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当时美国有一家全球最大的饲料生产企业邀请刘永好访美,这是一家在纽约上市的企业,刘永好参观完它的工厂,对其先进的研发技术和经营水平赞不绝口。晚上这家企业的董事长在自己家里宴请了刘永好。随着交流的深入,对方向刘永好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换股计划,即让新希望在中国的所有业务都注入到他们的上市公司,然后刘永好占其中30~40%的股份。刘永好听罢非常兴奋,但当他回国以后,对方把方案发过来要求查看新希望近三年的财务报告,以便了解未来股权的格局及发展前景的时候,刘永好傻眼了。
原因很简单,当时的新希望根本就没有什么财务报告的概念,更谈不上规划什么远大前景,刘永好不得不放弃。“那个美国董事长很奇怪,问为什么我会不同意,因为他开出的条件已经很优惠了。我们算了一下,如果新希望并进去,我们对应的价值至少30亿美元。”刘永好解释说,由于以前没钱,公司成立的时候注册资金很小,成立之后大家又相互之间投资,很不规范,产权管理、财务管理都很乱,根本没有整体和长远考量。
这件事对刘永好的触动很大,他发誓一定要规范,按照国际惯例去做,从治理结构、产权关系,再到法律体系,都要做规划并做到规范。“最重要的是,不仅要相信你所从事的生意,而且还要为它做长远规划。”
为了能够使公司的股权关系尽量简单化,刘永好便开始筹划成立一家投资公司,目的是为了打造投资资金链。到2002年12月底,新希望集团投资5.6亿人民币,在上海浦东成立独家控股的“新希望投资公司”。投资公司将积极建立管理者持股基金,这样一来,刘永好希望打造资金链的目标开始实现。
上海市是资本市场比较活跃的东部地区,融资相对来说要容易一些。融资的目的主要是为新希望分布在中西部的实业编织资金链,实际上,新希望投资公司的作用,将扮演希望系内部资本平台的作用。虽然投资公司注册地是上海,但是重心依然还是放在了西部的四川省内。
2005年3月,新希望投资有限公司与世界银行集团所属国际金融公司(IFC)签署正式合作协议,国际金融公司(IFC)将投资4500万美元,参与新希望上海投资公司的重新组建过程。新组建的新希望投资公司总资本将高达2.31亿美元。
资料显示,新希望持有新希望投资75%的股权,四川新希望集团持有余下25%的股权。IFC进入后,新希望投资总资本将高达2.31亿美元。其股权结构将变更为新希望持股60.2%、新希望集团占20.3%、IFC占19.5%。
关于IFC,它成立于1956年,是世界银行集团的私营投资部门,主要为各国私营公司在国际金融市场筹集资金,帮助发展中国家的公司进入国际资本市场融资,并提供贷款和风险投资,具有非常广泛的国际企业资源和各国政府的良好公共关系资源。
中国的金融市场,如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一直是在国家政府控制。到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金融市场才逐步向外资开放。
虽然中国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规模庞大,并拥有政府的背景,但是中国金融要想进步,仅靠这些是不够的,还应该有灵活的竞争有序的管理机制。中国加入WTO后,金融对外资开放有一个明确的时间表,有3年、5年的承诺。中国的金融机构面临着外资金融机构的竞争压力将会非常大。
根据刘永好的说法,新希望投资近2亿美元成立专业的投资公司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公司的股权关系尽量简单化和明晰化,从而更有利于外来资本的进入。
IFC增资新希望投资,使新希望集团的实力大增。此前,新希望投资手里持有中国民生银行3.6亿股份,另有1个多亿元人民币现金。IFC增资进来,使新希望投资可利用现金一下子达到了近5个亿人民币。如果考虑其可在民生银行进行股权质押,新希望投资可支配的现金将会达到10个亿左右。这样无疑在当时中国宏观经济调控下银根紧缩,资金较为紧张但投资机会多多的情况下,对新希望业绩的提升将发挥积极作用。
增资完成后,投资公司主要业务放在国内收购包括银行在内的优质金融类资产,并开始筹备上市。这意味着新希望从此告别了通过集团公司或子公司进行资本运作的历史。同时,刘永好也希望通过与IFC的合作,把资本运作的触角从国内市场伸向整个国际市场。
IFC的进入对新希望来说除了带来资金外,更重要的是信誉的提升。IFC参与的项目通常能增强各方如其他投资人、债权人的信心。
