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女权主义者要求社会改革,要求取消歧视妇女的各种法律,要求加强对妇女公民责任心的教育。和平主义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认为男人们正威胁着她们理想的社会秩序,继而对战争进行无情地控诉而致力于要求和平。专业妇女和女权主义者兴起于一战之后,随着妇女就业率的增加,她们斗争的目的就是争取妇女同工同酬和同等的就业机会,而不理会妇女受压迫的社会现实问题。
当然,随着历史的延续,年轻一代女性也成长起来。然而,她们这一代漠然对待前辈竭尽全力赢得的权利,转而关心对传统文化的背叛,尤其是性禁忌。她们追求时髦,宣扬更自由的道德观念。
女权运动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后虽然有些动作,然而相对地讲,应该是处于歇息期,没有声势浩大的群众性运动:如游行、示威等。当然,她们仍然举行着不同形式活动,并以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女权,从而为第二次女权运动留下了火种。
在美国,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是一个反叛的年代。表面的社会繁荣仍旧无法掩盖尖锐的社会矛盾。动荡不安的政治局面,此起彼伏的各式斗争,而民族矛盾始终是引发动荡的导火索。几个世纪以来,黑人为争取平等权利,为取消种族歧视,一直奋斗不歇。1955年12月,黑人女裁缝罗莎·帕克斯因在公共汽车上拒绝向白人男子让座而被捕,此事有如汽油遇火花,长期郁闷于心的黑人民众终于按捺不住了,全国顿时出现波涛汹涌的黑人运动。除此之外,新左派的民权运动也吸引了许多大学生和青年知识分子。要知道当时的美国盛行各种思潮的影响,如社会主义、弗洛伊德学说、新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等等。这些年轻人正是受到这些思潮的影响,开始从新的角度观察和分析美国。新左派运动强调感情重于理性,信仰重于知识,娱乐重于生产,精神生活重于物质生活,人的本能重于科技等。黑人运动的发展、新左派运动的兴起,直接引发了美国的妇女运动。
在斗争的过程中,女权运动的许多领袖意识到,妇女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在许多方面与黑人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有相近之处,有相同的利益。黑人民权运动的主要论点是,因人的生理特性(肤色)不同而把他们看做低人一等是不道德的;妇女运动的主要观点是,因人的生理特性(性别)不同而将她们另眼相待是不道德的。这些相似之处,决定了妇女在介入黑人民权运动时,容易联想起自己的不平等状况,从而激发起为自身自由、民主权利而斗争的愿望。许多女权主义者因此进入黑人民权运动的组织中,设法使妇女争取解放的目标同民权运动的斗争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在就业机会、工资、失业、争取社会平等权利等方面黑人与妇女有相同遭遇和利益,妇女运动与黑人运动在此找到了切合点。
同时,通过与黑人运动和民权运动的结合,可以使更多的男子了解妇女的境况,同情、理解她们,进而说服和感化男人们支持她们的主张和见解。这样一来,壮大了妇女运动的力量,扩大了妇女运动的影响,使妇女运动跳出了单纯争取女权的狭隘范畴。妇女运动与黑人民权运动相结合的直接结果,便是在1964年通过的《 民权法案 》第7条所列的不得因为“种族、肤色、信仰或国籍等原因而造成就业歧视”的条文中,加入了“性别”一词,即妇女与黑人一样获得了平等就业的机会。这反映了女权运动与黑人民权运动相结合是成功的和卓有成效的。
当然,那些妇女和女大学生们在争取民权的运动过程中,也深感到有形和无形的性别歧视。她们没有资格参与核心会议,只配做些扫地、倒水之类的辅助性工作。更令她们难堪的是与黑人男学生的关系。在“性自由”的口号下,如果某个黑人男学生提出性要求而被白人女生拒绝的话,后者有可能被视为“种族歧视分子”。
