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私营企业,一般都是老板怎么说,下属怎么做。如果企业完全这么做,这个企业肯定长不大,因为老板的能力是有限的,他的知识、资讯和聪明才智是有限的,他不是最优秀的。
所以,企业做到一定大,一定要克服家族制管理,要对企业忠诚,而不是对个人忠诚。比如,老板要做一件事情,有人对老板说:“我做过调查,你这样做不可以啊。”从眼前看,他可能对老板不够尊重,但是,从长远来看,老板最终会感谢他。
经过希望多年的发展,跟刘永好一起创业的员工,对公司非常有感情,很忠诚,也非常勤奋,说到哪年哪月做过什么事情,他们有时候都会流出泪来。但仅有这些人是不够的,还需要引进、培养有现代意识的人,有良好的教育背景,有国外的工作经验的人才。
新希望不断广纳贤士,招揽专业人才包括国内某家著名证券公司的副总裁、财务总监等多名专业人才。并积极引进国外投资者,并与日本、欧美的投行、金融集团进行了广泛接触,国外投资者以股东、战略合作伙伴等多种方式进入新希望参与的投资、信托公司。
在一次人力资源座谈会上,刘永好谈到,国外的企业注重效率,讲规则、讲制度。中国的文化讲理解、沟通、协调、中庸,这是孔子的文化。
这两者之间究竟哪个好?刘永好请了一位外资企业的财务总监到他们那边去,财务总监有长期在外企工作的经验,他的管理和思维模式比较规范。刘永好问他为什么还要离开外企到民营企业来。他这样回答我:“到外资企业做,固然比较规范,固然待遇不错,条件、工作环境很好,但是变化不大,三年之后,五年之后,我还是做这个。但是,在民营企业,个人会随着企业一起成长。”
对于“空降兵”,有的企业坚决不要,有的企业大量引进,都有成功的范例。刘永好认为,杂交或者优势互补最好。他们自己培养的干部,优势是忠诚、不会犯大错误。但是,他们的视野、效率、对国际的管理规则的掌握要弱一些。
“新希望”的“空降兵”,有相当的素质,对企业比较忠诚,没有跳过很多的槽,老板也很认同。所以,刘永好在引入“空降兵”的时候,要做各种调查,跟他的老板聊,跟他的下属聊,跟他相同级别的人谈,看他是不是有基本的“德”。没有德,能力再大也不要;有德,能力不大,犯的错误也不会大;最好是德比较好,能力比较强。另外,就是看适应性好不好。因为国外企业的模式,跟刘永好的管理不一样,需要磨合。在大型民营企业具有长期管理经验的人,刘永好非常看重。
当刘永好在2001年第一次以“胡润百富榜”首富身份出现在人们面前时,包括国际社会都震惊了——他们几乎不敢相信,一个做饲料的企业家怎么有如此能量,如同企业名字“希望”一样富有活力?
2001年底,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在北京录制关于富豪榜的节目,刘永好作为嘉宾出席。他率真的脾气给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节目录制过程中,当主持人崔永元问到刘永好当上首富的感觉时,他的表现出乎人们的意料:“我很高兴当上首富,我的每一桶金都是很阳光的。”
1.涉足信托,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刘永好是第一个欣然接受首富头衔并声称自己是个阳光富豪的中国企业家。新希望集团从一家带着泥土气息的小公司,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私营企业之一,暗合了中国改革开放从农村逐步走向城市的蹒跚步伐,刘永好发家的方式也符合了中国人传统的“实业兴国”这一理念。
作为国内第一个涉足信托产业重组的民企老板,刘永好此前已先后入股民生银行、民生保险等。进军信托领域,刘永好将形成更完整的金融产业投资链。一来可产生新的利润点,二来可为其相关产业的投资提供配套的金融服务,反过来拉动投资的增值。
实际上,在入主联华信托后,与之前在其他金融领域的投资不同,新希望估计将直接介入具体的经营,而不仅仅是入股分红,新希望在民生银行和民生保险做了一些投资,但仅是一个有影响的“股东”而已。
为在金融方面加强研究的力度,刘永好在北京成立了一个团队,研究金融业的发展趋势,世界经济一体化后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更好的结合。
研究在一个相对比较垄断的领域里,在逐步开放的过程中把握新机会,求得快速的发展,把握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结合抵抗可能的风险,把握金融行业逐渐开放的过程中中国的民族金融资本如何与国际趋势的金融资本有机的结合,以及存在的发展机会与潜力。
