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5700000002

第2章 感悟自然 悯怀人生 (1)

第一章 感悟自然 悯怀人生 老子

关于老子其人,历来颇多异说。一般认为,老子即李耳,字聃(dan),故又称老聃,春秋时楚国人,曾为周朝“守藏室之史”。大约与孔子同时而长于孔子,孔子曾问礼于老子。老子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也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是想基本保存在《老子》一书中。

《老子》一书荟萃了老子的语录.大约于战国前期由道家后学纂辑、整理、加工而成。今存《老子》共八十一章,分上、下二篇。上篇三十七章,又称 《道经》,下篇四十四章,又称《德经》,合称《道德经》。

老子的哲学是想以“道”为核心,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同时又是“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超时间、空间、超感觉的精神实体。他用“道”来说明天地万物的演变,把“道”看作天地万物存在与文化的普遍原则和根本规律。老子学说精髓,是朴素的辩证法是想。他指出:“有无相生,难易相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认识到一切事物都有矛盾的对立面,而且会互相转化。在政治上他主张“小国寡民”、”无为而治”。其乌托邦式的社会理想,违反了历史的发展规律,有其落后、保守的一面;但《老子》中也有不少针对时弊的政治评论和社会批评.表现出强烈的批判精神。老子学说对中国哲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老子》之文韵散结合,凝练明畅,寓理于形,启人深思;在诸子散文中独标一格,被誉为“五十精妙”。

道法自然

有物混成[1],先天地生。寂兮寥兮[2],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3],可以为天下母[4]。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5],强为之名曰“大”[6]。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7]。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8]。人法地[9],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混成:指浑然而生,浑然一体。

[2]寂:没有声音。寥:没有形体。“寂寥”即无声无形。

[3]周:环绕,循环。行:运行,运动。殆:通“怠”,懈怠。此言不停地运行。

[4]天下母:一本作“天地母”,即天地万物的根本。

[5]字:表字,犹“别名“。

[6]强:勉强。名:取名。

[7]逝:逝去,运行。远:遥远。反:返回,还原。

[8]居:占,占据。

[9]法:效法,作为法则。

解读

选自《老子》二十五章。标题取自末句,为选注者所加。以“道”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为老子所首创。本章对“道”作了描述,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是万事万物存在与变化的普遍原则和根本规律。“道”的提出,标志着人们认识世界的抽象思维能力的大大提高。本章提出,宇宙间有四种伟大的存在,即道、天、地、人。“四大”之中,“人”居其一,而“道”为其首。这说明,老子的哲学思想是以“道”为核心的。他认为,“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样的天道观,在客观上对“天道有知”的宗教迷信思想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具有一定进步意义。行文韵散结合,多用排偶;语言简洁明畅,琅琅可诵。

话题

1.本文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世界观?

2.作者对自然持什么样的态度?

3.从本篇可看出《老子》在语言上有哪些特点?

相关资料索引

老子所言“自然”的含义

老子所言“自然”大致包含以下三方面的内容:第一,指“道”的初始的混沌状态,即天道自然。在老子看来,“道”与“天”往往是等同的,道即自然,天即自然,都是万物的本然。

“道”混成先天地,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恍惚”,但却是一个“独力而不改”的自然存在的自在物。

第二,指事物的纯朴本性。老子说:“道常无名,朴。”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常德乃足,复归于朴。”老子的 “自然”又名为朴,而这“朴”则是未经任何社会尘染的纯真的事物本性,它无饰无华,是排斥儒家伦理道德的。老子说:“大道废,有仁义。”大道与仁义对立,所以他认为美在天然本色,与加工雕饰绝缘。

第三,自然无为。作为待物态度和行动方式的自然就是自然而然的意思。这种自然而然之“为”,实质上就是“无为”。老子说:“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老子认为天道无为,但无为却不是绝对的不为,实际上是一种至上的为,绝对纯粹的为。说“无为”只是说“道”并非有人格意志的神物,它不去主宰和左右万物,而是一切都顺从事物的本性,任其自然而行而已。因此,从这个角度说,无为就是任其自然,自然即无为也,两者是同一个东西。而从人道运作的实际效果说,自然无为则是无所不为,道不仅生养化育万物,而且使万物自化,使天下自定。一切归于自然,一切顺从自然。这无异于说,“道”创造万物,是无意识的,无目的的,一切都是按照事物自身的必然性,任其自自然然地发生和运作,但又自自然然符合一定事物整体性的目的和人的某种社会目的。这与康德所谓的无目的而又合目的性的说法极为相近。

