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就是委员会制。其特点就是“立法与行政合一”,由一个委员会同时掌握立法权和行政权,委员会成员具有双重身份,他们“既是政策的制定者,又是政策的执行者”。委员会由本市公民直接选举产生,一般由3~7名专业委员组成,他们集体组成市议会,定期举行会议,制定市的政策和规章;又是市行政各部门的负责人。每个委员领导和监督一个部门,同时又对委员会集体负责。委员会成立时即推选一名委员为市长,但他的职权仅限于主持委员会会议和出席本市各种礼仪。市长与其他委员的地位和权力同等,在委员会会议上只享有同等的投票权,没有否决权。
4)移民的作用
外来的欧亚移民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动力。虽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前,不断有欧洲移民迁徙到美洲,但是在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初,由于世界经济迅猛发展,加之海陆交通工具不断改进,欧洲移民、亚洲移民源源不断进入美国。这些移民在自己的祖国渡过了成人以前的消费期,大多身怀技艺而来。所以,他们来到美国后可以直接投入到工作之中,美国因此节约一大笔培养教育费用。欧亚移民作为劳动力,支持着美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欧洲移民,他们是美国最需要的熟练工人。这些人的比例几乎超过美国工人总数的一半,在钢铁、采煤和纺织部门比例更大。
5)兴办教育
普及和提高教育是保持美国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抉择。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在于教育,工业革命必须以科学技术为基础,没有大批有知识有文化的高素质工人,没有高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科学家、工程师,焉能有工业进步,焉能有经济发展?随着工业化的深入发展,教育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联邦政府的指导方针相当明确:一、增加教育投资,实行公立与私立办学并举的方针,加快教育的发展;二、加强基础教育,推行小学义务教育制,将传统的专门为升学做准备的普通中学,改为兼具升学和就业双重职能的综合中学,加强职业技术教育,为工业化培养劳动技术大军;三、改革高等教育,重点发展理、工、农、林、医等专业院校,培养高、精、尖人才。1862年林肯政府制定《 莫里尔土地法 》,从政策面保障了培养高级科技人才的计划。联邦政府拨出1?郾5亿英亩土地给各州创办学校,同时各州征收特别税来扩大教育经费。1870~1915年教育经费由6千万美元增加到6亿多美元。在《 莫里尔土地法 》公布前,州立大学很少,但在法令公布后,学校迅速增加,极大地推动了美国工农业的发展。许多旧大学也增设了机械工程、采矿冶金、电气化工及电化学等新专业。1887年国会通过了《 哈奇法案 》,为各州大学提供科学实验基金。许多大学成为全国和各州的科学研究及生产技术指导中心,对推动新技术革命起了巨大的作用。
6)其他政策措施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处在从农业国迈向工业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历史性嬗变之中。1865~1913年,是美国工业走向成熟时期。在经济民族主义的影响之下,1861年3月2日,国会通过的《 莫里尔关税法 》,将关税税率的平均数提高到32?郾7%,以抵御英国和欧洲商品的竞争,保护主义为美国的工业革命撑起了保护伞。
当然,联邦政府在这期间还实行了一系列社会经济改革措施:如建设、开通四通八达的铁路和公路;推动西部边疆的开发和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改革金融和货币制度;提高国内和国际信用;积极扶持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重视科学技术和智力开发等。美国联邦政府的政治、经济改革使政治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协调了社会结构的各个环节,为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经济的起飞创造了前提。
(三)学习借鉴
美国在大力发展自己的科技创新与发明的同时,并没有忘记汲取和引进欧洲最新科技成果。美国是由众多移民建立起来的国家,没有正统文化和古老的传统,反而成了这个民族的优势。他们在接受外来文明的同时,博采众长,吸收融合,不僵化不故步自封。他们在艰苦创业过程中,开发过北美大陆的荒漠,摆脱过英、法等欧洲强国的羁绊,所以当机会出现的时候,他们自然不会放过。为了追求自由、民主、独立、富强,他们表现出少有的民族创业精神:坚定乐观、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科学求实、大胆创新、分秒必争、讲求时间和效益。
毋庸置疑,美国的工业发展起步较晚,远不及欧洲主要国家那样有着悠久的科学传统和雄厚的自然科学理论基础。然而美国却能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独辟蹊径,闯出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科技发展之路。
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美国人的实用主义表现得颇为充分。他们在引进尖端技术的同时,大力开展应用研究,并时常取得突破。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第二次工业革命大大提升了美国的经济实力。而经济的腾飞反过来又促进着科研开发。美国人的科学研究与生产结合得相当密切,他们更重视实验和应用技术。
所以,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只有美国才能涌现出爱迪生式的“发明热”、“应用热”,福特式的“革新狂”和“创业狂”。从企业家、科技人员到广大工人都有一种在竞争中求生存,在竞争中夺优势的强烈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没有这种奋发图强的精神面貌,美国的应用科学和工艺技术不可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四)国家的嬗变
科技革命促进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又促进了生产技术的提高,生产技术更是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将再次推动新的科技革命。换言之,在这个螺旋上升的良性循环中,国民经济结构、社会生产关系甚至包括人的思想观念都深受影响,整个社会亦因之产生了相应的变化。
