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7800000036

第36章 王刚梦想穿越激情 (2)

成都经济电视台好不容易把吴士宏请到电视台,想做一期有深度的专访和对话节目。谁来做对话节目的主持人呢?电视台的制片人想到了王刚,一个原因是王刚与吴士宏很熟,私交很不错,曾经从吴士宏那里拿到过很多全国的独家报道;另一个原因是,王刚是当时为数不多的有思想、有观点的IT记者,能够真正与IT名家平等对话;还有个原因,就是王刚主持的电视节目也给他们留下了不错的印象。那次与吴士宏的对话非常成功,节目制片后来找到王刚,转达了台长对他“明星风范”的评价,也转达了电视台邀请他加盟的想法。王刚谢绝了电视台的邀请,不过台长留下话说:“什么时候不想在报社干了,就到我们电视台来吧。”

对干没有去电视台做主持人,王刚后来解释说,自己的普通话确实不太标准,肯定需要很长的时间去学习,还有确实对做电视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而且那时他在报社如鱼得水,舍不得离开。不过从那以后直到现在,电视台和电台还不时邀请王刚去做对话嘉宾和主持人:1999年他被特邀到中央电视台的演播厅,参加与英特尔CEO贝瑞特博士的《对话》节目;他主持过与求伯君、张朝阳等IT名人的电视对话,也曾被请到电台的直播间与丁磊聊天;他甚至还在新浪网上,主持了经济学家刘纪鹏与求伯君关于中国加入WTO的专题论坛;2000年有将近半年的时间,他成为成都经济电视台一档谈话节目的固定嘉宾。

对于“两栖记者”的经历,王刚有着自己的看法:“做电视要求给人新鲜感,对主持人的综合素质要求非常高。不过电视的限制也更多,临场状态、现场环境、时间、技术条件等等,都对最后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相比较而言,王刚更喜欢做报社记者,在他看来,报纸自由度更大一些,更能体现记者自己的思想。不过有一点是报社记者望尘莫及的,那就是电视里主持人个人魅力对公众的吸引力。王刚在电脑讲座和主持《王刚答疑》期间,吸引了不少女孩子追求的目光。有一个小插曲:有位女孩情愫暗生,很长一段时间王刚讲课她每次必到,每次节目必看。后来女孩冒充IT公司的市场经理,请王刚在一家茶楼见面,表达自己的爱慕和相思,王刚告诉他自己已经成家,女孩伤心不已挥泪而去。第二天,女孩又写来一封情真意切的情书。后来王刚再也没有见到过那个女孩,他不安的心情也持续了很久。

一位不是明星的普通记者,得到“明星风范”的评价,受到近似明星的关注。在王刚供职的《成都商报》.他竟然也得到了明星头衔:1999年12月31日,王刚的照片和他的报道作品简介出现在《成都商报》特别为纪念20世纪最后一天而出版的“午夜号外”报纸版面上,不过这次他不是以记者的身份出现,而是新闻的主角,他被《成都商报》授予年度“明星记者”,这是《成都商报》第一次、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次评选出年度明星记者。两位明星记者中的另一位,是当时也在《成都商报》工作的、在国内颇有名气的体育记者李承鹏。

王刚另一次得到明星称号是在2000年7月。当时,国内公共关系领域最权威的杂志《传播》向王刚约了一次专访,作为采访过别人无数次的记者,王刚第一次成为专访的对象。《传播》杂志对这次专访非常看重,主编王晓燕亲自从北京到成都做这次专访。后来发表的上万字的专访,标题就是《成都明星记者王刚》,这也成为当期的封面主题:成都,梦飞翔的地方。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锦江春色来天地

从成为一名IT记者的第一天起,王刚似乎就注定与成都、与磨子桥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从成都起步,也从来没有打算过要离开成都,尽管后来有很多这样的机会。成都就是我历程的见证,磨子桥是我永远的加油站……”王刚说。