在老子看来,“自然”即“道”,“道”即“自然”。这样,老子的“自然”与“天”、“无为”、“道”联系在一起,构成了老子思想体系的基础,形成了一个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系统,使老子思想体现出强烈的特点和个性。

(节选自靳青万,赵国乾《论老子“道法自然”说的美学内涵及意义》,《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5期。

道与象的关系

老子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象”是指物象,是人的感觉体验。由于宇宙的发生论反观着人自身的精神历程,又由于处于一定历史阶段的人其认知能力的有限,因之,当老子意识到“道之为物”的时候,其重要的成果只能是把“道之为物”表述为道中有 “象”。“象”在恍惚之中,“象”是老子对宇宙发生的洞察,也就是说,当道中之物显现为有形之“象”的时候,“象”作为宇宙万物的基本构成才能成为老子以自我经验而体会的宇宙生成境遇。客观地讲,这完全是一种自我经验的描述。在这一描述当中,老子不但从体验入手把有形的“象”解释成了世界的模型和图式,而且还以此关注着宇宙发生的变化。进一步讲,老子以“象”来发微道的生成形状,一方面在取消着道的神秘性,关注着宇宙的发生,使道更加具有可感性;另一方面又提出了以“象”悟道的途径,进而回复到认知自然的能力方面。

(节选自张强《道法自然与象的创生》,《学海》2001年第1期)

更多链接:

1.任继愈《老子今译》,古籍出版社,1956年

2.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商务印书馆,1978年

3.《老子哲学讨论集》,中华书局,1959年

老子 参见《道法自然》。

天之道

天之道[1],其犹张弓与[2]?高者抑之[3],下者举之[4];有余者损之[5],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6]。孰能有余以奉天下?惟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7],功成而不处[8],其不欲见贤[9]。

[1]道:原则,规律,道理。

[2]其:语气词,表揣侧。其犹张弓与:大概很像开弓射箭吧?

[3]高者抑之:高了就压低它。

[4]下者举之:低了就举高它。

[5]损之:减少它。

[6]损不足以奉有余:减少不足的,用来供给本来就有余的。奉:供给,供养。

[7]为而不恃:有所作为但不依仗它[去达到什么目的]。

[8]功成而不处:功成之后并不自己居功。

[9]其不欲见贤:不愿表现自己的聪明才干。见(xian):同“现”,表现,使被看见。

解读

选自《老子》七七章,标题取自首句,为选注者所加。老子用张弓射箭的道理形象地喻说“天之道”,又从“天之道”讲到“人之道”,对统治阶级“损不足以奉有余”的行径作了深刻揭露和有力抨击,曲折地反映了反对剥削,要求贫富平均的社会政治思想。张弓射箭之喻,蕴含深刻哲理;这种寓理于形的表现手法,是《老子》散文的一大艺术特点。

话题

1.“天道”与“人道”的根本区别在哪里?

2. 你对文中所界定的“圣人”持何种态度?

3.本文的比喻有何精妙之处?

相关资料索引

老子的和谐观

老子对和谐的认同和发挥体现在许多问题上。在论述宇宙万物生成的过程时,老子就充分肯定了“和”、“和谐”的意义。他指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句话是说,独一无二的“道”本身包含着阴阳两气,这相互对立的二气经过不断交冲,互相激荡,形成了一种适匀和谐的状态,在这个状态中,万物生成了。老子通过这样的表述.认为“和”、“和谐”是万物生成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状态性条件和极其重要的契机,是事物生成转化的本因和依据。在《老子》一书中,还曾有过“天地相合,以降甘霖”等几处和合生物的思想,这些思想也成了后人不断发挥、创造的根源。老子的和谐生成说肯定天地万物生化运动的根源是“和”,“和”主宰着天地万物的生发,调控着天地万物的归根与合一,天地万物只有在“和”的境界中才能生发、运化。

