具欣赏性的优美散文(2)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宋代晚唐体诗歌研究

    宋代晚唐体诗歌研究

    《宋代晚唐体诗歌研究》共分六章: 第一章重在考证“晚唐”、“晚唐体”两个术语在宋代的出现时间及其文化背景,第二章的研究对象是宋初晚唐体。第三章谈及的是北宋真宗以后至南宋光宗以前的这段时间,第四章是对永嘉四灵的研究。第五章谈的是南宋后期的晚唐体创作及相关问题。第六章是对宋代晚唐体诗歌特色的总结。宋代晚唐体诗人作诗态度近乎狂热,他们重五律、轻古体,偏好于描写秋季暮夜的山水竹石,喜好白描为诗,重中间二联,诗歌呈现出清新平淡的美学特点。
  • 2009年中国故事精选

    2009年中国故事精选

    本书精选集结2009年度最有代表性的故事作品,力求选出精品和力作,力求能够反映该年度某个文体领域最主要的创作流派、题材热点、艺术形式上的微妙变化。同时,坚持风格、手法、形式、语言的充分多样化,注重作品的创新价值,注重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期待,多选雅俗共赏的佳作。
  • 大搜捕

    大搜捕

    本书内容包括:苍山出奇兵;大漠追凶记;扫荡假烟“王国”;押钞车血案;梦断金山等
热门推荐
  • 每天读一点世界史(古代卷)

    每天读一点世界史(古代卷)

    任浩之编著的《每天读一点世界史·古代卷》以风趣的语言将世界历史分为:上古部分: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初步发展;中古部分:封建社会与基督教的千年两部分。读来风趣、幽默、可读性极强,解决了一般历史书的沉闷、古板。是一部难得的,且适合各个层次的人阅读的历史书籍。
  • 一品妖妃:夫君别来无恙

    一品妖妃:夫君别来无恙

    莲花池边,他故意与她相遇,第一眼,她便离不开他。如果她与他在一起痴痴缠缠的万年光景只是一场漫长的梦,那么梦醒之后,她是否应该知足了。再次在九重天遇到他时,她已经相信,那真的是一场梦,不过是她注入了所有的一场痴梦。她是妖,他是仙,注定了一场利用与被利用,她不过只是他劫数中的一粒沙,没有价值了,便随意丢弃了。而她,一次次的从死亡中被救出,直到强大后的站在了他的面前,她只问他,你可曾真的爱过我?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妃常不乖:天价庶女

    妃常不乖:天价庶女

    侯府双女,虽不是一母所生,却生的同样样貌。嫡女卫子纤,侯府千金小姐,爹爹的掌上明珠,全家人的心头肉,却机缘巧合,结实三皇子,当花轿到来的前一夜,庶女卫子楚,冒名顶替,上了三皇子的床。事情已成,无法弥补,姐妹二人,同日嫁进三皇子府。三年姐妹,三皇子府里和睦相处,却在某一日,妹妹站在她面前,偷了她的儿子,偷龙转凤,更是陷害她,害死卫子楚的子嗣。三皇子一怒,三年夫妻,变成最冷漠的陌路人,更是任由妹妹挖她的眼,毁她的容,剥她的心,只为了给未满月的孩子祈福。临死前一刻,卫子纤痛不欲生,发誓一定要报复这两人。
  • 遮天狂颜

