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8400000002

第2章 梁惠王(上) (1)

【原文】

孟子见梁惠王[1 ]。王曰:“叟[2 ]!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3 ]!何必曰‘利’?亦[4 ]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5 ]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6 ]利而国危矣。万乘[7 ]之国,弑[8 ]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9 ]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10 ]。未有‘仁’而遗[11 ]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注释】

[1]梁惠王:即魏惠王(公元前400年-前319年),于前369年继位为魏国国君。他在位时,在与秦国的战争中屡次落败,不得已将魏国国都从安邑(今山西夏县北)迁到了大梁(今河南开封西北),因此魏国又被称为“梁”;前344年,他自称为王,史称“梁惠王”。据史料记载,前335年,为谋富国强兵,梁惠王以重金招募贤士,于是,“孟子适梁,礼请孟子,见之”。

[2]叟:古代对长老的尊称,这里是梁惠王对孟子的尊称。当时,孟子已经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另外,叟也指老人,如《愚公移山》里的智叟。

[3]王:指梁惠王。孟子将梁惠王简称为王。

[4]亦:只。

[5]庶人:即百姓。

[6]交征:互相争夺。征,求取。

[7]万乘:古代用四匹马拉的一辆兵车叫一乘,当时以拥有兵车的数量来衡量诸侯国的大小强弱,一般而言,一乘兵车配甲士三名,步兵72人。万乘之国就是很大的国家了,其次是千乘之国等。据《战国策》记载,战国末期的万乘之国有韩、赵、魏、燕、齐、楚、秦等国,千乘之国有宋、卫、中山等国。而文中提到的千乘、百乘之家,指的是公卿大夫封邑的大小强弱。

[8]弑:臣子杀国君。此外,下级杀上司、地位卑微的人杀地位尊贵的人也称弑。

[9]苟:如果。

[10]餍:满足。

[11]遗:遗弃,抛弃。

【译文】

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问道:“老先生,你不远千里来到我的国家,一定有对我的国家有利的高见吧?”

孟子回答道:“大王!您为什么一定要说到利呢?只要说仁义就够了。大王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国家’?大夫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封邑’?士人百姓说‘怎样有利于我自己’?就会造成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的局面,国家就危险了。

在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杀害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百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里,这些大夫就拥有一千辆兵车,在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他们就拥有一百辆兵车,这其实也不算多。可是,如果轻仁义而重利益,他们不夺得国君的地位和利益是永远不会得到满足的。相反,从来没有讲‘仁’的人抛弃父母的情况,也从来没有讲‘义’的人侵犯国君的情况。所以,大王只要讲仁义就够了,又何必说利呢?”

【阐释】

这是《孟子》一书的第一章。之所以把这一章作为全书的开篇首章,是因为孟子在这一章里提出的仁义思想是儒家学说的核心。

从孔子的“祖述尧舜、宪章文武”起,儒家就认为“圣王之道唯有尧、舜、禹、汤、文、武”,而这些“圣王之道”又以仁义为首,因此,仁义思想是儒家学说必然要涉及到的内容。

孟子身处的乱世是现实的功利思想大行其道的社会,针对当时的这种社会风气,作为儒家代表人物的孟子,大力提倡和宣扬仁义之说,希望以一己之力改变这种状况。因此,他以“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为己任。由此可见,孟子的这些做法是以现实社会为基础的,充分体现了孟子强烈的责任感。

当时,诸侯们追求功利的手段已经达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而作为一位大国之君的梁惠王之所以能见到孟子,根本原因也是为了能在争权夺利的斗争中取得优势。在刚刚见到孟子时,梁惠王对孟子了解不足,错把孟子当成是苏秦、张仪等崇尚“诈力”的纵横家之流,因此刚一答话便问“有以利吾国”,而心怀仁义思想的孟子也不客气,观点鲜明地回敬道“亦有仁义而已矣”,从而揭开了向全社会提倡和宣扬仁义思想的大幕。

当然,尽管孟子的主要思想是仁义,但他也不是始终都不想利、不讲利,他只是不唯利是图而已。根据《孟子》一书的记载,孟子关于利的观点有“鱼,我所欲也”、“修天爵、仁义忠信,乐善不倦,而人爵”等。更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孟子仁义思想的重要方面——保民之说——其实讲的也是利。可见,孟子是并不排斥利,只不过利不是他的主要思想。

