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上说“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当然,这个“惰”并非是指“懒惰”的意思,而是指“失职”的意思。因此,无论是教育子女还是下属,一定要学会运用恰当的方式方法。否则,就真的成了“师之惰”了。
处世智慧
若想让自己摆脱愚昧无知的状态,就要用知识武装自己;若想引导别人走出愚昧无知的状态,就要选择最合适的方法启发引导他人。
需卦耐心等待时机
微言大义
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初九 需于郊,利用恒,无咎。九二 需于沙,小有言;终吉。九三 需于泥,致寇至。六四 需于血,出自穴。九五 需于酒食,贞吉。上六 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
需卦 象征等待。心怀诚信,光明亨通,占得此卦则必获吉祥,利于涉越大河巨流。初九 在郊野中等待,宜于持之以恒,如此,必无灾祸。
九二在沙滩上等待,稍稍有些中伤的言语;但只要耐心地等待,最终可获吉祥。
九三在泥泞中等待,会招致贼寇到来。
六四在血泊中等待,能从险境中脱出。
九五在酒食宴享中等待,占之则必获吉祥。
上六回到家,有三个不速之客来访,只要以礼敬之,最终必获吉祥。
象曰: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
无论是战争还是人生,人们总是希望能够一鼓作气、一举成功。然而,为什么这些想要一举成功的人,往往却以失败告终呢?原因很简单——他们不懂得等待时机,盲目地进取必然导致失败的结局。
《需卦》中的“需”在古代是等待的意思。这种善于等待,既是一种手段,又是一种人生智慧。在《需卦》中分别指出了“需于郊”、“需于沙”、“需于泥”、“需于血”、“需于酒食”的制胜哲学。告诫我们在遇到危险、困难时,审时度势地等待时机,不失为一种最好的取胜之道。
唐德宗为了显示自己对人才的重视,便征聘处士阳城为谏议大夫(在当时,朝廷制度规定,只有任谏官的官员才有资格写弹劾奏章,抨击朝政得失)。阳城不像别的处士那样扭扭捏捏,闻征即起,赶赴京师任职。
阳城到任后,却令众人大失所望,不仅对朝政一无所言,反而日日沉醉酒乡。唐德宗本就讨厌谏官天天絮聒,惹得自己心烦意乱,而今得了一个不言谏官,倒是很满意。朝廷中一些正直大臣认为,阳城身在其位却又不谋其政,失望之余,都痛骂阳城不过是浪得虚名。大文人韩愈也做了一篇著名的《诤臣论》,来讥讽阳城。阳城并没有介意这些,仍然天天与一些朋友把盏欢颜。
贞元十一年,陆贽因遭奸人裴延龄谗害,被罢相贬官。德宗因信谗言,对陆贽非常痛恨,把他连续贬官,陆贽已有生命危险。大臣们见皇上盛怒,都不敢上章救援。正在喝酒的阳城听说后,推杯而起,说:“不能让皇上信用奸臣,滥杀无辜。”
阳城马上率拾遗王仲舒、归登、右补阙熊执易等人到延英门,上书极力辩论裴延龄是奸佞小人,陆贽忠诚无罪。唐德宗看到奏疏后大怒,便要严惩阳城等谏官,太子在旁极力为阳城求情,德宗才释而不诛,命令宰相好言把几人打发回去。
德宗罢免陆贽后,便要任用裴延龄为宰相,阳城在朝臣中到处宣言:“如果皇上任命裴延龄为宰相,我一定把白麻撕碎,当廷痛哭。”回去后便写奏疏,揭露裴延龄的罪过。(当时只有任命宰相用白麻写诏书,阳城声言撕碎白麻,确是下定决心以死力争)。唐德宗看后以为他弹劾裴延龄的事不属实,然后就改任他为国子监祭酒。但阳城却因此事天下闻名,受到世人的尊敬。
处世智慧
当我们明白为什么要等、在等什么之后,才会在要等的东西出现之前做好迎接到来的一切准备,等待也会变得更有意义,才会获得等待已久的结果。
讼卦祸从口出
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初六 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九二 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六三 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九四 不克讼,复即命,渝,安贞吉。九五 讼,元吉。上九 或锡之带,终朝三褫之。
讼卦 象征争讼。心怀诚信,追悔警惧,持守中和之道而不偏不倚可获吉祥;如果始终强争不息则有凶险。有利于大德大才之人出世,却不宜于涉越大河区流。
初六不为争讼之事纠缠不休,虽然稍受责备,但最终可获吉祥。
九二争讼失利,返回之后就应当逃避;逃到三百户的小邑便无灾祸。
六三安享旧日俸禄,占筮虽有危险,但最终可获吉祥。有时辅佐君王大业,则无所建树。
