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世上够“意思”
为人处世非有“厚”的工夫不可。如果为人内向腼腆,不能忍受各种在处世交往中的屈辱,过于顾及自己的面子,就不能够与朋友和敌人相处,更不可能抓住机会显示自己。即使本身有出众的才智,也会被淹没在芸芸众生里。我们主张“黑”,不是简单的诡计多端、狡诈阴险,它更多包含了睿智、谋略与高瞻远瞩的深刻内涵。谁要想充分实现自我的价值与质量,谁就要拥有较别人更多的智慧与韬略,这是现代人要成功所必需的。
1.脸薄心软怕得罪 事情注定要办坏
谈判专家多米尼克(Dominick J.Misino)说:“我们必须从更客观的角度来看整件事,并清楚了解,我们的目标是要确保每个人都活着。”这句话用在M型人脉厚黑术上,更是百分之百正确无疑。
有一个以人道治理而闻名的企业老板说,他从不会因为下属处理事情不够完善要求他们离职;但只要谁踏上他的警戒线,他必定以原则为第一,该“杀”就“杀”绝不手软。
例如,他就曾经因为一支原子笔,开除一名高级经理。“他常将公司原子笔当成私人物品带回家,虽然培养一个主管要花上许多时间,但是当你发现一个人品格有问题时,如果不能快刀斩乱麻,就有可能造成公司风纪败坏,导致十几年的功业在一夕间倒塌。”
有时候得罪人,是为了保护背后更大的利益。虽然这名经理握有公司许多商业机密,得罪他会有机密和客源外泄的阵痛期;但如果因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将来却可能让整个公司陷入危机,害更多人没饭吃。
就像被称为“中国鞋王”的王振滔说:“我们现在有几千名员工,如果产品质量没保障,大家就要丢饭碗。谁让我们丢饭碗,我们就先砸他的饭碗。”
平常为人随和不摆架子的王振滔,也曾经一举解聘8位高层管理人员,主要是因为他们负责生产的皮鞋质量不合格。
他也不讳言这是“杀鸡儆猴”的必要手段,因为只有这样做,才可能有效提升员工的质量意识,并让公司向上提升。得罪8个人,换来上千名员工的饭碗,值得。
在这个世界上,越有成就的人,越会因为坚持的理念和手段,造成更多对手的出现。但在你表明做法和决心的同时,理念一致的人也会逐渐聚集,形成庞大的人脉资源。
前奇异总裁杰克?威尔许曾经表示,故意且有策略性的得罪人是必要的,这样才能去芜存菁,拥有最好的人脉资源。
所以,他虽然是出了名的爱才如命,但砍人不手软也是出名的。
他说:“我的全部工作就是选择适当的人才。”让一个不适当的人留在位置上,不但浪费资源,还容易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不过也因为威尔许赏罚分明的性格,反而吸引了更多有能力的人前往挑战,想证明自己的不平凡。
根据很多人多年在营销公关界的辅导经验,我们发现,如果你真想要建立成功的M型人脉,做好公关,并不是像无脊椎动物般只会哈腰狗腿,逆来顺受就可以。事实上,这种人顶多只能做做表面公关,大多不会有什么伟大的成就。
相对的,在商场和职场上,那些敢于突破、脸皮厚心肠黑、不怕得罪人的人,才是真正可以拥有M型人脉的公关高手。
如果你想成功,千万不能当这种脸薄心软的滥好人,同时,你也不能选这样的软脚虾当朋友,否则你注定要被挤到M型穷人的另一端。
“你这个人怎么脸皮这么厚!”如果有人对你说这句话,你觉得他在骂你还在捧你?反正只要我们脑子不进水,就不会把它当好话听。
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时代变了。在如今的很多场合下,脸皮不厚还真不行,至少,读MBA就是如此。
厚脸皮是管理者必备的素质,当然,这不是要让你变得厚颜无耻,而是要把你的胆子变大,让你“有胆”在课堂上抢着发言,即使答错了也面不改色心不跳;让你“有胆”在一屋子的陌生人面前发表演讲,侃侃而谈,对有可能飞过来的西红柿和臭鸡蛋视而不见。
听上去,这好像是在培养政客,但事实上,这也是未来管理者必备的素质之一。设想一下,你MBA毕业了,成了某跨国公司的高级经理,如果某天你受命向CEO及董事会汇报工作,却走进会议室就浑身发颤,对着你精心准备的ppt文件,就是说不出话来,或者说得磕磕巴巴,辞不达义,那不是闹笑话吗?