更令人失望的是,激进派领袖们对妇女问题的冷漠,拒绝将妇女权利列入运动目标。美国女权主义者由此意识到,种族的平等并不意味着性别的平等,受压迫的人同样可以在其他方面压迫别人,妇女的权利只能由妇女自身来争取。她们开展了名为“提高觉悟”的活动,让更多的妇女意识到她们因性别不同而在社会中处于受到压迫地位,并因此受到各种不公正的待遇。女权运动就此出现了不同的政治主张,从而出现了主张各异、派别林立的局面,其中主要有自由派、激进派和社会主义派等。
(一)自由派女权主义
这派女权主义的思想历史最悠久、传播最广、影响最深的思想形态。美国第一次女权运动的主力便是自由派女权主义。她们通过艰苦的努力,在美国争取到第19条宪法修正案(1920)的通过后,整个女权主义似进入了蛰伏期。自由派女权主义的理论著述有:玛丽·沃斯通克拉克拉夫特《 女权辩护 》,约翰·穆勒《 妇女的屈从地位 》。按照传统的说法:女人智力低下,没有能力从事政治社会事务。然而自由派女权主义者却不这么看:人生平等,都有理性,都有权参与社会政治生活,她们的理论源自法国启蒙运动。
1966年,美国成立了全国妇女组织,这就意味着自由派女权主义的复兴。她们要在各个领域里争取男女的平等地位,包括修改宪法中的权利条款;通过法律强制取消对妇女就业的歧视;就业母亲应享有产假和福利保障;为工作母亲的育儿开支减税;建立幼托机构;妇女平等地享有教育和职业培训权,合法堕胎权等。这种观点深入人心,得到广大妇女积极响应和参与。该组织规模迅速扩大,仅几年时间其成员已达25万人,遍布全国,影响不断扩大。
自由派女权主义明显地体现了对西方自由主义哲学思想的继承,她们并不要求改革现行的政治经济制度,而是希望妇女能和男子一样参与这个体制的运作。所以,在批评者眼里,她们存在着好些不足:一、没找到两性不平等的根源,没有实现平等的途径,更多的是呼吁性别平等而不见诸于行动,所以雷声大雨点小;二、没有用阶级观点分析问题,没看到在男人社会中也有等级差别,妇女应追求相同等级的男女平等;三、仅从社会领域而忽略了家庭领域的男女不平等。从传统和历史上讲,男人都是家庭的压迫者。所以,早期的激进派女权主义将之批评为“保守女权主义”。
(二)激进派女权主义
激进派女权主义的理论著述当数盖尔·鲁宾《 走向妇女人类学 》,凯特·米利特《 性政治 》。她们认为性别制度是造成妇女从属地位的根本原因,而且强调性的不平等。在社会的方方面面,男人控制女人的手段就是“性”。父权制,家长制,这些都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在她们眼里,男人先在家里统治女人,然而再迈向社会统治他人。
更有人从生态角度来诠释激进派女权主义者的观点。S.费尔斯通的《 性别辩证法 》(1970)按激进派女权主义的观点,首次系统地解释了妇女受压迫的现状及其根源问题。书中否定了一般女权主义者不承认妇女处于从属地位的根源:生物因素。书中的观点一反大多数女权主义者们的观点,认为妇女之所以不由自主,根本原因在于人类的某些生物学事实。如,在漫长的婴儿养育期内,妇女不得不依赖成人的照料,尤其在母乳期内。再有,女人的怀孕期也得靠男人的援助。所以,作者在谈到妇女解放时,提出了“生物学革命”的激进口号,要解决因自然生理因素而形成的对男人的依附,就必须开发出一系列新技术,诸如奶瓶喂养婴儿,将孕育婴儿的过程移到子宫之外等等。只有消除了女人不由自主的根源,妇女才能得到解放。
1960年代后期,出现了各种激进的女权主义思想。妇女寻求解放,并不能单单依赖法律,更重要的是要把妇女从繁重的生育负担中解脱出来,让她们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像男人一样在社会竞争中实现自我。此外,激进派女权主义者还认为,男女之间的关系是阶级关系,妇女是被压迫阶级,争取妇女权利的斗争是阶级斗争。传统文化对性别和两性关系所作的界定是不公平的,消除性别歧视的根本做法,便是消灭婚姻与家庭,重建性关系,更有甚者掀起了一场同性恋运动。其主旨是明确的:确保妇女在寻求性解放的道路上有充分的自由;推倒男尊女卑观念,净化性别文化氛围等等,名目繁多。
综述起来,主要内容不外乎有下面几条:一、妇女是历史上最先受压迫的群体;二、妇女所受的压迫几乎存在于每个已知的社会领域;三、妇女受压迫最为深重。阶级社会有废除的一天,但妇女受压迫却是命中注定,无法改变、更难根除;四、妇女受压迫的后果是严重的。但是更为可悲的是:性别偏见根深蒂固,压迫者和受压迫者常常认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