孟子讲的利,与其他人追求的利有很大的区别。首先,孟子反对人们不讲社会公义、只讲一己私利的做法;其次,当社会公义与私利发生冲突时,孟子主张把社会公义放在首要位置考虑,等等。只有知道了这些,才能对儒家思想和《孟子》全书有更深的了解。

现在的君子不仅不羞于言利了,而且已经是“义利齐飞”,达到了孔子所谓的“见利思义”的地步。

【原文】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1 ]上,顾[2 ]鸿雁麋鹿,曰:“贤者[3 ]亦乐此乎?”

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诗》[4 ]云:‘经始灵台[5 ],经之营之。庶民攻[6 ]之,不日[7 ]成之;经史勿亟[8 ],庶民子来。王在灵囿[9 ],麀鹿[10 ]攸伏,麀鹿濯濯[11 ],白鸟鹤鹤[12 ]。王在灵沼[13 ],于[14 ]轫[15 ]鱼跃。’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16 ]曰:‘时日害丧,予及女[17 ]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注释】

[1]沼:水池、池塘。沼上就是指池塘边。

[2]顾:看、观察。这里可以解释为专注地看。

[3]贤者:指品德高尚的人。

[4]《诗》:这里特指《诗经·大雅·灵台》篇,这篇诗描写的是周文王与民同乐的情景。

[5]经始灵台:开始规划建造灵台。

[6]攻:建造。

[7]不日:不久、没几天。

[8]亟:急。

[9]囿:古代帝王蓄养禽兽的猎场。

[10]麀鹿:即母鹿。

[11]濯濯:肥胖而光滑的样子。

[12]鹤鹤:羽毛洁白的样子。

[13]灵沼:周文王的水池。

[14]于:语气助词,表赞叹。

[15]轫:满。

[16]《汤誓》:《尚书》中的篇章,主要记载的是商汤讨伐夏桀时的誓师宣言。

[17]女:同“汝”,即你。

【译文】

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站在池塘边上,一边专注地看着嬉戏的鸿雁麋鹿,一边问孟子道:“品德高尚的人对此也感受到快乐了吗?”

孟子回答道:“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才能感受到这种快乐,换了别人,即使拥有了这些,也不能真正感受到快乐。《诗经》上说:‘周文王开始规划建造灵台,仔细营造,巧妙安排。百姓们都高兴地来为他劳作,结果没几天就建造好了。建造灵台本来是不必着急的,但百姓们却自愿加快进程。周文王到灵囿游览,母鹿悠闲地卧在草丛里。母鹿身子肥大,毛色光亮,白鸟也闪动着美丽的羽毛。周文王到灵沼游览,满池的鱼儿都欢快地跳跃。’

虽然周文王依靠民力才建造了高台深池,可是百姓们却非常高兴,把那个高台叫做‘灵台’,把那个水池叫做‘灵沼’,并为周文王能享有麋鹿鱼鳖而快乐。古代的国君与民同乐,所以得到了真正的快乐。相反,《汤誓》里说:‘这个太阳什么时候才毁灭啊?我们宁愿与你同归于尽!’百姓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的国君,即使拥有高台深池和珍禽异兽,还能独自享受到快乐吗?”

【阐释】

在这一章里,梁惠王劈头盖脸就以奚落的口气问孟子道:“你这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家伙,觉得我的园林怎样啊?你能感受到快乐吗?”精明的孟子自然不会上他的当,只见他“将话就话”,接过话题,假装一本正经地又论述了自己的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认为,只有仁慈的国君因为能与民同乐,所以享受到了真正的快乐。孟子的这一思想就像是一个预言一样,在以后的历代国君身上不断得到验证。

与民同乐的思想是孟子仁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民族主义色彩。关于与民同乐的话题孟子论述的已经很透彻了,现在我们来说说由与民同乐延伸出的话题——与人同乐。曾经有人提出,只要稍加替换,与民同乐就可以变成“与人同乐”。当今社会,有钱人越来越多,但是他们真的获得了快乐吗?其实不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晚景凄凉,没有至亲与他一起分享有钱的快乐,自然会觉得人生了无生趣,没有什么快乐可言。相反,一些并没有多少钱的人,却享受着四世同堂的天伦之乐,获得了人生真正的快乐。这就是与人同乐的道理。