宇宙万物在和合状态下生成,那么,宇宙万物的处境和发展状况怎样呢?在老子看来,宇宙万物的处境和发展追求的依然是一种和谐境界。老子说:“知和曰常。”和谐是万事万物的根本性规律,宇宙万物的处境与发展必须遵从这一规律。老子认为,“天之道”是和谐的、适中的,它调控并维持着事物的动态平衡。他说: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宇宙万物的规律,就像拉开弓弦一样,弦位高了就把它压低,弦位低了就把它升高;有余的要减少,不足的要加以补充。总之要通过不断调整达到平衡和谐。老子是不愿,意看到走极端的局面的,他基于“反者道之动”这一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要求“去甚,去奢,去泰”,认为“物壮则老”,“兵强则不胜”。在对待宇宙万物的处境和发展问题上,老子主张去除极端、奢侈和过分的行为。极端必然会走向反面,只有动态平衡的状况才是宇宙万物的正常处境和轨道。和谐,既是事物正常存在的本然状态,也是事物协调完满、德定有序的最佳状态。

(节选自朱承《老子的和谐思想初探》,《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3期)

更多链接:

1.牟钟鉴《论老子的“道”》,《东岳论丛》1994年第1期

2.高苏(中国人与自然美》,《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

孟子

名轲,宇子舆,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县)人。孔子以后孺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孟子认为人性本善,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他自己的政治是想体系。他口称尧舜,诵法先王,宜传仁义,提出了”仁政”和“王道”的政治主张,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关于“仁”的思想,描给了一幅比较完整的孺家政治蓝图,其中主要包括“省刑罚.薄税敛”制民之产等具体措施。在春秋以来社会上广泛流传的“民本思想”基础上.孟子从“保民而王”出发提出了“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的主张,对当时的暴君暴政进行了猛烈抨击。但他又提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仕者世禄”的维护剥削阶级利益的理论,反映了他甩想上的矛盾性。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生张,孟子曾游说诸侯,经历邹、任、齐、鲁、宋、滕、梁(即魏)等国。他在齐曾为“卿”,在梁也交到优遇,但他的主张却被认为”迂远而阔于事情”,不合时宜,未被采纳。孟子学不能用,于是停止政治活动,晚年和门人弟子万章、公孙丑等把他的学说生理成书,著《孟子》七篇,流传后世。

《孟子》七篇共二百六十一章,全书基本为对话体.较之《论语》简明扼要的语录体,显然已是向长篇大论发展。《孟子》行文自然流畅,雄辩犀利;引譬设喻,富于形象;放言无惮,气势逼人。具有战国时期椒散的优点和特点,对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影响甚大。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2],胶鬲举于鱼盐之中[3],管夷吾举于士[4],孙叔敖举于海[5],百里奚举于市[6]。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7],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8],行拂乱其所为[9],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10]。人恒过[11],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12],而后作[13];征于色[14],发于声,而后喻[15]。人则无法家拂士[16],出则无敌国外患者[17],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发:兴起,指被起用。(quan)亩:田间,田地。相传舜曾耕于历山(在今山东历城县南),后被尧举拔任用。

[2]傅说(yue):商王武丁的大臣。传说他原是傅岩从事版筑的奴隶,后被武丁任为大臣。举:举拔任用。版筑:古人筑墙,用两版相夹,填土于其间,用杵筑实。

[3]胶两(ge):原为商纣之臣。朱熹注:“胶两遭乱,鬻贩鱼盐,文王举之。”

[4]管夷吾:即管仲。详见《管子》作者介绍。士:狱官之长。此言管夷吾从狱官手下被释放而举用。

[5]孙叔敖:春秋时楚国期思(今河南淮滨东南)人。朱熹注:“孙叔敖隐处海滨,楚庄王举之为令尹。”

[6]百里奚:春秋时秦国大夫。原为虞国大夫,晋灭虞时被俘。晋献公嫁女,把他作为陪嫁奴仆送入秦国。他后来逃到楚国,被楚国边境的人抓住。秦穆公听说他是一位贤人,便用五张黑色山羊皮把他赎回,任为大夫,称为五羖(gu,黑色公羊)大夫。市:交易场所。

