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吧、夜总会、茶吧、咖啡屋,跟迪厅有着相同的概念,区别只在于静与动,而目的却并不完全是为了消费而消费。
人们太需要麻醉自己了,发泄、消遣、放松是一种别致的生活,它浓缩了变换的自己和回归的自己。
其实,公园里和那些什么什么的屋,或什么什么的吧,也没什么大的区别,只不过是封闭与露天之分而已。
王文君从不认为去什么地方,就标志着什么身份,什么高贵了、贫贱了、堕落了什么的,关键在自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也有圈存自己的格调,高低是别人给自己的附加,反馈给自己的心理感觉,真正的感受在于自己。
相比之下,王文君更钟情于露天的放松,没有灰暗,没有隐晦,只有光明,只有朗朗的蓝天飘浮着白云。
环境是心境的映照,那种若明若暗的感觉,搅扰着王文君,有灿烂阳光明媚的照耀,她的心情总是爽爽的。
她什么都可以不想,什么也可以不作。她知道,总依靠别人的思维,总归不是自己的持久,而她非常需要自救。
《国际歌》唱词里说的好,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一切全靠我们自己,自己主宰自己,拯救自己,面对自己。
做自己的主人,做自己的救世主,开始自己真正的生活,这才是王文君的所需,她并不需要别人可怜同情自己。
女人是个奇怪的生物,没有爱情的时候,活泼奔放,什么都会喜欢,什么都能上瘾,一旦让爱情缠身,什么都可放弃。
跳舞,原本是王文君的喜欢,从小就在学校的文艺队,每次学校表演节目,都不会少了她,而她最痴迷的是垫起脚尖跳芭蕾舞的天鹅湖。
为了表演这个节目,她记得每天早起,压腿下腰劈叉翻跟头垫脚尖,所有的动作她学得最快,以至于老师每次让她给其他人做示范动作。
一别十几年,她依旧喜欢舞蹈,她的动作做出来跟别人就是不一样,也许,她本身就有跳舞的天赋。
可惜母亲没有发现她,而她自己也不知。
进入中年了,她发现她学起新的舞步,根本就不费劲,别人半天学不会的,她看几遍就会了,有点不学自通。
晚上,回到家,女儿学习,王文君在电脑上泡网,起初打打游戏,之后聊聊天,再后来,就看新闻看文章,有名著有名人写的有草根写的,都逼近于现实,好像网络里是生活的再现。
网络设置的平台,给了王文君自由的空间,她可以为所欲为的抒发自己的心事,跟着节拍,看着那一个个闪动的头像,她欣慰。
迷上网络,如同跳舞一般,一天不上网,心里就有空荡荡的感觉,那是一种特殊的吸引力,让她鬼使神差。上网络,像又谈起了恋爱,新鲜、刺激、神秘,她仿佛又回到了年轻时代。
当“恋爱”两个字奔进她的大脑,她的心一样有种蹦蹦跳的跳动,难道自己真的爱上电脑?真的爱上了电脑里那个闪动的头像么?真的爱上了那个闪动头像的人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