王刚至今都清楚地记得,他到《成都商报》做的第一组专题报道,名为《电脑城,品牌机的围城》。当时是1996年,作为成都的电脑专业市场,磨子桥刚刚起步,但也开始有了不小的影响,在以磨子桥为中心的电脑一条街上,上千家电脑商铺林立,而刚刚在磨子桥扎下根的四五家电脑城也是商家云集,人气旺盛。不过王刚注意到一个奇怪的现象:在热闹非凡的电脑城里面,几乎全是规模不大的组装机商家的天下,零星几家品牌电脑公司要么生意冷清,要么准备关门歇业,反而是地处沿街的品牌电脑公司显得更有生机。刚刚成为IT记者的王刚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对电脑城、电脑公司以及消费者的采访,用一组报道分析了品牌电脑兵败电脑城的原因,探讨了解决之道。这组报道可以说是成都最早的关于电脑市场的经济报道,当时在IT市场影响很大,几家电脑城的老板看到报道之后纷纷找到王刚相互切磋。

“那组报道就是我进入成都IT圈子的敲门砖。”王刚这样评价说。从他开始成为IT记者起,他就凭借这组专题报道,成功地打入IT圈子,成为电脑城老板们的熟人、座上客甚至朋友。同样是这组报道,王刚开始了与磨子桥长达8年的交往。

他成为IT记者之时,正值磨子桥起步阶段。可以这样说,王刚的职业生涯,伴随着磨子桥共同成长,他报道和见证了磨子桥从起步、到成熟、发达的发展过程。

从《电脑城,品牌机的围城》报道开始,他高度关注着磨子桥的发展与变迁:首先是电脑一条街的起点—磨子桥地带成都电脑城一枝独秀;之后在这弹丸之地,七家电脑城先后冒出,相互间商战激烈;紧接着电脑一条街中段实力更为强劲的东华电脑城出现,与磨子桥商圈抗衡;然后在更加远离磨子桥的电脑一条街末端,当时的巨无霸世纪电脑城横空出世,一度转移了电脑市场的重心;再后来,百老汇、新世纪杀入磨子桥,使得磨子桥重新夺回控制权;没过多久,新生代电脑城数码广场和@世界联手坐镇跳伞塔,几个回合之后,跳伞塔大有后来居上之势。长达数年的电脑城商战,一直都是磨子桥和电脑一条街永恒的主题,电脑城之间合纵连横、时敌时友,有的风光一时、盛极而衰,有的昙花一现,转眼间成为匆匆过客。在每一个阶段,王刚都用自己的笔,记录着磨子桥的沉浮与兴衰。在这些报道中,王刚记忆最深的是他几番采访世纪电脑城主人、蓝光集团董事长杨铿之后写下的深度报道《资本的力量》,第一次跳出了IT业和电脑市场的思维圈子,得出了“电脑城是资本运作的一颗棋子”这个全新的结论,这一报道至今还被业界人士所提及。

王刚不仅记录、见证了磨子桥10年来的发展,也亲身参与并推动着磨子桥的前进。成都市武侯区政府一位领导说.下刚的一组报道,催生了一条街的诞生。这条街,指的是以磨子桥为起点向北的新南路“办公自动化一条街”。1997年,曾经以汽车配件一条街而闻名的新南路拓宽改造完毕,新南路的走向成为当时这里的商家和政府谈论的话题:一条崭新的路如何进行规划,是重返以前汽配一条街的老路,还是学习邻居一环路,开辟成又一个电脑一条街,一时间众说纷纭。争执不下。对这一热门话题,王刚毫不犹豫地跟进,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刊出7篇连续报道《新南路上的摇滚》,一步步采访、调查,在报道中他否定了汽配街和电脑街两种观点,大胆提出了建立“力、公自动化一条街”,与磨子桥电脑一条街协调发展的思路。这一提议立即得到当地政府机构和部分厂商的赞同,政府方面的负责人找到王刚一起探讨这一可行性。后来王刚多方奔走,《成都商报》与武侯区政府、致民路街道办事处一起召集成都市上百家办公自动化设备厂商开了一次座谈会。再后来,“办公自动化一条街”的牌子在新南路上树立起来了。

