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问世上多少嗟叹(二上)
就在同样一个夜晚,皇城之中,鳞次栉比的宫殿群宣告着一个帝国最高的威严,森严的巡视的士卒,来来往往的宫女和太监,这里充斥着一种名为“压迫感”的力量,让每一个愿意为皇权所匍匐在地的人低下头颅。皇城的御花园中,有一汪池水,唤作金明池,金明池边有一亭子,唤作曲高亭。是夜,亭子边都挂起了灯笼,一个人的身影却依旧在此停留,周遭许多侍卫和太监宫女随侍一旁,久之,才有一个老太监晃晃悠悠走到了亭子外,躬身说了一句:“陛下——”
是夜站在亭子中吹风的不是别人,正是当今天子万历皇帝,亭子外过来的,是大太监冯玉。
今夜批阅完奏章,接见过几个大臣之后,皇帝陛下便带着随从来到了御花园的这一座亭子中,望着眼前的湖水沉默地思考起来。没有知道,此时这位九五之尊心中想的是什么,不,也许有一个例外。大太监冯玉应当知道,他是皇帝陛下最为信任的一个人,如果说这个世界上这个世界上,权势最为耀眼的两个人是皇帝和沈阁老,那么冯玉便是离权势中心只有一步之遥的那个人。但是冯玉站在皇帝陛下的身后,却依旧像是一个普通的权贵家奴一般,神情恭敬,言语谦卑,弯着腰,在皇帝应他之前,一动不动,丝毫没有起身的意思。
皇帝陛下年纪已经有些大了,吹了许久的风,也觉得有一些凉意,转过身,对已经等待了很久的大太监冯玉说道:“过来,陪朕说几句话。”
这位皇帝陛下在还是皇子的时候,便素来沉默寡言,极少相处得来的臣子,当年便只有在年轻时候的沈阁老和冯玉的面前,才会吐露真言。现在沈阁老已经渐行渐远,但是大太监冯玉的圣眷却也一丝不减,冯玉匆忙走上前去,低声开口说道:“陛下,天色已晚,不如回寝宫吧?”
皇帝陛下摇了摇头,拒绝了冯玉的劝谏,开口说道:“不用这么拘束。”
“陛下——”冯玉依旧躬着身。
皇帝看着眼前平静的湖水,在灯笼的照映下,泛起一片温暖的红色,湖心的光亮摇摇摆摆。他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对冯玉说道:“朕有一句话要问你。”
“请陛下明示。”冯玉低头应道。
“江南那里,朕是不是该管一管了?”
冯玉肩膀微微一动,皇帝陛下所说的是什么事,他自然是知道的,事实上,沈阁老此时以及之前在做的准备和应对,他也是知道的。对于金陵那位吴王,冯玉知道的也要比其他人更多一些。都说天子家中无小事,吴王也不例外,这还要从当今天子尚未继位的时候开始说起——吴王是天子的弟弟,当年先皇对于皇子素来十分严苛,颇多管教,当时还是太子的万历皇帝,因为牵扯到继位之争,被朝中的权臣设计,牵涉进了一桩谋反案,结果是同一个母亲的吴王,主动站出来揽下罪状。
当时吴王年轻而英武,有曾经立有征伐大功,先皇十分宠爱吴王,对此事只是轻轻揭过。
时为太子的万历皇帝心中虽然庆幸,但是却不可能没有对于吴王的嫉恨。
但是当太子继位之后,对于吴王,却依旧十分优厚,除了没有让他继续带兵打仗,几乎没有不答应吴王请求的时候,这不禁让许多阴谋家觉得意外。但是冯玉却是知道其中缘由的一个,眼前的这一位皇帝陛下,从来就不是一个宽厚之极的皇帝。他的做法,是一点一点勾起吴王的野心,他要的不仅仅是吴王一辈子默默无闻,或者背上拭弟的名声,他要的是让吴王毁灭在自己的欲望中。
但是,这真的值得吗?
冯玉不知道最终的答案,他也不觉得自己有什么资格来劝告皇帝陛下放弃这个想法,因为这本身就是他自己的猜测,万历皇帝从未亲口承认。
所以当皇帝陛下问出那一句话之后,他只是应道:“沈阁老不是一直在管着么?”
皇帝陛下笑了起来,他忽然大笑起来,空寂的夜晚,便只有这位天子的笑声,那些太监也好,宫女也好,只当自己没有听见,没有任何反应。冯玉也是如此,直到天子自己笑累了,声音渐渐小了下来。他走到围栏边,手指轻轻敲打着栏杆,沉默了半晌,开口说道:“他能管多少,是该控制一下情形了,否则闹得太大,也不好。”
何止是不好?