九四争讼失利,能回头走上正道,改变争讼初衷,则平安无事,占筮可获吉祥。
九五公平公正的诉讼,大吉大利。
上九有时由于决讼清明而荣获君王颁赐的显贵华服,但一天之内却会多次被剥夺。
象曰: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做事谋始。
人们常说:“病由口入,祸从口出”,一点不假。“病由口入”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然而“祸从口出”却没有被大多数人所认知,也没有提高到认识上去。虽然如此,但是也不能小觑。
喜欢表达自己的见解是世人的一种偏好,无论是有水平的、没水平的;有知识的、没知识的;见过世面的、没见过世面的人,都如此。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种偏好并不是一种好习惯,因为祸患就隐藏在其中。《讼卦》指出,“君子以做事谋始”,就是告诫我们应该慎言畏出,缄默守声,不随便表达自己的心声及对外事、外物的看法,才不会惹祸上身。
三国时期才华横溢的杨修,之所以被杀害,并非因为曹操不爱才,而是因为杨修爱耍小聪明,出口成祸所致。
杨修被曹操委任为主簿之职。当时,正建造丞相府的大门,门框成型,正在构建门顶的椽子时,曹操走出来察看,看完以后就在门上题了一个“活”字,便走了。杨修看见门上的题字,马上让工匠们将门扩大,说:“门中有‘活’是‘阔’字,魏王嫌门太小了,让你们做大点儿。”曹操暗自惊奇。
又一次,杨修陪同曹操一同经过曹娥墓碑,杨修从碑背上看见“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题字。曹操问杨修:“你懂得这八个字是什么意思?”杨修回答说:“我懂。”曹操忙说:“你先别说,等我好好想想。”接着他们离开墓碑往前走了三十里。这时曹操说:“我已懂得那八个字的意思了。”他让杨转过身去,记下他自己知道的意思,杨修记下的意思是:“黄绢色丝,等于是一个‘绝’字;年幼的妇女,就是少女,这等于是个‘妙’字;外孙是女儿的子女,这等于是个‘好’字;齑臼这种东西,是用来盛五种辛辣调味品的器皿,这等于是个‘舌辛’(辞)字。这八个题字隐含的意思合起来就是‘绝妙好辞’。”曹操也记下了自己懂得的意思,结果与杨修的意思一样,曹操感叹地说:“我的才智与你相差三十里呀。”
最要命的一次就是,曹操占领汉中之后,想进一步讨伐刘备,但是没有什么进展;要守汉中,又不会有什么建树。此时曹操发出“鸡肋”二字,官员们没有人知道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
杨修自作聪明地说:“鸡肋,吃之无味,弃之可惜。曹公这两个字无非是说撤兵的意思。”于是私下告诉大家整理武器行装。没多久,曹操果然下令撤军了。不久之后,杨修也因为多言被曹操借故杀掉了。
《说苑?丛谈》上记载:“口者,关也,舌者,机也。一言而非,驷马莫追;一言而急,驷马弗及。”如果用舌不当,就会“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古人说“长舌乱家,大釜破车”,“人面鬼口,长舌为釜”,“无多言,多言必败”,也正是这个道理。
处世智慧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应该多向圣人们学习,适时地学会“不表达什么”,三缄其口,金口不开,以减少口舌、是非的侵害。
师卦师出有名
微言大义
师:贞,丈人吉,无咎。初六 师出以律,否藏凶。九二 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六三 师或舆尸,凶。六四 师左次,无咎。六五 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上六 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师卦 象征军旅。筮得此卦,对于军事统帅率师出征 非常吉利,必无灾祸。
初六军队出征,必须遵依号令行事;军纪败坏,必有凶险。
九二统率军队出征打仗,持守中道,不偏不倚,可获吉祥,必无灾祸;君王多次颁布诏命,奖赏其功。
六三士卒时而用大车载运尸体归来,必有凶险。
六四军队驻扎在左方,准备随时撤退,可以免遭灾祸。
六五田野有禽兽出没,宜于捕猎,没有灾祸;长子率师征战,次子用大车载尸,占问必有凶险。
上六天子颁布诏命,论功封爵,封诸侯于千乘之国,授大夫以百乘之家;要重用君子,不要重用小人。
象曰: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