刘永好认为,资本要与产业真正互动,用金融业里赚来的资金促进新希望在其它领域的发展,信托是最好的平台,因为它可以将分散的民间资金变成民间投资的资本。
而福建是民间资本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也是民营企业发展比较迅猛的一个省份。仅福州一个地区每年就有几十亿美元的民间资本在沉淀。为此,刘永好认为选择进军福建信托业,有可能将福建省分散的、积压在银行的民间资金有效地整合起来发挥良好的作用。
2002年7月,新希望资金打到福州,与福建方面草签了一纸协议,参与筹备已久的“三华”(原华福、华侨、华兴三家信托公司)重组。经央行批准的联华信托股本为3.6亿元,其股本结构中,新希望现金出资1.3亿元,占总股本的36%。
新希望作为联华信托的主要股东,与其他股东一起,通过建立规范的治理结构、约束监控体系和激励制度,仅仅用了短短的两年时间,使联华信托成为我国一个优秀的信托公司,其风险控制和业务创新走在业内前列。
在业务上,联华信托倚重地产信托项目。在2007博鳌房地产论坛上,联华信托率先推出了国内第一支基金型房地产信托“联华信托精瑞房地产行业私募股权基金型信托计划”。
对中国房地产界和金融界来说,联华信托精瑞房地产基金信托无疑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产品。在当时的房地产行业,“找钱”和“找项目”对开发商来说一样重要,联华信托精瑞房地产基金信托的推出,正好可以为一些房地产企业解决项目和资金的去向问题。
同时,投资金融让刘永好的财富大增。《2007胡润金融富豪榜》显示,刘永好以230亿元的财富跃居榜首,首次成为内地金融首富。
刘永好扎住了民营企业投资金融行业的战略机遇期,在国家能够很好地控制宏观金融风险的前提下,民营企业是可以在金融行业有所作为的。原因在于国家制定了鼓励支持政策,人们对金融服务的需求程度还远远没有得到有效的满足,金融服务的覆盖率低,产品不够丰富,金融创新不够足,储蓄能够转化成投资的效率偏低,社会为金融中介服务付出的成本过高。不断增长的金融需求与相对落后的产品和服务供给之间的反差说明了中国金融业成长潜力巨大,民营金融机构一定会有所作为。
民营企业的特点就是善于用较低的成本来提供市场所需要的服务,这意味着民营企业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垄断已经开始走向竞争,封闭已经开始走向开放。
随着我国金融改革开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民营金融机构不得不在更加复杂的环境下求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民营企业必须学会适应金融业高度监管的投资和运营环境,夯实公司治理的基石,加强风险管理这个薄弱环节,发挥民营企业高效率、低成本的优势,不断学习和创新,争取在中国金融业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民营企业脚踏实地,坚苦创业的传统不能丢。另一方面,要顺应时代潮流而动,去探索,去寻找新的发展机会,不断创新。社会已经进入高科技时代,新机会需要去把握,新的经验也需要去探索。
产权制度改革是家族企业转型最为关键的环节,精明的刘永好兄弟在企业发展壮大的早期就意识到这一点,分别于1992年和1995年通过两次产业调整,明晰了原本模糊不清的产权制度。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不断积累起更多的资本。在坐拥了几十亿的巨额财产以后,刘永好仿佛一下有了一种不可压抑的投资冲动,他试图在一些传统领域中寻找到一片未被涉足的“新天堂”。
2.内部资本平台:新希望上海投资公司
企业规模的日益扩大,刘永好的新希望集团开始进入了资本运作阶段。凭借着雄厚的资金实力,刘永好先后杀入了银行、保险、证券、房产、化工和乳业等多个领域。由于这些运作和投资或是以集团公司的名义进行的投资,或是通过新希望集团下属的子公司进行的投资,这样一来,又使得本来已经明晰的股权关系又变得愈加复杂起来,甚至到了做财务报表都困难重重的程度。因为此,1996年,集团公司甚至丧失了同美国一家世界饲料大王进行股权交换、刘永好想做跨国企业的机会也就丧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