这也只能让冯玉心里想想,不敢说出来。
“不知道陛下打算如何做?”冯玉小心翼翼问道。
万历皇帝说道:“再看看。”
冯玉心中闪过一丝失望,事实上,江南的局势比陛下想象的还要严重许多,而沈阁老其实也已经给冯玉带过话,让他多提醒一下,南边的危局,其实已经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而且产生的变乱,不是一件小事,那是实实在在的反叛,而那位吴王,也不是一名庸将,当年曾经横扫过大漠的人。想到这里,冯玉也突然有了一丝惋惜,他惋惜的是,相比较吴王,朝廷中能够拿的出手的大将不少,但是能独当一面的帅才,却是难寻一个。
要是那个人还在朝中,就好了。
冯玉也是认识苏迁的,对于这个沈阁老举荐提拔上来,可堪名将之称的苏迁,冯玉也曾经和他有过几次往来。他相信,如果苏迁还在朝中,一旦江南生乱,以太子为主帅,苏迁为行军总管负责战事,凭借着整个天下的资源对抗江南一地,一定能迅速平定叛乱。但这也只是想象的最佳结局,现在太子生病了,朝中又没有像苏迁那样值得信任的将帅。
现在陛下的意思,是还要再等等,自己是不是该劝一劝呢?
权衡了一下利弊,冯玉还是说道:“陛下,不能再看看了。”
万历皇帝一怔,显然没有想到,冯玉这个一向只会点头应诺的老太监,竟然顶回来了一句话。这时候他才想起来,当年这个老太监也是有小狐狸之称的,想到这里,万历皇帝笑了笑,转而森严说道:“为什么这么说?”
冯玉跪下说道:“陛下,江南一乱,陛下将遣何人平定?江南一乱,京师漕粮依靠何处?江南一乱,江北流民将置于何处?江南一乱,倘若灾民反叛,又有多少天兵可去安抚?”
万历皇帝皱了皱眉头,冷然道:“所以呢?你是说,朕错了?”
“非是陛下有错,乃是时局有变。”冯玉咬着牙,低头道。
“你!”万历皇帝吐出一个字,挥了挥手,终究只说了一句:“朕知道了,难得看到你对此事这么上心,我会再做安排的。”
“陛下英明。”
冯玉哆哆嗦嗦说道。
“你起来吧,跪着不好看。”万历皇帝看着他的样子,难免有些可怜,失笑道。
冯玉连忙从地上爬了起来,不过看万历皇帝的心思,似乎也没有把冯玉的话听进去,冯玉不由得叹了一口气,心道:“这可不是我不劝,实在是这位陛下太过自傲,总以为能掌控一切,却不知他能掌控的东西其实很少。”想归这样想,冯玉是不会再开口的,他不是一个直臣,只不过是一个太监而已。万历皇帝回复了原来的姿势,两只手放在阑干上,颇有一副睥睨千里的气势。他似乎已经忘记了刚才的话题,转而说道:“冯玉,避暑山庄建造地如何了?”
冯玉应道:“已经快要完工,七月必定能完成。”
“哈哈,这也算是难得的一个好消息了。”万历皇帝笑着说道。
冯玉也笑道:“不知道陛下何时前往避暑山庄?”
“也快了,朝中大小事,就交给太子监国,朕也该享享清福了。”皇帝陛下很是轻松地摸样。
冯玉笑着说道:“太子第一次监国,难免经验不足,陛下应该多多教导才好。”
这样的话,也只有冯玉能说,只有冯玉敢说了,皇帝陛下的神情没有丝毫异样,转过身对冯玉说道:“沈阁老那里,朕已经打过一个招呼,他知道该如何做的。”
冯玉是知道皇帝陛下打得什么招呼的,无非就是让沈阁老称病在家,反正沈阁老说自己体弱多病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朝中诸事,让监国的太子处置,若是无法决断的,则请教沈阁老去。
冯玉道:“宫中最近颇不宁静。”
皇帝陛下摇了摇头,疲倦道:“不宁静又能如何呢?”
冯玉说道:“陛下,该回去了。”
“天晚了么?”皇帝陛下来回走了几步,对冯玉说道,“走,我们出宫。”
“这么晚了,陛下还要出宫?”冯玉大惊失色。
皇帝看到冯玉那种惨白的脸,不禁笑了起来:“我们去阁老家中。”
“哪位阁老?”
“还能哪位?”皇帝瞪了冯玉一眼,又笑道,“你说沈阁老歇息了没有?”
“这么晚,想必应该已经……”冯玉没有说下去。
万历皇帝笑道:“朕可不觉得,他肯定在他园子里的亭子中,和朕一样傻站着吹风。”
冯玉言语一滞,他知道,这是沈阁老思索大事的时候,经常的举动。皇帝陛下深夜探访阁老家中,能够让人解读出很多东西了,那么这位陛下究竟心中想的是什么呢?冯玉想不出来,见劝阻不了,便道:“奴才立刻去安排车架。”
“不用太过扰民了,就一辆马车,几个随行的侍卫吧!”
“遵命。”冯玉点头称诺,立刻就去安排了。
没过多久,一辆马车在护卫的簇拥下,往沈阁老府中行去,与此同时,一个小太监已经先行一步,去了沈阁老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