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草莓》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抒情散文。就其题目而言,似乎应当是一篇咏物小品。一般而言,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总要围绕着物和景而展开。但《草莓》的写法却与一般常见的咏物散文不同,波兰作家伊瓦什凯维奇虽然以“草莓”题之,文中也有作者漫步田野而意外地发现一颗晚熟的草莓并将其含入口中的细节,事实上,这一细节给予读者的信息,仅是此物的“形”——“硕大”,至于其颇色、状态等,作者并未做出进一步的描幕,关于草莓的描绘到此戛然而止,却由咀嚼草荐的“味儿”(香甜)而引发了作者对于生活感受的回味与感悟,正如作者在文中所言:“这香甜把我的思绪引向了六月,那是草莓最盛的时光。”作者所采用的这种艺术手法,有点类似中国古典诗歌常使用的修辞手法“赋比兴”中的“兴”,“兴者,托事于物也。”兴即托物起兴,先写一物,用来引起所吟咏的一切。所以,作者由草莓之味的品尝而引发对人生之味的品味与遐也就是十分自然的事了。2. http://www.yilin.com3.《外国散文百年精华》,丛培香等选编,人民文学出版2001年6月版。
歌德
1749-1832 伟大的德国诗人、作家。生于莱茵河畔的法兰克福。他是一位世界工人的的文学巨匠、批评家、画家、剧院经理、政治家、教育家、自然哲学家。代表作有《产年维特之烦恼》、《威廉?迈斯特》、《浮士德》。
自然(片段)
自然!她环绕着我们,围抱着我们—我们不能越出她的范围,也不能深入她的秘府。不问也不告诉我们,她便把我们卷进她的漩涡圈里,挟着我们奔驰直到倦了,我们脱出她的怀抱。
她永远创造新的形体;现在有的,从前不曾有的,曾经出现的,将永远不再来;万象皆新,又终古如斯。
我们活在她怀里,对于她又永远是生客。她不断地对我们说话,又始终不把她的秘密宣示给我们。我们不断地影响她,又不能对她有丝毫把握。
她里面的一切都仿佛是为产生个人而设的,她对于个人又漠不关怀。她永远建设,永远破坏,她的工场却永远不可即。
她在无数儿女的身上活着,但是她,那母亲,在哪里呢?她是至上无二的艺术家:把极单纯的原料化为种种极宏伟的对照,毫不着力便达到极端美满和极端准确的精密,永远用一种柔和的轻妙描画出来。她每件作品都各具心裁,每个现象的构思都一无倚傍,可是这万象只是一体。
她给我们一出戏看:她自己也看见吗?我们不知道;可是她正是为我们表演的,为了站在一隅的我们。
她里面永远有着生命,变化,流动,可是她毫不见进展。她永远迁化,没有顷刻间歇。她不知有静止,她诅咒固定。她是灵活的。她步履安详,她稀有例外,她的律法万古不易。
她自始就在思索而且无时不在沉思,并不照人类的想法而照自然的想法。她为自己保留了一种特殊而普遍的思维秘诀,这秘诀是没有人能窥探的。
一切人都在她里面,她也在一切人里面。她和各人都很友善地游戏:你越胜她,她也越喜欢。她对许多人动作得那么神秘,他们还不曾发觉,她已经做完了。
既反自然也是自然。谁不到处看见她,便无处可以清清楚楚地看见她。
她爱自己,而且借无数的心和眼永远钻附着自己。她尽量发展她的潜力以享受自己。不断地,她诞生无数新的爱侣,永远无餍足地去表达自己。
她在幻影里得着快乐。谁在自己和别人身上把它打碎,她就责罚他如暴君;谁安心追随它,她就把他像婴儿般偎搂在怀里。
她有无数的儿子。无论对谁她都不会吝啬;可是她有些骄子,对他们特别慷慨而且牺牲极大。一切伟大的,她都用爱护来荫庇他。