自古以来,快乐与否一直就是一个精神层面的问题,虽然物质生活可以影响一个人的精神生活,但起决定因素的却是精神生活。因此,追求和保持精神生活的富裕,才是获得真正的快乐的根本。那么,怎么样追求和保持精神生活的富裕呢?这就回到了孟子的观点上:有了快乐要与别人分享,不要“独乐乐”。

【原文】

梁惠王曰:“寡人[1 ]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2 ]凶,则移其民于河东[3 ],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4 ]少,寡人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5 ]战,请以战喻:填[6 ]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7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8 ]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9 ],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10 ]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11 ],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12 ]之教,申[13 ]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14 ]不负戴[15 ]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16 ],途有饿莩[17 ]而不知发[18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19 ],斯天下之民至焉。”

【注释】

[1]寡人:封建时代帝王的自称。

[2]河内:即今河南省的黄河以北一带。

[3]河东:即今山西省的黄河以东地区。

[4]加:增加或减少。

[5]好:喜欢。

[6]填:军队交战时,战鼓发出的声音。

[7]走:跑,逃跑。

[8]直:仅仅,只是。

[9]洿池:地面低洼处形成的水池,这里指养鱼的池塘。

[10]斧斤:泛指斧头等伐木、砍柴的工具。

[11]畜:家畜。

[12]庠序:商朝把乡村的学校称之为“序”,到了周朝又称之为“庠”,都指的是乡村的学校和小私塾等。

[13]申:反复告诫。

[14]颁白者:指头发花白的老人。

[15]负戴:肩扛头顶。

[16]检:收敛、约束。

[17]饿莩:即饿殍,指因饥饿而死的人。

[18]发:指发放粮仓里的粮食救济灾民。

同类推荐
  • 政治学

    政治学

    《政治学》被公认是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最重要的政治学论著,也是西方传统政治学的开创之作。它所建立的体系和一系列政治观点,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中国古典政治哲学论略

    中国古典政治哲学论略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为指导,以历史主义为原则,对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的主要理论范畴一天命观、经学政治指导思想、大一统政治格局、德治治国方略、纲常伦理规范、民本固国执政方策、政治变革对策等概略性地试作哲理梳理,以时间范畴为经、历史时序为纬,论析儒学乃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的中心支柱,以民为本执政哲学期许维护大一统政治格局、伦理纲常政治秩序,在时易治变中推行以德治国方略,建构持续发展的中华民族政治文明精神。
  • 忏悔录

    忏悔录

    奥古斯丁的《忏悔录》是迄今为止对罪恶、神的显现以及拯救探索最为深入的著作之一,它激扬地宣告:信仰具有改变人生的力量。本书对我们思想的影响至今未衰。
  • “西道孔子”:扬雄

    “西道孔子”:扬雄

    《巴蜀文化走进千家万户——“西道孔子”——扬雄》由纪国泰所著,本书涵盖了巴蜀文化的起源与传承、历史文化、民族宗教、科学技术、民风民俗、名都名城名人等诸多方面,史实准确,文字精练,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对普及、宣传和弘扬巴蜀文化,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 相信这本书能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并从中领略到巴蜀文化的独特魅力。
  • 沉思录(大全集)

    沉思录(大全集)

    《沉思录大全集:三位古罗马先贤的人生哲思(超值金版)》融汇了古罗马三位思想巨人的全部智慧精华,共分为三篇,比之同类书,内容更加详实,思想更加深邃,理解更为透彻。关键的是,能让读者在一《沉思录大全集:三位古罗马先贤的人生哲思(超值金版)》中,感受智慧的碰撞、思想的迸发,给生活于嘈杂现世的人们带来心灵的启迪。
热门推荐
  • 霸宠盗种妻

