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好景不长,接下来前方陆续传回来的就是他们二人连连败仗的消息,致使朝廷上下议论纷纷。
其实战败的主要原因是首战告捷后太子和左枫就沾沾自喜,二人便没有把敌人放在眼里,由于他们的麻痹大意,致使接下来的几次战役接连惨败,最后主将左枫阵亡,太子被俘。
当这个震惊朝堂的消息传回来后,皇后当场晕倒,而左府上下一干人等也都哭作一团,左少夫人听到左枫阵亡的消息后更是禁不住这个打击,差点小产,还好太子妃及时命太医来救治,才得以保全左家这唯一的香火。
凤熙宫和左府内一片愁云惨雾,本想求皇上将左老将军调遣回来,由他挂帅去营救太子,并为孙儿报仇,可是无奈最近南部边境与南恒国之间也不太平,此时左老将军实在是离不开那边。
就在大家眉头紧锁之时,三王爷赫连景奕主动请缨,皇上深感欣慰,他相信儿子们之间的手足之情,于是不顾皇后的反对,立即下旨让三王爷挂帅出征营救太子。
于是乎三王爷如愿的拿到了兵权,在大家的期盼之下出征了西部边境,倒是一路顺当,连打了几个小胜仗,稍微阵住了作乱部落的气焰。但是打到后来,据说三王爷因为太子的关系而投鼠忌器,没能进一步进攻,传回朝廷的消息是割地赔款才能赎回太子爷。
西华国众臣此时分成两派,皇后一派当然主张尽全力救回太子,而另一派的朝臣却力陈不能因此分割领土而有辱国家尊严,两派朝臣争吵不休,皇上为此烦恼不已,一时间头疼病发作晕倒在龙椅之上,这可吓坏了满朝文武大臣。
太后闻讯马上赶到龙衍殿,好几个太医同时给皇上会诊,结论是急火攻心,体力虚弱,不宜过多思虑,更不能再动怒,否则身体堪忧,急需静养。
所有后宫的娘娘也都守候在皇上的寝殿外,待皇上喝了药安睡之后,太后方才放心,并将众嫔妃召集到她的凤阳宫,严令皇上养病期间不得因锁事再去烦扰皇上,否则严惩不待,众嫔妃皆应声称是,然后纷纷告退。
大家都走后,太后特别留下皇后、贵妃和德妃三位,她非常严厉的对皇后说道:“哀家知道你为了太子之事心急如焚,哀家也是个母亲,当然能够理解你的心情,但是皇上身系一国之安危,没有任何人任何事能比皇上的身体健康更重要!你是一国之母,所有西华国的百姓都是你的子民,你应当以大局为重,懂吗?”
皇后看见皇上虚弱的躺在龙床之上时,她心里也是万般担心,但一边是夫妻多年的丈夫,一边是自己唯一的儿子,她面对两难的境地。既然不能再打扰皇上养病,为了儿子的安危,她只好求太后了。
于是皇后扑通一声跪在太后的面前,泪如雨下的哭求太后:“母后,臣妾知道身为皇后应该以身作则,但是太子是我唯一的孩子,他现在身处险境,你叫我怎能不担心不着急呢?臣妾请求母后救救太子吧!呜呜……”说完就当当的磕头。
贵妃和德妃见状赶紧去劝扶,太后摇摇头,语重心长的说道:“你先冷静一下,怎么说太子也是哀家的长孙,他现在生死未卜,难道哀家不心疼不着急吗?可这事关国家的领土和尊严,不是咱们以亲情能够相提并论的,你且先回去,等我与众大臣商议之后,再作决定!你放心,哀家决不会放弃营救太子的一切可能!”
皇后心知多说无益,说不定反而会惹恼太后,就这样被下人搀扶着退出了凤阳宫。
等皇后走了,太后转身又对德妃说道:“德妃,哀家希望这次奕儿能够平安的解救出太子,不然太子出了意外,就算他打了胜仗回来,也会受到大家的非议,到时候相信太子妃的娘家左府也不会善罢干休的,你是个聪明人,应该明白这其中的厉害关系!”
德妃当然明白太后话里的意思,很显然如果这次三王爷救不回太子的话,左府定会因此与三王爷誓不两立,而且就算三王爷打了胜仗回来,也不会顺利坐上储君之位。表面上德妃没有多说什么,只是低头称是,然后告退。
太后看着皇后和德妃先后离去,心中感慨万千,她身处后宫,历经几十年的宫廷洗礼,又怎会不知她们之间的明争暗斗呢!只是这些并不是她不想看到就不会发生的事情,残酷的宫斗是每个皇室都无法避免的,她只希望自己的儿子(皇上)和最疼爱的孙儿(景澈)都能平安、健康、快乐的活着。
贵妃扶着太后坐到榻上,太后知道贵妃孝顺,平常也最疼她,更是一直担忧远在灾区的孙儿,便问道:“不知道澈儿那边怎么样了?这次宁儿非得跟他一起去,哀家还真是有点想那丫头了,也很担心他们两个是不是平安顺利?”
贵妃亲自递上一杯温度适中的热茶给太后,然后回道:“母后,您放心,昨天我还收到了澈儿的来信,澈儿说他们一切都好,而且安置灾民的事情进展得还算顺利,听说他还请了骆家大公子这个神医徒弟去帮忙,相信这次一定能圆满的办好此事平安回来的!哦,对了,他和宁儿还让我问候您呢,说是让您别担心他们!”
太后欣慰的点点头,说道:“好,好!还是我的澈儿有本事,宁儿也是个贤内助,唉!要是澈儿的腿没受伤的话,那该多好!这么完美的一对璧人,将来若是成为我西华国的帝后,那才是我西华国百姓之福啊!”
“母后!”贵妃听到太后如此感慨,一冲动便想要告诉她关于赫连景澈伤腿的实情,但话到嘴边又咽下了,毕竟在这深宫之中可能到处都有眼线,她不能冒险把儿子推到风口浪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