这一次合作,新希望集团会从IFC全球投资机构的丰富经验中受益。IFC在全球117个国家有业务关系,主要为各国的私营公司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筹集资金,帮助发展中国家的公司进入国际资本市场融资,并提供贷款和风险投资,具有非常广泛的国际企业资源和各国政府的良好公共关系资源。由于IFC在国际投资界声誉卓著,此次合作让人们看到了"新希望"在金融领域的新希望。
新希望和IFC合作,意味着新希望可以利用IFC甚至世界银行的全球企业资源和项目信息,面向全球做融资和投资业务,并为新希望集团在全球寻找新的投资领域和项目,使新希望成为一个全球化的大公司。
3.蝉联金融首富
一提起财富,就有一个绕不开的名字——胡润。胡润1970年出生于卢森堡,1993年毕业于英国杜伦大学,曾留学于中国人民大学学习汉语,留学日本学习日语,通晓德语、法语、卢森堡语、葡萄牙语等七种语言。英国注册会计师,7年安达信伦敦和上海的工作经验。曾任美国著名的财富杂志《福布斯》的中国地区调研员。从1999年起,胡润坚持做了一件事:每年制作并发布一份中国富豪榜单(“胡润百富榜”)。前四届榜单(1999~2002年)是在《福布斯》上发布的,2003年胡润开始脱离《福布斯》,开始自己独立发布。最初,胡润每制作出一张富豪排行榜,只能从《福布斯》杂志那儿获得几千元的稿费。而如今,他的富豪榜单能为他带来每年超过千万元的收入。
除百富榜这一主榜单之外,从2003年起,胡润每年陆续发布强势榜、IT富豪榜、金融富豪榜、零售富豪榜、能源富豪榜、女富豪榜等子榜单,以便同时从纵向和横向角度对各行业的富豪进行梳理与透视。榜单上的人数也在不断的递增,1999~2000年上榜人数均为50人,2001~2004年上榜人数为100人,2005年则扩充至400人,2006年为500人,2007年增加到800人,2008年则是1000人。
胡润榜的信息来源主要有四个渠道:第一是所有重要的中、外媒体报道;第二是股市公告,包括国内和香港主板、创业板、新加坡、纳斯达克、纽约、多伦多、伦敦和悉尼证券市场;第三是实地采访,胡润榜制作团队每年都要走遍全国各地,采访企业家、记者和当地政府机关并参加相关研讨会;第四是胡润榜十年来建立起来的遍布全国的有效信息网络和巨大的数据库。
胡润百富榜历经十年变迁,在1999~2009年的“胡润百富榜”上,刘永好兄弟始终榜上有名。当刘永好在2001年第一次以首富身份出现在人们面前时,包括国际社会都震惊了,谁也不敢相信,一个做饲料的企业家怎么有如此的能量,如此富有活力?
“胡润金融富豪榜”从2005年起连续发布了4年。2005年的首富是平安保险股东刘振江、刘方;2006年首富是平安保险股东李兆楠;刘永好蝉联2007、2008金融首富。
2007年刘永好以230亿财富由2006年的第三位跃居“胡润金融富豪榜”榜首,其财富由2006年的30亿元急速膨胀了近8倍。取得这样的骄人业绩得益于2006年下半年和2007年10月前中国股市的大牛市,其持有的民生银行股份市值一年间涨了200%!然而,就在很多私营老板看好的资本市场,并押宝资本市场的时候,刘永好并没有在资本市场上大干一场,而是急流勇退,把注意力投向老本行饲料、养猪等传统行业。当时,很多私营老板都在私下议论:刘永好似乎太“傻”了。直到2008年,不少在大牛市中一度狂热的企业相继陷入资金链危机,有的资本大鳄甚至跳楼离世,他们开始转而佩服起刘永好眼光及稳妥来。
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富豪榜上的财富也大为缩水,但刘永好仍以90亿元人民币蝉联金融富豪榜榜首。排名第二的是平安保险股东李兆楠,财富89亿元;平安保险股东林立、朱炳洋,泛海控股的卢志强,以财富75亿元并列排名第三。
刘永好一再明确表示,新希望的核心还是大农业,金融只是一项财务性投资而已,“我们缺乏这方面的经验,不会亲自去经营金融业。同样,房地产也不是我们的重点产业,只是保持现有发展规模,不会特意做大”。
刘永好的生活简朴,内心永远是一种向善的乡土情结,对财富积累始终抱有一颗平常心。他讲过一个故事——2005年某天,在四川农村一个山坡上,他看见一对老夫妻在挖红薯,挖起来的红薯特别大、特别多,他们特别高兴,“我觉得,那个时候他们特别幸福,因为他们种的红薯丰收了,尽管他们可能卖不了多少钱,但那种丰收的喜悦,跟拥有亿万财富的喜悦,我觉得在内心的感受上是一样的,并没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