[7]大任:重任。是:此。是人:这里指“某个人”。

[8]空:穷。乏:绝。

[9]拂:违背,不顺。行拂乱其所为:使他的所作所为总是遭到干扰麻烦不如意。

[10]曾:同“增”。曾益:即“增益”,增长。此言“这就可以震撼他的心灵,坚忍他的性格,增长他的才能”。

[11]恒:常。过:错误。

[12]衡:通“横”,横塞。衡于虑:思虑阻塞不通。

[13]作:指奋起而有所作为。

[14]征:验,表现。

[15]喻:通晓。这里指被人了解。

[16]入:指国内。法家:执法的大臣。拂(bi):通“弼”,辅佐。拂士:辅佐的贤士。

[17]出:指国外。解读

选自《孟子?告子下》,标题为选注者所加。本章以历史上著名的人和事为论据,说明担当“大任”的人,必先经受艰难困苦的磨炼。这个道理与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实有共通之处。孟子进而提出了“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观点,认为小至个人,大至国家,都莫不如此。这一见解不仅是对历史经验和现实教训的深刻总结,而且富于哲理,足以发人深思。

话题

1.根据本文论说,成功是源于偶然还是必然?

2.本文的成才观对中学生有何指导意义?

3.排比句式的运用在文中造成了什么效果?

相关资料索引

儒家的忧患意识

儒家特别提倡忧患意识,这是儒家人生哲学中有别于他家的地方。所谓忧患,据《辞海》有二层意思:一是指患难。《易·系辞下》曰:“作《易》者其有忧患乎?”《孟子?告子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二是指忧虑。《淮南子·精神训》曰:“是故忧患不能入也,而邪气不能袭。”儒家的忧患意识,作为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和文化特征就包含了这两方面的意思。这种忧患意识,既是一种道德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的自觉,也是士人们在人生失意之时,落魄、失遇、遭挫的精神力量,并由此而内化为生活态度,最终成为自己的精神旨归。它所体现的民本情怀,标志着士人渗透社会生活的程度,也是他们对自我社会责任的一种清醒认识。

儒家推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刚毅,对世界对人生都给予高度的肯定,特别是乐群贵和的心理定势,使儒家特别看重群体的利益和幸福。正心诚意,修身齐家,不是为了个人的幸福与完善,而是为了治国平天下,经世纬国,德济苍生,为万世开太平。这样对民生的关怀以及道德之传承的自觉使命,渐成为儒家培养逆境美德的积极力量。这也是儒家多忧患意识的合理指向。

这种忧患意识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一是儒家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要求全杜会承担促进国家兴盛,挽救民族危亡的责任。儒家历来以天下兴亡为己任,孔子就是这方面的典型。“知其不可而为之”,反映了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二是儒家的“学而优则仕”,要求各级官吏都尽职尽忠,公而忘私,以报君国。这虽有愚忠的封建糟粕成分,但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整个国家机构的健康运转。三是儒家要求人们为了国家民族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舍身为国。如孔子强调“杀身成仁”,孟子主张“舍生取义”。在儒家看来,生命的价值就在于其所蕴含的道德价值——为义而死,死得其所。

(许凌云《儒家文化与优患意识》,《齐鲁学刊》2000年第2期)更多链接: 1.杨伯竣《孟子导读》,巴蜀书社,1987年 2.吕涛《孟子评传》,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 3.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81年 4.李炳英《孟子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 5.杨泽波《孟子与中国文化》,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年

庄子

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县东北)人。曾作蒙漆园吏,大约与孟子同时或稍后。庄子推崇老子学说.反对儒、墨,是战国时期道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后世把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庄子的道家学说与老子确有渊源关系,但也有较大的发展变化。虽然同是主张无为,老子主张“无为而无不为”,庄子则听任自然而不为。他认为“道”是万物本源,“无所不在”,认识到事物的变化发展,指山万物”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但他又否认事物的稳定性和差别性,甚至认为“物我齐一”。他消极地逃避现实政治,追求个人精神上的绝对自由。在认识论上.陷入了怀疑生义和相对主义。这种思想对于后代产生过比较多的消极影响。但庄子能在一定程度上揭露当时剥削阶级争权夺利的实质,并辛辣地嘲笑了那些追求名利宫贵的人。这说明他对当时的现实有若比较清醒的认识。

今存《庄子》一书,是庄子和他的门人后学所著文章的纂辑。《汉书?艺大之》著录五十二篇,今存三十三篇,大体上反映了庄子的思想。

《庄子》文章“深于比兴”、“深于取象”,善于运用形象说理。它“寓言十九”,大采繁富,汪洋辟阖,仪态万方。它以奇特的想象,峥嵘的议论,恣肆的文风和怪异的形象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步一时,对中国散文艺术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