    霸宠盗种妻

    推荐贝儿的新文《少将独霸冷妻》世界上最悲哀的事情是什么?——醉酒劫色,误把无赖痞子看成纯纯美少男给劫了!于是,她就开始倒霉了,身边多了几个拖油瓶不说,还要逃过那个无赖的追捕!世界上最令人抓狂的事情是什么?——好不容易泡了个大款,岂不料到,子弹也跟着银子滚滚而来!于是,她也只能在敛财的同时,跟着那男人在子弹的夹缝中求生存!生活真是越来越不容易了,弄个简介还得要个小片段!某个夜黑风高的晚上。“老婆!该睡了!”某男翻来覆去的,实在是没办法入睡。“你睡你的,喊毛喊啊!”某女头都没抬一下,手指飞快的闪动着,两眼冒光的盯着手里的钞票,激动啊!“你给我睡觉!要我押着你睡么!”某男一脸阴冷的盯着某女。“拿去!别来烦我!”某女拿过一张红太阳,封到了某男的嘴边。某男顿时阴下脸,冷冷地瞥了某女一记,抬脚,几脚将床边的那几捆钞票,尽数踢下床,一手拿过床头的遥控器,‘啪’的一声,房内顿时一片黑暗,身子一翻,将某女压在身下。而黑暗中的某女却张牙舞爪的狂呼道,“我的钞票啊!”推荐贝儿的另一文《腹黑前夫,你死定了》推荐绝色文文。《盛世军婚》逐云之巅《极品闪婚》逐云之巅《冥后“哆”夫》沫紫倾推荐好友文文《小娘子乱惹桃花》傾君之時《玩火妈咪》欧阳沙沙《首领小夫人》景行《杠上黑心老公》苏谨儿《一品宫女千千岁》恋恋《下堂妃也逍遥》御剑行《不要嫁有钱人》月下波笔《憨憨老婆,别走》幕晚溪《难耐美人恩》凤陌焰《宠妃残颜》红涩此文绝对是一对一,温馨又带搞笑,会给亲亲带来特别不一样的感觉,喜欢的亲亲就放入书架,花花钻钻直接砸过来。
  • 嫡女不好惹:大明小医妃

    嫡女不好惹:大明小医妃

    她是21世纪中医学骄子,却因外出采摘草药时不慎坠落悬崖,而穿越成相府懦弱嫡女。他是大明福王殿下,外表风华绝代人畜无害,实则腹黑霸道睿智多谋。一道突如其来的圣旨,让她成为他的待嫁王妃。一个不情,一个不愿,在彼此之间相互指摘互相怨怼的过程中,两人又将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且看她圆滑懒女与腹黑王爷之间,如何打破相看两相厌的死局,上演一出倾世间、牵君心的好戏。
  • 登月传真

    登月传真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科学教育,是提高青少年素质的重要因素,是现代教育的核心,这不仅能使青少年获得生活和未来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能使青少年获得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及科学方法的熏陶和培养。科学教育,让广大青少年树立这样一个牢固的信念:科学总是在寻求、发现和了解世界的新现象,研究和掌握新规律,它是创造性的,它又是在不懈地追求真理,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奋斗。
  • 西方哲学简史

    西方哲学简史

    本书是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数学家伯特兰·罗素的代表作之一,记述了从西方哲学萌芽的古希腊哲学一直到二十世纪早期期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梁山梦

    梁山梦

    ,逐异邦,驱侵略!但最后,他逆天改命,平草寇。我欲将心与好汉,一部悲情血泪史被一个少年改写,奈何好汉向他人。终结了一部悲剧,为梁山好汉的命运谱写新章。我中华国土,怎能让外邦侵略?同一版图,怎能被草寇瓜分?羸弱北宋,不能在一统天下!看我梁山男儿,却又开启另一部悲剧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健康要读心理学:让你快乐、健康又长寿的心灵处方

    健康要读心理学:让你快乐、健康又长寿的心灵处方

    当你打开这本书,心灵的改变就已经开始—— 在过去的2500年中,人类渴望揭开广大而幽眇的心理世界的面纱。在节奏越来越快的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渴望认识最熟悉的陌生人——自己。人性恶?人性善?思想来自何方?人类拥有自由意识吗?凡此种种,都是人类希望了解的。何谓美?何谓丑?幸福来自何方?你我能够主宰自己的生活吗? 所有的疑问,都困扰着现实中的人们。什么是强大?什么是弱小?力量来自何方?平凡的人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和生活吗?一切的一切,都可以在自己的内心找到答案。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