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3800000029

第29章 了悟玄机生活禅7

见怪不怪,其怪自败。用宁静的博爱心态,观大地众生相,听众生声不恼怒,能容人之不所容之事,并不是怕事。人正邪不侵,有了宽容,就能化解当时的紧张气氛。

一个人下班回家,走在路上一不留神被一个同样不留神的人撞了一下,撞人的人就赶紧道歉:“对不起,看我,走路都不带眼睛,撞到您了。”被撞的人也没当回事,说:“没关系没关系,也怪我,走路不留神。”两个人客气了一番以后就各自回家了。

被撞的人回到家里赶紧去厨房准备晚饭了。正当她忙活着的时候突然一回头她女儿悄悄站在她身后,吓了她一跳差一点把手里的碗盘扔在地上了。她不由怒了:“你这孩子干什么呢,过来了也没点声音。这么乱你过来添什么乱啊。赶紧回屋去。”

她说这话的时候声音很大,也包含着怒气。女儿有点委屈:“我想过来帮你做点什么啊。”母亲就说:“不用不用,赶紧回屋去,别在这添乱了。”

为什么同样是发生在一个人身上的两件很接近的事,而同一个人的态度却大不相同呢?

我们平时在工作当中会经常用“您、请、谢谢、对不起”等词语,但我们在自己的生活里又用了多少呢?有时候看见同事做事拖拖拉拉,心有不满,但一般不会当面指责别人,或者有同事、朋友做错了事,会替他们开脱甚至包庇。但我们会告诫自己千万别犯同样的错误。

我们也经常会在同样的事情面前轻易原谅别人而无法原谅自己的妻子、丈夫、孩子。难道对自己的妻子、丈夫、孩子的感情还不如对一个不相干的人吗。

礼让就是宽容。宽容不是软弱,而是理解人,有爱心的表现。宽容能使人性情和蔼,使心灵有转折退让的余地,能化干戈为玉帛,能简化复杂的人际关系。

用宁静的博爱心态,观大地众生相,听众生声不恼怒,能容人之不所容之事,并不是怕事。人正邪不侵,有了宽容,就能化解当时的紧张气氛。

礼让的人通常具有长远的眼光。礼让需要有宽阔的胸襟,需要良好的修养。礼让比一时的逞强更能使人得到成功。

3、戒定慧的逆向理解

在参禅求佛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先慧,自然也就不用按程序修行。关键是达到参禅的目的,那就是智慧的彼岸。

禅宗以“心即是佛”为根本,一切都要在心上用功。心以无相为相,既然是无相,为什么又有戒定慧呢?因为众生业识很重,若是没有方便,怎能深入?所以学佛人要先从持戒做起;能持戒,才能习定生慧。

什么是戒呢?心地无非,就是没有贪心、恶心、嫉妒心、障碍心、损人心、利己心。心地无非,就是心地没有恶。心地无非,也就是诸恶不作。但神秀的诸恶不作说是名为戒,而非自性戒。这个心地无非也就是戒,也就是诸恶莫作,也就是心地不要做不对的事。

业力没有消除,定力不够,容易见境生心,心随境转,所以不如兼守有相戒,比较稳妥而有益。什么是属于事相,什么是属于心相呢?事相是有相戒,心相是无相戒。由事相而戒到心相,就是从有相戒达到无相戒。

什么是定呢?不动就是定,假使念头稍为一动,那无明烦恼就会随之而起,这样,心就不定了。心地无念就是定。只有无念才叫正念,有了正念,才能万德具足,一切智慧自然现前。不但学佛人要有定力,才不被魔扰,不为境迁,就是世间上的一切,也是具有定力才能成功,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种高贵品德就是定力所获得的;定力是从修养得来的。