庖丁解牛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1]。以有涯随无涯,殆已[2]!已而为知者[3],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4]。缘督以为经[5],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6]。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7],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倚[8],砉然向然,奏刀豁然[9],莫不中音[10],合于《桑林》之舞[11],乃中《经首》之会[12]。文惠君曰:“吱,善哉!技盖至此乎[13]?”庖丁释刀对曰[14]:“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15]。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16]。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17]。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18]。依乎天理[19],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20]。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瓜乎[21]?良庖岁更刀,割也[22];族庖月更刀,折也[23]。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24]。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25]。以无厚人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26],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27],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28],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29],謋然已解,如土委地[30],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31],善刀而藏之[32]。”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33]。”

[1]涯:边际,极限。知(zhi):知识,也指人的思想活动。这两句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穷的。

[2]随:追求。殆:危险,困的。

[3]已:此,即指“以有涯随无涯”。为:认为。知:通“智”,聪明,智慧。已而为知者:如此仍自以为聪穷。己:语尾助词。这两句说: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穷无尽的知识,是危险明的人。一说,“为”指“追求”;句意:明知如此却仍去追求知识的人。

[4]为善无近名:即“无为善近名”,意即不要有心为善去求取功名。为恶无近刑:即“无为恶近刑”,意即不要有心作恶而遭到刑辱。此言要顺应自然,忘掉世俗的善恶荣辱。

[5]缘:顺。督:颈中央之脉称为“督”,这里用脉为喻,意为“中”、“中道”。经:常。这句说:要顺应自然的中道,把它作为常法。

[6]保身:指保护身体,免遭刑辱。生:即护全天性,免受思虑优惧之苦。生:通“性”。养亲:奉养双亲。一说,“亲”指精神,“养亲”即保养精神。尽年:尽享天年,指不受外在物欲的影响而中道夭折。这四句是说善于养生的结果。

[7]庖(pao)丁:厨工。一说:庖指厨工,丁是厨工之名。文惠君:战国时魏国国君,因魏国后来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市),故又称梁惠王。解(jie):分割动物的肢体。解牛:即宰牛。

[8]触:接触。倚:靠。履:踩踏。倚(yi):用膝盖抵住。

[9]砉然向然:哗哗啦啦地响。砉:皮骨相离的声音。向:通“响”。奏:进。豁(huo):刀裂物的声音。奏刀豁然:进刀时刷刷地响。

[10]中(zhong):符合。中音:符合音乐的韵律。

[11]桑林:传说为商汤时的乐曲名。桑林之舞:即用桑林乐曲伴奏的舞蹈。

[12]经首:传说为尧时乐曲《咸池》中的一章。会:节奏,韵律。

[13]吱(zi):赞叹声。盖:通“盍(he)”,意为“何”。技盖至此乎:你宰牛的技术怎么会达到如此地步呢?

[14]释:放下。

[15]道:指事物的原理、规律,与“技”对举而言.一虚一实。进:超过。技;指一般的具体的技术。

[16]始:开始,当初。所见无非牛者:看到的没有不是完整的牛。意谓看不到牛身上可以进刀的空隙。

[17]未尝见全牛:未曾看到过完整的牛。意谓技术熟练之后,对牛体结构非常熟悉,眼中看到的已不是一头完整的牛,而是牛体的空隙和筋骨了。

[18]遇:相逢,相会。这里指“接触”。以神遇:用精神去和牛接触。不以目视:不用眼睛去看。官知:指器官如眼、耳等的知觉。这里专指视觉。止:停止。神欲:指精神活动。行:进行,与“止”相对。

[19]依:依照。天理:指牛体的自然结构。

[20]批:同“劈”。郤(xi):通“隙”,空隙,指牛骨节间的空隙。导:顺着。窾(kuan):空处,亦指牛骨节间的空隙之处。因:依照,按照。固然:本来的样子,即牛体的自然结构。这几句说:把刀劈进大的空隙,再顺着骨节间的空隙,完全依照牛的本来结构运刀。

