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3900000026

第26章 易经大智慧26

要知道“静坐常思己过”是一种反思的功夫,也就是自我批评的本领。假如我们能够时常静下心来,思考一下自己做事或待人方面是否有亏缺的地方,自然就会少些对别人的抱怨与指责了。《小过卦》卦象上说的:“君子以行过乎恭,丧过乎哀,用过乎俭”,也正含此意。

时常自省悟身,对于一些身居高位的人来说,有着更重要的意义。因为身居高位的人倘若有错且不能自省,别人是无法劝谏的。事情便会朝着更糟的方向发展,而一发不可收拾。

明朝的崇祯皇帝即位之初,明朝就已走向末路,乱象横生,兵祸不断。崇祯决心治乱,他对群臣说:“世之祸变,全在用人不当,治心不切。朕不会容忍你们骄纵无为,无心国事。朕是有过必罚的。”

朝廷积弊已久,群臣也懒散惯了,对崇祯的话并不放在心上。一日,崇祯亲自到朝房中巡视,发现有一位大臣没有当值。崇祯大怒,立即命人将那位大臣抓来斩首。有人求情说:“陛下图治,也不能操之过急,何况此人平日勤勉,实属偶尔犯过。”

崇祯没有听从,又将求情之人杖责痛打。他恨恨地说:“你们事事辩驳,难怪朝廷有诸多祸难。朕不想当亡国之君,首先要清除你们这些亡国之臣!”

崇祯二年,天下大旱,崇祯忧心更重,他对群臣说:“上天降灾,必是你们有过所致,你们还要推拖吗?”

礼部侍郎钱象坤上奏说:“天有天灾,人有人祸,这并不奇怪,陛下不要过于深责了。陛下当务之急乃是设法救灾,惩治大臣只会人心浮动,更不利于成就大事。”崇祯训斥钱象坤一顿,遂命群臣自我反省。群臣心中不服,私下里意见甚多。

崇祯对群臣心存猜疑,谁也无法让他满意。他常哀叹无良臣可用,以致极有才干的袁崇焕也得不到必要的信任和权力,最后蒙冤惨遭杀害。

崇祯在位的十七年内,换了五十个大学士、十四个兵部尚书。崇祯自大独断,经常说:“朕求治心切,岂容庸人久占禄位?现在是多事之秋,非大贤难以救之,朕不敢有所疏漏了。”

群臣惶惶不可终日,都在苦思明哲保身之策。

一日,前方战事紧急,崇祯召集群臣问计。崇祯连问数遍,群臣并无一人作答。崇祯于是大怒道:“国有危难,刻不容缓,你们就是这样尽忠吗?”

群臣回答说:“臣等愚钝,一切还请陛下明示。”

崇祯怒不可遏,只得自作主张。事后,崇祯身边的太监对崇祯说:“陛下从来对群臣不满,他们哪里还敢说话呢?陛下若能得群臣相助,还应对他们宽容一些。”

崇祯冷笑道:“臣子无能,是国之不幸,朕只好自挑重担了。”

崇祯至死都在责备其大臣,他说:“诸臣误朕也,国君死社稷,277年之天下,一旦弃之,皆为奸臣所误,以至于此。”

人们常讲:“要善于做批评与自我批评。”批评人谁都会,但能够做自我批评和敢于做自我批评的人却少得可怜。然而,这少得可怜的人却都成为了各行各业的佼佼者,这都是自省吾身而获得的成就。

处世智慧

每日自省,是一个成功人士必做的功课,这样不但能够防缺补漏,同时也能增加他们的人格魅力,利己利人。

既济卦未雨绸缪

微言大义

既济:亨,小利贞;初吉终乱。初九 曳其轮,濡其尾,无咎。六二 妇丧其,勿逐,七日得。九三 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六四繻有衣枷,终日戒。九五 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榆祭,实受其福。上六 濡其首,厉。