    遮天狂颜

    帝都有一风云榜,榜上专门记录最有影响力的十大人物。天下三分,千麒国、天龙国、凤羽国,三足鼎立,强者为尊,五大世家,相互牵制,相互斗争。而千麒国榜上有名四位人物,简直国之大幸,不过名声大噪的还有一害。说起四大风云人物,人人称赞,与有荣焉。而说起这一害,人人唾弃加嘲讽鄙视!这四大风云人物则是一下四位:【少年天子圣零夜】一袭黑衣,俊美霸气,宛若天神。【少年丞相蓝麒枫】一袭蓝衣,高贵优雅,温文如玉。【神医王爷圣零轩】一袭白衣,超凡脱俗,宛若谪仙。【第一公子沐烨宸】一袭紫衣,慵懒绝色,神秘魅惑。而这一害就是月家嫡出三公子月清尘!有人说&quot;他&quot;倾城绝色,有人说&quot;他&quot;丑陋不堪,有人说&quot;他&quot;是断袖,有人说&quot;他&quot;猥琐。那你说&quot;他&quot;为啥声名远扬?就凭&quot;他&quot;从小就有人见人跑、车见车倒的本事,还拥有最毒辣的眼光不断摧残和祸害祖国的幼苗!获得是京都第一纨绔!从此以后威名大扬!【搞笑版】片段一:据说月清尘长得十分&quot;倾城&quot;,在&quot;他&quot;第一次出门是吓晕了当时十二岁还是太子的圣零夜,从此,给这位少年天子辉煌人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污点!片段二:接着&quot;他&quot;&quot;不小心&quot;扒了沐烨宸的裤子,还在小屁屁上揉了两下,吓哭了一代天才。从此,这位小神童心灵留下了永生难忘的阴影!片段三:再凑巧遇上了左丞相儿子蓝麒枫。在众人的惊愕下抢了这位未来丞相的初吻,还霸道宣誓说:&quot;哥哥你已经被我盖了章,等你长大了以后一定要嫁给我!&quot;从此,小小少年噩梦连连!片段四:啥?你说既然四大风云人物被祸害了三位,为啥不把不把神医王爷都祸害了!
  • 一水溶玉梦红楼

    一水溶玉梦红楼

    潇湘馆内,黛玉等来的不是前盟成真的喜讯,而是另嫁他人的圣旨。面对着那个俊美超凡、深沉莫测的王爷,面对着变幻复杂的朝事家事,面对着府里宫里各有用心的人,情心成灰、孤傲清高的黛玉,经过重重误会,用自己聪慧、敏感的心,发觉那个执着而又霸道,深沉而又专情的他才是自己携手一世的人…….【水溶版】月色下的那一个浅笑,终使得我义无反顾,赐婚的背后,你可听到我心底那一声执着而又酸涩的叹息。“他能给你的,我也能给你,他没给你的,我还能给你,所以,他要的,我也要,他没有要的,我还要。”北静王府里,用我固执的一腔柔情,许你一生一世,不管前事如何变幻,我---绝不食言。【黛玉版】初见是无情的你,再逢是莫测的你,掀起盖头的那一刻,我面对的又会是怎样的一个你。“荣华富贵我不要,我只要一颗如他般的真心,你给的起吗。”历经误会重重,我才知道,原来渴求的真心早在我再见你时就已交付,红尘路上,我---陪你一生一世。卷一:一片幽情冷处浓卷二:一往情深深几许卷三:一生一代一双人强烈推荐鹤梦竹影的新文《鸠妃》红楼好文推荐若兰的完结文《红楼水黛梦》鹤梦竹影的完结文《红楼续梦之水黛情》长河晨日的新文《红楼逸梦潇湘情》夏轻尘的连载文《红楼之潇湘辞》月下菊的新文《玉漪碧水续红楼》
  • 别烦,我也有个淘气儿子

    别烦,我也有个淘气儿子

    吕巧菱,一个十二岁男孩的母亲,一直摸爬滚打在青少年教育的第一线。兼之孩子从小“顽劣成性”,又练就了一身与特别淘气孩子相处、引导、教育的方法。现在孩子在重点中学学习,虽常常调皮捣蛋,但不管是学习、思维、性格都非常优秀,可见其独特家庭教育是成功的。曾出版书籍多部。
  • 变革风生(1980-1989)

    变革风生(1980-1989)

    本书综述了记载了自1980年至1989年以来中国近代历史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