同类推荐
  • 清乾隆嘉庆道光时期诗学

    清乾隆嘉庆道光时期诗学

    乾隆时期的诗学,主要围绕着对明代以来诗学的反思展开,那个时期国力强盛,士人心态比较平和,所以当时的诗学比较注重审美和艺术的方面,到嘉庆、道光时期,清朝走向衰败,士人心态,由平和转向焦躁愤激,许多诗歌反映了现实。本书就是对乾隆时期诗学、乾隆嘉庆之际诗学、嘉庆道光时期诗学的研究。
  • 准风月谈(鲁迅作品精选)

    准风月谈(鲁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新闻(生活晨报优秀作品集)

    新闻(生活晨报优秀作品集)

    《生活晨报》是三晋文化研究会主管、主办的山西省一级报纸,国内统一刊号CN14-0030,全国公开发行。自1994 年1 月1 日创刊以来, 晨报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关注民生,服务百姓;关注经济,服务建设;关注文化,服务社会”为宗旨,以“美好生活,共同创造”为理念,围绕生活,指导生活,引领生活,报纸发行量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读者的喜爱。目前,晨报日均发行量超过10 万份,同时,在太原城区400 余个社区拥有600 余个阅报栏,覆盖人群超过百万。
  • 忆往述怀

    忆往述怀

    本书收录了季羡林关于人生、治学、生活等方面的文章,从中我们可以窥见这位学术大家的生活态度,以及对于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追寻过程,是其结合自己九十多年的生活体验,对于人生和世事的感悟的集大成之作
  • 心灵甘泉·草叶集

    心灵甘泉·草叶集

    本书是长满美国大地的芳草,永远生气蓬勃并散发着诱人的芳香。它是惠特曼一生创作的总汇,也是美国诗歌史上一座灿烂的里程碑,开创了美国民族诗歌的新时代。读它,会引导我们对环境、历史、生命进行思索和咏叹,并指引我们的民主不断向前。
热门推荐
  • 动荤

    动荤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司马懿吃三国

    司马懿吃三国

    热闹的三国,为何最终属于沉默的司马懿?论奸诈不及曹操,比智谋不敌诸葛亮,拼武功,关羽、赵云、吕布随便一个都能灭掉他;翻开本书,看司马懿如何靠数十年如一日的隐忍,击败三国所有英雄,独吞天下。司马懿潜伏曹操身边几十年,任由曹操差遣,他装弱、装傻、装病、装瘫,甚至装死来麻痹敌人、对手、上司、兄弟、朋友乃至家人……翻开本书,看司马懿无与伦比的沉默、隐忍和计谋。
  • 美人劫:七杀天下

    美人劫:七杀天下

    最终,与她相知相守的,毒杀他。是夺她清白的他,七杀现世,战乱降至。她是星氏一族灵力最强的占星师,却为了摆脱星辰的宿命割腕自杀。墨眸初醒,她摇身一变成为异世新婚的太子正妃,却在大婚之前失去了自己的守宫砂。冥血,家族,权谋,亦或是谋算天下的他。,是腐朽之国最不受宠的皇子,外表淡漠疏离,内在薄情狡诈。一场协议,他救了她,从此与她携手天下,却沉沦在一柄淬了剧毒的双刃剑之下。权倾碧落的太子,薄凉如冰的殿下,阴狠诡秘的血族半妖,正直果毅的妖狼魔君。
  • 极品女参谋

    极品女参谋

    毕业于新陵军校的女兵钟楚辰为成为萧军鼎力人物,甘愿舍身赴险捣毁冯军粮仓,却在途中遇上了暗恋多年的男子吕东明。两人患难与共,彼此倾心,却遭遇萧家千金横刀夺爱。为了生存,楚辰毅然转投冯军,并凭借自己的胆识和聪慧成为冯军营不可或缺的女参谋。彼此相爱的两个人从此被迫为敌,亦爱亦恨。纠缠半世,最终孰胜孰负……
  • 纵宠天下