什么是慧呢?慧指般若,也就是离境断烦恼的智慧。这和一般的智慧不同。在十波罗蜜多中还有一种智慧是指智力,也就是目下十行字,过目不忘;耳辨百人音,了了分明的智慧。

所谓“心地无我自性慧”。我们的自性佛,妙用无量,不可思议。只因为迷人不知“四大本幻”,把假我看得太真,将本来般若胜智的真我遮障住了。

看世上圣贤豪杰,哪一个不是从“无我”得来的?烈士能慷慨捐躯,就是因为一念“无此假我”,才能杀身成仁,舍身取义,名垂千古。学佛人若是想珠光显露,起大智慧,就应先破我执。古来所有“功在天下,名垂万世”的,没有不从修养上下过功夫的。如诸葛武侯,一生功业,都成就于“宁静致远”四字。所谓宁静,就是从修养得来的定;致远,就是从宁静中得来的慧。

心地无乱,也就是自净其意,和神秀大师所说本无分别,但名称不同。六祖大师所说的法,都是从心地讲起,从自性上说起,是心内说法。神秀大师所说都是外边的法,著相的法,是心外说去。

佛法法门虽多,总不离戒定慧三学。不过在三乘之中,三学境界各有不同。如六祖告志诚说:“汝师戒定慧,接小根智人;吾戒定慧,接大根智人。”因为戒定慧的体虽然相同,可是作用不同,所以境界也就不一样了。

下面我们还是还原戒定慧的这段历史吧。

六祖惠能大师住持曹溪宝林寺时,神秀大师住持荆南玉泉寺。当时两派都很兴盛,人们称之为南能北秀。所以有了南北二宗的顿教和渐教之分,然而参禅僧人大都不了解其宗旨。

惠能大师对大家说:“教法本来只有一个宗旨,只是学习教法的人有南北地区差别;教法只有一种,只是人们对教法的理解速度有快慢。什么叫顿教、渐教教法本来没有顿渐之分,只是人的天资不同,所以才有了顿渐的名称。”

然而,神秀的弟子们都时常讥笑惠能大师:“连一个字都不认识,还能有什么本事”

神秀听到这些话以后,对弟子们说:“惠能大师具有无师自通的大智慧,完全认识和体验了佛教的最高境界,我比不上他。况且我的师父五祖弘忍大师曾把衣钵教法传授给他,这还能是假的吗我很遗憾不能远道前往向他求教,在这里枉受朝廷恩宠。你们大家不要滞留此地,可以到曹溪去求教于惠能大师,以消除心中的疑惑。”

有一天,神秀大师对弟子志诚说:“你既聪明又机灵,可以替我到曹溪听惠能大师宣讲佛法。如果听到什么重要的教法,一定要牢记心中,回来讲给我听。”

志诚接受了神秀大师的命令,来到曹溪室林寺,他混在参禅僧人中间礼拜惠能大师,听讲佛法,但没有说明自己的来历。

这时,惠能大师对众人说:“现在有一个妄图偷盗我的教法的人,隐藏在你们中间。”

志诚闻听,连忙从人群中走出来,向惠能大师行礼致敬,并原原本本讲述了自己奉神秀大师之命来听讲佛法的事。

惠能大师说:“你从玉泉寺神秀那里来,自然是奸细了。”

志诚说:“我不是奸细。”

惠能大师问:“为什么不是”

志诚回答:“没有坦白以前我自然是奸细,坦白以后我就不是奸细了。”

惠能大师问:“你师父是怎样教导弟子们的”

志诚回答:“我师父常教导僧众,要精神专一,集中注意力去观想清净的境界,勤于打坐参禅,不要躺下休息。”

惠能大师说:“保持精神高度集中去观察思考清净的境界,并不是真正的修禅,而是一种禅学的弊病。约束身体,摆正姿态,长时间的静坐,对认识体验佛教真理有什么益处且听我一首偈吧:生前执意追求长坐不卧,岂不知死后只能长卧不坐。长时间的坐禅习定并不能使人超脱生死轮回,生前死后此身都不过是一具臭骨头,何必要以长时间打坐为每日修行的基本项目呢”