你先别笑,这样的人不是没有。中国传统文化讲求内敛与含蓄,不鼓励“出风头”,认为“做人要谦虚、低调”。因此,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中国人,多数从小到大既不在课堂上积极发言,也不擅长对着一群人发表演讲。许多人一站到讲台上就面红耳赤,即使开讲,也先说上一串自谦的话,生怕别人认为自己脸皮太厚。
这种文化传统的好坏不能一概而论,因为毕竟要视外界环境而定。但在MBA的课堂上,这种态度肯定是要不得的。
以案例分析为例,教授在讲解案例时会提出问题,但多数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你的回答只要能自圆其说,就会得到肯定。而且,真理越辩越明,参加发言的学生越多,不同观点碰撞的机会越大,大家能从中学到的东西就越多。就算你的回答没有得到教授的肯定,但却启发了其他同学,又有谁能笑话你呢?
敢发言比不说强,这是个需要较大勇气去克服的心理障碍。不过,学校也有办法“对付”你。听说在哈佛商学院,课堂表现是要计入课程总评分的,这就逼得你必须要举手发言。哈佛的哲学是,敢发言是最重要的,哪怕说错了,也比不说话强。
这一点,据说现在所谓的“80后”一代就做得不错,其自我表现欲都比较强。不管他们的专业水平如何,起码从“脸皮”上说,他们已经达到MBA的入学标准了。
2. 学做鳄鱼流点儿泪 死皮赖脸不要累
成人用语言交流信息,孩子用哭声表达意愿。孩子的哭不仅仅告诉大人他饿了,更多的时候是要求大人抱抱他,和他一起玩,让他人安抚他。哭是孩子的语言,他以特殊的方式告诉大人,他需要爱,需要温暖,需要慰藉。相反,不哭的孩子大人很少去关注他,因为他乖,不哭不闹,不让人心烦,甚至有时竟让人忽略了他,忘记了他。因此,爱哭的孩子也是受大人爱抚最多的孩子。
示弱并非弱的表现,它其实是厚黑处世的一种谋略。
厚黑教主李宗吾认为,婴儿时期的哭声能吸引母亲的注意力,尤其是双胞姐妹或兄弟,这一点更为明显。一个哭得厉害,一个却不会哭。爱哭的孩子就会得到更多的爱抚,吃的奶也更多,更容易被人注意,而不爱哭的孩子则相反。孩子的哭是一种手段,一种招数,而成人在需要别人注意时,方法也和孩子大体相同,只不过他把哭变成了其他方式而已。
主动向朋友诉说自己的苦恼,使人感到你也有弱点,也需要慰藉。而给予别人以慰藉,是善良的人引以为荣的,厚黑之士正是利用人们同情弱者这一点谋求自己谋求不到的利益。
有些歌星或演员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扩大影响,也往往利用这种技巧进行宣传。因此,想要成为明日之星,必备的条件当然很多,其中之一就是要利用艰苦的历程博取人们的同情心。
有些人声称“我少年丧父,母兼父责,经历过千辛万苦”或“我少年时,母病父残,靠我一个人来养活一家老小……”将这类极其悲惨的遭遇,在适当的时机道出,有人认为这是常识性的技巧,是利用心理上的压迫感现象来博得他人的同情。
女性职员最容易使用弱者的攻势,当她因不称职遭到批评时,哭泣就会变成她的一种武器,你无法同一个已经崩溃的人较量。想想你自己在这方面的经验吧。你在和你的父母、孩子谈一个什么问题时,你立场正确,理由充足,最后所有的有利因素都归于你,突然间他们的眼眶涌出了泪水,一颗颗泪珠沿着他们的脸颊滑落。你会有什么反应?大多数人都开始退却,说:“算了,算了,别哭了,我想我太生硬些了。”甚至可能加上一句:“姑奶奶,别哭了,你说你想要什么吧!”
有人认为哭泣是女人的法宝,其实这话并不尽然。男人的眼泪因为不常流而更有效!
例如:一家公司搞分流下岗,领导层一直想要解聘一个高大结实的男领班。这家公司对事情的处理方式极其谨慎,绝不会贴出一张解聘通知,或者叫某个人到办公室里去宣布:“你被开除了!”这样,会被上诉到劳动仲裁委员会,并会破坏公司名誉。于是,公司安排一个会议。在会议中人事经理会对要被解雇的雇员提及“在公司范围之外的生活”及其他事业的选择。通常职工对这种微妙的暗示的反应是自动辞职。这样一来,公司连退职津贴都省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