    纵宠天下

    隆重推荐新文《魔君宠舞》这是一个武与舞的世界,大陆上人们最崇拜的不是皇权,而是武与舞。男子以武为尊,女子以舞为傲。这是这个世界的规则与传统。武与舞是至高无上的,没有人会去亵渎,那两个字就好比是他们心中的神明!水琉璃,当代的第一舞者,只有你想象不到的舞姿,却没有她跳不出来的风华绝代。她有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也有梅花的凌寒独自开;牡丹万花之王的妩媚娇艳;偶尔的是菊花般的清新淡雅。武界,亦是有一个传奇,传奇的名字叫——夙凌殇!传说中,他的武功是天下第一,而且竟然没有一个人敢提出异议。传说中,他冷清嗜血,却又偏偏长着一张比女人还漂亮的邪魅妖孽之容。传说中,他身体堪比“不死之身”,因此,他带领着自己的属下,创造了大陆上最神秘而强大的地方——魔宫!-----------------------------------------------------------------------------------------------她,在绝望中重生,穿越成初生的婴儿。她,从一出生就被贴上了宰相府里不受宠的三小姐的标签。她要变强,在这之前就养韬隐晦,待到光芒散发时,“我”绝对会是最耀眼的。她立誓,绝对不会再像前世那般无奈是死去,天既让我重活,我必不辜负上苍!当珍珠不再蒙尘,当光芒竞相绽放。她已是天下第一的女子,她,真的做到了,她。。。。。。她,就是--------冷若凝本文女主强大,全能。琴棋书画舞功洋洋精通,宫廷江湖任我遨游。他,是慕辰国最尊贵的存在,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夜王爷。他,在慕辰国的地位甚至高过当今皇上,只因他是如此的深不可测!他,更是慕辰国第一美男子,亦是天下第一美男子。只为他那冷酷邪魅的气质与外表。他,无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物。永远都会是那个众人中最关注的焦点,因为无人能与他的光芒争锋!他,周身是冰冷的,在他的眼里没有任何人是不一样的。除了——她!他宠她,宠到了无法无天的地步,只因:“我愿意宠,也只宠她!因为,她是我此生唯一的爱,爱她胜过爱我自己的命!”而别人是生是死,皆不入他眼!他,就是——慕凌夜他,温文儒雅,似是一块温润的美玉。却对她倾心相对。“地点,人物都正确了,唯独错过了时间,所以我最终,错过了,你!”——南宫泽宇他,狂妄霸道,江湖人人得而诛之的大魔头。却对她另眼相看。
  • 契约婚姻:伯爵,请爱我

    契约婚姻:伯爵,请爱我

    在D伯爵的宠物店中,没有什么是不能得到手的。无论是普通的宠物还是濒临绝种的珍禽异兽,无论是图鉴上有的物种,还是只存在与传说中的神兽,只要你与D伯爵签订了契约,你就能成为它们的主人。
  • 绝色之赌场皇后

    绝色之赌场皇后

    片段一:“小子,我说,”一个穿着乞丐装,头上盖着一顶打满补丁的人吊儿郎当的走到他的面前,那人生的唇红齿白,皮肤白皙靓丽,吹弹可破,明明就是一个女人,却装出来一种酷毙似的男人的口气,“你就陪大爷我玩一局怎么样?”“玩就玩,谁怕谁啊!”他撇了撇嘴,“不过,我可从来不喜欢用金钱下赌注啊。”“好!”那人兴致勃勃的一抬脚,将自己的靴子架到长凳上,“本大爷也不喜欢!你想用什么?”“我要是赢了,你就嫁给我,怎么样?”“你.”片段二:“去,把皇后娘娘给朕找来!”尹孝君怀抱着一名美丽的女子,非常温柔的对这个女子看了一眼,却忽然怒发冲冠,冲着旁边垂首侍立的太监宫女们狠狠的吼着,“要是找不到她回来你们都别想要脑袋!”“找到娘娘怎么劝他啊…”一个老太监赶忙迎上去,扑通一下跪到了地上,脸上还不住的渗下冷汗来。“告诉她,就说是朕的母后和爱妃都想要和她玩牌了,再不回来,朕就不再让她去赌场鬼混!”喜欢的请收藏,推荐.....谢谢~~撒花~~~~本文到最后还是入V了,莺感到实在对不起大家,但是,入V也是莺的一种谋生方式,希望亲们体谅一下莺!拍砖头的,可以轻一些么?(*^__^*)嘻嘻……,仍然支持莺的,莺会一直在文里等你们......此文入V后,每日的更新字数将在6000-7000字左右(特殊情况例外),希望亲们监督!!!莺再次表示一下莺滴抱歉,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同志们:新文清穿事务所爆笑登场!非一般搞笑、非典型穿越,无尽精彩,尽在新文:清穿事务所!作品链接:推荐好友长歌的文文:恶女落落戏江湖,NP,非一般搞笑哦~~~(*^__^*)嘻嘻……,推荐才女姐姐的文文:红颜白发:群:76704975!
  • 怎样保养你的肾