既济卦 象征事功已成。亨通顺利,利于占问小事。最初吉祥,最终危乱。

初九拖拉着车轮前行,水打湿了车尾,但是并无灾祸。

六二妇人丢失了首饰,不要去寻找,七日之内自会失而复得。

九三殷高宗兴兵讨伐鬼方之国,历时三年才打败了它;事关重大,不可重用小人。

六四华服行将变成破衣,应当终日戒备以防灾祸。

九五东方邻国杀牛举行盛大祭祀,不如西方邻国只举行比较简朴的祭祀那样实受天福。

上六水沾湿了车头,必有危险。

象曰: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既济卦》中的“济”象征的是事情成功,而“济卦”二字连在一起则是已经成功的意思。

《既济卦》的卦象上说:“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意思是说有智慧的人能够意识到在已经成功的事情中潜伏着的隐患,所以在未忧患之时“思患”,预为防备,以保“初吉”,防患“终乱”。用一句成语来解释,就是“未雨绸缪”。

处世智慧

未雨绸缪,是智者的处世态度。只有在没有危险的时候意识到危险的存在,才能提高警惕,化险为夷。

未济卦人贵自知

微言大义

未济:亨;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初六 濡其尾,吝。九二 曳其轮,贞吉。六三 未济,征凶;利涉大川。九四 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六五 贞吉,无悔;君子之光。有孚吉。上九 有孚于饮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

未济卦 象征事功未成。小狐狸渡河接近成功,却沾湿了尾巴,没什么好处。

初六沾湿了尾巴,将有艰难之事发生。

九二向后拖拉轮,占问可获吉祥。

六三事功未成,急于求进,必有凶险。但利于涉越大川巨流。

九四占问则获吉祥, 困厄将会消亡。兴兵讨伐鬼方之国,三年获胜而受到大殷国的封赏。

六五占问则获吉祥,不会遭遇困厄。君子的光辉在于忠诚信实,具有这种美德十分吉祥。

上九心怀诚信而适度饮酒,并没有灾祸,但是酗酒而喝得酩酊大醉,虽然诚信却有失正道。

象曰:火在水上,未济。君子以慎辨物居方。

我们在《既济卦》中已经提到了“济”的解释,而《未济卦》顾名思义就是说事业未能成功。那么,事业为什么不能成功呢?原因很多,但是其中有一条就是《未济卦》卦象上说的:“君子以慎辨物居方”,在这里“辨物居方”说的就是要了解外物与自身的情况,然后再合理地采取行动。人们常说的“人贵自知”便是这个道理。

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在位时,年轻博学的孔熙先任员外散骑侍郎。然而,孔熙先却不满身居人下,常对此抱怨,认为自己怀才不遇。

一次,孔熙先和上司谈论文学,上司不懂装懂,错误百出。孔熙先不客气地对上司直言说:“做官和治学是不同的,做官讲究顺应上意,随机应变,而治学要严谨无误,知之为知之。下官看来,大人只宜当官,不可涉及治学一道。”孔熙先语含讥讽,上司怀恨在心,于是平添了对他的许多责难。

孔熙先心中愤怒,却无法发泄,整日愁苦万端。一日,他和朋友饮酒,几杯过后,孔熙先红着眼说:“人在贱位,不如猪狗。我孔熙先怎会甘居人下呢?我想好了,大丈夫当作大事,纵是死了也比这样的好。”朋友以为他醉酒,遂没有和他争辩。孔熙先却因朋友不肯附和自己,和朋友断绝了关系。

孔熙先很久也得不到升迁,怨恨日积月累,竟有谋反之意。他迈出的第一步,就是拉拢时任左卫将军、太子詹事的范晔。范晔因受宋文帝的斥责,说过一些牢骚话,孔熙先千方百计地讨好他。二人关系亲密之后,一次,孔熙先对范晔说:“大人的能耐绝不在他人之下,为什么会反居一些无能之辈之后呢?”