她使她的生物从空虚中溅涌出来,却不对它们说从哪里来或往哪里去。它们尽管走就得了。只有她认得路。
她行事有许多方法,可是没有一条是用旧了的,它们永远奏效而且变幻多端。
她所演的戏永远是新的,因为她永远创造新的观众。生是她最美妙的发明,死是她用以获得无数的生的技术。
她用黑暗的幕裹住人,却不断地推他向光明走,她把他坠向地面,使他变成懒惰和沉重,又不断地摇他使他站起来。
她给我们许多需要,因为她爱动。那真是奇迹:用这么少的东西便可以产生这不息的动。一切需要都是恩惠:很快满足,立刻又再起来。她再给一个吗?那又是一个快乐的新源泉,但很快她又恢复均衡了。
她刻刻都在奔赴最远的途程,又刻刻都达到目标。
她是一切虚幻中之虚幻,可是并非对我们;对我们,她把自己变成了一切要素中之要素。
她任每个儿童把她打扮,每个疯子把她批判。万千个漠不关心的人一无所见地把她践踏,无论什么都使她快乐,无论谁都使她满足。
你违背她的律法时在服从她;企图反抗她时也在和她合作。
无论她给什么都是恩惠,因为她先使之变为必须的。她故意延迟,使人渴望她;特别赶快,使人不讨厌她。
她没有语言也没有文字,可是她创造无数的语言和心,借以感受和说话。
她的王冕是爱;单是由爱你可以接近她。她在众生中树起无数的藩篱,又把它们全数吸收在一起。你只要在爱杯里吸一口,她便慰解了你充满忧愁的一生。
她是万有。她自赏自罚,自乐又自苦。她是粗暴而温和,可爱又可怕,无力却又全能。一切都永远在那里,在她身上。她不知有过去和未来。现在对于她是永久。她是慈善的。我赞美她的一切事功。她是明慧而蕴藉的,除非她甘心情愿,你不能从她那里强取一些儿解释,或剥夺一件礼物。她是机巧的,可是全出于善意;最好你不要发觉她的机巧。
她是整体却又始终不完成。她对每个人都带着一副特殊的形象出现。她躲在万千个名字和称呼底下,却又始终是一样。
她把我放在这世界里;她可以把我从这里带走。她要我怎么样便怎么样。她决不会憎恶她手造的生物。解说她的并不是我。不,无论真假,一切都是她说的,一切功过都归于她。
梁宗岱 译〔选自漓江出版社《洋文观止》)
解读
歌德是伟大的诗人,也是伟大的爱国者,伟大的自然崇拜者。他以诗人别出心裁、跳跃而又不失全面的思维,审视自然,讴歌自然。他对世俗种种对于自然的误解、挑战,鄙夷不屑。这篇文章可以见到他对自然的亲切、崇拜、抒情和感伤。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用一种轻松的拟人笔法写出,避开了惹人厌烦的赤裸裸的教训口吻,用似乎随意的、甚至惬意的主题,警示人类应与自然和谐相处,不可试图让自然臣服于人类,因为人类就是自然的“亲子”啊!
感情纯真浓郁,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全文可以说是清纯明净深不可测的情感之潭,是蕴含丰厚智慧的思想宝藏。当你阅读时,你的情感,自然而然地溶于一起,文中的“她”,是自然、是万物、是永恒、是规律、是虚、是实……是万有,这些,全凭读者的需要而取。
语言朴实生动。阅读全文,觉得是一位睿智的长者在与你谈话,他句句在说“理”,却又明明是句句在说“自然”,没有华丽的词藻,即使是比喻,也是再熟悉不过了的。他像是在和你谈论另一个“人”,让你方方面面地去了解“她”,以便和“她”相处得和谐。这一切又归于文章拟人化手法的运用。
话题
1.文中“你违背她的律法时在服从她;企图反抗她时也在和她合作”一句的具体含意是什么?
2.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怎样的观点?