    怎样保养你的肾

    本书为“健康快易通系列”丛书之《怎样保养你的肾》分册,由王元松、陈志强等主编。全书分两篇,第一篇为基础知识,第二篇介绍肾病的病因、症状、检查方法、治疗措施及调养技巧等,旨在身边没有医生时,家庭成员也能懂得如何观察患者和正确进行一般性的处理。为了增强本书书的可读性、实用性,本书尽量做到文字通俗易懂,方法简便实用,内容充实全面,希望对广大读者保持健康的身体有所帮助。
  • 夫君,你敢不娶我?

    夫君,你敢不娶我?

    强嫁的精髓就是强迫不愿意娶她的男人娶她如果强迫还不管用呢?那就用抢!如果对方太强悍,抢也抢不来呢?那么就使诈、耍赖、威逼、火烧、水淹……只要他一天不娶她,她就让他家鸡犬不宁!朋友绕道!街坊遭殃!所有和他有关系的生灵全部因为他倒十八辈子的霉!被她米多多看上的男人,敢不娶她?门牙都叫你没有!他书香世家,八代单传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德行操守,举世无双是整个凌州的典范和骄傲却因为他爹欠米家人情而从小与她订亲这种道德败坏的女子又岂能配得上他!原以为退婚会是结束却迎来了她变本加厉的追求他若是会娶她,他就不是“温雅无害”的楼少凡!他是辽南王世子,行事乖张,性情暴戾,喜怒不定从小与她青梅竹马,情根深种,而她却不知设下计谋将她的名声破坏殆尽,无人敢娶再设下陷阱将她引诱进来,以期长相厮守不料再次被她拒之千里之外他若是娶不到她,他就不是“凌州公害”的沈浩轩本文正剧,一对一。推荐新文《神骗皇妃》本文讲述的是一个女骗子的传奇生涯,背景同《枭妃》请亲们多多支持。推荐本文的系列文:独孤卫《争夫》:超级有趣,不容错过---------------------------------------------------推荐新文《神骗皇妃》本文讲述的是一个女骗子的传奇生涯,背景同《枭妃》请亲们多多支持易采薇:江湖第一骗子,骗财、骗色、骗情…最擅长骗人心,空空妙手是手段,暗器千千是退敌策,轻功卓绝是逃跑必备她自诩骗尽天下财,骗尽天下情,骗尽天下心却惹了不该惹的人逃难误嫁后,戏玩仙人跳,却是失身又失心…兰无痕:天下首富,样貌英伟不凡,身世曲折,谈笑间能令天下风云变色。一言能令朝堂颠覆,一计敛尽天下之财!眼中无一物,自诩无人能配得上。却大意失荆州,家底被骗空…那看似温婉可人的女子、被他极度唾弃的女子,让他失财又失心…他要重振夫纲!白水离:当今皇子,权势无双,手段高明,性情喜怒无常,喜欢扮猪吃老虎一言能令天地变色,一计能退敌千里!南巡被人劫财又财色,再被人弃于荒野那个千娇百媚的女子、贤良淑德的女子,让他失身又失心…他要重振夫纲!-----------------推荐本文的后传《七小姐》:想知道天才米多多教出来的儿子是什么样的请跟文,想知道楼少凡后续的故事的请跟文,相信某夜功力的亲们请跟文。-----------------
  • 杂草丛生的五一班

    杂草丛生的五一班

    小小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几乎是一夜之闻,女孩子们似乎都变漂亮了。当然,一个人的长相是不可能一下子改变的,那么问题出在哪儿呢? 当小小看到一向奔放的小茶举止优雅地整理裙子的时候,答案找到了!原来,一个电影摄制组要到小小的学校进行演员的选秀,不甘于做小杂草的女孩子们都努力想让自己看起来更有魅力,如果运气好说不定可以成为明星呢。为了不给侦探团的形象抹黑,伙伴们决定给报名参加选秀的小小和小茶进行演出题目的特调——表现恐惧。于是“恐惧体验计划”诞生了,可是在看恐怖片体验恐惧的过程中却发生了灵异现象,让一向对恐怖片免疫的小小同学发出了吓人的尖叫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