范晔想了想道:“朝廷有许多奸人,总是无事生非,皇上被他们蒙蔽了。”孔熙先阴冷一笑,挑拨说:“没有皇上默许,那些奸人是不敢难为你的。皇上表面上对你亲厚,可终究不愿和你家通婚,这是明摆着的不信任,你不要再糊涂下去了。”不停地挑拨和拉拢,范晔终于入套,加入了孔熙先的谋反阵营。

孔熙先的父亲孔默之曾任广州刺史,因贪赃枉法被贬下狱。彭城王刘义康将孔默之保释出狱,使他免受了处罚。孔熙先记住了这段旧事,便公然打着刘义康的名号,暗中招集人马,为谋反做准备。

但是,由于有人告密,孔熙先、范晔未及发难便被捕获。孔熙先并不抵赖谋反之事,他愤愤地对审讯自己的官员说:“我的才干可以为相,却只当个散骑侍郎的小官,我为什么不谋反呢?”官员呵斥他说:“你连自己吃几碗干饭都不清楚,居然还想拜相,就等着杀头吧!”不久孔熙先及其同党就伏法了。

世上万物,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然而,能否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却不容易。 其实,这种“自知之明”就是发现,能发现自己的卓越与缺陷,认识自我的优势和劣势,然后根据自己的条件决定去干什么,不去干什么。用理智的方略选择目的或理想,其成功的几率就高得多了。

处世智慧

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既不过分高估自己、眼高手低;更不要低估自己的能力,大材小用。只有做到量力而行,才有助于事业的成功。

同类推荐
  • 论语(大全集)

    论语(大全集)

    古人半部《论语》治天下,令人半部《论语》修自身,尽管《论语》只是一些简单的对话,但包含了大量为人处世的大原则、大道理。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形象地把孔子创始的儒家思想比做“粮食店”。可以说,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思想,很多都是我们这个民族乃至全人类的“精神食粮”,具有不可灭、不可毁的价值。《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首创语录之体,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书中用简洁而又含义隽永的语言,讲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理名言。《论语大全集》一书分为原典,注释,名家注解,解读五部分,为加深现代人对《论语》的理解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 大道无所不在:老子的智慧

    大道无所不在:老子的智慧

    本书作为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老聃的经典著作,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为其时诸子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它从多个角度和层面论证了“道”和“德”这两个核心概念,在为政、处世等方面也有深刻的见解。
  • 朱子论“曾点气象”研究

    朱子论“曾点气象”研究

    朱熹是宋明理学研究中的重点,“曾点气象”则是理学中的重要话题。本书从朱熹关于“曾点气象”话题的讨论契入,直探朱子思想中的有无虚实之辨等关键问题,旁及历史上相关“曾点气象”的评论,进而引出中国哲学中关于精神境界、本体与功夫的讨论,以小见大、以一贯多,在诸多方面填补了以往朱子研究的空白。本书充满创新精神,将“曾点气象”的研究范围从《论语集注》扩展到朱子全部文本做全面分析,有《论语集注》稿本的发展及相关书信的考辨对朱子的观点做历史性的分析,都体现了作者的创新意识。
  • 生命的菩提

    生命的菩提

    《唯识述记》云:“烦恼障品类众多,我执为根,生诸烦恼,若不执我,无烦恼故。”《生命的菩提》由于仲达编著,《生命的菩提》意在化解世人内心的苦痛,使迷惘者渡过心灵苦海,心生净土,修出佛心禅性,回归自性的灵山。愿人人都能以一颗阳光健康之心,享受禅的超越与洒脱。
  • 泰州学派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泰州学派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在16世纪中国思想史上,阳明后学的“泰州学派”产生了广泛的思想影响。我们发现泰州学派的思想特征有浓厚的社会取向、政治取向以及宗教取向;其思想立场大多有取于阳明心学的“现成良知”说,同时又有“回归孔孟”的思想诉求。他们的思想言行既是阳明心学的产物,同时又极大地推动了阳明心学运动向下层社会的迅速渗透以及儒学世俗化的整体进程。
热门推荐
  • 汽车文化