两年一度由成都市政府主办的成都电脑节,是成都IT行业的大事,也是成都市民家喻户晓的重头戏。1998年第一届成都电脑节在磨子桥举行时,英特尔CEO兼总裁贝瑞特博士专程赶来参与,磨子桥电脑一条街万众云集、盛况空前,激情飞扬的场景至今令人记忆犹新,成都的电脑节和磨子桥因此扬名全国乃至海外,贝瑞特和英特尔公司也因此与成都结缘,为以后英特尔在成都投资3.75亿美元建立生产厂、把成都作为全球首批WinMax试点城市等等大手笔埋下了伏笔。不过很多人不太清楚,电脑节的前身,正是《成都商报》在1997年举办的成都首届家用电脑展示会。

1997年,电脑对普通市民有着神秘而巨大的吸引力,家用电脑的概念在中国刚刚提出。王刚与当时成都电脑城总经理、成都电脑界领军人物胡欣凌女士酝酿办一个专门面向市民和普通家庭的家用电脑展示推广活动,以区分当时以商用市场为主的计算机展览会。后来借出差的机会,王刚在上海考察了上海的家用电脑展示会。同年8月,《成都商报》和成都电脑城联合主力、了成都首届家用电脑展示会,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成都市民的热情大大超出了王刚和主力、单位的想象。

次年8月,在王刚和胡欣凌等人准备如期筹备第二届成都家用电脑展示会时,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既然成都有这么好的群众基础,何不举办全国首个电脑节?于是一帮人开始拼了命地行动,可惜还是晚了一步,9月份北京抢先举办了中关村电脑节,没有成为全国第一让他们很是懊恼了一段时间。不过紧接着一个巨大的喜悦足以给他们补偿,那就是通过他们与政府、英特尔公司的共同努力,贝瑞特博士答应亲自前来出席电脑节的开幕式。没有成为全国第一,却成为全国最有名的电脑节,命运给了他们一次难得的机遇。n月2日,贝瑞特作为首个到成都的国际IT领袖出现在电脑节开幕式上,海内外媒体和IT嘉宾云集成都,而身为电脑节组织参与者和记者的王刚,从北京到成都一路追踪贝博士,并完成了他对贝瑞特的第一次专访。从那以后,贝瑞特每年都要到中国访问,而每次英特尔公司都要邀请王刚与贝瑞特见面。2004年6月,王刚在美国波特兰采访世界青少年工程与科学大奖赛时与贝瑞特不期而遇,谈起成都的电脑节,贝瑞特依然是感慨不已。

在1998年电脑节开幕那天,王刚满怀激情写下一篇评论:《电脑节,成都的新名片》,从此,名片的说法不胫而走,直到现在。

王刚在磨子桥、成都IT行业和读者中的影响得到了验证:2000年第二届成都电脑节,王刚与托普公司董事长宋如华、管家婆软件董事长邝宁等一起,入选了“四川十大IT风云人物”。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任尔东西南北风

很多IT人士对王刚的评价都很高,认为王刚是国内最好的IT记者之一。王刚在国内IT圈里的知名度很高,口碑很好,在IT行业里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成都IT业的老板们。国内比较有名的IT记者基本上来自全国性的大报或者IT行业权威性的专业媒体,作为一个地方媒体的记者,王刚是如何使自己的影响走出磨子桥,走出成都的?

“我很庆幸我当初选择了《成都商报》。《成都商报》虽然是一家地方媒体,但它在本地巨大的影响力,使得任何一家公司都不敢小觑……”王刚说。

业内人士评价王刚“是一个有思想的记者”。与当时其他一些IT名记以讲故事为主,在文章中把自己的观点隐藏起来的做法不同,王刚总是喜欢旗帜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思想的层面与业内先锋进行交流。1999年10月,王刚发表在国内三家主流媒体上的一篇文章,引起了业内很大的关注,还引发了一轮讨论。当时正值互联网如火如荼,新经济炙手可热,业界和媒体对互联网经济和电子商务一片溢美之词,王刚却察觉到互联网洪流下的隐患:IT产业过分强调技术至上和网络建设,应用滞后;传统企业盲目投资,企求一夜之间转型为新经济;行业标准和网络核心掌握在几家国际巨头手中……这些关键性的因素,将给看似蓬勃发展的中国互联网经济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同类推荐
  • 把工作做到位(金牌员工必读书系)

    把工作做到位(金牌员工必读书系)