3.仿照“她是粗暴而温和的……她是慈善的……她是明粗而蕴藉的……她是机巧的……”一段形式.写一段话。
相关资料索引
1.《中外散文名篇鉴赏辞典》,安徽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
2.《中外千年散文精华-外国卷》 ,宇清编,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年10月版。
3.《外国名家四季散文》,钟露鑫,东北民族教育出版社。
4.http: //www.jinjueculture.com.cn
吉辛
1857-1903 英国小说家、散文家。一生创作小说近22部,但价值并不太高。散文代表作是《乡居札记》,是作者依据自身经验而写成的散文作品,具有自然闲适的情趣,笔调以闲适优美著称。
我的花园
我唯一喜爱的老式花园是开着玫瑰、向日葵、蜀葵、百合花的花园,而且我喜欢看到这些花尽量长得像野花一样。我讨厌整齐、对称的花坛,讨厌把大多数花种在上面——一些名字古怪的杂花,什么琼尼细亚,斯奴克细亚——看上去就感到不顺眼。在另一方面,花园就是花园,我不愿把那些长在小巷与田野中、给我以安慰的花儿引进园中,例如,毛地黄,如果看到它们被移植,我会感到痛苦。我想到毛地黄,因为这时正是它们盛开的时候。昨天我跑到每年这个时候我都要游访的小巷去,这是一条深陷的车道,两壁上覆盖着瓦苇的巨大丛叶,悬挂着榆树、榛树的枝叶。我走到那清凉、长满野草的角落,那里有各种华丽芬芳的花朵,在和我差不多高的枝干上怒放着。我从来没有在别处看过这样好看的毛地黄。我想它们如此使我喜欢,是由于早年的记忆——它是孩提时留给我最深印象的野花。任何一天,我都愿走好几英里路去观赏一丛这样的好花,如同愿去看水边鲜艳的紫色莲,或是看浮在静水中的白色百合花一样。
等到我们走到屋后,以及走到蔬菜园中,园丁与我便互相了解了。在这块地方他发现我是完全清醒的。的确,我不相信菜圃比花园给我的快乐少。每天早晨,在早餐前,我绕到菜圃,看看作物生长的情况。看到豆荚胀大了,土豆芽苗茁壮成长,甚至萝卜、水芹在生长,都使我感到快乐。今年我种了一丛耶路撒冷蓟,它们有七八尺高。看着那几乎像树干一样的茎,看着那美丽的大叶,我自己似乎增添了活力。红花菜豆也长得可喜,必须用木棍加以支撑,否则,枝茎就会由于果实的重压而折断。带着一个篮筐走到菜园去采摘,真是一种享受。我仿佛感到这是大自然对我的一个恩赐,赐给我这样充足的食物。它们的味道是多么新鲜和有益于健康啊——特别是当不久前下了一阵雨的时候!
今年我又栽种了一些美丽的胡萝卜——长得笔直、洁净、细长锥尖、色彩悦目。
郑翼棠 译
解读
在前工业时代,很多地方人少地多,建筑用地之外,人们往往拥有自家的花园,他们在花园里栽种花木,休憩、娱乐,十分惬意。这正是陶渊明《归园田居》的意境:“愉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久在樊笼里,复得归自然。”但作者并不想把花园变成花卉展览园,他喜爱的是花木自然生长、欣欣向荣的“老式花园”,而不是人为地将各种花卉移植其中的所谓“新式花园”。他希望那些可爱的毛地黄、紫色莲、百合花能够在野外自由舒展。这其中蕴含了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期冀。
在花卉之外,茁壮成长的蔬菜也给了作者极大的愉悦。的确,“大自然的恩赐”会让每个人感到快乐万分,并且更加热爱自然——这正是作者的题中之义。
话题
将你心目中的“花园”与作者笔下的“花园”进行比较,写一篇五六百字的短文。
相关资料索引
1.吉辛的生活与藏书:大凡文人,都喜欢藏书;而藏书一要有充裕的资金,二要有宽裕的居所。吉辛一生穷愁潦倒,却又喜欢藏书,所以颇为捉襟见肘。他写过一篇《我的藏书》,历数买书、藏书、卖书甘苦,透露出一片惜书爱书之情,有些甚至可以视作奇闻——“我往往能凭着书的香味辨书,另外,只要我将鼻子凑近书页中间,许多回忆便会立即重返心头。”
2.吉辛散文有中译本《四季随笔》(即《乡居杂记》),郑翼堂译,湖南人民出版社版;李界野译,陕西人民出版社版。
3. http://www.jinjuecultur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