志诚再次向惠能大师行礼,说:“学生跟随神秀大师学道九年,并没有真正懂得佛法。今天听了大师教诲,我便懂得了本心佛性的道理。弟子也以超脱生死轮回为头等大事,希望大师慈悲为怀,进一步为学生讲说。”

惠能大师说:“我听说你师父也教导人们关于戒、定、慧的方法,不知道你师父所讲的戒、定、慧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请你给我说一下。”

志诚说:“神秀大师说,不做一切恶事就叫戒,做一切善事就叫慧,保持没有邪念的心理状态就称为定。神秀大师就是这样讲的,不知大师怎样教诲参禅者”

惠能大师说:“如果我告诉你有可以传授给别人的教法,就是欺骗你了。只好据不同情况为纠正他人的错误讲一些,这本无名称,只是借用三昧之名。你师父所讲的戒定慧的确令人不可思议,但是我所理解的戒定慧又与此不同。”

志诚说:“戒定慧只应该有一种,怎么还有不同的另一种戒定慧”

惠能大师说:“你师父所讲的戒定慧是教诲有大乘智慧的人,我所讲的戒定慧是指示最上乘的人。人们的认识能力不同,理解速度也有快慢。你先听我讲,看看与你师父讲的相同不相同我宣讲教法,从不离开自性,如果离开自性讲说教义,那就叫‘相说’,是迷惑于自性的表现。应该懂得,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从自性上产生其功效,这才是真正的戒定慧教义。且听我一首偈: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不增不减自金刚,身去身来本三昧。”

志诚听了这首偈,悔过致谢,呈上一首偈:“五蕴幻身,幻何究竟,回趣真如,法还不净。”惠能大师表示同意。

惠能大师又对志诚说:“你师父所讲的戒定慧,是规劝教诲天资低下、只能理解粗浅教义的人。而我所讲的戒定慧,是规劝教诲天生素质高,能够理解高深教义的人。

“如果认识、领会和体验了自我的本性,就可以不追求菩提、涅槃,不追求超脱生死轮回的解脱智慧。达到一无所获的境界,也正是从自我本性中获得一切的境界,如果你能懂得这个道理,可以叫作佛身,也可以叫作菩提、涅槃,也可以叫作解脱智慧。

同类推荐
  • 一生的资本

    一生的资本

    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最为推崇的励志奇书;《纽约时报》世界百年十大财富经典之一;改变了世界千百万贫苦人民命运的成功绝学。成功可以借鉴,传奇可以复制。只要决心成功,失败就不会让我们永远贫穷。改变命运从掌握人生的资本开始!
  • 遇见我的前世今生

    遇见我的前世今生

    本书是潜意识大师高原在面临人生困境之时的一次心灵和身体的双重之旅——公司的破产、妻子的离弃,身体的疾病……在遇到事业的巨大挫折和人生的重大变故时,“我”曾一度迷失了方向。为了使自己的心灵得以解脱,“我”选择了旅行,从洛杉矶到印度;从东京到南美;从阿根廷再到中国西藏。在路上,作者遇到了各色各样的人,包括企业家、律师、小老板、修女、僧人、不得志的员工等。特别的际遇给了他特别的启示,最终作者站在生命的十字路口,苏醒、觉悟,豁然开朗,这种的感觉,或许,一生只有一次。整本书中,作者通过知名人物的禅修案例,以及大量丰富的亲身经历、向我们展现了多种自我疗愈的神奇方法以及自我苏醒、自我觉悟的心灵过程。
  • 感悟:做人做事之道

    感悟:做人做事之道

    来自山西焦煤汾矿集团紫金煤业的周志刚先生,花费数年心血,编选了一本有关做人做事之道的书,嘱我为其作序。初稿是用电脑打印的厚厚的两大本,上卷为做人之道,以“尊、孝、仁、义、礼、智、信、节、忍、诚、谦、宽”为题分为十二个部分;下卷为做事之道,又以“勤、俭、静、思、情、理、法、度、志、毅、谨、恒”也分了十二个部分。
  • 成大事必备的99个演讲技巧