    在任何企业和组织里,将工作做到位的人,往往是最充实的,最具影响力的,在老板心中最具分量的,也是最容易脱颖而出的!本书全面剖析了一些职场人工作不能做到位的原因、表现,并告诉我们如何成为一个将工作做到位的高效执行者,给每一个力争上进、渴望辉煌的职场人士指出了一条通往成功的阳光大道。
  • 会说话的手

    会说话的手

    片段场景,无不言平凡之微妙,寓天下之大奇。读后或可逗你一乐,本书所收作品篇幅简短,掷书一笑了之,或可启你深思,语言精炼,领悟人生真谛。几句对话,鸟言兽语,故事奇特,人物行踪,寓意深刻
  • 微笑经济学

    微笑经济学

    微笑服务是一种力量,它不但可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可以创造无价的社会效益。微笑不需要成本,却能够创造出许多价值。本书旨在指导读者如何将微笑转化为效益。作者在书中用平凡人的小故事指引读者看到微笑产生的能量,告诉读者微笑代表着真诚、付出,让人愿意亲近、接受,一步步指导读者如何发挥这一能量,创造美好的生活和出色的工作。
  • 心灵鸡汤精粹版5

    心灵鸡汤精粹版5

    传说人类降生时,上帝会赐予每个人一个美丽的盒子,里面装满了五彩斑斓的梦想。
  • 说话的艺术

    说话的艺术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只要你会说话,就有可能拥有一副人见人爱的好口才。只要肯下工夫练习,学习他人的方法,吸收他人的经验,并在实践中运用这些方法和经验,那么你可以成为演说家、口才大师、说话高手。《时光文库:说话的艺术》站在现实的角度,将目光投注在日常生活中,以采撷鲜活的理论和事例,提炼出浅显易懂的说话方法。针对不同的交际对象、不同的环境及不同的场合,为大家展示相关的说话技巧,提升大家的说话能力。全书语言精妙,文字洗练,告诉大家如何修炼说话能力、怎样提高说话水平、掌握说话技巧,堪称一副智慧的锦囊。
热门推荐
  • 人血雪糕

    人血雪糕

    相隔不到一个月,西京师范大学一个又一个女生失踪。每一个女生都有着雪白的肌肤,尖尖的下巴,笑起来像一汪泉水。有人看见她们都是在傍晚时分穿着件火红的羽绒服满脸不高兴地走出了校门,然后,就像一团火熄灭在黑暗里,没有人知道她们去了哪里…(内容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老正是条狗

    老正是条狗

    叶勐,河北省作协会员。作品见于《人民文学》《芙蓉》等期刊。小说《老正是条狗》入选《2005年短篇小说年选》。《亡命之徒》电影改编。《塞车》被译成英文。《为什么要把小说写得这么好》获2008年度河北十佳优秀作品奖。现为河北省文学院签约作家。
  • 听黄仁宇讲中国历史

    听黄仁宇讲中国历史

    黄仁宇先生可谓是近世纪以来史学界的一大异数,他的“大历史观”“将宏观及放宽视野这一观念导引到中国历史研究里去”,从而高瞻远瞩地考察中国历史,在史学界影响深远。
  • 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

    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

    全书分八个部分阐述了从事故调查基本理论、调查步骤、方法直至做出调查结论,写出调查报告整个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全过程的具体内容和程序。本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应用性,是基层调查机构开展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培训和工作中应用的一部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书。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诗意盎然

    诗意盎然

    凌小诗觉得,她这辈子最不应该遇见的就是唐韬。可是,不运气,偏偏从小就认识了他。而且,就这样时不时的萦绕在她身边,像不散的阴魂。凌小诗觉得,她这辈子最幸运的就是认识了姜成睿。上帝垂青,让他们从小青梅竹马。他体贴温柔的存在在她的生命中,像是最温情的阳光。可是,就是这样的他,不得不撇下她,全家移民去了英国……
  • 财务工作制度规范与流程设计