    汽车文化

    本书是一本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汽车基础知识和汽车文化教材,为职业学校学生学习汽车基础知识,感受、传播和弘扬汽车文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可作为职业教育学生的公共选修课教材。本书讲述了汽车史话、汽车魅力、汽车博览、汽车风姿、汽车会友、汽车改装、汽车赛事、汽车展望及汽车服务人才等知识。通过对本书的学习,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对汽车的兴趣,更全面的了解专业、热爱专业。本教材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合于职业教育院校汽车相关专业及培训班的师生使用,也适合于汽车维修技术人员、驾驶员以及汽车爱好者参考阅读.
  • 一夜绯闻:绝色特工

    一夜绯闻:绝色特工

    “在这个圈子里,但凡算个星,没几个清白出身的。不要总梦想着一夜成名,什么狗屁的一夜成名,不过就是一睡成名。所以你要多想想,跟谁睡,才能睡出最大价值!”中情局第五行动处高级特工轩辕狐死亡,借一娱乐圈自杀小明星文初初的身体得以重生。睁开眼的一瞬间,守在身边的经济人阿刊给她上了娱乐圈的第一堂课。
  • 水润珠华点绛心

    水润珠华点绛心

    且说迎春被孙绍祖接回去之后,邢夫人不觉得怎样,总是不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无关痛痒。倒是王夫人忍不住掉了几滴眼泪。宝玉再王夫人身边坐了一会儿说了些没用的气话被王夫人教训了一番,便闷闷的往潇湘馆来。刚进了门,便放声大哭起来。黛玉正在梳洗才毕,见宝玉这个光景,倒吓了一跳,问:“是怎么了?和谁怄了气了?”连问几声。宝玉低着头,伏在桌子上,呜呜咽咽,哭的说不出话来。……
  • 嘉靖阁臣顾鼎臣研究

    嘉靖阁臣顾鼎臣研究

    不是生产力进步的论证,也不是对皇权专制的批评,历史研究是否还有一条其他的途径可走,廖峰编著的《嘉靖阁臣顾鼎臣研究》通过对顾鼎臣这个被现代视野遗忘的人物的研究,来说明,古典政治并非属于封建残余或迂腐文化,其重要作用或许已经超出了想象。本书的目的是以人物揭示历史变迁,涉及内容包括制度史、思想史、经济史、城防等各部分内容,因此,以顾鼎臣经历为线索,笔者又将重点放在搜集对其经历中所涉及各领域,如经筵、嘉靖初年的赋役改革,以及宗族建设等方面的研究。
  • 瓜田李下女当家

    瓜田李下女当家

    什么?敢借钱不还?好吧。姐姐我揭人瓦一揭一个准。不要怪我,女子当自强。什么?迂腐书呆不吃不喝?老姑娘没人要,【推荐新文《侍婢倾城:暴君不温柔》】什么?敢往她的南瓜里装石子?好吧,没关系,姐姐家粪池里的粪也还剩了不少
  • 大元王朝3

    大元王朝3

    本书以严谨的治学态度,详细解读了元朝的历史,使成吉思汗、忽必烈、元顺帝、耶律楚材等历史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了今人的面前;将蒙古军西征、丘处机与成吉思汗以及蒙元历史上的各种历史事件娓娓道来。对于今人正确认识元朝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奥运精神

    奥运精神

    奥运精神铸就伟大企业,奥运品格塑造接触员工,奥运心态成就辉煌人生。用奥运故事激励员工的最佳读本。每个故事都让你感动、流泪、坚持、成功。秉承“更快、更高、更强”奥运精神,每个人都可以是冠军。
  • 错惹妖孽男

    错惹妖孽男

    可惜阻挠重重,前有心计蛇蝎女,且看错惹妖孽男。,更是签下女仆合约,致使豪门总裁求婚未遂。误打误撞,二人数度交手并发生关系,司如风如何抱得美人归,相处之下萌生爱意。后有豪门贵妇,打工女皇白小桃授命搅局,他们如何突破阻碍,从此惹上妖孽总裁司如风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