    成大事必备的99个演讲技巧

    演讲是一种威力无比的武器,运用它可以捍卫自己,取得竞争优势;演讲是一个重要的途径,通过它我们可以增强勇气,获得斗争的力量。演讲能改写历史,同样也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本书与一般的演讲书籍不同,它改变了传统的繁琐冗长的理论阐述,投入更多的精力给读者提供更多更丰富的实践指导,书中有趣的小故事能给您打开全新的视角,而且读起来轻松,对于渴望成为演讲高手的你来说,读本书绝对可以说是一种享受。
  • 行动的实战(优秀人才成长方案)

    行动的实战(优秀人才成长方案)

    天赋对于人一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一般来说,天赋包括一般的能力,如音乐、数学或体育等方面的才能。天赋要转换成技能要经过训练和学习。
热门推荐
  • 意志力提高手册

    意志力提高手册

    意志力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我驱动的力量,它是每个成功人士都拥有的最主要的精神特质。一个能自觉修炼自我意志的人,将获得无比巨大的力量,这种力量不仅能够完全地控制一个人的精神世界,而且能够引导人的忙乱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帮助他克服各种困难,并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
  • 哈佛家训ⅳ:脱颖而出的哲学

    哈佛家训ⅳ:脱颖而出的哲学

    《哈佛家训》中的每个故事都具有丰富的教育功能和深刻的生活意义。不仅可以激发青少年对社会、人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还可以点燃他们内心深处的智慧火花,使他们见微知著。从一滴水看见大海,由一缕阳光洞见整个宇宙。这是一部教子课本,也是一部成人的修身指南。所有阅读这本书的读者──无论是涉世未深的青少年,还是经历过世事风雨的成年人,都可以从书中领悟到一丝脱颖而出的哲理。
  • 百世重修

    百世重修

    他来者通吃,纵横人间、仙界、神界三界;他风流倜傥,坐拥知己无数;他武道神化,十步杀一人,却又一腔热血。 历史架空新书《殷》 百世重修续集《彪悍少主》 都市经典《一代宗师都市重生》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烹饪制作小窍门(最实用的居家小书)

    烹饪制作小窍门(最实用的居家小书)

    《烹饪制作小窍门》介绍了在从事烹调过程中所用的基础知识,其中包括常见的专业术语、烹制法,以及味型等,让读者在操作时能加深理解。书中主要介绍了常见菜品的制作,介绍的原料以常见的海鲱、鸡、鸭、鱼、肉、时令蔬菜等为主,介绍了传统的川菜、粤菜、创新的重庆菜、江湖菜以及返璞归真的农家菜,满足消费者追求奇、新、异的消费心理。
  • 浴血修魔

    浴血修魔

    作为萧家子嗣,无奈之下卷入到乱世征途,却不料当一切苦尽甘来之日才发现,自己只是一颗棋子……万载悠悠空逝水,千山望尽景依旧。当屠神灭魔不在话下之时,他将如何颠倒乾坤,逆乱阴阳?
  • 终末之龙

    终末之龙

    他是最后的巨龙,却生而为人。十五年属于人类的温暖记忆,在被迫直面真相的那一刻化为刻骨之痛。这个世界,没有他的容身之地。然而……他们跋涉千里来到他面前,只为让他明白,无论要面对什么,他不会独自一人。
  • 重生之种田也逆袭

    重生之种田也逆袭

    上辈子被家人出卖,嫁了一个弱智丈夫,老天又给了她一次重活的机会,这一世一定要活出不一样的人生!谁说貌美只能带来祸端,村花也是能逆袭的!家里长家里短,女主发家致富的励志史。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