    财务工作制度规范与流程设计

    本丛书分为五个分册,分别为《人力资源工作制度规范与流程设计、《市场营销工作制度规范与流程设》、《行政工作制度规范与流程设计》、《财务工作制度规范与流程设计》、《生产工作制度规范与流程设计》为读者提供了在管理工作中所需要的制度范例和工作流程通过最新流程图的绘制方法,将每一个工作流程以清晰、简单的方式呈现出来,使企业管理工作者可以得到最实用的工具制度规范从现实工作中的细节入手,对每一项工作细节都作了全面、科学的论述,使企业管理工作者可以得到科学的考评依据和培训蓝本。
  • 妖孽公爵独宠妻

    妖孽公爵独宠妻

    七年之后,她用新的名字新的身份回到了这座她当年逃离的城。她曾经是钟家的大小姐钟暖,可是父亲背叛了她的母亲。她曾经那么不顾一切地喜欢过一个人,可是他从未在乎过她。如今她叫叶珏,她被人们称作J,是设计界神一般的存在。被一个万丈光环下的公爵宠着爱着,不卑不亢,在她看不惯的人面前也可以高傲地拒绝讽刺。女王一般地回归。惊艳了那个用了七年时间才认清楚自己感情的男人。她曾经唤过他“暖暖”,最终却成了别人的阿珏。许诺,NOIR,生于黑暗长于黑暗,不见光的私生子。是那个在雨天递给他一把伞,阳光下给了他一个浅浅微笑的女子,让他终于下定决心去争夺身份和地位——只为了给她建造一个无忧无虑的帝国。雷克斯公爵的名号冠于他身,却是他用来宠溺这个女人的工具而已。他包容她的过往,默默守护七年之久。慢慢将自己的存在融入她的骨血,再也无法忘却。片段一:设计师的职业,在工作的时候其实是最孤独的。叶珏也是常常把自己一个人关在房间里做设计稿,那段时间几乎是与世隔绝。但是在英国的时候,许诺总是会偶尔溜进她修罗场一般的房间,看着她有些疯子般地设计着,什么也不说,只是帮她泡上一杯红茶,自己坐在房间的一个角落翻看过她所有丢掉的揉成纸团的设计稿。他会一张张抚平它们,好似他亲爱的孩子一般。整理成厚厚的一叠放在房间的角落里。这样的事情会在叶珏完工前重复几次,直到她完工那一天,会告诉他,然后他来将所有的被否决的设计稿收好带走。哪怕因为有事不能当天来的时候,叶珏也渐渐习惯了不丢掉废稿的,留着给他。“为什么要留下这些?”她自然也是问过的。“For/memory。”(为了纪念。)他如是说。叶珏记得,自己的小心脏,突然就小跳了一下。“噗通”好像死去很久的,沉寂很久的东西又活过来了一般。片段二:“不,放心,我不过是要你一个承诺。”许诺严重暗暗闪过一抹光,意识到了自己想要什么,如果再不出手……就要错过时机了!“只要……不是当女伴。”“嗯,好。”“不是装你女朋友或者老婆。”咬咬牙,继续提着条件。“嗯,好。”装的我要来干嘛!?“不准是带有人生攻击和侮辱的!”“比如?”“不许给我取个别名什么的……不准骂我,不准……”连叶珏自己都没有发现,此刻的自己俨然就是一个和男朋友闹别扭的小女友。“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我可以要什么?”许诺无奈地打断她。
  • 二十年前的一宗强奸案

    二十年前的一宗强奸案

    排级护士李莉太漂亮了,她的光芒遮蔽了医生刘东爱慕的视线。如果不是二十年前的那宗强奸案,李莉也许永远也不会属于他。可是,当李莉终于成为刘东的新娘,他的内心真会如表面一样笑得灿烂吗?这段看似平静的婚姻,其实埋伏着汹涌的波涛。
  • 一花一世界:跟季羡林品味生活禅

    一花一世界:跟季羡林品味生活禅

    一本集中体现季羡林先生天人和谐思想的作品。 书中的万事万物都被季羡林先生赋予了生命的内涵,老妇人、小男孩儿,一枝花,一条老狗,一场雨......季老以朴素的笔触描写对天地万物的情感,一生经历的人、事、物、景,在季老笔下是鲜活感人的,集中表达了季羡林先生对天地万物那种"民胞物与"的大爱。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不只是在诉说着他的情感,更想向世人传达一种力量,跟随季老感受生命、体悟人生,收获内心安宁平静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