美国在这次工业革命中实现了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成为垄断程度最高的国家。如果说第一次工业革命确立了工厂制,那么垄断制的出现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社会产物。
美国在这期间完成了农业技术改造,最早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农业现代化。农业机械化和集约化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率,1899~1920年,农业产值由46亿美元增加到160亿美元,1920~1930年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6%,美国农业进入黄金时代。
城市化进程在这次工业革命中得到加速实现,美国的工业布局和人口分布也因此出现变化。美国原来的工业中心主要集中在新英格兰和大西洋沿岸中部各州。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由于中西部矿产资源富饶,又有庞大的潜在市场,因此迅速发展为钢铁冶金、机械制造、农机、汽车、石油等重工业和食品加工业的基地。随着工业化的纵深发展,交通运输得到改善,农村人口必然开始向城市转移,美国的城市化发展很快。城市人口在全国人口的比重由占25?郾7%上升到56?郾5%。许多大中城市既是工业基地,又是商业金融和政治文化中心,城市的作用日益增强,美国的城市化基本实现。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人们的传统思想受到极大的冲击。社会经济给人们的认识论、价值观和伦理道德都带来极大的变化。总体上讲,人们逐渐现实起来,改造和摒弃陈腐的思想观念,用新理论和新思想来适应和推动社会的变革,美国的民族文化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人们逐渐放弃了“神创说”,接受达尔文的科学观点。进化论的“自然淘汰”“适者生存”等观点成为实用主义的需要。美国人的个人主义、尊重实效的价值观念和进取精神,对当时的法律、政治、教育和社会学说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当然,垄断也带来了贫富悬殊、政治腐败和机会不平等,中下层人民对此深感愤懑,劳资双方的矛盾日益扩大,主张社会改革的呼声不断响起。
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赶上并超过了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从而打破了列强间的平衡。美国为了攫取超额利润,倾销相对过剩的工农业产品,迫切要求占领国外市场和投资场所,从而增强了美国对外扩张的侵略性。美西战争不过是美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的信号,随后美国政府提出的“金元外交”和“大棒政策”只不过是新版的扩张方式。
由此可见,第二次工业革命,给美国带来空前的发展与繁荣,美国也因此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渐渐暴露出其“世界霸主”的面容。
『 三 第三次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特点始终是科技革命为先导。第三次科技革命之所以首先在美国兴起,那是因为美国具备有利的条件:一、雄厚的本土资源。战后的美国优势明显:拥有雄厚的物质基础,众多优秀的科技人才,蓬勃向上的民族创新精神,优越的地理环境和巨大的市场容量等;二、大量的外籍精英。第二次大战前后,美国延揽了一批优秀欧洲的科学家,如爱因斯坦、冯·诺伊曼等。建立了各种学会组织,科研体制呈现多元化;三、政策制度的保障。美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科研,并为此采取许多积极有利的措施,如实验技术以军民结合、理工结合为特色;生产方面以电力技术和航空技术领先。
“肥沃的大地”自然能孕育出丰硕的成果。美国既然集结了世界上最突出的优势条件:譬如技术、物质、文化、经济、政治等,催生第三次科技革命自然是不可避免的!而科技革命的结果势必导致新一轮的工业革命。所以,某种情况下讲,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发展孕育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诱发了第三次工业革命,从而推动了现代化历史进程。
第三次科技革命又称“新科技革命”,始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其主要的标志便是原子能、电子和空间技术的利用。这次科技革命发端于美国,随后迅速扩展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六十年代,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实现了高度工业化,走向了工业社会的现代历程,实现了现代化。又经过五十年代中期~七十年代中期二十年“黄金增长期”,八十年代以来的体制调整和信息革命,又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繁荣与发展。
第三次科技革命具有两大特点:首先是科学进步与技术开发紧密地结合;其次是科学与技术的结合在生产中得以产业化,实现了对生产力的改造,生产力因此发生了根本变革。
(一)革命性成果
纵观三次工业/科技革命,可以说是能源革命。第一次革命的结果是蒸汽动力取代人力、畜力、水力和风力等,人类从而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的结果使人类从此进入“电力时代”。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原子能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的新能源,人类开始步入“原子能时代”。
当然,原子能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空间(航天)技术构成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其中计算机技术对世界的影响可谓最大。如果说轮子、杠杆、热机、机床以及电话、电视等的发明是四肢和感官功能的延伸,那么计算机则是人脑功能的延长,是人工智能的一大突破。它能代替人脑进行高水平的脑力劳动,成为人类的高级助手,辅助人类进行决策、识别、创造,使人类不断增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