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失利,武惠妃认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张九龄的不合作,自然就将他看成了眼中钉肉中刺,这颗钉子要是不拔除,改立太子一事就会永远不成功。同时,她也清楚的认识到朝臣的重要性,孤军奋战显然是不行的。于是,她就暂且将李瑛等人放在一边,先将矛头转向了张九龄。
张九龄,盛唐时期著名的宰相之一,自幼聪明,没有什么家庭背景,完全靠个人才学出众,最终被李隆基提拔重用。任宰相之后,殚精竭虑的辅助李隆基理政,除了扭转之前宰相之间不和睦的局面,还继续废弃论资排辈的做法,积极提拔有能力的新人,在开元中期起到了抑浊扬清、巩固太平盛世的作用。他还是个出了名的谏官,凡事只要认为有利于朝廷、国家,哪怕是会触怒李隆基,他也会坚持己见,绝不退让半步。这样的忠心耿耿,为了李唐王朝呕心沥血,自然是得到了李隆基的信赖,不过,也因此而遭到不少人的妒忌
自我嫁给李瑁之后,很荣幸的成为李氏皇族的一员,按理说应该有不少与这些朝臣碰面的机会,可在我刻意所为之下,时常深居简出,除了在洛阳那次出游巧遇李林甫之外,与这些名垂千古的名臣几乎就没打过照面。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我对他们就不了解,毕竟我对这一段历史还是相当熟悉的。
史书上所记载,张九龄虽然办事干练,看问题一针见血,颇有识人之明,也深得李隆基的赏识,但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急躁冲动。我虽然与他素昧平生,对真实的他并不了解,但从杨洄与李瑁偶尔透露的言谈中,也知道这记载绝对不含有半点夸大的成分。张九龄在处理一些敏感问题时的确不会婉转、含蓄,往往在大庭广众之下都会弄得李隆基尴尬不快,甚至有好几次都差点让后者下不来台,皇帝的颜面尽失。
于是,一向与他不合的李林甫抓住他这个弱点,逮住机会就在李隆基面前挑拨离间,试图将张九龄扳倒。只不过任凭他李林甫巧舌如簧,而李隆基有时候也会对张九龄过于直率的性格感到头疼,但这几十年的君臣关系也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改变的。
只是,小人始终都是小人,别看李林甫现在已经位极人臣,心里面一直都记恨着当初张九龄反对提拔他一事,再见到如今虽然宰相有三人,但张九龄与另一宰相裴耀卿配合默契,都不太看得起他,心里更是窝火。不过由于李隆基十分欣赏张九龄的文雅精明,所以他很聪明的没有把这忌恨表现出来,表面上不露声色,甚至还对他甜言蜜语,处处讨好于他。
张九龄是不会对这种小人多费心思的,他根本就瞧不起李林甫这种靠阿谀奉承混上高位的人,认为没有真才实学的李林甫根本不足为惧,即便是攀上了高位,也不会有任何作为。只是,他忘了如今的李林甫不是一个人,他身后还有一个强有力的支持者,那就是武惠妃。
争立太子一事失败,让武惠妃非常恼恨张九龄,这个时侯李林甫就趁机对她曲意逢迎,两个人立即串通一气,一起对付他们前进路上共同的拦路石。